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汉魏六朝诗体生成生态的综合考察——评《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体形式的生成与流变研究》
1
作者 陈韩杭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I0038-I0038,共1页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汉魏六朝是一个重要时期,各类诗体竞相兴起和发展。吴大顺老师的新作《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体形式的生成与流变研究》一书广泛吸收学界重要研究成果,以乐府诗歌为中心,梳理和探析汉魏六朝各类诗歌体式形态、生成机制、...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汉魏六朝是一个重要时期,各类诗体竞相兴起和发展。吴大顺老师的新作《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体形式的生成与流变研究》一书广泛吸收学界重要研究成果,以乐府诗歌为中心,梳理和探析汉魏六朝各类诗歌体式形态、生成机制、建构过程以及流变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形式 汉魏六朝 诗歌发展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 诗歌体式 重要研究成果 综合考察 流变研究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孝行图像释义初探
2
作者 王君 荣昱森 《理财(经济)》 2023年第12期88-89,共2页
孝行图像也称孝子图像,是中国古代墓葬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图像。孝行图像形成于汉代,多见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孝行图像有山东嘉祥县的武氏墓群石刻、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绘漆屏、波士顿美术馆藏... 孝行图像也称孝子图像,是中国古代墓葬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图像。孝行图像形成于汉代,多见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孝行图像有山东嘉祥县的武氏墓群石刻、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绘漆屏、波士顿美术馆藏北魏孝子石棺床和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北魏孝子石棺等。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氏墓群石刻 博物馆藏 古代墓葬 石棺 贵族墓葬 纳尔逊 孝行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官、武官与禁卫武官释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金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6-130,共5页
文、武官制之分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下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秦及汉初,虽然官僚制度中已有现实的文官与武官存在,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与武官分化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分文、武,以“文武”一词指代文武百官(包括开府文武僚... 文、武官制之分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下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秦及汉初,虽然官僚制度中已有现实的文官与武官存在,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官与武官分化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分文、武,以“文武”一词指代文武百官(包括开府文武僚佐)习见于史。武官系统中,以保卫皇帝、皇宫及京师为职能的禁卫武官尤为重要,“禁卫”(或“警卫”)一词于魏晋南北朝历史中颇为常见,即指对皇帝或皇宫的保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 文官 武官 禁卫 禁卫武官 官制
下载PDF
从《诗赋略》到《文集录》──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目录的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新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7-61,共5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目录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刘歆《七略》设立《诗赋略》,首创文学目录;晋宋“文章志”兴盛,标志文学专科目录的产生;阮孝绪《文集录》分别集、总集等子目著录文学文献,开启古代文学目录的主要... 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目录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刘歆《七略》设立《诗赋略》,首创文学目录;晋宋“文章志”兴盛,标志文学专科目录的产生;阮孝绪《文集录》分别集、总集等子目著录文学文献,开启古代文学目录的主要形式“集部”,在目录学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目录的基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文集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 文学目录 发展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豆生产和地域分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磐修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4,共6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大豆产区,按其重要性依次为:黄淮平原、华北地区、关陇地 区、长江流域,周边部族亦有零星种植。在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中,大豆品种稀少,但 栽培技术已臻成熟:重视适时播种,播种时间随气候变冷不断提前;发现大豆...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大豆产区,按其重要性依次为:黄淮平原、华北地区、关陇地 区、长江流域,周边部族亦有零星种植。在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中,大豆品种稀少,但 栽培技术已臻成熟:重视适时播种,播种时间随气候变冷不断提前;发现大豆花期特 性,并用以指导大豆生产;在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上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 并为后世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地域分布 两汉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祥瑞灾异事务的管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金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8,共4页
