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史视角与中古史研究的拓展——张金龙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张金龙 任建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86-291,共6页
张金龙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史与制度史研究方面深耕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本次访谈主要围绕史学研究的立足之基、北魏政治与民族融合、南朝军制与政治盛衰三个主题展开。
关键词 张金龙 制度史研究 中古史研究
下载PDF
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一个视角——分类与边界
2
作者 永田拓治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87,共4页
当人们思考某种事物的时候,作为思考的线索,首先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以各种各样的基准来对事物进行分类。对此,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曾说:“是在分类之前思考?还是在思考之前分类?我们所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分类?打算分类的时... 当人们思考某种事物的时候,作为思考的线索,首先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以各种各样的基准来对事物进行分类。对此,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曾说:“是在分类之前思考?还是在思考之前分类?我们所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分类?打算分类的时候应该如何考虑?”①分类就是将没有归类的事物进行划分的工作。那么,原本没有被归类的事物应该如何分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史研究 无意识 归类 分类
下载PDF
敦煌文献与中古史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14
3
作者 郝春文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4,共8页
特邀主持人语: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六万多件敦煌文献,包含大量历史资料,其中很多是未经后人改编的中古时期原始资料。一百多年来,海内外学者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以往的认识。被誉为国际显... 特邀主持人语: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六万多件敦煌文献,包含大量历史资料,其中很多是未经后人改编的中古时期原始资料。一百多年来,海内外学者利用敦煌文献研究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以往的认识。被誉为国际显学的敦煌学,史学研究始终是其主要内容。与二十世纪初相比,现在的研究条件已经大为改观。各地收藏的敦煌文献图版大部分已经刊布;与历史相关的敦煌文书分类释文也已刊布多种;电脑的使用和研究资料与信息的数字化,更使研究者有如虎添翼之感。这些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对敦煌历史文献的研究,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数量、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以往九十年。但与此同时,选题和相关成果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开始出现,一些青年学者也开始为找不到研究题目而苦恼。为了解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一些研究者开始从理论上思考未来的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五篇关于开拓敦煌学新领域的笔谈。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不外乎深化老的课题和开拓新的领域两个方面。无论是深化老课题还是开拓新领域,提高敦煌历史文献研究水平的关键是把历史资料放到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入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敦煌藏经洞 海内外学者 敦煌学 敦煌文书 历史资料 中古时期 中古史研究 研究条件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从“补史”到“重构”——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中古史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荣新江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79,共5页
历史研究工作者所面对的文字史料,大略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编纂史料"。前者一般是指没有经过人为修饰而直接留存下来的史料;后者则指学者、文人编写的著作、撰写的文章,是经过各种编纂过程的史料。中国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史料非常丰... 历史研究工作者所面对的文字史料,大略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编纂史料"。前者一般是指没有经过人为修饰而直接留存下来的史料;后者则指学者、文人编写的著作、撰写的文章,是经过各种编纂过程的史料。中国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史料非常丰富,而且种类繁多,但明清以前,真正的"原始史料"却十分缺乏。在"编纂史料"中,有纪传体的正史,有编年史、政书、地志、行纪、谱牒等,这些史料应当说是提供给今天的人们认识历史真相的主要依据,但也不能不承认有些史料有其自身的偏见和倾向。比如官方史家站在“天朝大国”的立场上,往往对周边民族和国家采取蔑视的态度,因此也就没有对其做详细的记载,而是放在“四夷传”中,用简洁的笔墨略加记录,文字篇幅有的不如中原人物的一篇传记;而且所记内容也是从中原的立场出发,重点在人口、兵员、至中原都城的里程、土产和朝贡情况,均从中原王朝加以控制的角度和朝贡制度方面记载;对于该王国、部族的语言、民俗、宗教信仰、典籍文化等等,往往付之阙如。经行西域地区的一些僧人传记,比如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正史的缺陷,但玄奘是一位信仰大乘佛教的僧侣,对西域小乘佛教王国的信仰与教义不屑一顾,对信奉非佛教的婆罗门或琐罗亚斯德教徒,更是加以斥责,可以说没有留下详细、准确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史研究 张淮深 历史真相 编纂过程 行纪 天山县 进奏院状 员外官 小吏 归义
原文传递
