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9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可控的中国古典诗歌生成
1
作者 杨媛婷 朱泓禹 +3 位作者 马安香 刘玉豪 罗应峰 肖桐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4,共8页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语义丰富的文学艺术,它的创作因素有许多方面,修辞手法是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诗人在进行创作时通常会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该文致力于构建具有修辞手法创作能力的诗歌生成模型,...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语义丰富的文学艺术,它的创作因素有许多方面,修辞手法是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诗人在进行创作时通常会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该文致力于构建具有修辞手法创作能力的诗歌生成模型,以此来提升生成诗歌的多样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从而增加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审美体验。该文首先通过人工标注、词句特征提取、训练基于BERT的修辞分类器的方式构建一个修辞诗句数据库,然后将每首诗按照一定的方式序列化成一个长句子,并以此来训练语言模型得到诗歌生成模型。自动评测和人工评测结果表明,模型可以生成具有特定修辞手法的诗歌,且生成诗歌的质量相比基线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生成 修辞可控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本的海外接受研究——以《诗经》英文全译本为例
2
作者 李广伟 李宝虎 何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瑰宝,其英译工作和在海外的接受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重大。译者的诗学观念构成了译本接受的基础性要素;成熟的赞助人体系为译本接受的关键性要素;顺应受众需求则为译本接受的决定性要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诗经》 海外接受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视文学中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3
作者 柏俞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1期11-14,共4页
本文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入手,对比分析相同中国古典诗歌在影片《长安三万里》和诗集《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译李白诗选》中不同的译文,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在影视翻译中呈现出的特殊... 本文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入手,对比分析相同中国古典诗歌在影片《长安三万里》和诗集《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译李白诗选》中不同的译文,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在影视翻译中呈现出的特殊性,进而总结出影视文学翻译的特征以及视觉艺术与想象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影视文学翻译 中国古典诗歌 《长安三万里》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建构中国古典诗歌传播新范式
4
作者 卞云洲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4期157-159,共3页
中国古典诗歌颇具文化特色,其富有文化负载词和情感内涵,因此极具翻译难度。近年来,大语言模型高速发展,其能否凭借情感计算能力准确地翻译文学文本,并借此推动中国古典诗歌甚至中华文化的传播,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课题。现以大语言模... 中国古典诗歌颇具文化特色,其富有文化负载词和情感内涵,因此极具翻译难度。近年来,大语言模型高速发展,其能否凭借情感计算能力准确地翻译文学文本,并借此推动中国古典诗歌甚至中华文化的传播,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课题。现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诗歌《关雎》和《如梦令》进行分析,将不同语言模型之间的译文进行比较,总结语言模型普遍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模式。不同的大语言模型在处理中国古典诗歌时各具特色,目前来看,想要完全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中国古典诗歌的高效传播仍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关雎》 《如梦令》 情感内涵 语言模型 情感计算 文化负载词 模型建构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研究
5
作者 陆朝珍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4年第1期35-37,共3页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情感和人文关怀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情感和人文关怀以及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情感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情趣
下载PDF
点亮心灯 感知中国古典诗歌绘画美
6
作者 周梅 《靖远教育》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学习它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也可以陶治我们的情操,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素养。而古典诗歌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优良文化传统 古典诗歌教学 语文教学 绘画美 点亮心灯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陶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燕虹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0-165,共6页
多年来,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一直在翻译、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这些中文诗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创作实践中,不仅尝试运用中国诗歌的创作技法,还表现出一定的中国古典的文化精神。本文在研究雷克思罗斯与中国诗歌的渊源的... 多年来,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一直在翻译、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这些中文诗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创作实践中,不仅尝试运用中国诗歌的创作技法,还表现出一定的中国古典的文化精神。本文在研究雷克思罗斯与中国诗歌的渊源的基础上,对其诗歌进行了分析,探究中国诗歌对其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影响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文德 曹志希 潘衡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体裁中。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非语言交际,它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弹性和张力;对此加以关注和解读将拓宽诗歌研究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体裁中。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非语言交际,它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弹性和张力;对此加以关注和解读将拓宽诗歌研究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解读 中国古典诗歌 欣赏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 被引量:9
