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共生视角下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路径研究——以中国云南与中南半岛五国的往来为例
1
作者 方琼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4期48-52,共5页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我国践行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历史上,中国云南与中南半岛五国有着密切的往来,由于文化的共生性,启动澜湄合作机制以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国云南与中南半岛五国通过顶层设计、社会...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我国践行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历史上,中国云南与中南半岛五国有着密切的往来,由于文化的共生性,启动澜湄合作机制以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国云南与中南半岛五国通过顶层设计、社会人文交流、城际民间外交等途径对澜湄沿岸各国的文化共生性进行了更加丰富的诠释,有效地发挥了我国云南的区位优势,以及它作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沿阵地与先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中南半岛五国 文化共生 国家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南半岛喀斯特山区植被NE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2
作者 杨顺富 赵宇鸾 +1 位作者 李秀彬 杨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336-10351,共16页
中南半岛的植被碳汇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关于该地区植被碳汇变化状况的研究相当有限,尤其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和土壤呼吸经验方程,结合多种遥感数据对中南半岛喀斯特山区的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中南半岛的植被碳汇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关于该地区植被碳汇变化状况的研究相当有限,尤其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和土壤呼吸经验方程,结合多种遥感数据对中南半岛喀斯特山区的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行估算,并运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其时空变化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植被NEP的时空变化来看,2000—2020年研究区的年均植被NEP呈波动下降,下降速度为2.66 gC m^(-2)a^(-1),岩溶区降速最快,在老挝、越南和柬埔寨尤为明显,达到了4.11 gC m^(-2)a^(-1);碳汇区的植被固碳总量降速较快,为5.17 TgC/a。(2)从植被NEP的驱动因素分析看,一是气温、降水量和太阳辐射的共同作用是影响植被NEP的主要气候驱动类型;二是绝大部分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植被固碳总量的减少,另外,在林地和耕地不变的区域发现更大的植被固碳量下降;三是植被覆盖变化和海拔分布是影响植被NEP空间分异的主要自然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变化、人口分布和土地开垦程度是主要人为驱动因素,并且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该区域的植被碳循环状况,并为其开展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碳汇 喀斯特山区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中南半岛
下载PDF
中南半岛野火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相互作用
3
作者 赵平伟 吉文娟 +2 位作者 张茂松 尤文龙 龚丽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目的]分析野火变化特征并探讨火点数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关联性,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NPP/ⅦRS卫星火点监测、火烧迹地和SMAP土壤水分等数据,使用统计方法多角度对2016—2021年中南半岛野火变... [目的]分析野火变化特征并探讨火点数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关联性,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NPP/ⅦRS卫星火点监测、火烧迹地和SMAP土壤水分等数据,使用统计方法多角度对2016—2021年中南半岛野火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干湿条件下火点数与0—5cm和0—100cm2个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相互作用。[结果]①中南半岛火点数和火烧迹地年内主要出现在2—4月,二者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集中在缅甸西部与印度接壤区域、缅甸中部以东和老挝北部。②2—4月火点主要出现在林地、灌木地和耕地,而易发生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如下3个等级的区域:0.2<NDVI≤0.4,0.4<NDVI≤0.6,0.6<NDVI≤0.8,但其所占比例随地表覆盖类型和月份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③特旱和重旱条件下火点区明显较无火点区广,火点数集中程度更高;土壤水分随火点数的增加整体呈减少趋势,但极端干湿条件下,土壤水分随火点数变化存在由减转增的“拐点”,且“拐点”值随时间延后而减小。④滞后1~2个月的火点数与土壤水分相关程度最高;日时间尺度上土壤水分对火点数变化同期响应快,且土壤水分和NDVI高的区域关联性更强。[结论]土壤水分亏缺是中南半岛火点高发的重要驱动力。火点数与土壤水分之间相互作用,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点数 土壤水分 帕默尔干旱指数 中南半岛
下载PDF
2015/2016超强厄尔尼诺期间非线性水汽平流对中南半岛4月降水异常的影响
4
作者 邬钰嫣 葛非 +2 位作者 孙雪榕 金正睿 林芷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1-722,共12页
由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2014-2016年发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使得全球许多地区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本文关注了中南半岛区域,利用逐月海温、降水、风场、比湿等观测和再... 由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2014-2016年发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使得全球许多地区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本文关注了中南半岛区域,利用逐月海温、降水、风场、比湿等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和水汽输送异常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2016年4月中南半岛降水异常偏少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2016年4月,在发展强盛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中南半岛上空出现异常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辐合产生降水。进一步通过动力诊断分析发现,Nino3.4指数与赤道东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之间纬向海温梯度(zonal gradient of SST anomalies, GSSTA)的乘积能很好地指示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且中南半岛上空非线性水汽平流的调制作用是造成此区域4月降水异常偏少的重要原因。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南侧东风与GSSTA“引导”的异常西风水汽输送相互“冲突”,削弱了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对中南半岛的水汽输送。中南半岛上空大部分水汽呈现出南少北多,东高西低的模态,水汽辐散,不利于降水的形成。2016年4月,在孟加拉湾异常反气旋和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中南半岛对流受到抑制,暖湿气流在异常南风的引导下,向华南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半岛 厄尔尼诺 降水异常 环流异常 水汽输送