中国中古史研究:从中国走向世界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怀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1,共8页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中国的中国中古史^①研究无论是学者规模还是研究水平,都首屈一指,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学的一张耀眼名片。如果从学术贡献的角度看,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把握:一是对中国中古史本身的贡献;二...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中国的中国中古史^①研究无论是学者规模还是研究水平,都首屈一指,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学的一张耀眼名片。如果从学术贡献的角度看,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把握:一是对中国中古史本身的贡献;二是对中国史的贡献,即中国中古史研究如何启发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研究;三是对世界史乃至历史学的贡献。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国中古史研究的整体情况而言,如要在上述三个层次上作出持续的、更大的贡献,打破时段、国别以及专业区隔,尤其是促进世界史和中国史融合发展,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向世界 学术贡献 中国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世界史 区隔 中古史研究
原文传递
游走在历史与文学的交互空间——田恩铭《中古史传与文学研究》的阅读场域
6
作者 李娜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26-128,共3页
从文与史互证的角度切入研究,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田恩铭的《中古史传与文学研究》沿前贤辟出的路径,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对中古史传与文学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走入其作品构建的阅读场,如游走在历史与文学的交互空间,... 从文与史互证的角度切入研究,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田恩铭的《中古史传与文学研究》沿前贤辟出的路径,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对中古史传与文学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走入其作品构建的阅读场,如游走在历史与文学的交互空间,不仅得以观览一个个纷至沓来的中古文学家形象的塑造史,也得以细细体会与思考一部部文学经典的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恩铭 中古史传与文学研究 中古 史传 文学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吐鲁番研究专号”出版
7
作者 冬梅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敦煌吐鲁番研究 吐鲁番 中古史研究 出版
下载PDF
笔谈: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经典理论及视角
8
作者 方冬 吴溯凡 +3 位作者 朱笑言 陈龙玄 程诚 胡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43,共14页
“南朝化”可以视为华夏化么?中古史研究历来不乏名家及整体概括性的学科理论,陈寅恪先生最早阐发,经由唐长孺、牟发松等先生充实完善的“南朝化”理论,便是其中之重要一端。时至今日,唐代的“南朝化”命题具有学术生命力已为学界公认,... “南朝化”可以视为华夏化么?中古史研究历来不乏名家及整体概括性的学科理论,陈寅恪先生最早阐发,经由唐长孺、牟发松等先生充实完善的“南朝化”理论,便是其中之重要一端。时至今日,唐代的“南朝化”命题具有学术生命力已为学界公认,然而相关问题仍争执不下。青年学子自不敢妄言有何深刻见解,仅在前贤精深研究基础上,对这一理论略做阐发提问。不周之处,甚盼师友教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史 南朝化 唐长孺 华夏化 不敢妄言 中古史研究 青年学子 经典理论
下载PDF
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8,共8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寅恪学术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中国中古史研究,并致力于探索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线索,这体现了他对主流历史学界以国际东方学的潮流来指导研究的做法的反思。他的最大贡献在于通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建立一套中古史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寅恪学术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中国中古史研究,并致力于探索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线索,这体现了他对主流历史学界以国际东方学的潮流来指导研究的做法的反思。他的最大贡献在于通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建立一套中古史理论体系。陈寅恪中古史研究的巨大成功表明,要提高本国的学术水平,不必亦步亦趋地紧跟和仿效西方学术潮流。充分结合西方学术和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样能够创造出领先世界的学术成果,这无疑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中古史研究 现代史学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中古史卷》简介
10
作者 王晓和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3期19-19,共1页
《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中古史卷》(精装本)于201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世界汉学文集,收录了当代西方汉学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卜正民(Timothy Brook)、史乐民(Paul Jakov Smith)、施坚雅(... 《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中古史卷》(精装本)于201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世界汉学文集,收录了当代西方汉学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卜正民(Timothy Brook)、史乐民(Paul Jakov Smith)、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 1925—2008)、郝若贝(Robert Hartwell, 1932—1996)等有关中国中古史研究论文12篇,有概论,亦有专题研究,多角度展现了中国中世纪史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研究 《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中古史卷》 中古史
原文传递
稿約
11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4年第1期489-489,共1页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畏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畏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史 中古史研究 中國 研究 成果
