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西宋代墓志及其丧期考
被引量:
7
1
作者
梁洪生
《江西文物》
1989年第1期88-94,共7页
近年来,笔者着意搜集了包括墓志铭、墓碣、墓表、神道碑、圹记等近500篇江西宋代墓志,其中,50多篇为出土墓志的拓片或介绍,其余的则取宋人文集。其墓主绝大多数是江西籍人,少数为寓居江西者。
关键词
丧期
墓主
南安军
志石
南康军
葬俗
成德军
周必大
建炎
大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三年丧的丧期问题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洪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1-273,共3页
近日得阅李祚唐先生的大作《论中国古代的服丧期限》,受益良多。笔者有如下几个小问题有不同意见:一、三年丧何以定为二十五月。二、二十五月丧期之内涵。三。
关键词
三年
丧
丧期
中国古代
服
丧
原文传递
《丧服》的服、期、称谓和成文原则——《仪礼·丧服》研究
3
作者
于永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3-68,共6页
《仪礼》十七篇,《丧服》今本列在第十一篇。《丧服》实际包括经、传、记三部分。《仪礼》十七篇唯《丧服》有传。据唐石经及释文,汉、唐时称《丧服》为《丧服经传》。《丧服》是讲丧礼的服制的。古人最重丧祭,但如《丧服》所记录的丧...
《仪礼》十七篇,《丧服》今本列在第十一篇。《丧服》实际包括经、传、记三部分。《仪礼》十七篇唯《丧服》有传。据唐石经及释文,汉、唐时称《丧服》为《丧服经传》。《丧服》是讲丧礼的服制的。古人最重丧祭,但如《丧服》所记录的丧服制度的形成,应是周代的事。《丧服》以士、大夫为主,旁及诸侯、天子;以男子为主,旁及妇人。研究《丧服》不但可以追寻氏族社会的遗踪,更主要的是可以了解周代的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等级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等级社会
斩衰
丧期
缌麻
男女有别
亲亲
牡麻
唐时
石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头大哥
4
作者
吕航
《中国商界》
2024年第1期232-232,共1页
汉末三国,英雄会聚。有想匡济天下的曹操,就有想改朝换代的袁绍。建宁四年(171年),26岁的袁绍终于脱下孝服,结束了匪夷所思的六年丧期,从家乡豫州汝南郡来到帝都洛阳,发起成立反宦官团体——帝国精英小密圈,张邈、许攸、伍琼、刘岱以及...
汉末三国,英雄会聚。有想匡济天下的曹操,就有想改朝换代的袁绍。建宁四年(171年),26岁的袁绍终于脱下孝服,结束了匪夷所思的六年丧期,从家乡豫州汝南郡来到帝都洛阳,发起成立反宦官团体——帝国精英小密圈,张邈、许攸、伍琼、刘岱以及曹操等人相继加入。作为带头大哥,长得帅是必须的,《三国志》和《后汉书》均夸奖袁绍“姿貌威容”。袁绍大哥不仅形象好、气质佳,还特别有钱。他出手阔绰,周济朋友,馈赠礼物,十分潇洒。相比帅气的外表和花不完的钱财,袁绍的家族背景最是羡煞他人。袁绍出身于东汉帝国中晚期最显赫的家族——汝南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南郡
袁绍
丧期
《后汉书》
《三国志》
汉末三国
家族背景
出手阔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古人的三年之丧
5
作者
谢芳琳
《文史杂志》
2002年第5期87-87,共1页
按照<礼记>的服制规矩,父母死后,儿子须在家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称"丁忧"或"持制".<孟子>说:"父母之丧三年.舜崩,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古人在服丧期间,不能饮酒食肉,不能歌舞作乐,...
