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6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早期法兰克教会反对释奴举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云飞 张嘉敏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20-33,127,共15页
10—11世纪欧洲奴隶制已明显衰落。有关衰落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归功于教会的努力,尤其是倡导释奴。此观点受19世纪废奴运动影响,多以文献中丰富的释奴倡导为依据。从中古留下的有关身份自由与否的诉讼文本中,可获悉身份存疑者的自由诉... 10—11世纪欧洲奴隶制已明显衰落。有关衰落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归功于教会的努力,尤其是倡导释奴。此观点受19世纪废奴运动影响,多以文献中丰富的释奴倡导为依据。从中古留下的有关身份自由与否的诉讼文本中,可获悉身份存疑者的自由诉求和教会的态度。这些文本尚未引起学界重视。中古早期法兰克王国的26个案例表明,教会虽然积极倡导世俗奴隶主释奴,但却反对其属下身份存疑劳动者的自由诉求,将其中一些人贬为奴隶。因此,在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教会并非释奴的积极倡导者,而是阻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早期 法兰克王国 基督教会 释奴 诉讼
下载PDF
寄迹山水:中古时代的会稽隐逸
2
作者 陈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8,208,共11页
汉晋之间的会稽隐逸,如龙丘苌隐居会稽龙丘山、严光耕于富春山等,已呈现出寄迹山水、诗书自娱的特点,也为后来的会稽隐逸所继承。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伴随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地区出现了大批隐逸之士,成为南方隐逸... 汉晋之间的会稽隐逸,如龙丘苌隐居会稽龙丘山、严光耕于富春山等,已呈现出寄迹山水、诗书自娱的特点,也为后来的会稽隐逸所继承。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伴随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地区出现了大批隐逸之士,成为南方隐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稽地区的秀丽山水不仅为士大夫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他们的诗文创作和艺术想象提供了无限的驰骋空间,会稽隐逸所代表的南方隐逸之士以诗文艺术摹画山水、重塑自然,赋予山水以精神价值,再加上后世文人的追踪和寻访,使得东南山水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文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代 会稽隐逸 山水 人文
下载PDF
中国中古音乐史研究的“新感受力”——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
3
作者 陈永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作为中国音乐断代史之一的中古音乐史,其具有不同一般的时空维度和“中世性”的历史文化特质。夏滟洲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以新的学术视域、学术术语和学科范式,将公元3~9世纪的中国中古音乐制度、音乐人、音乐活动、... 作为中国音乐断代史之一的中古音乐史,其具有不同一般的时空维度和“中世性”的历史文化特质。夏滟洲的《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以新的学术视域、学术术语和学科范式,将公元3~9世纪的中国中古音乐制度、音乐人、音乐活动、文化区域等历史事项,置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交互的学术场域,集中研究中古音乐的主体—伎乐与乐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质,构建了中国中古音乐新的“历史映像”,显示出有别于同类研究的“新感受力”和学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音乐史 乐伎与伎乐 映像 新感受力 书评
下载PDF
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阶段性亲自然特征辨析
4
作者 蒋博雅 陈昇 +1 位作者 徐晟 陶伊奇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9,共6页
近年来,双碳“1+N”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成,从亲自然视角出发探析代表性建筑的亲自然特征,有益于为当代低碳建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中古时期是欧洲建筑的类型、艺术、技术取得巨大突破的重要时期,是建筑与自然关系发生转变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双碳“1+N”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成,从亲自然视角出发探析代表性建筑的亲自然特征,有益于为当代低碳建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中古时期是欧洲建筑的类型、艺术、技术取得巨大突破的重要时期,是建筑与自然关系发生转变的重要节点。以威廉姆·布朗宁(William Browning)提出的14项亲自然设计模式为基础,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中古时期欧洲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结合亲自然设计模式中“空间中的自然模式”“天然类似物模式”“空间的本质模式”三类,对中古时期欧洲代表建筑亲自然特征进行归纳,探析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的亲自然影响效应,提炼其中经验智慧,最后形成“双碳”背景下的亲自然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欧洲建筑 亲自然策略 特征辨析
下载PDF
中古并列复句的对称问题
5
