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地区中侏罗世早期天文驱动下的湖平面波动及沉积物分布规律
1
作者 冯潇飞 赵晓明 +4 位作者 张喜 葛家旺 杨长城 梁岳立 Massine Bouchakour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8-1382,共15页
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升降导致的盆内沉积充填差异对油气形成与富集具有重要影响,而湖平面波动受气候作用影响明显。选取川中地区中侏罗世早期沙溪庙组一段的湖相连续沉积记录,采用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作为气候替代指标,开展了中侏罗... 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升降导致的盆内沉积充填差异对油气形成与富集具有重要影响,而湖平面波动受气候作用影响明显。选取川中地区中侏罗世早期沙溪庙组一段的湖相连续沉积记录,采用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作为气候替代指标,开展了中侏罗世早期陆相地层的旋回地层学研究,对长、短偏心率周期进行滤波分析,建立了沙溪庙组一段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研究发现:(1)沙溪庙组一段陆相湖盆沉积地层中保存了完好的天文旋回响应信号;(2)通过川中地区沙溪庙组一段的天文年代标尺计算,认为沙溪庙组一段沉积持续时间约为2.43 Ma;(3)偏心率接近极大值且岁差振幅较大表明气候温暖、潮湿,湖平面相对上升,发育偏泥质沉积,偏心率接近极小值且岁差振幅较小表明气候寒冷、干旱,发育偏砂质沉积,砂质沉积物厚度差异受岁差振幅所调控;(4)中侏罗世早期不同尺度的轨道周期驱动力共同控制了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引起湖平面的波动,湖平面的波动影响了沉积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平面波动 气候变化 旋回地层学 沉积物分布规律 沙溪庙组一段 中侏罗世 陆相湖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陕西甘泉发现中侏罗世恐龙足迹群
2
作者 李兴文 李益朝 +7 位作者 王卓胜 孙淼 王宝鹏 王秦伟 唐玉 祝捷 吴昊 季燕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0,共8页
恐龙足迹化石是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重要途径。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甘泉中侏罗世直罗组发现的恐龙足迹群进行了简要记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恐龙足迹群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足迹类型包括了兽脚类... 恐龙足迹化石是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重要途径。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甘泉中侏罗世直罗组发现的恐龙足迹群进行了简要记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恐龙足迹群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足迹类型包括了兽脚类、蜥脚类、可能的鸟脚类及龟鳖类足迹;兽脚类足迹呈现高度多样化,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的三趾型足迹和大型的四趾型足迹;蜥脚类足迹可归入雷龙足迹;可能的鸟脚类足迹保存较差,难以归入到具体属种;可能的龟鳖类足迹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首次记录。甘泉恐龙足迹群的发现,扩大了中国恐龙足迹的地理分布,对于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及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直罗组 中侏罗世 甘泉 陕西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孙靖尧 郑吉林 +5 位作者 魏小勇 刘军帅 蔡艳龙 郭晓宇 王大可 杨志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7±1.1 Ma。全岩SiO_(2)含量为62.81%~68.78%,全碱(ALK)和Al_(2)O_(3)含量较高,FeO^(T)、MgO和TiO_(2)含量较低;里特曼指数σ=2.27~5.33,Na_(2)O/K_(2)O=1.1... 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7±1.1 Ma。全岩SiO_(2)含量为62.81%~68.78%,全碱(ALK)和Al_(2)O_(3)含量较高,FeO^(T)、MgO和TiO_(2)含量较低;里特曼指数σ=2.27~5.33,Na_(2)O/K_(2)O=1.19~3.57,Mg^(#)=38.0~49.0,属于中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0.91~0.97,为准铝质岩石。稀土总量为(117.70~146.32)×10^(-6),(La/Yb)_(N)值为11.70~18.10,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具轻微的铕负异常(δEu=0.86~0.98),表明源区没有明显的斜长石残留或分离结晶;较高的Zr/Hf、Nb/Ta和Sr/Y值,低Y和Yb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指示源岩具有壳源特征。P_(2)O_(5)随SiO_(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_(Zr)值为700.50~781.20℃,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并具有C型埃达克岩特征。结合区域上的资料表明,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由碰撞向后碰撞过渡环境,蒙古-鄂霍茨克洋在中侏罗世的构造体系表现为由挤压向伸展、由地壳增厚向减薄的构造体制转换,与中侏罗世岩浆活动明显减弱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中侏罗世 嘎仙沟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中侏罗世玄武岩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白春东 许凡 +2 位作者 李泽阳 孟家葆 朱本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7-1138,共12页
笔者等在张家口市宣化区—涿鹿县一带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底部首次发现玄武岩组合,其时代归属、地球化学性质及地质意义需要开展研究。本文对玄武岩开展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玄武岩SiO_(2)含量为39.49%~49.74%... 笔者等在张家口市宣化区—涿鹿县一带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底部首次发现玄武岩组合,其时代归属、地球化学性质及地质意义需要开展研究。本文对玄武岩开展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玄武岩SiO_(2)含量为39.49%~49.74%,Mg^(#)为28~65,里特曼指数σ主要为2.61~33.12。玄武岩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4.3±2.6 Ma,时代为中侏罗世,代表髫髻山组底界年龄。