祥瑞灾异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其发生和出现代表着上天对君主的赞美或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意涵。我国历史上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祥瑞灾异学说特别发达的时代,也是祥瑞灾异被频繁应用于政治生活的时代。这一时期祥瑞灾异事... 祥瑞灾异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其发生和出现代表着上天对君主的赞美或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意涵。我国历史上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祥瑞灾异学说特别发达的时代,也是祥瑞灾异被频繁应用于政治生活的时代。这一时期祥瑞灾异事务的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现象的解释和事务的处理三个层次,为隋唐时期祥瑞灾异管理的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祥瑞灾异 管理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时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32-38,共7页
历代史书中有许多不为《尔雅》、《说文》等辞书所载的口语俗词和新词新义,兹就两汉魏晋南北朝史书中“雇”、“楼罗”、“骗”、“选耎”、“意钱”5词作了考释。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史书 口语俗词 新词新义 考释
下载PDF
试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祥瑞现象对皇权的巩固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金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6-40,共5页
祥瑞现象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帝王都把祥瑞现象的出现当作渲染政绩和维护帝王权威的天然工具,各级官僚和大臣也争相呈报和进献祥瑞。因此,祥瑞现象就成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巩固皇权的一种重要工具,成为借... 祥瑞现象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帝王都把祥瑞现象的出现当作渲染政绩和维护帝王权威的天然工具,各级官僚和大臣也争相呈报和进献祥瑞。因此,祥瑞现象就成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巩固皇权的一种重要工具,成为借以歌颂政绩、赞扬圣德和粉饰太平的重要手段。另外,在祥瑞出现的时候帝王们通常还会采取一些与祥瑞相应的措施,来上答天意、安抚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祥瑞 皇权 巩固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宜春县行政沿革考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和义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详细梳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西宜春县行政沿革的变迁,考证了个别细节问题。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宜春县 行政沿革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赋论的价值取向
10
作者 陈晓芬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6-20,共5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的创作十分兴盛,文人对赋的讨论评述也很热烈,各种见解应运而生。虽然各家论说存在诸多差异,但就其本质看,儒家正统的文章价值观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把辅政益治作为赋的创作目标是当时思想主流。这足以说明儒家思想...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的创作十分兴盛,文人对赋的讨论评述也很热烈,各种见解应运而生。虽然各家论说存在诸多差异,但就其本质看,儒家正统的文章价值观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把辅政益治作为赋的创作目标是当时思想主流。这足以说明儒家思想对文坛的巨大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赋论 儒家 价值观
下载PDF
祥瑞灾异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乐制度
11
作者 金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祥瑞灾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不仅影响了政治的运作和发展,而且深深渗透于礼乐制度层面。这一时期各种弥灾性礼仪以及宗庙祭祀乐都带有强烈的祥瑞灾异色彩,祥瑞灾异对其时代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祥瑞灾异 两汉魏晋南北朝 礼乐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武士化”现象初探
12
作者 郑彦琴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2-26,共5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武士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社会上涌现了一批行为勇武、严守忠孝道德的女性。探其原因有三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学习儒家文化,从而使她们更加容易理解传统士文化的精髓;两汉时期忠孝观念的传播以...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武士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社会上涌现了一批行为勇武、严守忠孝道德的女性。探其原因有三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学习儒家文化,从而使她们更加容易理解传统士文化的精髓;两汉时期忠孝观念的传播以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承,促使更多的女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战乱和少数民族尚武之风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武士化"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女性 武士化
下载PDF
中国辞书编纂奠基期——两汉魏晋南北朝
13
作者 王化鹏 林玉山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13-120,共8页
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研究也相当兴盛。秦汉时期教习儿童的识字课本很多,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长的《元尚篇》、扬雄的《训纂篇》、... 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研究也相当兴盛。秦汉时期教习儿童的识字课本很多,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长的《元尚篇》、扬雄的《训纂篇》、贾鲂的《滂喜篇》等。这些识字课本收了很多常用词。有的还分类编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书编纂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 说文解字 尔雅 识字课本 齐民要术 编排 方言词典 玉篇 百科词典
下载PDF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
14
作者 薛东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4期92-93,共2页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有一个逐步演变发展的过程。先秦两汉出现了古代文体分类的滥觞,诗歌体制得到了初步规范;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取得自身独立意义的重要时期,...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有一个逐步演变发展的过程。先秦两汉出现了古代文体分类的滥觞,诗歌体制得到了初步规范;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取得自身独立意义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文心雕龙》与《诗品》的出现,形成了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第一个高峰,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诗学辨体理论