作者 刘利 岳莉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中古并列复句的对称,涉及“对称量级”“对称模式”“对称特点”以及“形成原因”诸问题。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受关联标记的影响,由此形成四种对称模式:不对称式、弱对称式、对称式和强对称式。中古并列复句的对称模式具有类型丰富、优势... 中古并列复句的对称,涉及“对称量级”“对称模式”“对称特点”以及“形成原因”诸问题。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受关联标记的影响,由此形成四种对称模式:不对称式、弱对称式、对称式和强对称式。中古并列复句的对称模式具有类型丰富、优势突出、整体呈U字形格局分布的特点,同时表现出明显的语篇差异、语体差异和阶段性差异。与上古相比,中古并列复句的对称性有所增强。并列复句的对称性和对称化,是由汉语的自身特点、人的认知方式以及语言的功用共同驱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并列复句 对称
下载PDF
中古汉语“过”的三种新兴用法及其历史演变——兼论闽语中的存留现象
6
作者 洪晓婷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62-69,共8页
动词“过”在中古汉语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虚化,发展出了三种新用法:动量词用法,表示“遍、次”;程度副词用法,表示“极、非常”;比较词用法,相当于“比”。其中,动量词用法使用最广,生命力最强,后两者次之。比较词用法在通语中不占优势... 动词“过”在中古汉语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虚化,发展出了三种新用法:动量词用法,表示“遍、次”;程度副词用法,表示“极、非常”;比较词用法,相当于“比”。其中,动量词用法使用最广,生命力最强,后两者次之。比较词用法在通语中不占优势,在近代汉语时期就消亡了。现代闽语中“过”的三种语法用法源自中古汉语,动量词用法还比较强势,其他两种用法都趋于式微。不同程度保留中古汉语“过”的三种新兴用法也是闽语的一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 中古汉语 闽语
下载PDF
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及应用——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7
作者 施亦做 汪泽成 +9 位作者 徐秋晨 胡圣标 黄士鹏 姜华 江青春 付小东 李文正 刘人和 刘静江 翟秀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43,共15页
由于古温标样品稀缺、热史复杂、方法单一且难以进行有效表征等原因,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一直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探索了可指示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 由于古温标样品稀缺、热史复杂、方法单一且难以进行有效表征等原因,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一直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探索了可指示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的有效古温标组合与方法体系,将传统古温标与具有不同封闭温度的低温热年代学古温标相结合,恢复了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重点层系热史,分析了在不同构造阶段的地层热演化特征、主要构造—热事件的热效应以及古地温对油气成藏关键过程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不同古温标在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中的适用性与应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与沧浪铺组主要经历了2期升温和2期冷却过程,在2期升温过程中,川中古隆起高磨地区灯影组达到的最高古地温接近240℃,沧浪铺组约200℃,在该区域峨眉山地幔柱事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②古地温控制下,德阳—安岳裂陷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高磨地区灯影组储集层的埋藏溶蚀高峰及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三者可相关联,而裂陷东翼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与之相比呈现出“滞后性”;③前陆盆地演化期的深埋藏升温是有机质向高—过成熟转化、原油裂解成气的主要阶段,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可能为后2期的天然气充注提供了驱动力。结论认为,不同类型古温标可对叠合盆地古老地层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热演化过程与构造—热事件起到指示作用,对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进行恢复,可采用多古温标—多地层联合的方法,并基于古温标数据分析,结合地层埋藏史与盆地古热流数值模拟等结果,可对关键时期的热史路径进行多手段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古隆起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系—寒武系 叠合盆地 热史反演 古温标
下载PDF
文化史的背阴面——从胡适、杨联陞对中古中国宗教的通信说起
8
作者 葛兆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本文从1950年代胡适和杨联陞关于中古宗教自扑自搏风习的通信说起,讲到早期道教的若干奇特传统,并讨论一个文化史上的大问题,即周孔以后,中古华夏主流是否已经文明。特别要指出,由于过去的文化史或文明史,往往忽略这种背阴面的叙述,使... 本文从1950年代胡适和杨联陞关于中古宗教自扑自搏风习的通信说起,讲到早期道教的若干奇特传统,并讨论一个文化史上的大问题,即周孔以后,中古华夏主流是否已经文明。特别要指出,由于过去的文化史或文明史,往往忽略这种背阴面的叙述,使得传统中国形成张灏先生所说“幽暗意识”的缺失。而文化史或文明史如果忽略华夏文化的背阴面,会使人们对传统失去警戒与畏惧,沉湎于非历史的乐观和自我想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 中古宗教 文明 习俗 幽暗意识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寒武系龙王庙组油气成藏特征及演化模式