按照<礼记>的服制规矩,父母死后,儿子须在家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称"丁忧"或"持制".<孟子>说:"父母之丧三年.舜崩,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古人在服丧期间,不能饮酒食肉,不能歌舞作乐,不能娶妻纳妾行房事,不能访友做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期
服制
《礼记》
居住
古人
歌舞
规矩
纳妾
做官
百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碑刻居丧词语看南北朝居丧制度
6
作者
吴为民
宋微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3期125-125,共1页
南北朝碑刻保存了大量居丧词语,通过对居丧词语的考察,可以发现,南北朝居丧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礼仪,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南北朝
丧期
禁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中国古代丧服制度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7
作者
张文举
李军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2年第4期57-58,共2页
我国古代的丧服制度是在以宗法伦理为基础的社会土壤里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以丧服的质地、式样以及服丧期限来区别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自西周周公制礼之后,丧服制度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社会和公共秩序的工具,对当...
我国古代的丧服制度是在以宗法伦理为基础的社会土壤里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以丧服的质地、式样以及服丧期限来区别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自西周周公制礼之后,丧服制度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社会和公共秩序的工具,对当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
服制度
丧期
浅议
西周
周公
中国古代
统治阶级
法律制度
公共秩序
宗法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代“税丧”礼探析——以“三礼”文本为中心
8
作者
董政
《华夏文化》
2018年第1期18-19,共2页
丧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礼记·中庸》),古人对于“送死”在某种程度上超过“养生”。丧礼繁缛,其中有常礼,也有变礼,丧服制度中所规定的丧期因为外在的诸多客观因素,不...
丧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礼记·中庸》),古人对于“送死”在某种程度上超过“养生”。丧礼繁缛,其中有常礼,也有变礼,丧服制度中所规定的丧期因为外在的诸多客观因素,不得不适当地作出变更与调整,由此可见先民在制礼之初便对丧葬仪节有着全面而周详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
文本
周代
礼仪制度
客观因素
丧
服制度
丧
礼
丧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不封不树”葬仪的考古学辨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钱耀鹏
李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8,共11页
“不封不树”与“墓而不坟”的史籍记载,一直制约着墓上设施乃至丧葬礼仪研究,并对墓葬发掘理念及方法产生了直接影响。该文从考古学立场出发,把过程主义贯穿于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矛盾现象的分析。认为“不封不树”葬仪限于三年丧期,其...
“不封不树”与“墓而不坟”的史籍记载,一直制约着墓上设施乃至丧葬礼仪研究,并对墓葬发掘理念及方法产生了直接影响。该文从考古学立场出发,把过程主义贯穿于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矛盾现象的分析。认为“不封不树”葬仪限于三年丧期,其后则可形成“丘封之度与其树数”;而“丘封之度”的涵盖范围并不限于墓葬坟丘,也应包括屋宇类墓上建筑;史籍所谓“县封”既不限于庶人,也非悬下棺之意,可能是指丧期之内棚架封闭墓穴。这些认识既有助于深化丧葬礼仪研究,也有助于提升墓葬的发掘理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坟墓
坟丘
葬仪
丧期
不封不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的民间调解
10
作者
高楠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366-379,共14页
宋代许多民间财产纠纷在民间调解人的参与下获得解决,并未进入诉讼领域。民间调解没有固定程式,方法简单灵活,大都能够比较公平地解决纠纷双方的矛盾,所以民间调解成为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是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中运作,故在民...
宋代许多民间财产纠纷在民间调解人的参与下获得解决,并未进入诉讼领域。民间调解没有固定程式,方法简单灵活,大都能够比较公平地解决纠纷双方的矛盾,所以民间调解成为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是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中运作,故在民间调解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妥协性与不稳定性。一、调解参与人的范围民间财产纠纷发生后,大多数当事人首先想到的是找人说和。宋代史籍中有不少关于族长、尊长和乡间德高望重之人解决邻里或乡里财产纠纷的记载,他们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官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调解
财产纠纷
两浙路
财产权益
江南西路
丧期
争讼
首从
诉讼领域
议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一百零四
11
作者
小易
《科技智囊》
2014年第8期77-77,共1页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达段话的原意是:古时丧葬,只用薪草厚厚裹覆死尸,埋葬于荒野之中,不聚土做坟墓,不植树为标记,丧期也没有定数,后世圣人改用棺椁下...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达段话的原意是:古时丧葬,只用薪草厚厚裹覆死尸,埋葬于荒野之中,不聚土做坟墓,不植树为标记,丧期也没有定数,后世圣人改用棺椁下葬,这大概取象于《大过》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研读
中华
《大过》
丧期
棺椁
圣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破新立旧 司马光的最后500天
12
作者
李夏恩
《国家人文历史》
2017年第2期70-77,70,共8页
“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1085年4月16日。欢呼声响彻京师汴梁的大街小巷,民众几乎忘记了13天前。神宗皇帝刚刚去世,天下还处于国丧期间,他们守候在街道两旁,只为一睹为奔国丧从西京洛阳奔赴京师的司马光的容颜,围观的人群是...
