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雄鹰 为国找矿——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
1
作者 林彬(文/图) 王立强(文/图) +3 位作者 孙艳(文/图) 李发桥(文/图) 周敖日格勒(文/图) 韩玲玲(文/图)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坚持下去”“爬好每一座山,采好每一块样,做一名踏实的爬山匠,为国家找大矿,找富矿,使其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唐菊兴红衣素帽,铁锤罗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脚步丈量祖国山河。人称“高原红侠”的唐菊兴,投身地质事业3... “坚持下去”“爬好每一座山,采好每一块样,做一名踏实的爬山匠,为国家找大矿,找富矿,使其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唐菊兴红衣素帽,铁锤罗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脚步丈量祖国山河。人称“高原红侠”的唐菊兴,投身地质事业30余载,调查评价数十个矿床,支撑国家建设多个大型资源基地,书写了新时代地质找矿人的宏伟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质事业 调查评价 国家经济发展 地质找矿 高原 压舱石
下载PDF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美丽中国——访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媛媛 刘丹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一年一度全国两会召开的时节,全国人民都跟随代表委员们更热切地关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业、各领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在两会中频频出现。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均有新的更... 一年一度全国两会召开的时节,全国人民都跟随代表委员们更热切地关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业、各领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在两会中频频出现。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均有新的更高的目标,为更好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的目标任务和着力方向,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和人资环委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党中央副主席 生态环境 名誉院长 生态文明 规划院 绿色低碳 人与自然和谐
下载PDF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吉林具有基础和优势 被引量:1
3
作者 石青川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第11期35-35,共1页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在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主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吉林省在《意见》指出的6个创新方面...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在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主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吉林省在《意见》指出的6个创新方面均有基础与优势。第一,在未来制造方面,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4米量级高精度碳化硅(SiC)非球面反射镜集成制造系统”已经在长春通过项目验收,标志着我国光学系统制造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旨演讲 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经济论坛 项目验收 工业和信息化部 集成制造系统 非球面反射镜
下载PDF
创新人才识别只是第一步,培养是关键——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湘蓉 《教育家》 2024年第12期25-27,共3页
刘仲华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新技术将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在人工智能快速演进的今天,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着深邃的现实意义,对其前瞻性的预判和研... 刘仲华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新技术将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在人工智能快速演进的今天,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着深邃的现实意义,对其前瞻性的预判和研究,将为我们认知世界发展趋势、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挑战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认为,面对新技术冲击,我们既要避免“技术中心主义”,也要防止跳入“人类中心主义”陷阱。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识别并培养好创新人才,需要更广维度的变革传统教育形态,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形态 人工智能 湖南师范大学 人才识别 创新人才 未来不确定性
下载PDF
沉痛悼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生素杂志》主编刘昌孝院士
5
作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天津药物研究院终身首席科学家、名誉院长、《中国抗生素杂志》主编刘昌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25日3时2...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天津药物研究院终身首席科学家、名誉院长、《中国抗生素杂志》主编刘昌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25日3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抗生素杂志 天津药物研究院 重点实验室 名誉院长 名誉主任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先生在合肥逝世
6
作者 杨晓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0-1540,共1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技术顾问,常印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7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3岁。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出生于江苏泰兴。1979年加...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技术顾问,常印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7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3岁。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出生于江苏泰兴。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学系,此后作为地质部直属321地质队成员前往安徽铜官山作地质勘查。1952-1965年在长江中下游从事矿产勘查工作;1965-1974年由原地质部先后派往越南和阿尔巴尼亚从事援外地质技术工作;1977年起,先后任安徽省地质局(后改称地质矿产局)副总工程师、副局长、总工程师、技术顾问;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共产党党员 技术顾问 副总工程 地质矿产局 副局长
下载PDF
对标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构建新污染物治理新格局——中国环境报记者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7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2-4,共3页