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与上覆粗面岩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表明髫髻山组早期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该套玄武岩是髫髻山组中性火山岩的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大地构造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中侏罗世玄武岩 髫髻山组 底侵作用 板内拉张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北部中侏罗世孢粉化石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磊 张晓晶 +6 位作者 李钢柱 季兴开 韩萱 王振义 刘志强 侯泽明 艾子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0-1406,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含煤岩系赋存在侏罗系延安组中,延安组岩石组合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灰色泥岩为主,夹多层煤层;延安组上覆直罗组以灰色、灰绿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紫红色...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含煤岩系赋存在侏罗系延安组中,延安组岩石组合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灰色泥岩为主,夹多层煤层;延安组上覆直罗组以灰色、灰绿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紫红色泥岩为主。通过对乌兰木伦地区武家塔露天煤矿剖面延安组和直罗组孢粉化石分析,在延安组中识别出Cyathidites-Lycopodiumsporites-Neoraistrickia-Cycadopites孢粉组合带,以桫椤科、石松科孢子繁盛,紫萁科孢子和单沟/原始沟类、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发育,卷柏科孢子及柏科花粉较常见为主要特征,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阿林期—巴柔期)。根据延安组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环境分析,本区在这一沉积时期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气候。直罗组孢粉化石较少,主要见Cyathidites minor,Osmundacidites parvus,Concentrisporites fragilis,Cycadopites spp.等。综合地层岩性、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分析,延安组到直罗组沉积时期总体上呈现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向半干旱—干旱炎热型的气候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中侏罗世 延安组 直罗组 古气候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义马盆地中侏罗世2-3号煤层元素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分析
6
作者 高迪 郭慧玲 王佳慧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183,共10页
为研究华北板块西南缘中侏罗世煤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以义马盆地中侏罗世义马组2-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运用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详细研究了煤中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研... 为研究华北板块西南缘中侏罗世煤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以义马盆地中侏罗世义马组2-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运用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详细研究了煤中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常量元素含量与中国煤相比,SiO_(2)、P_(2)O_(5)和K_(2)O显著偏高,而Al_(2)O_(3)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中Cs富集,Sb、Nb、Ta、Zr、Hf亏损;稀土元素整体为轻微富集,δEu负异常,而δCe正异常,表明采样煤层未受岩浆、热液、海水影响,物源主要是陆源碎屑;Th/U、V/(V+Ni)、Ce异常、Sr/Cu及气候指数分析表明,采样煤层古泥炭堆积于还原环境,成煤期整体处于半干旱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煤层 义马盆地
下载PDF
黑龙江塔溪地区中侏罗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文鹏 李成禄 +4 位作者 杨元江 符安宗 郑博 周腾飞 赵瑞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0-403,共14页
为丰富对兴蒙造山带东端中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贺根山—嫩江—黑河构造带内塔溪地区的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正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7.2±1.3)Ma... 为丰富对兴蒙造山带东端中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贺根山—嫩江—黑河构造带内塔溪地区的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正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7.2±1.3)Ma,形成于中侏罗世。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塔溪地区侵入岩划分为高Sr型和低Sr型两类,早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为高Sr型,晚期侵入的石英二长岩和石英正长岩为低Sr型。高Sr型与低Sr型侵入体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类似I型和A型花岗岩的过渡特征,属复合型侵入岩体。该侵入岩体的形成与中生代强烈的陆内伸展造山和蒙古—鄂霍次克洋与法拉隆板块的双向俯冲闭合过程有关,是地壳在挤压增厚向伸展减薄转变的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隆及玄武质岩浆底侵于下地壳并混染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塔溪地区侵入岩体的存在,表明中侏罗世期间存在一次重要的地壳挤压增厚向伸展减薄转换事件,同时其形成时代也限定了蒙古—鄂霍次克洋东段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中侏罗世 复合型侵入岩 底侵作用 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 塔溪地区
下载PDF
辽西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崩塌-滑坡-泥石流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8
作者 胡健民 刘晓文 +2 位作者 徐刚 刘健 张拴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64,i0005-i0006,共13页