“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1085年4月16日。欢呼声响彻京师汴梁的大街小巷,民众几乎忘记了13天前。神宗皇帝刚刚去世,天下还处于国丧期间,他们守候在街道两旁,只为一睹为奔国丧从西京洛阳奔赴京师的司马光的容颜,围观的人群是如此众多,壅塞了街道,以至于司马光骑的马都无法前行。当他前往旧日同僚私邸拜谒时,街市上的人甚至爬到树上,骑在墙头围观这位传奇人物,当私邸里的仆人大声呵斥,想耍赶走这些看热闹的围观者时,得到的是围观民众的集体讪笑:“吾非望而君,所欲识者司马相公之风采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传奇人物
民众
街道
丧期
西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的夺情起复
13
作者
李明宇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5年第5期60-,共1页
历代王朝对于官员退休致仕都有一定的规定,各种考核体系也保持着官员队伍的流动性。总体来说,除了退休和犯错,似乎没什么事情能够让官员一时一刻离开官场。但是也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丁忧",即官员的父母去世。古代,一旦父...
历代王朝对于官员退休致仕都有一定的规定,各种考核体系也保持着官员队伍的流动性。总体来说,除了退休和犯错,似乎没什么事情能够让官员一时一刻离开官场。但是也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丁忧",即官员的父母去世。古代,一旦父母去世,官员就要回家奔丧并守孝三年,这就是"丁忧"。孔子曾经指出:"子生三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情起复
历代王朝
三年之
丧
恩赏
姚察
杨嗣昌
员不得
将相大臣
任伯雨
丧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丧无二杖”说献疑
14
作者
丁鼎
王明华
《民俗研究》
2002年第1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丧
服制度
《仪礼·
丧
服》
丧期
中国古代
服饰
等级
标志
原文传递
苏轼早期的诗作内容及特点
15
作者
彭文良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关于苏诗创作的分期问题,学界存在歧见,但比较一致地认为嘉祐四年(1059)至熙宁元年(1068)前是苏轼创作的初始阶段,[1]然此十年间,从治平元年(1064)年底结束凤翔签判任归京、治平三年丁父忧,直至结束丧期,苏轼诗作甚少,故其早期创作主要...
关于苏诗创作的分期问题,学界存在歧见,但比较一致地认为嘉祐四年(1059)至熙宁元年(1068)前是苏轼创作的初始阶段,[1]然此十年间,从治平元年(1064)年底结束凤翔签判任归京、治平三年丁父忧,直至结束丧期,苏轼诗作甚少,故其早期创作主要集中在此十年间的前半段。根据苏轼的出处行迹,其早期诗歌创作又可细分为两个小阶段:嘉祐四年(1059)十月出川至嘉祐五年二月抵京,即'南行'时期,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赴任至治平元年(1064)年底离任的签判凤翔时期。虽同为练笔、习作的初始阶段,但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在主题与表现上存在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
期
行迹
创作
丧期
诗作
归京
问题
特点
原文传递
儒家丧服制度对唐代社会的文化整合
16
作者
赵澜
《唐史论丛》
2010年第1期40-47,共8页
所谓"整合",是指一种文化形成统一的制度、目的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整合"的概念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首先提出来的,她指出:"当我们明确地认为,文化行为是地域性的,人所作出的,千差万别的时候,我们并没有...