下载PDF
中南半岛春季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5
作者 何舒璇 樊雯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9-1051,共13页
中南半岛国家春季存在大量的生物质燃烧活动,生成的气溶胶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大气辐射收支,探究其对大气加热率的影响可为研究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供依据。基于MERRA-2再分析数据中逐时的气溶胶和晴空下的辐射通量等资料... 中南半岛国家春季存在大量的生物质燃烧活动,生成的气溶胶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大气辐射收支,探究其对大气加热率的影响可为研究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供依据。基于MERRA-2再分析数据中逐时的气溶胶和晴空下的辐射通量等资料,首先分析其时空特征,其次利用EOF、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讨论中南半岛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地表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ADRF)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大气短波加热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3-4月生物质燃烧季节,中南半岛与云南省均存在AOD极大值,它们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老挝和越南北部地区AOD中心值超过1,受其影响云南省的AOD由北向南逐渐增强。(2)3-4月中南半岛生物质燃烧AOD与总AOD的高值中心一致,说明该区域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老挝北部存在高达28 kg·m^(-1)·d^(-1)的生物质燃烧气溶胶的水平通量散度,能将气溶胶向东北方向输送至中国。(3)地表ADRF与AOD时空分布存在较高的一致性,3-4月老挝和越南的北部地区同样存在地表ADRF高值中心,其值可达-36 W·m^(-2)。EOF第一模态中,印度东北角与我国西藏东南部交界处、老挝、越南和泰国地区均为正位相区域,主要在3-4月出现极大值,2017-2018年间极值减弱,2019年再次增大。云南省地表ADRF时间变化趋势与中南半岛变化一致。(4)地表负ADRF和大气短波加热率的统计关系为:地表的净辐射通量减少越多,低层大气吸收短波辐射造成的加热越大,表明大气内气溶胶截留的短波辐射通量越多,该现象在700 hPa上最为明显,尤其是3-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半岛 生物质燃烧气溶胶 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 大气短波加热率
下载PDF
印度对中南半岛国家发展援助策略的调整及其动因
6
作者 王秋彬 郭正阳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49-69,155,156,共2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出于提升大国影响力的需要,印度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以周边国家为主)的援助。中南半岛因地理上毗邻印度,获得了印度在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军事培训、文化遗产修复等领域的发展援助。莫迪上台后,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出于提升大国影响力的需要,印度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以周边国家为主)的援助。中南半岛因地理上毗邻印度,获得了印度在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军事培训、文化遗产修复等领域的发展援助。莫迪上台后,基于落实“邻国优先”、“东向行动”政策的需要,对中南半岛国家的发展援助策略进行了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小型化、速效项目;在能力建设领域,则将技术援助与培养“知印”“友印”人士密切结合;军事援助突破原来的培训范畴,大力向越南倾斜且开始涉足军备供应;文化遗产修复侧重于与印度教相关的文化遗产项目。莫迪政府对中南半岛国家发展援助策略的调整是印度内部与外部因素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联动的结果:一是大国在该地区的发展援助竞争日益激烈与印度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度,二是印度内外地缘战略利益的推动,三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兴起背景下输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总体而言,莫迪政府的发展援助策略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与战略竞争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莫迪政府 发展援助 中南半岛 一带一路 软实力
下载PDF
行走在中南半岛上 五座皇宫和他们的风流往事
7
作者 小重山(文/图) 《城市地理》 2024年第10期108-117,共10页
从历史和地缘的角度出发,位于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的皇宫,兼受中华传统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在时代的变迁中,又逐渐形成了本身的特点。行走在中南半岛,可一览五座最具代表性的皇宫,几国的皇室风范与历史云烟尽在不言中。
关键词 尽在不言中 亚洲南部 中南半岛 中华传统文化 印度教文化 皇宫 行走
下载PDF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外部干预因素探析
8
作者 王勇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4期99-101,共3页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脆弱性程度较高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日益经受来自内部和外部更多的挑战,尤其是来自外部的干预越来越引人注目。中南半岛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多数还处于经济和社会转...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脆弱性程度较高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日益经受来自内部和外部更多的挑战,尤其是来自外部的干预越来越引人注目。中南半岛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多数还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阶段,其面临的外部干预因素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大国、联合国和东盟等主体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相关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形式的干预,干预的实施总体上呈现主体多元化、范围逐渐扩大、方式更倾向多边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外部干预 东盟
下载PDF
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徐海明 何金海 +1 位作者 温 敏 董 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0-342,共13页
