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城镇化: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一民 何永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开启了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前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以“物”...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开启了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前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以“物”为主的城市化成为发展的方向,因而也出现了若干城市病。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遵循。因而,跟随西方传统城市化的发展,不符合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选择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和新路径,扭转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中国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有其历史逻辑,也是“两个结合”的中国化与当代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城镇化 新型城镇 基本逻辑 人民城市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与辩证逻辑
2
作者 赵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I0002,共9页
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是中国在作为现代化重要内容的城镇化领域摆脱“学徒”状态而开辟的自主城镇化之路。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向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遵循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受中国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 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是中国在作为现代化重要内容的城镇化领域摆脱“学徒”状态而开辟的自主城镇化之路。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向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遵循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受中国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原则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中国必须自主开创城镇化新道路,以解决“学徒”状态下中国城镇化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且重塑新的全球城市体系。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的道路之新是一个历史性的创造,表现为对西方城镇化道路、旧中国城镇化道路、苏联城镇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化道路等五重城镇化道路坐标的不断超越。要对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进行整体性和全面性认识,还需要深刻揭示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出场内蕴的“否定之否定“”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 空间正义 历史逻辑 辩证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历程、经验与未来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强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90-99,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系统总结饱含于其中的宝贵经验,认真反思暴露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有助于推进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的良性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系统总结饱含于其中的宝贵经验,认真反思暴露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有助于推进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的良性发展。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反思和解答只能依赖于新型城镇观的建构和发展。完善的工业体系、人民的空间需要、适宜的公共空间和独特的城市文明既是新型城镇观的基本内容,也是有序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的必备要素。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坚持规划与规律的统一、城市与人民的统一、生产与生态的统一、城市与文化的统一是深化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宏伟蓝图和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 新型城镇 公共空间 新时代
下载PDF
中国式新型城镇化助力共同富裕——现实约束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中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中国式新型城镇化在空间、经济、创新方面已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为城市发展格局逐步优化、城市经济实力...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中国式新型城镇化在空间、经济、创新方面已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为城市发展格局逐步优化、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成果丰硕,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中国式新型城镇化建设无论是在产业发展水平方面,还是在公共服务供给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均存在一定差距。对此,中国式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从分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镇化绿色低碳转型三方面发力,厚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中国式新型城镇 共同富裕 包容性发展 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农民工返乡与中国式逆城镇化实践智慧 被引量:9
5
作者 沈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1,共8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产生了结构分化,既有城镇化的行为诉求,也有市民化的角色再造,更有逆城镇化的理性选择,三者共同构成当代中国农民工“城镇化—市民化—逆城镇化”的实践图景。基于农民工的主体性视角,农民工返乡不是被动无奈的...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产生了结构分化,既有城镇化的行为诉求,也有市民化的角色再造,更有逆城镇化的理性选择,三者共同构成当代中国农民工“城镇化—市民化—逆城镇化”的实践图景。基于农民工的主体性视角,农民工返乡不是被动无奈的反城镇化,而是一种理性选择的逆城镇化,在“国家—社会—个体”的结构作用下,呈现出“进退有据”的逆城镇化实践逻辑。农民工逆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市民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展现“以退为进、进退有据”“以守为攻、攻守平衡”“以逸待劳、劳逸结合”“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中国式逆城镇化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 中国式城镇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下载PDF
民族地区“中国式”逆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
6
作者 李振钦 《中国商论》 2016年第18期120-121,共2页
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自主放弃定居城市的机会到农村买地购房,使得人口的流向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逆城镇化现象,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类... 逆城镇化,是指城市人自主放弃定居城市的机会到农村买地购房,使得人口的流向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从城镇往农村的回流。逆城镇化现象,多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然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类似逆城镇化的人口从城市前往农村的少数现象,于是便引进"中国式"逆城镇化这一说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式"逆城镇化"的深入分析,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来深刻了解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导致人口回流到农村的真正原因,分析主导力量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利弊,最终为我国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广提供思路和可行措施,从而达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逆城镇 城镇 新型城镇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以集体为媒介的城镇化:一种新型城镇化经验--基于嘉善县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阳 熊万胜 韩璐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9,共11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体制的持续改革,中国城镇化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区别于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接力式进城和弹性城镇化模式,地方政府在农村综合改革实践中探索出基于城乡融合的、以集体为媒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该模式是...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体制的持续改革,中国城镇化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区别于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接力式进城和弹性城镇化模式,地方政府在农村综合改革实践中探索出基于城乡融合的、以集体为媒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该模式是指在保持城乡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镇域空间整合,在镇域范围内重建农村集体经济和乡村社会共同体,在实现农民城镇就业及城市生活的同时,保留乡村聚落形态和社会整体性,成为城乡两宜的全域城镇化模式。该模式推动地方经济结构从村域小循环向城域大循环、发展重心从城市向城乡全域、乡村资源从单维市场化向双重市场化、社会形态从经济联合体向发展共同体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协同,推动了城乡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 农民集体 中国式城镇化
下载PDF
China's Economic Outlook into 2030: Transformation, Simul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s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平 王宏淼 《China Economist》 2011年第4期4-15,共12页
This article discusse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ath and the potential challenges to becoming a high-income country by utilizing simulation to provide potential policy responses. The authors believe it is necessary t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ath and the potential challenges to becoming a high-income country by utilizing simulation to provide potential policy responses. The authors believ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spatial allocation and promote urbanization, but distorted urbanization must be avoided as it will only perpetuate the current problems. The core strategy is to change government behavior to allow the market to allocate resources.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stable growth in the short term and balanc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In particular, optimizing spatial allocation must constitute a critical part of the policy adjustment. Only with a viable urbanization model can the country shift from the catch-up pursuit via industrialization to a balanced approach of sustainable growth.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gradual guidance and policy corrections.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uphol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s the overarching principle govern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reate a unique approach to sustainability where the economy grows steadily, sharing is universal and people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ed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technological advances
下载PDF
Income Growth,Urbanization,Changing Life Style and Energy Requirements in China
9
作者 Wang Yan Shi Minju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年第2期120-128,共9页
This paper aim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life style and consumption demands driven by income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on increase of energy requirements in China, and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improvement in ... This paper aim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life style and consumption demands driven by income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on increase of energy requirements in China, and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improvement in household consumption on mitigating energy requirements towards 2020, based on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scenarios simulation approach. The result shows that energy requirement per capita has increased by 159% for urban residents and 147% for rural residents from 1995 to 2004. Growth in household consumption driven by income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may induce a successive increase in energy require-ments in future. Per capita energy requirements of urban residents will increase by 240% during 2002-2015 and 330% during 2002-2020. Urbanization might lead to 0.75 billion ton of increment of energy requirements in 2020. About 45%-48% of total energy requirements in China might be a consequence of residents' life styles and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to support consumption demands in 2020. Under low-carbon life style scenario, per capita energy requirements of urban residents may decline to 97% in 2015 and 92% in 2020 in contrast with baseline scenario. That implies that China needs to pay a great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green low-carbon life style in order to realize mitigation target towards 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mption-induced energy requirements incomegrowth URBANIZATION life style change input-output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