所谓"整合",是指一种文化形成统一的制度、目的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整合"的概念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首先提出来的,她指出:"当我们明确地认为,文化行为是地域性的,人所作出的,千差万别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穷尽它的重要意义。文化行为同样也是趋于整合的。一种文化就如一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社会
儒家化
文化整合
文化行为
美国人类学家
社会等级
丧期
书仪
开元礼
孝友传
原文传递
巴东县清太坪村土家族丧葬礼仪调查
17
作者
邓艳华
《三峡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的土葬风俗已逐渐被现代的火葬所代替。地处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村,是一座典型的土家族聚居村落,镶嵌于大巴山之中,坐落于面临长江的悬崖峭壁之上,地形险峻,道路崎岖,交通闭塞。
关键词
太坪村
丧
葬礼仪
聚居村
丧
歌
丧
葬仪式
丧期
香盒
民俗事象
大金刚
丧
鼓
原文传递
称情而立文:丧服(下)
18
作者
彭林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四、丧服的精粗与轻重从文献记载来看,至迟在春秋时期,丧服就已经在各国流行,先看《左传》中的两条记载。僖公六年夏,中原诸侯攻打郑国,楚国为了救援郑国而包围了许国。到冬天,诸侯国屈服,遂由蔡穆侯带着许僖公前往武城去见楚王。
关键词
丧
服制度
古代礼仪
丧
礼
功能
丧
服质料
制作方法
丧期
“受服”
宗法制度
恩服
义服
原文传递
“大总理”引领婚丧简办新风
19
作者
桑蕊
《乡镇论坛》
2014年第22期20-20,共1页
“丧事简办,实行待客‘一碗菜”’、“孝服统一改为佩戴袖章”、“推行三天丧期”、“总花费3000元以下”……4月25日,在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农村红自理事会“大总理”会上,理事会向全乡发起的“除陋习,树新风,
关键词
总理
婚
丧
理事会
宁阳县
山东省
丧期
原文传递
清末四大徽班编演新戏一瞥(三)
20
作者
张永和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29,共3页
(接上期)清朝自嘉庆始,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一百多年间,活跃在京师的大小徽班(皮黄班)约有数十个之多,其中更有所谓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与和春。但是,道光皇帝驾崩,国丧期间停止一切娱乐,王府班的和...
(接上期)清朝自嘉庆始,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一百多年间,活跃在京师的大小徽班(皮黄班)约有数十个之多,其中更有所谓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与和春。但是,道光皇帝驾崩,国丧期间停止一切娱乐,王府班的和春就报散了。到国丧期满,和春再也没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
清末
道光皇帝
丧期
同治
原文传递
题名
江西宋代墓志及其丧期考
被引量:
7
1
作者
梁洪生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出处
《江西文物》
1989年第1期88-94,共7页
文摘
近年来,笔者着意搜集了包括墓志铭、墓碣、墓表、神道碑、圹记等近500篇江西宋代墓志,其中,50多篇为出土墓志的拓片或介绍,其余的则取宋人文集。其墓主绝大多数是江西籍人,少数为寓居江西者。
关键词
丧期
墓主
南安军
志石
南康军
葬俗
成德军
周必大
建炎
大敛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三年丧的丧期问题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洪君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1-273,共3页
文摘
近日得阅李祚唐先生的大作《论中国古代的服丧期限》,受益良多。笔者有如下几个小问题有不同意见:一、三年丧何以定为二十五月。二、二十五月丧期之内涵。三。
关键词
三年
丧
丧期
中国古代
服
丧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丧服》的服、期、称谓和成文原则——《仪礼·丧服》研究
3
作者
于永玉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3-68,共6页
文摘
《仪礼》十七篇,《丧服》今本列在第十一篇。《丧服》实际包括经、传、记三部分。《仪礼》十七篇唯《丧服》有传。据唐石经及释文,汉、唐时称《丧服》为《丧服经传》。《丧服》是讲丧礼的服制的。古人最重丧祭,但如《丧服》所记录的丧服制度的形成,应是周代的事。《丧服》以士、大夫为主,旁及诸侯、天子;以男子为主,旁及妇人。研究《丧服》不但可以追寻氏族社会的遗踪,更主要的是可以了解周代的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等级社会制度。
关键词
《仪礼》
等级社会
斩衰
丧期
缌麻
男女有别
亲亲
牡麻
唐时
石经
分类号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头大哥
4
作者
吕航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商界》
2024年第1期232-232,共1页
文摘