9
作者 卢科良 吴康军 +5 位作者 李志军 孙永河 徐少华 梁锋 刘露 李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利用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充注特征及成藏演化模式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下伏筇竹寺组烃源岩... 利用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充注特征及成藏演化模式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下伏筇竹寺组烃源岩在北斜坡腹部及西侧裂陷槽存在2个生烃中心,其TOC平均值分别为1.90%和3.46%,有机质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可提供充足且优质的烃源;龙王庙组内部发育的颗粒滩体岩溶储层与上覆高台组厚层致密泥质云岩,构成了优势储-盖组合;区内广泛发育的油源断裂可作为纵向优势运移通道高效输导油气。(2)研究区龙王庙组具3期成藏特征:晚三叠世末期(约214~206 Ma)发生第1期充注,大量成熟油聚集形成古油藏;早侏罗世末期(约193~186 Ma)发生第2期充注,表现为“多油少气”混合充注;中侏罗世末期(约170~164 Ma)发生第3期充注,大量油裂解气充注储层并聚集形成现今气藏。(3)研究区龙王庙组油气成藏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加里东早期—二叠纪前少量低熟油充注阶段、二叠纪—三叠纪大量成熟油充注形成古油藏阶段、中侏罗世—白垩纪古油藏被破坏形成裂解气藏阶段以及晚白垩世至今气藏调整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体岩溶储层 泥质云岩盖层 储-盖组合 油源断裂 古油藏 混合充注 裂解气 龙王庙组 寒武系 北斜坡 中古隆起
下载PDF
关于《中古汉语虚词词典》的编撰
10
作者 董志翘 《辞书研究》 2024年第2期1-16,I0001,共17页
汉语虚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上古汉语进入中古汉语阶段,汉语的虚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诸如:大量虚词发生了更替(包括新兴虚词的产生,旧有虚词的淘汰)部分虚词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发生了演变。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反映这一重... 汉语虚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上古汉语进入中古汉语阶段,汉语的虚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诸如:大量虚词发生了更替(包括新兴虚词的产生,旧有虚词的淘汰)部分虚词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发生了演变。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反映这一重大变化的中古汉语虚词词典,这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对于中古汉语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都带来极大的不便,有鉴于此,笔者编撰了这部《中古汉语虚词词典》,以期为汉语史研究,为中古文献的阅读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虚词词典 编撰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旅游地意象研究——以阆中古城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涛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选取阆中古城作为案例地,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从蚂蜂窝、携程网、去哪儿网上以“阆中古城”为主题的82篇网络游记进行网络文本分析,探索阆中古城的旅游地意象。结果表明:阆中古城的旅游地意象可划分为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 选取阆中古城作为案例地,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从蚂蜂窝、携程网、去哪儿网上以“阆中古城”为主题的82篇网络游记进行网络文本分析,探索阆中古城的旅游地意象。结果表明:阆中古城的旅游地意象可划分为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和情感意象4个维度;语义网络呈现出“核心-次核心-次外围-外围”的4层结构;游客感知的情感意象总体以积极中性的情绪类型为主,消极情绪主要归因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古城商业化严重以及活动项目质量不高等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记 内容分析 旅游地意象 中古
下载PDF
中古时期陇籍作家赋作文献考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尧 《丝绸之路》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赋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体裁,作品宏富,影响深远,其中陇籍赋家及其作品在中国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魏晋至元末,陇籍赋家见于文献者21人,赋作169篇,本文对赋家生平概略、赋作存世情况及其功用类型作了考述和分析。这些作品题材多样... 赋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体裁,作品宏富,影响深远,其中陇籍赋家及其作品在中国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魏晋至元末,陇籍赋家见于文献者21人,赋作169篇,本文对赋家生平概略、赋作存世情况及其功用类型作了考述和分析。这些作品题材多样、体式完备,整体上反映了中古时期陇人赋作的基本面貌,对赋史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陇籍作家 文献考述
下载PDF
