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效宁 孟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稻 杂种优势利用 进展 两系法杂交水稻 利用研究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光温敏核不育系 杂交水稻研究 理想株型 雄性不育系 两系杂交稻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稳定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吕川根 宗寿余 +3 位作者 赵凌 王才林 孙永华 邹江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分析了 1999~ 2 0 0 0年中国南方稻区 19个区域试验点和 5个生产试验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和产量。与汕优 63相比 ,两优培九结实率要低 4 3~ 7 5个百分点 ,但变异系数相近 ;产量水平及其变异系数则相近。在南京 (3 2°3′N ,118... 分析了 1999~ 2 0 0 0年中国南方稻区 19个区域试验点和 5个生产试验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和产量。与汕优 63相比 ,两优培九结实率要低 4 3~ 7 5个百分点 ,但变异系数相近 ;产量水平及其变异系数则相近。在南京 (3 2°3′N ,118°48′E) 5月5~ 2 5日播种 ,两优培九在 9月 4日之前齐穗 ,结实率为 75%~ 90 % ,产量在 1kg/m2 以上 ;播种期推迟至 6月 14~ 15日 ,出穗期将延迟至 9月 17~ 2 1日 ,结实率比适宜播期的结实率低 10~ 15个百分点。开花受精期 5d日均温平均值在 13 7~ 2 8 5℃范围内 ,温度每增加 1℃ ,受精率提高 1 9%~ 10 7%。花粉育性与始花前 5d日均温平均值呈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相关。抽穗期适宜日均温 (受精率≥ 90 % )和安全日均温 (受精率≥ 75% )分别为 2 6 5℃和 2 2 9℃。结果显示 ,北纬 3 4°以南地区为两优培九适宜种植区 ,宜将开花期安排在日均温为 2 6~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稻 结实率 稳定性 温度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立云 雷东阳 +1 位作者 唐文邦 肖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46,共6页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光温特性 种子生产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低温防御灌水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3
4
作者 邹江石 吕川根 +2 位作者 姚克敏 胡凝 夏士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80-1786,共7页
归纳了中国南方稻区8月中下旬低温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明确了保证两系法杂交稻制种纯度的灌水增温幅度以2℃为宜。测定了培矮64S育性敏感期的幼穗高度和冠层结构特征,分析了灌水后冠层增温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灌水的... 归纳了中国南方稻区8月中下旬低温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明确了保证两系法杂交稻制种纯度的灌水增温幅度以2℃为宜。测定了培矮64S育性敏感期的幼穗高度和冠层结构特征,分析了灌水后冠层增温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灌水的有效增温高度在株高40cm以内,以20cm处最为显著,平均可达3.1℃。提出防御低温的灌水技术为:15~20cm的灌水深度;流动灌水;晴(昙)天17时灌水,次日10时排水,阴(雨)天24h灌水;田块比较大时,适当增加入水口和出水口数量。通过不育系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的观测,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稻 低温 制种 纯度 灌水 两系法杂交稻 灌水技术 制种纯度 低温 防御 安全 育性敏感期 培矮64S 自交结实率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被引量:32
5
作者 雷东阳 唐文帮 +2 位作者 解志坚 刘海 陈立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9-1575,共7页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制种安全
下载PDF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吕川根 姚克敏 +2 位作者 李霞 胡凝 邹江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利用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杂交稻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两系法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通过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可以筛选到适合于不同口味类型的优良组合。通过建立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监控体系”和配以“以水... 利用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杂交稻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两系法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通过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可以筛选到适合于不同口味类型的优良组合。通过建立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监控体系”和配以“以水调温”的保障技术,完善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应加强株型和生理育种,探索开拓数字化株型筛选技术;通过某些简单生理指标的快速鉴定,筛选具有强生理功能的组合,使其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并可部分替代多年多点生态适应性试验,缩短鉴定年限和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亚种间杂交稻 株型生理育种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和65396的光合特性与株型优势 被引量:10
7
作者 姚克敏 胡雪琼 +2 位作者 顾显跃 邹江石 吕川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2,53,共6页
本研究以两系法杂交组合两优培九、65396 和汕优63( CK) 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平行比较观测方法,对供试材料的绿叶数量、功能叶面积、比叶重等光合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根据三个品种的功能叶叶角测定结果,从理... 本研究以两系法杂交组合两优培九、65396 和汕优63( CK) 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平行比较观测方法,对供试材料的绿叶数量、功能叶面积、比叶重等光合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根据三个品种的功能叶叶角测定结果,从理论上计算了不同株型的受光状况。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超级稻育种目标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稻 绿叶数 光合特性 株型 水稻
下载PDF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中试开发的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18
8