9
作者 叶嘉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古今中外,诗歌都注重形象与情意的结合。西方的文学理论更注重表达的技巧,把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分别得非常仔细,像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象征(Symbol)等。而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在于兴发感动的作用,赋、比、... 古今中外,诗歌都注重形象与情意的结合。西方的文学理论更注重表达的技巧,把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分别得非常仔细,像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象征(Symbol)等。而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在于兴发感动的作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就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诗歌形象与情意之间的这种关系。中华古典诗歌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诗歌的感发生命,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宝贵特质,也是中国诗歌最美妙的地方。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美感特质 兴发感动 赋比兴 吟诵
下载PDF
互文性视野下的类书与中国古典诗歌——兼及钱钟书古典诗歌批评话语 被引量:7
10
作者 焦亚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西方互文性理论的语境下审视中国传统的类书,会发现它不只具有文献学或思想史上的意义。类书不仅自身构筑了极为丰富的互文性空间,而且由于在唐宋时期其功能的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诗歌的孳生现象,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西方互文性理论的语境下审视中国传统的类书,会发现它不只具有文献学或思想史上的意义。类书不仅自身构筑了极为丰富的互文性空间,而且由于在唐宋时期其功能的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诗歌的孳生现象,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互文性诗歌文本,另一方面也为一种文学批评的范式——比如,钱钟书的古典诗歌互文批评——提供了可能。检讨类书之于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的意义,对于深入理解诗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诗歌意义的生成方式以及诗歌的鉴赏与批评等,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书 互文性 中国古典诗歌 钱钟书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意象传达策略--以孟浩然《过故人庄》的六个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金玲 庄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9-194,共6页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文化意象传达是实现译诗"意美"的关键。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意美不仅取决于译者对全诗各诗句的理解和韵律手段的使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全诗意境和言外之意的整体把握是否能使译诗反映出诗人内心...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文化意象传达是实现译诗"意美"的关键。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意美不仅取决于译者对全诗各诗句的理解和韵律手段的使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全诗意境和言外之意的整体把握是否能使译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声音、诗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更重要的是使译文达到与原作同样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中国古典诗歌 翻译 意象传达 策略
下载PDF
用中国英语译中国古典诗歌 被引量:11
12
作者 金惠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探讨用中国英语翻译汉语古典诗词,分析借用汉语意合手法在英语文本中再现原语诗歌中意象的作用以及汉诗意象、意合手法对传统英文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这种手法应视为汉诗英译的一种突破。
关键词 中国英国 中国古典诗歌 翻译
下载PDF
意象的中西合奏与变奏——庞德意象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73,共5页
庞德在中国古诗之中找到了自己灵感的源泉,他借鉴中国古诗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来改革传统的英美诗歌,影响了一大批英美现代诗人。但是意象主义诗人并没有单纯一味地模仿中国古诗,他们借鉴并创新了他们学到的表现形式,摸索和总结出... 庞德在中国古诗之中找到了自己灵感的源泉,他借鉴中国古诗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来改革传统的英美诗歌,影响了一大批英美现代诗人。但是意象主义诗人并没有单纯一味地模仿中国古诗,他们借鉴并创新了他们学到的表现形式,摸索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意象主义手法。他们赋予意象很强的色彩感,增加声响效果,加强意象表达的动态效果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意象主义 中国古典诗歌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精神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达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81-86,共6页