大单元背景下初中古诗文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春荣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8期98-100,共3页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以篇章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要求。以大单元为基本教学单元,将相关的古诗文组织在一个主题下进行教学,并结合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能够提...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以篇章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要求。以大单元为基本教学单元,将相关的古诗文组织在一个主题下进行教学,并结合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大单元视野的初中古诗文教学实施方案,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元视野 中古诗文 融合教学
下载PDF
谱系的权力——谫论中古谱牒的基本功能及实践
14
作者 范兆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1,178,共14页
中古谱牒具有鲜明的“时代格”。唐代柳芳说,“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子弟的通婚亦是如此。沈约《奏弹王源》不仅是见证六朝门阀阶层内婚制的重要文献,也可据此理解门阀子弟选择通婚对象的具体凭证和过程。近世祖先... 中古谱牒具有鲜明的“时代格”。唐代柳芳说,“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子弟的通婚亦是如此。沈约《奏弹王源》不仅是见证六朝门阀阶层内婚制的重要文献,也可据此理解门阀子弟选择通婚对象的具体凭证和过程。近世祖先的婚宦,成为有司选官或门阀通婚稽考谱籍中最核心的内容。中古谱牒虽已亡佚,但通过辑考传世文献保存的《王氏谱》《百家谱》等残篇断句,可印证近世祖先婚宦是中古谱牒记载的关键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为六朝政府所控制和垄断的知识文化,普通士庶等闲不能寓目,否则就会出现士庶杂婚的“乱象”。北魏孝文帝令六弟娉娶华夏高门,催生崔卢李郑王婚姻集团,也是坚持士庶不婚的政治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六朝隋唐又可称作“谱牒时代”。五代以降,中古谱牒大规模亡佚,并不意味着谱系的意义全然消失。韩琦家族近乎痴狂的追祖行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中古谱牒的权力是政治性的、社会性的,而近世谱牒的权力则是文化性的、象征性的,后者的意义并非形同虚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谱牒 谱系 祖先 婚宦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转”语法化连续性环境研究
15
作者 张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文章以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主要语料,从语法化环境具有连续性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中古汉语时期“转”的各种副词用法演变的语法化环境。这一时期“转”有程度副词、情状副词和语气副词三种用法,它们都是由“变化”义的动词... 文章以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主要语料,从语法化环境具有连续性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中古汉语时期“转”的各种副词用法演变的语法化环境。这一时期“转”有程度副词、情状副词和语气副词三种用法,它们都是由“变化”义的动词“转”语法化而来,新的语法功能经桥梁环境、在转换环境中最终形成,而“转换环境”是可以采用一定的形式标准将其识别出来的。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基本见于佛经的“转复”“转便”“转更”的副词用法,指出它们源于不熟悉汉语的译经僧人(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佛经 语法化
下载PDF
探寻中古宗教的历史语境——读邓广铭先生听陈寅恪“天师道”课笔记
16
作者 葛兆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0,165,共14页
本文以1939年邓广铭在昆明听陈寅恪讲天师道课的笔记为例,讨论有关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首先,从学术史角度讨论如何理解陈寅恪对中古宗教史中滨海地域、外来文化以及“汉化”现象的猜测和分析。其次,指明陈寅恪中古宗教研究的意义,并... 本文以1939年邓广铭在昆明听陈寅恪讲天师道课的笔记为例,讨论有关道教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首先,从学术史角度讨论如何理解陈寅恪对中古宗教史中滨海地域、外来文化以及“汉化”现象的猜测和分析。其次,指明陈寅恪中古宗教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天师道的具体历史问题,而在于提示中古史研究的大关节。最后,通过这份课程笔记中的两句话,重新理解陈寅恪为何如此重视道教在中国思想、学术与文化史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天师道 道教 中古宗教研究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二段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过程
17