作者 卢兴桂 袁潜华 徐宏书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共3页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中试开发经过5a的实施已经取得显著进展。通过不育系生态联合鉴定筛选出一批实用的光温敏不育系;通过新组合生态适应性鉴定筛选出一批性状优良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生产上应用。初步建立了不育系稳产、高产繁殖技...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中试开发经过5a的实施已经取得显著进展。通过不育系生态联合鉴定筛选出一批实用的光温敏不育系;通过新组合生态适应性鉴定筛选出一批性状优良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生产上应用。初步建立了不育系稳产、高产繁殖技术体系及杂交种子稳产、高产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亲本原种生产、防杂保纯和质量监控体系及杂交种子生产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下述几条基本经验:①选准组合、办好示范样板是发展的基础;②种子生产技术工程化是发展的关键;③防杂保纯与质量监控是发展的保障。我国两系杂交稻生产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水稻 中试开发 繁殖技术 制种
下载PDF
两系法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产量因素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建丰 康春林 伏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06-410,共5页
为了选育产量因素高度协调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有必要对其穗粒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亚种间杂交稻单株粒重显著高于品种间杂交稻,24个组合中有6个组... 为了选育产量因素高度协调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有必要对其穗粒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亚种间杂交稻单株粒重显著高于品种间杂交稻,24个组合中有6个组合与汕优63比有正向竞争优势;产量因素中,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为正值并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粒重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充实系数、结实率和每穗总颖花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亚种间杂交 产量构成因素 两系法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油菜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尊文 吴平 +2 位作者 李海龙 刘宁 邹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0-55,共6页
阐述了我国两系法杂交油菜育种研究取得的可喜进展,已选育出一批两用不育系及配置的 10多个组合通过审定;“十五”以来两系法杂交油菜研究开发速度加快,已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并讨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两系法油菜发展前... 阐述了我国两系法杂交油菜育种研究取得的可喜进展,已选育出一批两用不育系及配置的 10多个组合通过审定;“十五”以来两系法杂交油菜研究开发速度加快,已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并讨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两系法油菜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油菜 大面积推广 育种研究 选育 审定 不育系 展望 “十五”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9
11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共2页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1 99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作为一季中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稻 两优培九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现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卢兴桂 张自国 +1 位作者 S.SVirmani K.Maruyama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8-54,共7页
石明松发现光敏核不育水稻,开辟了杂交稻研究的新篇章.两系法杂交稻的发展依赖于新的遗传工具,即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和温出核不育水稻(TGMR)。研究表明,农垦58S系统的不育系不存在绝对的光敏不育性或绝对的温敏不... 石明松发现光敏核不育水稻,开辟了杂交稻研究的新篇章.两系法杂交稻的发展依赖于新的遗传工具,即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和温出核不育水稻(TGMR)。研究表明,农垦58S系统的不育系不存在绝对的光敏不育性或绝对的温敏不育性,其育性转换都是受光温共同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已育成了一批两系法品种间杂交稻组合.使型组合有NAN7S/Rg-1、N5088S/R183、N5088/R187、31301S/1514、7001S/轮回422、700ls/1514等.这些组合已在长江流域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了6000多hm2,一般产量为6.75~7.50t/hm2,比同生育期的常规粳稻品种鄂晚5号和鄂宜105等增产10%~15%,与同生育期的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4等产量持平.此外,具更强优势的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也已初步选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育种 两系法 杂交 现状
下载PDF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炳松 宗寿余 吕川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用放射性同位素14 C示踪技术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对照“汕优 6 3”的14 CO2 同化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水稻齐穗后 10d、2 0d标记 ,标记后 2h两优培九14 CO2 同化产物从叶片输出的比例比汕优 6 3... 用放射性同位素14 C示踪技术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对照“汕优 6 3”的14 CO2 同化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水稻齐穗后 10d、2 0d标记 ,标记后 2h两优培九14 CO2 同化产物从叶片输出的比例比汕优 6 3高 6~ 8个百分点 ;孕穗期标记 ,标记后 5d两优培九茎鞘内的14 CO2 同化产物比汕优 6 3少近 8% ,14 CO2 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 ,两优培九则比汕优 6 3高近 10个百分点 ;灌浆后期标记 ,两优培九供穗上部籽粒灌浆的14 CO2 同化产物仍比汕优 6 3高约 19个百分点。表明 ,两优培九不但叶片的输出能力较强 ,而且在孕穗期和结实初期比汕优 6 3需要更多的光合产物 ,尤其是上半部穗的强势粒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两系法 光合产物 运转 分配 两优培九品种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株高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克敏 邹江石 +2 位作者 买苗 石川根 顾显跃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1-53,共3页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65396 为材料,对用分期播种方法获得的株高动态观测资料结合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株高的变化规律及其气象原因,以期为超高产水稻的高光效生态栽培提供理想株型和株高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水稻 株高 气象因子 相关模型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35-1645,共11页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形成的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是继三系杂交稻汕优63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两优培九的育种实践经历了艰苦曲折的科...