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研制的第三代公共气候模式(CCM3)模拟了中南半岛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继持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中南半岛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维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就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机制进... 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研制的第三代公共气候模式(CCM3)模拟了中南半岛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继持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中南半岛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维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就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半岛 南海 夏季风 数值模拟 第三代公共气候模式 CCM3 建立 维持
下载PDF
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成矿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喜峰 向运川 +5 位作者 叶锦华 蔡纲 陈秀法 张振芳 李娜 张新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4-745,共12页
东南亚中南半岛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相交地带,在印支—喜山期发生了多期次俯冲、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研究区自西向... 东南亚中南半岛位于特提斯成矿域和西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相交地带,在印支—喜山期发生了多期次俯冲、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发育多个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锡(钨)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东南亚中南半岛锡矿带。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抹谷—毛淡棉—德林达依—普吉锡矿带、景栋—清莱—清迈锡矿带和越北—长山—昆嵩—大叻锡矿带三大锡矿带及7个锡矿亚带,锡矿化花岗岩多为高度分异演化的重熔型铝过饱和花岗岩类,具有多硅、富碱、多挥发分、高钾、87Sr/86Sr初始比值高、Rb/Sr值高、相对明显富集Be、Bi、Cu、Mo、Pb、Sn、Y、Zn等元素的特点。锡矿体主要分布于S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锡矿床成矿类型主要有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云英岩型、伟晶岩—细晶岩型等。从海西晚期到喜山早期都有锡的成矿事件发生,以燕山期锡成矿作用为主,成矿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和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带 成矿特征 S型花岗岩 东南亚中南半岛
下载PDF
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黑色金属矿床谱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夏庆霖 谢蕴宏 +3 位作者 刘俊来 冯庆来 李定平 陈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6-332,共7页
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交汇部位,具有丰富的富铁、优质锰、铬铁矿、钛铁矿等黑色金属资源。在系统收集和整理该区矿产地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南半岛5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的矿... 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交汇部位,具有丰富的富铁、优质锰、铬铁矿、钛铁矿等黑色金属资源。在系统收集和整理该区矿产地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南半岛5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的矿产地数据库,初步厘定了黑色金属矿床谱系,并对其找矿潜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谱系 找矿潜力 黑色金属 中南半岛
下载PDF
中南半岛对流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温敏 何金海 肖子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4-875,共12页
利用RegCM2模式进行数值试验 ,得到中南半岛对流对北半球副高带断裂、进而对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而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后激发的Rossby波列又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子之一。进一步分析中南半岛对流、副高带断裂及南海夏季风... 利用RegCM2模式进行数值试验 ,得到中南半岛对流对北半球副高带断裂、进而对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而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后激发的Rossby波列又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子之一。进一步分析中南半岛对流、副高带断裂及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年际变化 ,得到中南半岛对流的强弱 (活跃的早晚 )与副高带在孟加拉湾北部断裂及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有密切关系。它们还与海温异常及纬圈环流的变化相联系 :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 (冷 )时 ,Walker环流偏弱 (强 ) ,中南半岛对流偏弱 (强 ) ,副高带断裂偏晚 (早 ) ,南海夏季风建立偏迟 (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副高 中南半岛 孟加拉湾 对流 ROSSBY波 WALKER环流 因子 CM2 波列
下载PDF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伯奇 何金海 王黎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9-1332,共14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发现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反气旋在4月第5候分裂成位于中南半岛上空的西部中心和仍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空的东部中心两部分,其中位于中南半岛上空的反气旋中心加强后形成南亚高压。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生成...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发现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反气旋在4月第5候分裂成位于中南半岛上空的西部中心和仍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空的东部中心两部分,其中位于中南半岛上空的反气旋中心加强后形成南亚高压。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生成加强和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高空反气旋减弱消亡的同时发生是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主要促发因子是亚洲南部大气非绝热加热状态的改变。事实上,随着对流沿亚澳"大陆桥"北移和中南半岛对流建立,中南半岛上升运动加强,高空辐散加剧,西部中心在中南半岛南部生成,南亚高压初步建立。随后,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热源突然东撤至150°E以东,中南半岛热源成为主导,在加热区东面对流层高层激发出气旋式环流,造成西太平洋高压在120°E附近分裂。之后,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夏季风建立,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对流加强,在深对流作用下,中南半岛上空释放大量潜热,上升运动进一步加强,西部中心加强北抬。同时,南海对流开始加强,其释放的潜热加热会在加热区东部的对流层高层激发出正涡度变率,令东部中心减弱消亡,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完全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中南半岛 垂直非均匀加热
