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地质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与实践
1
作者 王盟 李佐臣 +4 位作者 武永江 裴先治 黄喜峰 李瑞保 裴磊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192-196,共5页
专业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大学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该文以长安大学中国区域地质学课程为例,就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取科学思维、... 专业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大学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该文以长安大学中国区域地质学课程为例,就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取科学思维、家国情怀、能力自信、专业素养四个方面的育人元素,并对如何有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达到润物无声,但又拨弦有力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设计 教学实践 中国区域地质学 育人元素
下载PDF
基于高斯函数的中国区域时变性水汽垂直剖面模型
2
作者 林买金 张露露 +3 位作者 谢劭峰 徐庆兵 彭祥天 张茗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6-1021,共6页
中国地区气候变化复杂,水汽情况多变,现有的PWV垂直改正模型主要使用简单的经验改正模型或区域模型,未能考虑水汽的精细时变特性。对此,利用2016~2018年ERA5再分析资料,使用高斯函数构建中国区域顾及年周期、半年周期、日周期和半日周... 中国地区气候变化复杂,水汽情况多变,现有的PWV垂直改正模型主要使用简单的经验改正模型或区域模型,未能考虑水汽的精细时变特性。对此,利用2016~2018年ERA5再分析资料,使用高斯函数构建中国区域顾及年周期、半年周期、日周期和半日周期的时变性PWV垂直剖面模型(C-GPWV模型),使用2019年ERA5PWV剖面与2019年探空站地表PWV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并与GPT3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顾及水汽精细时变特性的C-GPWV模型在ERA5PWV剖面与探空站PWV的精度均高于GPT3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PWV模型 高斯函数 时变递减率 中国区域
下载PDF
探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基于F等价矩阵模糊聚类分析
3
作者 王江芳 《经济师》 2024年第7期112-113,共2页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提升。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2年中国各省(市)的统计数据,选取相关指标数据,使用F等价矩阵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中国2022年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研究...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提升。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2年中国各省(市)的统计数据,选取相关指标数据,使用F等价矩阵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中国2022年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研究各地区的经济指标来分析中国经济的走向,为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F等价矩阵聚类分析 区域差异分析 建议对策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普洱学院召开
4
作者 平萍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3年11月26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普洱学院召开。《经济管理》《当代财经》《区域经济评论》等... 2023年11月26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普洱学院召开。《经济管理》《当代财经》《区域经济评论》等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新疆大学等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区域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新疆大学 当代财经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下载PDF
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大学召开
5
作者 彦伦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2024年6月22日,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吉首大学共同承办,《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学人》《区域经济评论》《吉首大学学报(... 2024年6月22日,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吉首大学共同承办,《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学人》《区域经济评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来自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区域经济 吉首大学 暨南大学 中国工业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6
作者 李欣 《中国外资》 2024年第15期104-107,共4页
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地区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致使中国大多数地区的产出增长和净出口上升,尤其对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更大。中国应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并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以应对美国货币政... 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地区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致使中国大多数地区的产出增长和净出口上升,尤其对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更大。中国应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并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以应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贬值 美国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资本外流 产出增长 净出口 中国区域经济
下载PDF