燕山板内造山带东部辽西、冀北地区,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沉积和成群的巨大岩块崩塌事件。辽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邓杖子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邓杖子组... 燕山板内造山带东部辽西、冀北地区,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沉积和成群的巨大岩块崩塌事件。辽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邓杖子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邓杖子组中砾岩的砾石成分自下而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即邓杖子组下部砾岩砾石时代新而上部砾岩砾石时代老。其中最新的砾石成分是来自于邓杖子组之下的晚三叠世水泉沟组的安山岩,砾石时代的倒序显示同构造剥蚀-沉积的特点。同时,邓杖子组沉积组合也反映出伸展盆地的沉积特点。邓杖子组沉积后不久,在辽西—冀北的其他地区,还发育许多早—中侏罗世巨大的崩塌岩块,野外见到的最大岩块延伸长度超过4km。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成群发育的巨大崩塌岩块都是在地壳快速隆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构造沉积记录,这从构造-沉积学的角度显示燕山地区在早中生代曾经发生过强烈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泥石流-浊流沉积 削顶构造 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 燕山板内造山带 沉积特点 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 构造意义 泥石流 崩塌
下载PDF
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刚 赵越 +1 位作者 吴海 张栓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8,共10页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地层层序 区域地层对比 辽西凌源 牛营子地区 中侏罗世早期 晚三叠世 辽西北 区域对比 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中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特征、成因及环境
10
作者 赵建国 郭文军 +2 位作者 李磊 邱广东 李彬 《西部资源》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内蒙古东部中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侵入岩带、额尔古纳侵入岩带及阴山—燕山侵入岩带。其中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铝饱和型,高钾钙碱性系列。总体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铕总体上显示弱... 内蒙古东部中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侵入岩带、额尔古纳侵入岩带及阴山—燕山侵入岩带。其中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铝饱和型,高钾钙碱性系列。总体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铕总体上显示弱亏损。二长花岗岩总体属略富碱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为轻稀土富集型,铕强亏损。二长花岗斑岩属钠质类型,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属轻稀土富集型。正长花岗岩总体属富硅、钙,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低,且发育强烈的负铕异常。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总体属富硅,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低,发育较强的负铕异常。该期侵入岩总体为S型,少数为I型。表现出兼具大陆弧花岗岩(CAG)、大陆碰撞花岗岩(CCG)与后造山花岗岩(POG)的多重构造环境的特点^([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内蒙古 侵入岩带 成因类型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白杨河中侏罗世植物化石新材料(英文)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苗雨雁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7-534,共18页
系统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植物化石15属25种,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侏罗纪真蕨类重要分子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的原位孢子及其孢子囊群,并对Phoenicopsis ( 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的叶角质层进行了研究... 系统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植物化石15属25种,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侏罗纪真蕨类重要分子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的原位孢子及其孢子囊群,并对Phoenicopsis ( 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的叶角质层进行了研究。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迄今已知植物化石24属39种,以富含蕨类、茨康类、银杏类及松柏类,少见苏铁类等为特征,属于较为典型的内陆型、温带或暖温带植物群;其时代为中侏罗世,且可能为中侏罗世早期。该植物群应属于欧亚大陆早、中侏罗世植物地理区系中的西伯利亚区,反映了温暖潮湿、具季节性变化、并有利成煤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 中侏罗世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中侏罗世早期 植物化石 新疆地区 白杨 新材料
下载PDF
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时间的限定 被引量:85
12
作者 李宇 丁磊磊 +4 位作者 许文良 王枫 唐杰 赵硕 王子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6,共11页
本文对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 本文对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68Ma,为中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体具有高硅(Si O2=74.61%~80.16%)、富铝(Al2O3=10.59%~13.90%)、贫铁(Fe2O3=0.11%~0.3%)等特征,在化学上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3)系列。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锆石的εHf(168Ma)=+7.53^+11.66,二阶段的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595~966M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在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衔接地区变质杂岩和冀北-辽西地区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存在,表明大兴安岭西坡-冀北-辽西地区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有关的陆壳加厚过程。因此,研究区内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作用有关,而与古环太平洋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无关,其形成时代也限定额尔古纳地块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地区 中侏罗世 白云母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