2024年是《斯德哥尔摩公约》国际生效20周年。20年来,我国加速淘汰和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取得积极进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重要的新污染物。近日,中国环境报记者就“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污染物治理... 2024年是《斯德哥尔摩公约》国际生效20周年。20年来,我国加速淘汰和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取得积极进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重要的新污染物。近日,中国环境报记者就“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污染物治理”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环境报 污染物治理 新格局 美丽中国建设 记者
下载PDF
深切悼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业》编委会顾问刘昌孝院士
8
作者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5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中国药业》杂志编委会顾问刘昌孝同志,于2024年7月25日3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刘昌孝院士1942年5月生于湖南永兴,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中国药业》杂志编委会顾问刘昌孝同志,于2024年7月25日3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刘昌孝院士1942年5月生于湖南永兴,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先后在化学工业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医药工业研究所、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党员 天津药物研究院 北京医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医药 药学系 刘昌孝 国家医药管理局
下载PDF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莅临我校作专题讲座
9
作者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6月6日,我校举行“周末专家河北行”学术讲座活动,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作专题讲座。讲座由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志峰主持。沈昌祥院士以“科技创新筑牢数字安全... 6月6日,我校举行“周末专家河北行”学术讲座活动,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作专题讲座。讲座由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志峰主持。沈昌祥院士以“科技创新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加速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为题,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安全可信数字经济保障体系、打造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数字产业新生态、加快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网络空间安全 可信计算 安全屏障 安全可信 学术讲座 主动免疫
下载PDF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玉明:流体密封“小部件” 保障重器“大安全”
10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1期5-5,共1页
航天发射、核电建设、深海远航……这些重大尖端领域的背后,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流体密封技术。密封的反义词是泄漏。密封技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门窗管道、容器泵阀,大到航空航天、流程工业,涉及安全保障、环... 航天发射、核电建设、深海远航……这些重大尖端领域的背后,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流体密封技术。密封的反义词是泄漏。密封技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门窗管道、容器泵阀,大到航空航天、流程工业,涉及安全保障、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多个层面,是确保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与安全可靠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核电建设 航空航天 能源节约 环境保护 密封技术 尖端领域
下载PDF
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宗夏调研航空工业南京机电
11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8期81-81,共1页
7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主任焦宗夏一行调研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与南京机电主任张鹏飞、副主任/总工程师陈丽君等就机载系统基础件及相关内容展开交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尚耀星、刘晓超,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姚建勇... 7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主任焦宗夏一行调研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与南京机电主任张鹏飞、副主任/总工程师陈丽君等就机载系统基础件及相关内容展开交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尚耀星、刘晓超,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姚建勇,航空工业发展中心副总师许赟、王元元等参加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工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理工大学 机载系统 基础件 副总师 陈丽君 机电
下载PDF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无人农场”将农民从繁重劳作中解放出来
12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1期4-4,共1页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更承载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石。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当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谁来肩负起新时代的耕种使命?有人曾问我的...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更承载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石。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当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谁来肩负起新时代的耕种使命?有人曾问我的梦想是什么。“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那是在2010年,在袁隆平院士80岁寿辰上,我说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农民进城 农业机械化 华南农业大学 袁隆平院士 稳定与繁荣 劳作
下载PDF
聚焦新型工业化:让“人工自愈”赋能新质生产力——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高金吉
13
作者 陈雪芹 王宁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16期3-5,共3页
2003年,高金吉院士在智能运维国际学术会上首次提出“故障自愈原理”,2018年,在《机械工程学报》正式提出“人工自愈与机器自愈调控系统”的概念。随着装备工程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进步,人工自愈与装备自主健康发展的理念正逐步从科幻... 2003年,高金吉院士在智能运维国际学术会上首次提出“故障自愈原理”,2018年,在《机械工程学报》正式提出“人工自愈与机器自愈调控系统”的概念。随着装备工程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进步,人工自愈与装备自主健康发展的理念正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不仅重塑了我们对装备“维护”与“修复”的传统认知,更预示着一个自愈化新时代即将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进步 北京化工大学 故障自愈 智能运维 自愈调控 传统认知