高频频率预测方法中国区域的精细化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健 冯晓哲 +3 位作者 赵红梅 付炜 姬生云 王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97-1808,共12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及邻近区域高频天波传播的精细化频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ITU-R频率预测方法体系,在应用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76—2006年10个电离层观测站近三个太阳活动周期电离层特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充分考虑...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及邻近区域高频天波传播的精细化频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ITU-R频率预测方法体系,在应用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76—2006年10个电离层观测站近三个太阳活动周期电离层特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充分考虑预测参量随空间位置、昼夜以及太阳活动的变化特性,重建了E层、F1层和F2层OWF-MUF和HPF-MUF转化因子的时空映射.利用中国境内2008年1月6条链路和2012年3月9条链路的观测结果,对本文所述方法和ITU-R建议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所述方法较ITU-R建议方法在预测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善:MUF、OWF、HPF预测的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0.28、0.16、0.45MHz,最大误差降低量为0.90、0.55、1.31MHz,均方相对误差平均降低了4.79%、2.97%和4.91%,最大误差降低量分别为10.14%、8.63%和1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频率预测 中国区域 精细化研究
下载PDF
近千年来中国区域降水模拟与重建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况雪源 刘健 +2 位作者 王红丽 提汝媛 王苏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依据中国区域27年GPCP降水观测再分析资料、500年旱涝等级资料及近千年冰芯、树轮、湖芯等降水代用资料,对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近千年积分模拟降水进行时空变化的对比分析,检验模式对中国地区降水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模拟降... 依据中国区域27年GPCP降水观测再分析资料、500年旱涝等级资料及近千年冰芯、树轮、湖芯等降水代用资料,对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近千年积分模拟降水进行时空变化的对比分析,检验模式对中国地区降水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模拟降水较好体现了中国区域降水年平均和季节平均的分布型态,并在年代际变化上与历史记录一致。中国西部模拟降水呈现出与重建资料一致的准200年的百年际周期及20~30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并与湖泊盐度的高低时段对应较好。总体而言,模式成功再现了观测及代用资料所体现的中国区域近千年降水的主要时空变化特征。EOF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3个不同气候特征时期模拟降水存在不同的区域分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千年 中国区域降水 模拟与重建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海钟 姜永志 +4 位作者 赵文进 安桂花 张小龙 胡志军 张万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29-1236,共8页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是以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比较研究中国城乡区域、地理区域、历史区域、行政区域、生态区域等文化区域居民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学科...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是以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比较研究中国城乡区域、地理区域、历史区域、行政区域、生态区域等文化区域居民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学科。采用系列问卷,在2004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对甘肃省河西、河东汉族为主的地级市属各个县市区城乡居民以及蒙陇、湘陇的跨省域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区域文化同一性和差异性以及具体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教育水平、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差异,是影响区域居民心理健康、性格特质、社会态度、刻板印象等心理机能的重要变量。今后研究将着力进行学科理论完善和省际、县际比较研究,更好地运用田野工作等方法,揭示区域文化与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形成理论模型,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 理论探索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81
10
作者 吴玉鸣 张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0,共6页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尚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区域耦合强度与协调程度在空间上还没有达到良性共振,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要改变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的现状,各个区域需要依据各自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向良性的、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中国区域
下载PDF
中国区域月气候预测方法和预测能力评估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丽娟 李维京 +1 位作者 刘绿柳 张培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843,共6页
利用我国台站降水和温度观测资料,评估了BCC_AGCM1.0月动力延伸预报的回算和预测、国家气候中心月气候预测业务统计方法、持续性预报以及业务发布预报对中国区域月气候要素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业务发布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预测的技巧平... 利用我国台站降水和温度观测资料,评估了BCC_AGCM1.0月动力延伸预报的回算和预测、国家气候中心月气候预测业务统计方法、持续性预报以及业务发布预报对中国区域月气候要素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业务发布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预测的技巧平均低于动力方法和统计方法的预测结果。温度的持续性预报和最优气候值统计方法预报技巧高于其它统计预报方法,考虑了综合相似特征的统计方法对降水预测有相对的优势。动力延伸预报的三种超前预报时间的预测结果总体高于统计方法,在月气候预测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月尺度预测动力和统计方法评估的年际变化特征表明月降水和温度的可预报性一般在El Nio状态下较高,而在La Nia发生时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月气候预测 大气可预报性
下载PDF
中国区域多源土壤湿度数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思源 朱克云 +1 位作者 李明星 马柱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33,共13页