下载PDF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 被引量:56
13
作者 邓平 舒良树 +3 位作者 余心起 王彬 谭正中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先后经历了近S-N向水平挤压(T_3-J_(1E)),S-N向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J_(1L)-J_2),SE-NW向挤压(K_1)和近E-W向挤压、S-N向伸展(K_2)等复杂的演化过程。早-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颗粒锆石U-Pb 年龄值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 流纹岩具有高的SiO_2、Al_2O_3、K_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 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N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城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挤压造山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陆相盆地 早-中侏罗世 构造环境 闽西-赣南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复合型前陆盆地充填模式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4 位作者 伊海生 石和 林金辉 朱利东 李祥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7,共8页
根据沉积物碎屑组分、粗碎屑楔状体、边缘相、古流向和沉积、沉降中心等重建了盆地结构、古地理和古地貌 ,认为该盆地是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多岛洋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的复合前陆盆地 ,它的形成和发展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 根据沉积物碎屑组分、粗碎屑楔状体、边缘相、古流向和沉积、沉降中心等重建了盆地结构、古地理和古地貌 ,认为该盆地是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多岛洋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的复合前陆盆地 ,它的形成和发展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碰撞和对冲有关 ,是盆地两侧板块边缘的大型逆冲作用的产物。在此基础上 ,根据中央隆起地貌景观交替性变化和盆地中“三砂二灰”的幕式沉积特点 ,将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分为 5个阶段 ,其中巴通期和牛津—提唐期是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期 ,而巴柔期、卡洛期、提唐—贝里阿斯期是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活动强烈时期 ,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产生大量的构造负载 ,导致中央隆起强烈地挠曲隆升 ,造成了盆地中的幕式沉积 ,产生构造层序和层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前陆盆地 充填模式 中侏罗世 早白垩世 青藏高原 构造层序 幕式沉积
下载PDF
赣南中侏罗世正长岩-辉长岩的起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15
作者 贺振宇 徐夕生 +1 位作者 陈荣 邢光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7-1469,共13页
正长岩-辉长岩组合的形成通常与板内伸展构造有关,它们可由同源岩浆演化形成,也可以由两种独立起源的岩浆结晶形成。本文选择赣南晚中生代早期黄埠正长岩和车步辉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探讨它们的起源及其与岩... 正长岩-辉长岩组合的形成通常与板内伸展构造有关,它们可由同源岩浆演化形成,也可以由两种独立起源的岩浆结晶形成。本文选择赣南晚中生代早期黄埠正长岩和车步辉长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探讨它们的起源及其与岩石圈地幔演化的关系。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结果表明:黄埠正长岩和车步辉长岩形成于≈178Ma,为同时期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并非由同源岩浆演化形成。初步研究表明,黄埠正长岩和车步辉长岩可能都起源于受软流圈来源熔体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熔融发生在上地幔尖晶石-石榴石相转换带深度,且岩浆在结晶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较低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与车步辉长岩相比,黄埠正长岩有高的不相容元素含量、Ce/Yb、La/Yb、Sm/Yb 比值和高的ε_(Nd)(t)值,表明黄埠正长岩的岩浆起源相对更深,且其岩石圈地幔源区经历了更高程度的交代作用。因此,赣南正长岩-辉长岩是板内伸展构造背景下,不同程度软流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锆石U-PB定年 正长岩-辉长岩 岩浆起源 赣南
下载PDF
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初步报道 被引量:26
16
作者 段冶 郑少林 +2 位作者 胡东宇 张立君 王五力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3-147,共5页
辽西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富含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鱼、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结合对玲珑塔大西山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新近所采集的各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确认此套沉积地层... 辽西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富含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鱼、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结合对玲珑塔大西山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新近所采集的各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确认此套沉积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下,属髫髻山组,化石显示"燕辽生物群"面貌,时代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髫髻山组 实测剖面 化石 玲珑塔地区 建昌县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中侏罗世走滑活动及其断裂规模的探讨--来自软沉积物变形的证据 被引量:18