汉末三国,英雄会聚。有想匡济天下的曹操,就有想改朝换代的袁绍。建宁四年(171年),26岁的袁绍终于脱下孝服,结束了匪夷所思的六年丧期,从家乡豫州汝南郡来到帝都洛阳,发起成立反宦官团体——帝国精英小密圈,张邈、许攸、伍琼、刘岱以及曹操等人相继加入。作为带头大哥,长得帅是必须的,《三国志》和《后汉书》均夸奖袁绍“姿貌威容”。袁绍大哥不仅形象好、气质佳,还特别有钱。他出手阔绰,周济朋友,馈赠礼物,十分潇洒。相比帅气的外表和花不完的钱财,袁绍的家族背景最是羡煞他人。袁绍出身于东汉帝国中晚期最显赫的家族——汝南袁家。
关键词
汝南郡
袁绍
丧期
《后汉书》
《三国志》
汉末三国
家族背景
出手阔绰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古人的三年之丧
5
作者
谢芳琳
机构
四川省民政干部学校
出处
《文史杂志》
2002年第5期87-87,共1页
文摘
按照<礼记>的服制规矩,父母死后,儿子须在家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称"丁忧"或"持制".<孟子>说:"父母之丧三年.舜崩,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古人在服丧期间,不能饮酒食肉,不能歌舞作乐,不能娶妻纳妾行房事,不能访友做客.
关键词
丧期
服制
《礼记》
居住
古人
歌舞
规矩
纳妾
做官
百姓
分类号
K892.26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碑刻居丧词语看南北朝居丧制度
6
作者
吴为民
宋微
机构
重庆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3期125-125,共1页
文摘
南北朝碑刻保存了大量居丧词语,通过对居丧词语的考察,可以发现,南北朝居丧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礼仪,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南北朝
丧期
禁忌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中国古代丧服制度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7
作者
张文举
李军
机构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
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2年第4期57-58,共2页
文摘
我国古代的丧服制度是在以宗法伦理为基础的社会土壤里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以丧服的质地、式样以及服丧期限来区别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自西周周公制礼之后,丧服制度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社会和公共秩序的工具,对当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丧
服制度
丧期
浅议
西周
周公
中国古代
统治阶级
法律制度
公共秩序
宗法伦理
分类号
C913.11 [经济管理]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代“税丧”礼探析——以“三礼”文本为中心
8
作者
董政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夏文化》
2018年第1期18-19,共2页
文摘
丧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礼记·中庸》),古人对于“送死”在某种程度上超过“养生”。丧礼繁缛,其中有常礼,也有变礼,丧服制度中所规定的丧期因为外在的诸多客观因素,不得不适当地作出变更与调整,由此可见先民在制礼之初便对丧葬仪节有着全面而周详的考虑。
关键词
“三礼”
文本
周代
礼仪制度
客观因素
丧
服制度
丧
礼
丧期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不封不树”葬仪的考古学辨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钱耀鹏
李娜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8,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黄土高原与中华文明起源机制研究”(2022JZDZ026)。
文摘
“不封不树”与“墓而不坟”的史籍记载,一直制约着墓上设施乃至丧葬礼仪研究,并对墓葬发掘理念及方法产生了直接影响。该文从考古学立场出发,把过程主义贯穿于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矛盾现象的分析。认为“不封不树”葬仪限于三年丧期,其后则可形成“丘封之度与其树数”;而“丘封之度”的涵盖范围并不限于墓葬坟丘,也应包括屋宇类墓上建筑;史籍所谓“县封”既不限于庶人,也非悬下棺之意,可能是指丧期之内棚架封闭墓穴。这些认识既有助于深化丧葬礼仪研究,也有助于提升墓葬的发掘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
坟墓
坟丘
葬仪
丧期
不封不树
Keywords
tomb with a mound
grave mound
funeral rituals
funeral period
no seal,no tree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的民间调解
10
作者
高楠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出处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366-379,共14页
文摘