下载PDF
4—5月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与中南半岛对流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育婧 王黎娟 +3 位作者 何金海 管兆勇 卢楚翰 刘伯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资料及CMAP降水资料,研究了1979—2008年历年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的特征,发现有21年存在西部中心生成加强与东部中心减弱消亡共同进行的过程,称为南亚高压的重建过程。南亚高压重...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资料及CMAP降水资料,研究了1979—2008年历年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的特征,发现有21年存在西部中心生成加强与东部中心减弱消亡共同进行的过程,称为南亚高压的重建过程。南亚高压重建过程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根据重建开始时间可分为重建正常年、偏早年及偏晚年。重建正常年,重建之前,对流活动中心在中南半岛南面的海洋大陆一带,到重建阶段,对流伸向中南半岛。南亚高压重建偏早年,对流推进至中南半岛上空的时间偏早;而重建偏晚年则刚好相反。说明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与中南半岛上空的对流活动有密切关系。南亚高压重建时,中南半岛的对流活动带来充沛的降水,释放出大量的凝结潜热。已有研究表明在由冬向夏的演变过程中,南亚高压表现出"趋热性",因此,对流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可能是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重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南亚高压 中南半岛 重建 对流 非绝热加热 降水
下载PDF
中南半岛前期异常气候条件对中国南方稻区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包云轩 唐辟如 +3 位作者 孙思思 陆明红 谢晓金 刘万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34-2947,共14页
近30多年来,气候变化对中国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虫源地的异常气候变化对我国褐飞虱迁入量的影响,利用1980—2016年中国各植保站提供的褐飞虱虫情资料及同期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提供的全球气象再... 近30多年来,气候变化对中国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虫源地的异常气候变化对我国褐飞虱迁入量的影响,利用1980—2016年中国各植保站提供的褐飞虱虫情资料及同期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提供的全球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国褐飞虱境外主要虫源地中南半岛前期异常气候条件对中国南方稻区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并对褐飞虱发生等级与影响其迁飞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关键预报因子,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分析3种方法对代表站点褐飞虱年发生等级进行了预测,并比较了3种预测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1)中南半岛气候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异常气候的发生次数在中南半岛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并从北向南呈环状递减。(2)中南半岛前期温度偏高(暖冬、暖春)、相对湿度偏大(湿冬、湿春),易引起褐飞虱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偏重以上发生;若中南半岛前期气候偏冷(冷冬、冷春)、偏干(干冬、干春),则常导致褐飞虱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偏轻以下发生。(3)通过比较3种模型的历史回代率和预测准确率,发现3种模型对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BP神经网络次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差,表明SVM更加适用于生产实际中的褐飞虱发生程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迁入 气候因子 中南半岛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宣飞 李青 +1 位作者 何金海 王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利用1958—199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75—1998年OLR资料,分析了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这种热力差异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从第3候开始,感热加热的... 利用1958—199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75—1998年OLR资料,分析了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这种热力差异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从第3候开始,感热加热的作用使中南半岛地表温度高于南海并一直持续到第25候,之后,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发生逆转,这种逆转是由于第22—23候出现在中南半岛的对流及降水造成中南半岛地表温度降低所致。进一步研究指出,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的上述季节变化特征还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差异,这种年际差异对南海季风的爆发有着重要影响。首先,上述热力差异的逆转是南海季风爆发的一个必要条件:1958—1998年,逆转时间均早于(或等于)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其次,中南半岛地表温度高于南海的持续时间与南海季风爆发日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中南半岛地表温度高于南海的时间越早、转为低于南海的时间越迟,则南海季风爆发越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爆发 中南半岛 海陆热力差异
下载PDF