17
作者 龚正 李海兵 +4 位作者 孙知明 刘栋梁 潘家伟 韩亮 吴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3-2250,共18页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界,它不仅切割了高原北部的不同构造单元,控制了高原北部的几何学特征及基本的构造格架,而且还是调节青藏高原变形和高原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断裂之一,对它的形成时代、活动历史以及断裂带的生长过程和演化...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界,它不仅切割了高原北部的不同构造单元,控制了高原北部的几何学特征及基本的构造格架,而且还是调节青藏高原变形和高原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断裂之一,对它的形成时代、活动历史以及断裂带的生长过程和演化的研究是认识青藏高原形成过程和动力学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以阿尔金断裂带中段肃北县城南部出露的中侏罗纪陆相湖沼地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中侏罗世剖面中,共发现26层软沉积物变形层。软沉积物变形的方式主要是不同类型的砂土液化,包括负载、球-枕状构造、卷曲变形、液化角砾、液化底劈和砂火山构造;软沉积变形大多发生在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层中,细砂岩层易液化、变形剧烈;粒度统计显示发生液化的沙粒粒径在0.05~0.5mm之间,主要为0.2~0.3mm,这些砂土液化的软沉积物变形特征与历史地震和模拟实验获取的易液化扰动区间高度一致,因此,中侏罗世地层中发育的软沉积物变形是由于地震震动而形成。根据震级与液化最大震中距的关系,推测发生的最小震级在MS6~6.5之间,根据软沉积变形的类别与震级之间的关系推断最大可能发生的震级为7.5级。根据软沉积变形层出现的频率和组合关系,我们认为肃北剖面反应的是一个地震幕,发生的地震事件至少在4次以上,表明在中侏罗世(古)阿尔金断裂带发生了强烈的走滑运动,并且至少断裂带已延展到肃北一带,结合索尔库里地区晚三叠纪左旋走滑活动形成的糜棱岩以及玉门地区白垩纪的火山活动和软沉积物变形的事实,指示着阿尔金断裂带至少经历了晚三叠纪、中侏罗纪、晚白垩纪及新近纪的强烈走滑活动,并且其断裂带由索尔库里地区向东西两端逐渐扩展生长,由早期百千米到上千千米、一千多千米至约两千千米长的现今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中侏罗世 肃北
下载PDF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层序地层与碳、氧、锶同位素响应 被引量:21
18
作者 谢渊 王剑 +4 位作者 刘家铎 罗建宁 张哨楠 杨宝星 李明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6,共9页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五个三级层序。对其中四个层序内碳酸盐岩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得出 ,不同层序、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 C、δ...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五个三级层序。对其中四个层序内碳酸盐岩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得出 ,不同层序、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 C、δ18O、N(87Sr/86Sr)值均有明显的差异 ,并具规律性变化 ,整体上反映出研究区中侏罗世发生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气候、构造活动的演变 ,为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定量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那底岗日地区 中侏罗世 层序地层 锶同位素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下载PDF
漠河盆地中侏罗世沉积源区分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9
作者 和钟铧 刘招君 +2 位作者 郭宏伟 侯伟 董林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8-404,共7页
漠河盆地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北缘,其北为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与紧邻的俄罗斯上阿穆尔盆地在中生代时期同属一个盆地。漠河盆地中侏罗统包括绣峰组、二十二站组、额木尔河组和开库康组。根据盆地碎屑岩中的砾石、岩屑和重矿物的组合特征... 漠河盆地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北缘,其北为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与紧邻的俄罗斯上阿穆尔盆地在中生代时期同属一个盆地。漠河盆地中侏罗统包括绣峰组、二十二站组、额木尔河组和开库康组。根据盆地碎屑岩中的砾石、岩屑和重矿物的组合特征,确定母岩类型以变质岩和中酸性火成岩为主,少量沉积岩和基性火成岩;结合古水流方向,确定盆地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南侧。沉积物源具有多源性:其一为陆块抬升基底,其二为切割的岩浆弧。与区域岩石对比分析表明,陆块抬升基底可能来自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和寒武系兴隆群,切割的岩浆弧与古生代同碰撞和后碰撞花岗质岩石及早中生代中酸性火成岩有关。根据母岩供给特点,认为中侏罗世沉积时期漠河盆地不是典型的前陆盆地,而应是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挤压挠曲盆地或山间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中侏罗世 漠河盆地
下载PDF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8
20
作者 李伍平 李献华 路凤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3-532,共10页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侏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l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侏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l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Yb(Y≤19μg/g,Yb≤1.35μg/g)含量及高Sr/Y(≥40)比值,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17,(No/Yb)N>1.2)),Eu异常不明显(0.82~0.96),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这些特征与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相似。我们认为这些火山岩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辽西中侏罗世蓝旗组高Sr低Y型火山岩对探讨燕山造山带岩浆起源及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Sr低Y型火山岩 下地壳 底侵作用 蓝旗组 中侏罗世 燕山造山带 辽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