作者 宋嘉琦 肖晖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2-770,共9页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成藏过程复杂,油气藏成藏流体充注期次及演化历史恢复难度较大,前人对该地区古油藏成藏演化过程观点不一,从而制约了深层海相油气藏成藏规律的认识。文中以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中江地区为例,通过镜下岩相学观...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成藏过程复杂,油气藏成藏流体充注期次及演化历史恢复难度较大,前人对该地区古油藏成藏演化过程观点不一,从而制约了深层海相油气藏成藏规律的认识。文中以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中江地区为例,通过镜下岩相学观察、烃包裹体丰度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均一温度及盐度测定,对该地区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二段发育3期流体包裹体,早、中期以沥青包裹体为主,主要分布在孔洞早期充填的方解石及中期碳质沥青旁的白云石、石英中,晚期以气态烃包裹体为主,有少数气液烃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次生在最晚形成的石英及方解石愈合缝中;研究区晚期气态烃包裹体丰度EGOI多大于3%,为含油层。通过对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测试发现,研究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在80.6~231.4℃连续分布,在3个区间内出现了峰值,盐度范围主要为8%~20%。成藏过程分析表明:研究区共经历3期成藏,晚志留世形成Ⅰ期古油藏,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形成Ⅱ期古油藏,侏罗纪-早白垩世原油裂解形成Ⅲ期古气藏;从晚白垩世至今,古气藏经过调整期逐渐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 灯影组 震旦系 中古隆起
下载PDF
中古僧侣应对疫疠策略初探——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18
作者 郑阿财 赵鑫桐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7,共15页
瘟疫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群体性重大事件,其迅速蔓延的态势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往往会造成心理恐慌.中古时期朝局分合,连年的战争与瘟疫使得人们更充分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内心对疾疫消散、国泰民安的渴望愈发强烈... 瘟疫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群体性重大事件,其迅速蔓延的态势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往往会造成心理恐慌.中古时期朝局分合,连年的战争与瘟疫使得人们更充分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内心对疾疫消散、国泰民安的渴望愈发强烈.这一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兴盛,让人们在面对瘟疫时有了更多精神上的选择.佛教僧侣面对疾疫时的医疗手段丰富了人们治疗疫病的实际方法,而针对疫病的佛事活动又疗愈了人心的不安.本文聚焦中古时期的僧人群体,以传世文献结合敦煌写卷等出土文献作为核心材料,考察僧侣们面对疫病时的现实方法和宗教策略,他们不仅通过咒术治愈患者所患之疫疠,还通过瞻病、施药、设立病坊等方式照顾患者,更通过宗教仪式的方式安顿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疫疠 咒术 瞻病 药藏 病坊 佛教仪式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南缘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主控因素
19
作者 王滢 寇一龙 +5 位作者 钟思存 梁霄 伍翊嘉 罗芳 袁翠平 刘若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1-243,共3页
四川盆地处于扬子准地台上偏西北一侧,是扬子准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印支期已具备盆地的雏形,后经喜马拉雅运动全面褶皱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大的构造分区包括川东南拗褶区、川中古隆起区和川西北坳陷区。研究区块主要位于川中古... 四川盆地处于扬子准地台上偏西北一侧,是扬子准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印支期已具备盆地的雏形,后经喜马拉雅运动全面褶皱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大的构造分区包括川东南拗褶区、川中古隆起区和川西北坳陷区。研究区块主要位于川中古隆起南缘斜坡低陡褶带,在周边黔中隆起与川中古隆起的阻隔下,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龙马溪组鲁丹期处于深水缺氧的外陆棚沉积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隆起 沉积微相 相变 古地貌 沉积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中国中古佛教物质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意义重估——以器物史、文学史为主所作的考察
20
作者 纪志昌 《佛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31,共21页
本文乃欲针对晚近学界于中国中古佛教“物质文化”研究的两大面向──“器物史”与“文学史”,尝试就其中各项议题之分布与趋势,作一综述,并提出对相关研究之意义重估。由于历来中国之佛教研究几多着重于经典教理或义学实践之“无限心... 本文乃欲针对晚近学界于中国中古佛教“物质文化”研究的两大面向──“器物史”与“文学史”,尝试就其中各项议题之分布与趋势,作一综述,并提出对相关研究之意义重估。由于历来中国之佛教研究几多着重于经典教理或义学实践之“无限心”理路,对“物学”层面多所偏忽,唯正如东方文化所强调之“物我合一”,作为此一理路的回向,其实由“物化”亦可证“我”。“物性”既为身、心主体的延伸,也交涉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共性,是以物质文明亦即精神文明的展现,由此以回视“心”的问题,即可融生活实感于解悟。加以中国之中古时期,随着佛教影响力的广布,“物”的交流,更有着文化交涉上的意义。关于“物质文化”研究之“器物史”与“文学史”两大取径,前者是“历史中的物”(人类学、历史学),后者则是“文本中的物”(文学),二种视野虽各有偏重,但亦相互支持。透过这两大研究取径的大致勾勒,对于中古士、僧生活与其主体实践,甚至迈向存有论向度“物学”之探掘,皆可发挥一定的理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佛教 物质文化 物论 身体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