下载PDF
焦宗夏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1期97-97,共1页
2023年12月,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焦宗夏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宗夏,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新世... 2023年12月,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焦宗夏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焦宗夏,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团队带头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 安徽理工大学 特殊津贴 电气工程学院 副校长 辽宁沈阳
下载PDF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 “为全国人民添一套新衣”
15
作者 符慧 苟澜弋 单路 《中国石化》 2024年第3期79-80,共2页
记者:蒋院士,您所从事的行业事关人民的穿衣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您参与仪征化纤项目建设。当时这个项目有句口号是“为全国人民每人添一身新衣裳”。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背景?蒋士成:当时人民的穿衣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种棉花会... 记者:蒋院士,您所从事的行业事关人民的穿衣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您参与仪征化纤项目建设。当时这个项目有句口号是“为全国人民每人添一身新衣裳”。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背景?蒋士成:当时人民的穿衣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种棉花会面临“棉粮争地”矛盾,而我国化纤行业又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基础薄弱,不能够满足人民需求。因此,我国进一步规划,从国外进口技术建设化纤项目解决这一问题。仪征化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纤行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仪征化纤 蒋士成 穿衣 基础薄弱 人民
下载PDF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奋斗的方向”
16
作者 符慧 苟澜弋 +1 位作者 单路 张泽骁 《中国石化》 2024年第5期81-82,共2页
作为我国著名石油炼制专家、中国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为我国运输燃料持续质量升级作出了卓越贡献。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李大东院士。记者:李院士,您好。20世纪80年代,您与同事致力于催化剂研究,具体研究什... 作为我国著名石油炼制专家、中国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为我国运输燃料持续质量升级作出了卓越贡献。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李大东院士。记者:李院士,您好。20世纪80年代,您与同事致力于催化剂研究,具体研究什么方向呢?李大东:当时主要研究脱氮催化剂。记者: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质量升级 石油炼制 运输燃料 催化剂研究 清洁燃料 卓越贡献 记者
下载PDF
保卫“舌尖上的安全”得用检验检测“说话” 访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
17
作者 调研访谈组 《中国质量监管》 2024年第4期28-29,共2页
检验检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几乎被应用在大部分行业和领域中。这对担任着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的李培武而言,与农产品及食品领域的检验检测打了30年交道,他深知这对于老百姓“舌... 检验检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几乎被应用在大部分行业和领域中。这对担任着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的李培武而言,与农产品及食品领域的检验检测打了30年交道,他深知这对于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检验检测 质检中心 食品领域 行业和领域 农产品 油料
下载PDF
创新思维,为碎片化时代重构一份宏图——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教授王家耀
18
作者 王湘蓉 邓晓婷 《教育家》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湖南博物院,《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安静占据小小一隅。壮丽尘埃,悉数于此。探身看去,泛黄的帛片上水系蜿蜒,西汉时期的城邑、田地,被极简地标注其中。彼时这里的经济、人文如何?一寸十里,给后人留足了想象和探知空间。作为地图考古史上... 湖南博物院,《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安静占据小小一隅。壮丽尘埃,悉数于此。探身看去,泛黄的帛片上水系蜿蜒,西汉时期的城邑、田地,被极简地标注其中。彼时这里的经济、人文如何?一寸十里,给后人留足了想象和探知空间。作为地图考古史上一个震动世界的发现,有学者指出,这幅地图的山脉画法已经接近现代等高线。地图是文明建构与流变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碎片化时代 河南大学 创新思维 等高线 文明建构 博物院 地图
下载PDF
标准化助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
19
作者 《中国质量监管》 2024年第8期30-31,共2页
标准兴则质量兴,标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王海舟,一直从事着材料基因组工程高通量实验技术研究、分析测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材料相关的国际/国家/团体标准体系的建设,其头衔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标准兴则质量兴,标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王海舟,一直从事着材料基因组工程高通量实验技术研究、分析测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材料相关的国际/国家/团体标准体系的建设,其头衔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主任等,常年奋战在标准化工作一线,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与体会。为此,请他谈谈标准化理论基础及对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产业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团体标准 基础性制度 终身荣誉 标准化工作 海舟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要以新的观念去发展海洋预制菜
20
作者 罗茵 《海洋与渔业》 2024年第2期40-41,共2页
近年来,中国水产品预制菜加工能力整体呈现提升趋势,加工企业9000多家,加工能力近3000万吨。如何减去加工复杂的流程,保质保鲜地还原海洋食品原本滋味?如何创造更多新产品类型,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在海洋预制食品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年来,中国水产品预制菜加工能力整体呈现提升趋势,加工企业9000多家,加工能力近3000万吨。如何减去加工复杂的流程,保质保鲜地还原海洋食品原本滋味?如何创造更多新产品类型,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在海洋预制食品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讲解海洋食品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预制食品 海洋食品 新的观念 提升趋势 加工能力 水产品 新产品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