春季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与500hPa副高断裂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楚翰 秦育婧 王黎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4-569,共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OLR资料,研究了春季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与500hPa副高在孟加拉湾上空断裂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建立之前,对流从"海洋大陆"向北推进,首先在中南半岛建立;而孟加拉湾地区由于青藏...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OLR资料,研究了春季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与500hPa副高在孟加拉湾上空断裂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建立之前,对流从"海洋大陆"向北推进,首先在中南半岛建立;而孟加拉湾地区由于青藏高原感热作用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一个反Hadley环流型的局地经圈环流,15°N附近500~700hPa有下沉运动中心,它抑制了孟加拉湾对流的建立,也不利于500hPa副高带断裂。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建立之后,位于高压中心西南侧的孟加拉湾上空出现一个强的辐散中心,孟加拉湾地区15°N附近的下沉运动消失,对流发展起来,降水量增加并释放大量潜热,非绝热加热中心位于500hPa,此时副高脊线断裂。因此,高层南亚高压建立所产生的辐散运动很可能对孟加拉湾上空500hPa副高带断裂及对流建立起到了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副高 孟加拉湾 中南半岛 对流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南半岛贸易格局演变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6
18
作者 阳茂庆 杨林 胡志丁 《热带地理》 2015年第5期655-663,共9页
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接壤,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西南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1995―2013年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贸易格局,并计算了双方近十年来贸易相互依赖度(HM指数),结果表... 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接壤,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西南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1995―2013年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贸易格局,并计算了双方近十年来贸易相互依赖度(HM指数),结果表明: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贸易格局不均衡,中南半岛国家贸易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明显高于中国对其依赖程度。"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贸易关系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贸易格局不均衡将引发国内经济运行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国家猜疑、贸易空间平衡等问题;HM指数的个体差异将导致各国与中国经贸合作立场与态度的差异;海陆贸易大通道国外段畅通问题,以及域外大国与中国争夺市场的问题等。积极推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战略,科学合理地调整贸易结构,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建设,优化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布局是应对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贸易关系新挑战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南半岛 贸易格局 HM指数 “一带一路”
下载PDF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黎娟 郭帅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3,共14页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讨论了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发现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其建立过程时间长,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强,建立开始前位于...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资料讨论了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发现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其建立过程时间长,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强,建立开始前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的反气旋环流中心位置较为偏西;偏晚年南亚高压建立过程时间短,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弱,建立开始前西太平洋上空无闭合的反气旋性环流中心。南亚高压建立的早晚与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关系密切,当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较早时,南亚高压建立较早;反之,对流建立发展偏晚时,南亚高压建立偏晚。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存在明显差异。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建立偏晚年,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因此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早晚对后期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中南半岛 年际变化 亚洲南部夏季风
下载PDF
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双边关系演进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茂林 骆华松 +1 位作者 彭邦文 渠立权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继续分化与重组,处于"边缘地带"的中南半岛地缘政治地位日益凸显,日渐成为域外大国争夺地缘利益的热点地区。中南半岛是中国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战略支点,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继续分化与重组,处于"边缘地带"的中南半岛地缘政治地位日益凸显,日渐成为域外大国争夺地缘利益的热点地区。中南半岛是中国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战略支点,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亲疏对"一带一路"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衡量2001年~2015年6月间中国与中南半岛五国双边关系,进而归纳其规律与特征,发现: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总体呈现不同程度波动下降态势;双边关系最高峰值的出现均由同一类事件影响产生、中缅关系下滑与中越关系恶化基本同期、双边关系程度的地域空间格局分异较为明显。中国与五国双边关系的演进是域外大国的干预、国家利益驱使下"大国平衡外交"的推行、区域与次区域合作的推进、边境安全与稳定等作用机理下的共同结果;最后基于前文研究提出:着力提升与各方政治互信水平、妥善处理中越南海领土争端、积极敦促缅甸各方维持国内安全与稳定、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愿景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作用等中国与五国关系良性互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关系 “一带一路” 地缘政治 中南半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