下载PDF
继承先贤国学传统 活跃暨南学术气氛——《暨南史学》(第一辑)出版
12
作者 陈文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25-126,共2页
旨在继承先贤国学传统,弘扬朴实学风的《暨南史学》正式创刊。 暨南大学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办学宗旨,以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即成立了历史社会学系,曾先后在暨南大学任教的史学大家有何炳... 旨在继承先贤国学传统,弘扬朴实学风的《暨南史学》正式创刊。 暨南大学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办学宗旨,以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即成立了历史社会学系,曾先后在暨南大学任教的史学大家有何炳松、周谷城、周予同、陈守实、谭其骧、沈练之、丁山、胡厚宜、陈序经、朱杰勤、陈乐素、金应熙等,他们的成就备受国人瞩目,同时也为暨南积聚了深厚的国学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暨南大学几经搬迁,几经解散,一度积聚的国学传统遭受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气氛 《暨南史学》 文化交流 中古史研究 文献史料 史学研究
下载PDF
《齐梁皇室的佛教信仰与撰述》
13
作者 李猛 《佛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85-85,共1页
本书以晋唐佛教文献以及传世史部、集部文献为基础,以齐梁皇室的佛教活动与相关撰述为主要线索,融合文史,深入讨论了齐梁时期的佛教、佛教影响下的士人思想变迁与诗文创作,以及内外典籍编撰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本书是对目前中古史研究领... 本书以晋唐佛教文献以及传世史部、集部文献为基础,以齐梁皇室的佛教活动与相关撰述为主要线索,融合文史,深入讨论了齐梁时期的佛教、佛教影响下的士人思想变迁与诗文创作,以及内外典籍编撰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本书是对目前中古史研究领域细致分析史料、诗文等文本的进一步延展和开拓,动态地解读了佛教文献的文本变化,深度分析了其年代、层次、史源,并发掘佛教文献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对现有南朝文学史、佛教史、政治史乃至中古士族等领域的研究模式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献 佛教影响 佛教信仰 佛教史 政治史 齐梁时期 诗文创作 中古史研究
下载PDF
中青年著名学者——阎步克
14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F002-F002,共1页
阎步克,1954年生,辽宁沈阳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所史系,1988年7月毕业,并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此后留任北京大学,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从事科研与教学至今。1991年任副教授,1993年任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 阎步克,1954年生,辽宁沈阳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所史系,1988年7月毕业,并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此后留任北京大学,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从事科研与教学至今。1991年任副教授,1993年任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步克 中国中古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史
下载PDF
稿約
15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5年第2期243-243,共1页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本刊接受紙質投稿和電子稿投稿,實行匿名審稿制。來稿請附上中文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史 九世 研究 中文摘要 中古史研究 稿件 家唐 地址
下载PDF
稿約
16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6年第2期217-217,共1页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本刊接受紙質投稿和電子稿投稿,實行匿名審稿制。來稿請附上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目,及作者姓名、單位、職稱、通訊地址和電子郵箱。稿件不予退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史 九世 研究 中文摘要 稿件 中古史研究 地址
下载PDF
稿約
17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6年第1期256-256,共1页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本刊接受紙質投稿和電子稿投稿,實行匿名審稿制。來稿請附上中文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史 中文摘要 中古史研究 稿件 家唐 地址
下载PDF
稿約
18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CSSCI 2015年第1期314-314,共1页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史 中古史研究 稿件 家唐
下载PDF
達奚珣史事鈎沉——以《達奚珣墓誌》爲綫索
19
作者 王凱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3年第1期141-177,共37页
近年來大量隋唐墓誌的刊布,爲我們拓展和深化中古史研究提供了契機,甚至帶來重塑歷史的可能。對於那些屢見於記載,却未能進入正史列傳的重要人物,其墓誌的發掘便是如此。達奚珣就是一位散見於正史,但又未能列傳於正史的唐代人物。達奚... 近年來大量隋唐墓誌的刊布,爲我們拓展和深化中古史研究提供了契機,甚至帶來重塑歷史的可能。對於那些屢見於記載,却未能進入正史列傳的重要人物,其墓誌的發掘便是如此。達奚珣就是一位散見於正史,但又未能列傳於正史的唐代人物。達奚珣之名我們并不陌生,若談其印象却簡單而又模糊。達奚珣是唐玄宗時期的重要官員和文壇詞伯,遺憾的是由於晚年陷僞安史的污點,兩京收復後達奚珣被唐廷處以極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誌 唐廷 中古史研究 正史 唐玄宗 隋唐
下载PDF
稿約
20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23年第2期376-376,共1页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本刊接受紙質投稿和電子稿投稿,實行匿名審稿制。來稿請附上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目,及作者姓名、單位、職稱、通訊地址和電子郵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學 隋唐史 中文摘要 中古史研究 作者姓名 投稿 學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