下载PDF
论两汉魏晋南北朝乐府诗中的反战思想
15
作者 郭海燕 《孙子研究》 2022年第6期81-89,共9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人们无不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这一时期的乐府诗中有许多与战争有关的诗,描写了战争及战争结束后的悲惨景象,记叙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思想。现...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人们无不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这一时期的乐府诗中有许多与战争有关的诗,描写了战争及战争结束后的悲惨景象,记叙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思想。现存汉乐府中的《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汉末年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以及北朝民歌中的《企喻歌》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乐府诗 反战思想 和平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墓葬中的帷幔图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以墨 习化娜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7,共3页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是帷幔图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画家对帷幔的表现做出了种种尝试和探索,最初是对帷幔的标准化处理,之后便努力追求和表达帷幔的柔软下垂的质感和纹理结构。本文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墓葬中的帷幔图像入手,重点讨论其形式和...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是帷幔图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画家对帷幔的表现做出了种种尝试和探索,最初是对帷幔的标准化处理,之后便努力追求和表达帷幔的柔软下垂的质感和纹理结构。本文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墓葬中的帷幔图像入手,重点讨论其形式和表现方法,藉此理清帷幔图像早期的发展面貌及其与当时美术史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帷幔 墓葬壁画
原文传递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制度和习惯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太山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4,共10页
本文根据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中的有关记载,探讨了西域诸国的王位继承、职官、刑法、婚丧等制度和习惯。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域传 制度 习惯法 王位继承制 职官 刑法 婚丧风俗 贵族 正史
原文传递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音乐隐喻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炳社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8-60,共3页
人类随着联想和想象思维的形成,就具备了意象思维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相似性替代(事物之间具有相类似性的隐喻)、相邻性等同(等同性表述的借喻)、相近性转换(事物之间的联系性的转喻)、委婉性讽刺(讽喻)等隐喻思维的能力。而... 人类随着联想和想象思维的形成,就具备了意象思维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相似性替代(事物之间具有相类似性的隐喻)、相邻性等同(等同性表述的借喻)、相近性转换(事物之间的联系性的转喻)、委婉性讽刺(讽喻)等隐喻思维的能力。而后人类便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象形文字(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古埃及的文字,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象形文字的出现,人类才开始把艺术隐喻思维外化为文字记载或者艺术作品。当然,除文字以外人类其他的艺术行为则要远远早于文字性的艺术,如行为态势表达、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思维 两汉魏晋南北朝 音乐 人类历史 象形文字 先秦 艺术作品 想象思维
原文传递
两汉魏晋南北朝都城建筑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龙国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7,共11页
本文结合两汉魏晋南北朝都城建筑的考古发现,把其分为城墙城门、宫殿官署、礼制建筑及宗教建筑四类,通过代表性的建筑基址,大致勾画出各类建筑的结构及特点。不同类型的单体建筑,其平面形制及建筑特征是不一样的,大朝正殿平面也发生了... 本文结合两汉魏晋南北朝都城建筑的考古发现,把其分为城墙城门、宫殿官署、礼制建筑及宗教建筑四类,通过代表性的建筑基址,大致勾画出各类建筑的结构及特点。不同类型的单体建筑,其平面形制及建筑特征是不一样的,大朝正殿平面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西汉时期宫殿建筑依靠夯土台基而建,在此以后,夯土台基的高度则逐渐降低。高台建筑的衰落与土木技术的进步密切关联,由此导致建筑形式从高台到楼阁及由实到虚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都城建筑 分类研究 发展演变
原文传递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所见西域钱币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炜 《新疆钱币》 2017年第3期23-31,共9页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中原王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得以加强,大量西域商品、文化、人员涌人中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有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白银货币化也是源于丝绸之路贸易。按常理来说,随着经贸交流,当时的中原应当...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中原王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得以加强,大量西域商品、文化、人员涌人中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有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白银货币化也是源于丝绸之路贸易。按常理来说,随着经贸交流,当时的中原应当有不少这一时期的西域各国钱币,但在考古发现中,迄今为止,中国境内的西域各国钱币的出土量并不大,流行最广泛的萨珊波斯银币也仅出土了1932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 西域 钱币 中原王朝 正史 文化交往 中国境内 白银货币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