利用中国区域1992~2010年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对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卫星遥感反演(以下简称ESA)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of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Interim(ECMWF Reanal... 利用中国区域1992~2010年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对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卫星遥感反演(以下简称ESA)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of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Interim(ECMWF Reanalysis-Interim,以下简称ERA)两套再分析土壤湿度数据在典型区域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土壤湿度均能较好的描述观测区域的总体土壤干湿变化,但均值和趋势一致性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ESA、ERA资料都能较好的描述中国区域春、夏、秋3个季节土壤湿度的干、湿分布格局。在干湿程度上,ESA在北方地区较观测偏干,在江淮和西南较观测偏湿;ERA在北方和西南地区较观测偏湿,在江淮较观测偏干;在江淮、华北部分区域,ERA与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要高于ESA。ESA、ERA与观测在秋季时相关性最好(大部分站点大于0.7);在全国大部分区域,ESA偏差要小于ERA且在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与观测一致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ERA在东北、华北、西南变干的范围明显大于观测;然而,ERA能更好的体现观测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相对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ERA与观测的一致性最好,而ESA在受降水、植被、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小的时段或区域与观测的一致性更好,对秋季土壤湿度的描述比春、夏季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土壤湿度 数据比较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具有不同拓扑特征的中国区域电网连锁故障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易俊 周孝信 肖逾男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0,共4页
为了得出小世界网络特性对电网发生连锁故障的影响,文中对几个具有小世界特征的电网和几个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的电网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的电网还是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的电网,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表现出自组织临界... 为了得出小世界网络特性对电网发生连锁故障的影响,文中对几个具有小世界特征的电网和几个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的电网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的电网还是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的电网,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表现出自组织临界性,即发生连锁故障的“故障规模—故障概率”分布曲线呈现出幂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电网 连锁故障 小世界网络特性 随机网络特性
下载PDF
中国区域秋季旱涝特征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柯宗建 王永光 +2 位作者 贾小龙 高辉 颜京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45-1350,共6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干旱日数为预报对象,以前期500 hPa高度场为预报因子,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对1971-2007年期间中国区域秋季干旱形势进行交叉检验预报。针对秋季华西秋雨与华南干旱特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干旱日数为预报对象,以前期500 hPa高度场为预报因子,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对1971-2007年期间中国区域秋季干旱形势进行交叉检验预报。针对秋季华西秋雨与华南干旱特征,分别建立以华西洪涝站数与华南干旱站数为预报对象的预报模型,研究OSR方法的预报技巧。研究表明:OSR预报方法对秋季中国区域的干旱日数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距平相关系数(ACC)在全国大部地区均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国东部地区整体预报水平高于西部地区,ACC在中国区域平均达到0.45。对于秋季华西洪涝站数与华南干旱站数,OSR方法也体现出较好的预报能力,ACC分别达到0.71和0.55。此外,对华南区域干旱站数的独立预报检验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报出2003-2007年秋季华南地区偏旱的趋势,但对干旱范围的预报有所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旱涝 最优子集回归 秋季 干旱指数
下载PDF
中国区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分布——机理模型模拟与遥感反演比较 被引量:47
15
作者 黄玫 季劲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57-3064,共8页
叶面积指数是表征植被冠层特征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决定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它对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范围的叶面积指数只能通过遥感反演和机理模型模拟获得,而通过这两种方法获取的叶面积指... 叶面积指数是表征植被冠层特征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决定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它对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范围的叶面积指数只能通过遥感反演和机理模型模拟获得,而通过这两种方法获取的叶面积指数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在0.1°×0.1°经纬度网格上模拟产生了中国区域叶面积指数并与两套使用不同遥感反演方法生成的叶面积指数在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说明中国区域植被叶面积指数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限制,整体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趋势。中国区域植被生长的季节变化受季风影响显著,与气温及地表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中国区域叶面积指数整体呈现夏季高、春秋季次之而冬季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AVIM2 遥感反演 样带 中国区域
下载PDF
几种再分析地表气温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74
16
作者 赵天保 符淙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4-606,共13页