中国古典诗歌是古代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华文化以仁为核心的根本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使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精神。同时,中... 中国古典诗歌是古代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华文化以仁为核心的根本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使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精神。同时,中华文化又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社会风习和文学创作等方面被中国古典诗歌“诗化”,体现出乐感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文化精神 民胞物与 国身通一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重审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历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1,128,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际翻译总是不得不面对英汉语言的不可通约性这一尴尬,同时还得面临先此的语内翻译中语言转换的内在掣肘,这后一点常为学界所忽略。本文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语言的联系与对比出发,以语内翻译观照语际翻译,探...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际翻译总是不得不面对英汉语言的不可通约性这一尴尬,同时还得面临先此的语内翻译中语言转换的内在掣肘,这后一点常为学界所忽略。本文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语言的联系与对比出发,以语内翻译观照语际翻译,探讨这一尴尬的成因,并反思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不可通约性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莫道才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87-91,共5页
徘句是日本格律诗体的形式,这种诗体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体.它有两个原则,一是全诗由十七个音组成.这十七个音分作三节.第一节为五个音,称为上五,第二节为七个音,称为中七,第三节为五个音,称为下五.由于日本语是复音字,因而十七个... 徘句是日本格律诗体的形式,这种诗体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体.它有两个原则,一是全诗由十七个音组成.这十七个音分作三节.第一节为五个音,称为上五,第二节为七个音,称为中七,第三节为五个音,称为下五.由于日本语是复音字,因而十七个音并非十六个字.其包括的文字内容的容量远比我国最短的律诗体五绝要少,也比我国最短的词体十六字令要少.俳句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有季题.所谓季题就是与四季有关的题材.俳句是从日本最古老的和歌发展而来的.和歌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样式.最初的和歌无句数,字数的限制.至奈良朝(710-784)逐步形成了从五、七音为诗节的有格律限制的诗体,一般固定为五、七、五、七、七这样的形式,共三十一个音.到平安朝(794—1192)以后,和歌发展为以滑稽诙谐为主的连歌形式,即两人咏一首和歌.到平安朝末,镰仓时代(1192—1333)初期.这种连歌又发展为“锁连歌”或“长连歌”,即许多人同时轮流吟咏.一般以百字为度.这是受我国柏梁体的影响.在室町时代(1392—1573),长连歌又发展为俳谐连歌.以通俗平易的口语来写诙谐洒脱的题材.由于连歌这种形式从首句即发句最不易写好,所以,山畸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等人将俳谐连歌的发句(五、七、五)独立起来,作为一种新颖的吟咏诗体.这就是俳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松尾芭蕉 日本俳句 日本文学 日本文化 排列组合 意象 抒情模式 中国文化 中日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贵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6-90,共5页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 《华夏集》 庞德 现代主义诗学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意象诗歌创作与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利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185,共8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意象是至为重要的,即以"象"为逻辑起点,把整个艺术表现过程,当作以"意"与"象"的构造为中心的表现过程,把"意象俱足"作为普遍的艺术追求。庞德、爱米·洛威尔、苏珊·...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意象是至为重要的,即以"象"为逻辑起点,把整个艺术表现过程,当作以"意"与"象"的构造为中心的表现过程,把"意象俱足"作为普遍的艺术追求。庞德、爱米·洛威尔、苏珊·朗格代表着美国文坛上关于诗歌意象的播种者、开掘者和收获者,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学术成果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永恒的姻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理论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朝绪 《外语研究》 2003年第4期34-39,共6页
20世纪初 ,英美部分诗人提出意象主义这一概念 ,并按这一理论进行诗歌创作。他们提倡通过创造恰切集中的意象 ,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 ,运用富于音乐性的节奏来描绘“事物”。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在哲学思想还是意象创造上都对意象派产生过... 20世纪初 ,英美部分诗人提出意象主义这一概念 ,并按这一理论进行诗歌创作。他们提倡通过创造恰切集中的意象 ,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 ,运用富于音乐性的节奏来描绘“事物”。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在哲学思想还是意象创造上都对意象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以“东学西渐”中中国文化对美国诗歌的影响为切入点 ,阐述了意象派代表诗人与中国诗歌的联系 ,指出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相通的契合点 ,从而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诗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美国意象派诗歌 影响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维森 张子刚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美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非学界历来认为的汉语的单音节结构和四声特点 ,而是由汉语的生成机制———象声表意所预设铸就了的 ,即汉语的词音特征与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自然音韵之间具有一种象拟的关系。这不仅使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美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非学界历来认为的汉语的单音节结构和四声特点 ,而是由汉语的生成机制———象声表意所预设铸就了的 ,即汉语的词音特征与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自然音韵之间具有一种象拟的关系。这不仅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了一种“天籁”般音韵美的特征 ,而且使人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 ,即使脱离诗歌语词概念意义的导引 ,也可以获得对全诗情景韵味的总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汉语 音韵 象征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