宋代许多民间财产纠纷在民间调解人的参与下获得解决,并未进入诉讼领域。民间调解没有固定程式,方法简单灵活,大都能够比较公平地解决纠纷双方的矛盾,所以民间调解成为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是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中运作,故在民间调解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妥协性与不稳定性。一、调解参与人的范围民间财产纠纷发生后,大多数当事人首先想到的是找人说和。宋代史籍中有不少关于族长、尊长和乡间德高望重之人解决邻里或乡里财产纠纷的记载,他们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官府。
关键词
民间调解
财产纠纷
两浙路
财产权益
江南西路
丧期
争讼
首从
诉讼领域
议状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一百零四
11
作者
小易
机构
《科技智囊》编辑部
出处
《科技智囊》
2014年第8期77-77,共1页
文摘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达段话的原意是:古时丧葬,只用薪草厚厚裹覆死尸,埋葬于荒野之中,不聚土做坟墓,不植树为标记,丧期也没有定数,后世圣人改用棺椁下葬,这大概取象于《大过》外。
关键词
易经
研读
中华
《大过》
丧期
棺椁
圣人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破新立旧 司马光的最后500天
12
作者
李夏恩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17年第2期70-77,70,共8页
文摘
“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1085年4月16日。欢呼声响彻京师汴梁的大街小巷,民众几乎忘记了13天前。神宗皇帝刚刚去世,天下还处于国丧期间,他们守候在街道两旁,只为一睹为奔国丧从西京洛阳奔赴京师的司马光的容颜,围观的人群是如此众多,壅塞了街道,以至于司马光骑的马都无法前行。当他前往旧日同僚私邸拜谒时,街市上的人甚至爬到树上,骑在墙头围观这位传奇人物,当私邸里的仆人大声呵斥,想耍赶走这些看热闹的围观者时,得到的是围观民众的集体讪笑:“吾非望而君,所欲识者司马相公之风采耳!”
关键词
司马光
传奇人物
民众
街道
丧期
西京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的夺情起复
13
作者
李明宇
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5年第5期60-,共1页
文摘
历代王朝对于官员退休致仕都有一定的规定,各种考核体系也保持着官员队伍的流动性。总体来说,除了退休和犯错,似乎没什么事情能够让官员一时一刻离开官场。但是也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丁忧",即官员的父母去世。古代,一旦父母去世,官员就要回家奔丧并守孝三年,这就是"丁忧"。孔子曾经指出:"子生三年。
关键词
夺情起复
历代王朝
三年之
丧
恩赏
姚察
杨嗣昌
员不得
将相大臣
任伯雨
丧期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丧无二杖”说献疑
14
作者
丁鼎
王明华
机构
<烟台师范学院报>(哲社版)主编、教授
烟台师范学院教务处师训科科长
出处
《民俗研究》
2002年第1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丧
服制度
《仪礼·
丧
服》
丧期
中国古代
服饰
等级
标志
分类号
K892.3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苏轼早期的诗作内容及特点
15
作者
彭文良
机构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文摘
关于苏诗创作的分期问题,学界存在歧见,但比较一致地认为嘉祐四年(1059)至熙宁元年(1068)前是苏轼创作的初始阶段,[1]然此十年间,从治平元年(1064)年底结束凤翔签判任归京、治平三年丁父忧,直至结束丧期,苏轼诗作甚少,故其早期创作主要集中在此十年间的前半段。根据苏轼的出处行迹,其早期诗歌创作又可细分为两个小阶段:嘉祐四年(1059)十月出川至嘉祐五年二月抵京,即'南行'时期,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赴任至治平元年(1064)年底离任的签判凤翔时期。虽同为练笔、习作的初始阶段,但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在主题与表现上存在明显区别。
关键词
分
期
行迹
创作
丧期
诗作
归京
问题
特点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丧服制度对唐代社会的文化整合
16
作者
赵澜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出处
《唐史论丛》
2010年第1期40-47,共8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A类课题项目(JA08052S)成果
文摘
所谓"整合",是指一种文化形成统一的制度、目的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整合"的概念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首先提出来的,她指出:"当我们明确地认为,文化行为是地域性的,人所作出的,千差万别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穷尽它的重要意义。文化行为同样也是趋于整合的。一种文化就如一个人。
关键词
唐代社会
儒家化
文化整合
文化行为
美国人类学家
社会等级
丧期
书仪
开元礼