应用台站观测资料对ERA-40、NCEP/NCAR、NCEP/DOE和JRA-25等几种再分析地表(2m)气温资料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和季节的气候均值、年际变化和变率特征及其气候趋势等所反映出来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几种再分析产品... 应用台站观测资料对ERA-40、NCEP/NCAR、NCEP/DOE和JRA-25等几种再分析地表(2m)气温资料在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和季节的气候均值、年际变化和变率特征及其气候趋势等所反映出来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几种再分析产品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中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1979年以后的资料可靠性更高一些。但相比而言,它们在冬季的可信度一般要高于夏季,东部地区的可信度一般要高于西部地区;ERA-40和JRA-25再分析产品的适用性要高于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产品;其中,JRA-25在均值、年际变化和变率特征的描述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而ERA-40在长期气候变化趋势(44年)的描述上则要明显优于NCEP/NCAR再分析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地表气温 再分析资料 观测资料 适用性评估
下载PDF
中国区域多源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精度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22
17
作者 宋宏利 张晓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7-214,I0005,I0006,共10页
国家及区域尺度的土地覆被信息对于解决环境演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评价及环境建模等一系列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中国科学院CHINA2000数据为参考,从国家尺度比较了当前全球4种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的分类精度,以便解释验... 国家及区域尺度的土地覆被信息对于解决环境演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评价及环境建模等一系列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中国科学院CHINA2000数据为参考,从国家尺度比较了当前全球4种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的分类精度,以便解释验证数据与参考数据在空间及专题上的一致性和异质性。结果表明:与参考数据相比,4种遥感产品的土地覆被类别的空间分布,从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但在局部区域差异性较大,特别是在景观异质性较强的西南和东南地区;GLC2000遥感产品从相关系数和总体精度方面都表现出与参考数据较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为0.92,总体精度为55.86%,GLOBCOVER产品则表现出与参考数据较差的一致性;4种产品与参考数据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混淆现象,混淆主要发生于林地、灌木、草地和耕地之间,这表明粗空间分辨率遥感产品在识别叶类土地覆被类型的能力上仍需要改进,该文为中国用户合理利用遥感产品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分类 尺度 中国区域 土地覆被 精度验证
下载PDF
中国区域运气学说适宜性研究Ⅰ——燥湿气候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毅荣 金荣花 +5 位作者 陈祺 方峰 罗汉 杨瑞鸿 黄山 李宝梓 《中医药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利用55a全国气象站网逐日相对湿度实测资料,采用EOF和REOF等数理方法,评价中医运气学说在当代的科学价值。研究表明:全国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区域分布与五行理论观点基本一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燥湿变化主要特征符合运气学说的推演结论,... 本文利用55a全国气象站网逐日相对湿度实测资料,采用EOF和REOF等数理方法,评价中医运气学说在当代的科学价值。研究表明:全国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区域分布与五行理论观点基本一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燥湿变化主要特征符合运气学说的推演结论,适宜程度随区域有所不同,中央湿土之地湿度最高,北方和南方相对次高,东部风木之地和西部燥金之地最低;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对运气学说值年大运予以地域修正后,运气推算的准确度有明显提高,运气学说应包含地域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气学说 中国区域 燥湿气候 适宜性
下载PDF
1951-2006年中国区域干旱化特征 被引量:113
19
作者 马柱国 任小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195-201,共7页
利用1951-2006年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区域近56a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与干旱化联系的事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减少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北方的西北东部、华北及东北;在南方,西南的降水减少趋势与上述地区... 利用1951-2006年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区域近56a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与干旱化联系的事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减少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北方的西北东部、华北及东北;在南方,西南的降水减少趋势与上述地区具有类似特征。气温基本为增温趋势,而西北东部及西南地区气温也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转折性变化,由80年代中期以前的降温趋势转为其后的增温趋势。地表湿润指数分析的结果指出:我国西北东部、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当前正处于一个干旱化过程,但不同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干旱化的持续时间和位相却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气候变化 干旱化 地表湿润指数
下载PDF
中国区域不同深度土壤湿度模拟和评估 被引量:26
20
作者 朱晨 师春香 +1 位作者 席琳 黄晓龙 《气象科技》 2013年第3期529-536,共8页
利用FY-2静止气象卫星逐小时降水估计产品和地面入射太阳辐射反演产品,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的地面气温、湿度、气压和风速数据,构造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强迫场,驱动CLM3.0陆面模式模拟得到了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中国区... 利用FY-2静止气象卫星逐小时降水估计产品和地面入射太阳辐射反演产品,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的地面气温、湿度、气压和风速数据,构造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强迫场,驱动CLM3.0陆面模式模拟得到了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中国区域10km分辨率的日平均土壤湿度数据集。通过与中国农气观测站土壤湿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深度上,模式模拟的土壤湿度结果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率上均与观测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在70~100cm深度上,空间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模式模拟结果的时间变率较小。按照气候特点将中国分为8个区域,分析了区域平均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有很好的一致性,东北和华北地区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3 0模式 FY-2卫星 土壤湿度 中国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