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形成的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是继三系杂交稻汕优63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两优培九的育种实践经历了艰苦曲折的科研攻关和推广过程。最初是尝试通过化学杀雄制种的方法利用典型籼粳杂种的优势,在亚优2号的育种实践失败后,技术路线调整为通过光温敏两系法将部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江淮生态区的水稻理想株型相结合,克服杂交稻结实率不高、不稳等弱点,达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泛并能安全制种的目标。通过分析多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父本配组的杂种F1的性状表现,确定以带有1/4爪哇稻亲缘的培矮64S为重点母本,选择优势生态群中的合适类型父本重点配组,避开生育期超长和植株偏高等障碍性问题,并根据江淮流域一季稻区的常年气候特点进行生态育种。通过大量筛选,育成两优培九,达到遗传、形态和功能"三优"的统一,将优质、超高产、多抗性状聚集于一体。通过对培矮64S育性转换、开花授粉有危害的高温、低温指标的研究和对各生态区常年气候中出现这些温度频率的分析,提出适宜制种区域和相应的父母本安全抽穗期。研究培矮64S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指标,提出遭遇低温危害时"以水调温"的制种纯度保障技术。通过对两优培九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生长条件的研究,提出适宜种植区、各种植区的适宜齐穗期和主要种植方式的播栽期等生产指导性指标,分析生产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研发提高结实率及其稳定性的栽培技术。通过配套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应用,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多年大面积成功种植。通过全程回顾育种战略的形成、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品种培育和核心配套技术的研发及示范推广过程,论述了两优培九育成和大面积应用的意义;补充了水稻理想株型中的茎秆分布性状,提出"渔叉型"茎秆分布的概念;认为可以利用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选择各种适口性的稻米;大面积成功推广一个品种,尤其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品种的最适生长条件,然后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规划最适种植区,并制定相应的最优栽培措施,还要储备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两系法杂交稻 育种 株型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扼要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育性遗传、再生复育和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及水稻广亲和性的概含、测定方法、遗传行为和广亲和系的选育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核不育系选育、广亲和系选育、组合选配等三个方面、评述了两... 本文扼要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育性遗传、再生复育和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以及水稻广亲和性的概含、测定方法、遗传行为和广亲和系的选育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核不育系选育、广亲和系选育、组合选配等三个方面、评述了两系法杂交稻育种进展,客观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 遗传育种 两系法杂交稻
下载PDF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主要性状的优势和配合力表现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陈顺辉 卢浩然 +2 位作者 杨聚宝 胡如英 赵明富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1992、1993年连续2a分别选用5个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和6个粳型广亲和品种(WCVs),按Line×Tester交配方式,配成60个互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和... 1992、1993年连续2a分别选用5个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和6个粳型广亲和品种(WCVs),按Line×Tester交配方式,配成60个互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和抽穗期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正(TGMS/WCVs)反(WCVs/TGMS)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为13.9%和20.4%;每穗粒数的优势最突出,竞争优势分别为26.8%和29.9%;结实率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为负值.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和有效穗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正反交株高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3.0%;抽穗期的竞争优势平均分别为-0.8%和-0.5%.单株产量主要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株高和抽穗期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穗数,同时改善籽粒饱满度,是发挥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的关键.选用株高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可以起到降低亚种间杂种株高的作用;选用生育期一般配合力低(或负值)的亲本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法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我国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育种和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群策 孙敬三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农作物 育种 两系法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两系法杂交籼稻新组合——扬两优6号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8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徐卯林 刘广青 刘晓斌 黄年生 刘晓静 王宝和 周长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籼稻 新组合 “扬两优6号”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Ⅴ.长江流域杂交早稻选育的技术路线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尹华奇 武小金 邓小林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9,共2页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Ⅴ.长江流域杂交早稻选育的技术路线尹华奇,武小金,邓小林(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410125)长江流域是我国稻谷主要产区之一,早稻播种面积每年约533万hm2,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7%左右。因...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Ⅴ.长江流域杂交早稻选育的技术路线尹华奇,武小金,邓小林(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410125)长江流域是我国稻谷主要产区之一,早稻播种面积每年约533万hm2,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7%左右。因此,早稻生产在长江流域具有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水稻 早稻 选择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