孝友传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巴东县清太坪村土家族丧葬礼仪调查
17
作者
邓艳华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三峡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文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的土葬风俗已逐渐被现代的火葬所代替。地处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村,是一座典型的土家族聚居村落,镶嵌于大巴山之中,坐落于面临长江的悬崖峭壁之上,地形险峻,道路崎岖,交通闭塞。
关键词
太坪村
丧
葬礼仪
聚居村
丧
歌
丧
葬仪式
丧期
香盒
民俗事象
大金刚
丧
鼓
分类号
K892.3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称情而立文:丧服(下)
18
作者
彭林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文摘
四、丧服的精粗与轻重从文献记载来看,至迟在春秋时期,丧服就已经在各国流行,先看《左传》中的两条记载。僖公六年夏,中原诸侯攻打郑国,楚国为了救援郑国而包围了许国。到冬天,诸侯国屈服,遂由蔡穆侯带着许僖公前往武城去见楚王。
关键词
丧
服制度
古代礼仪
丧
礼
功能
丧
服质料
制作方法
丧期
“受服”
宗法制度
恩服
义服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大总理”引领婚丧简办新风
19
作者
桑蕊
出处
《乡镇论坛》
2014年第22期20-20,共1页
文摘
“丧事简办,实行待客‘一碗菜”’、“孝服统一改为佩戴袖章”、“推行三天丧期”、“总花费3000元以下”……4月25日,在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农村红自理事会“大总理”会上,理事会向全乡发起的“除陋习,树新风,
关键词
总理
婚
丧
理事会
宁阳县
山东省
丧期
分类号
K893.13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末四大徽班编演新戏一瞥(三)
20
作者
张永和
出处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29,共3页
文摘
(接上期)清朝自嘉庆始,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一百多年间,活跃在京师的大小徽班(皮黄班)约有数十个之多,其中更有所谓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与和春。但是,道光皇帝驾崩,国丧期间停止一切娱乐,王府班的和春就报散了。到国丧期满,和春再也没有恢复。
关键词
徽班
清末
道光皇帝
丧期
同治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西宋代墓志及其丧期考
梁洪生
《江西文物》
198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也谈三年丧的丧期问题
李洪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
原文传递
3
《丧服》的服、期、称谓和成文原则——《仪礼·丧服》研究
于永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带头大哥
吕航
《中国商界》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谈谈古人的三年之丧
谢芳琳
《文史杂志》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碑刻居丧词语看南北朝居丧制度
吴为民
宋微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浅议中国古代丧服制度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张文举
李军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周代“税丧”礼探析——以“三礼”文本为中心
董政
《华夏文化》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先秦“不封不树”葬仪的考古学辨析
钱耀鹏
李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宋代的民间调解
高楠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一百零四
小易
《科技智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破新立旧 司马光的最后500天
李夏恩
《国家人文历史》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古代的夺情起复
李明宇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丧无二杖”说献疑
丁鼎
王明华
《民俗研究》
2002
0
原文传递
15
苏轼早期的诗作内容及特点
彭文良
《中国苏轼研究》
2017
0
原文传递
16
儒家丧服制度对唐代社会的文化整合
赵澜
《唐史论丛》
2010
0
原文传递
17
巴东县清太坪村土家族丧葬礼仪调查
邓艳华
《三峡文化研究》
2010
0
原文传递
18
称情而立文:丧服(下)
彭林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3
0
原文传递
19
“大总理”引领婚丧简办新风
桑蕊
《乡镇论坛》
2014
0
原文传递
20
清末四大徽班编演新戏一瞥(三)
张永和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