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侯怀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人所理解和掌握的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知识系统。从关系思维视角来看,其建构需要认识与处理五对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前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基础,与国外教育学的关系是要求,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关系是必然,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特色。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与意识形态、相关学科、国外教育学、中国教育实践以及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正确关系思维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思维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实践 中国优秀教育传统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贵华 孟照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 中国教育学学科成熟、学术繁荣和话语自觉的标志,是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体系。百余年来,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的发展,但始终将民族性与继承性作为自主知识建构的主线,将时代性与原创性作为学科知识发展的动力,将系统性与专业性作为学科获得认同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教育的民生属性、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凸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治理体系构成。具体而言,在内容形态上由标识性概念、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构成;在生产机制上由学科、学派、学会和学术刊物构成;在转化应用上由实践知识、政策知识和教育思想构成。教育学的中国特色源于中国教育传统、中国教育实践和中国教育问题,建基于学科自觉、学术自律和文化自信。要处理好中国特色与普遍知识的辩证关系,夯实学科体系的基座,激发学术体系的原创性,增强教材体系的导向性,提高治理体系的有效性,让中国教育学“说得出”“用得上”“传得开”“叫得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思想先导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笔谈:中国教育家精神与现代教育 被引量:7
3
作者 杜时忠 冯建军 +1 位作者 刘铁芳 李建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1,共14页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精神、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精神、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但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支柱,而且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基于此,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具体要求的阐释,必须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正确把握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整体特质和时代气息,特别是要同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本期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内构性特点、教育家精神的内在理路、教育家与时代精神、教育家精神的超越性向度等视角各抒己见,但又彼此关联,为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时代精神 中国教育家精神 教育伦理 超越性 育人之道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侯怀银 王耀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新进程、终身教育理念践行和体系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学术理论创生与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彰显出教育的公平性、全民终身性、人本性、时代创新性、开放共享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等特征。回顾既往探索史发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这五方面为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主体价值和实践方法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晓波 郑刚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共6页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在遵循教育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又坚守中国本土立场。从本质特性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体现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性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还体现“...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在遵循教育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又坚守中国本土立场。从本质特性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体现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性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还体现“两个结合”赋予的特殊性,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从主体价值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是领导主体与人民主体相结合,又是事实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从实践方法论上看,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既坚持实事求是与驱动创新相结合,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还坚持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 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自主创新
下载PDF
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演变、取向与趋势——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启敏 陶燕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53,172,共17页
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经历从重视考试、教学和毕业(升学)到关注招生录取、学习过程及能力发展再到聚焦学业、素养及质量与标准的演变。改革的不同阶段分别体现为三种不同的取向:科学化、重智、效率优先;兼顾量化与... 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经历从重视考试、教学和毕业(升学)到关注招生录取、学习过程及能力发展再到聚焦学业、素养及质量与标准的演变。改革的不同阶段分别体现为三种不同的取向:科学化、重智、效率优先;兼顾量化与质性、能力与公平;回归真实、关注过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呈现为:评价目的从选拔人才转向人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从知识技能为本转向核心素养为本;评价形式从偏重结果增值转向过程与结果增值并重;评价手段从人工操作转向技术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现代化 国家政策文本 教育政策分析
下载PDF
论“九个坚持”指引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洪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关于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重要论述,不仅鲜明地概括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文化特色和根本地位,还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方法和根本价值,而且还指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 “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关于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重要论述,不仅鲜明地概括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文化特色和根本地位,还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方法和根本价值,而且还指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根本动力和根本基础,从而解答了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确立了主心骨、“定盘星”、“指南针”,提供了方法论导引、评价标准和动力源,制定了发展蓝图、根本战略和基本坐标,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地揭示“九个坚持”的科学蕴意对构建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个坚持 中国教育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从“跨”到“转”: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的问题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宁莹莹 冯建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传播主体影响力不足、传播渠道缺乏整合、传播内容凝练不足等问题。“转文化传播”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传播生态的变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传播主体影响力不足、传播渠道缺乏整合、传播内容凝练不足等问题。“转文化传播”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传播生态的变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倡导传播主体与受众间的平等对话和融合性发展。“转文化传播”为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范式的重塑、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变革、中国教育学话语的在地融合,以及叙事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理路。以“转文化”指导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需要在坚持自我主体性的基础上与他者互动杂糅以寻求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发展,嵌入在地语境传播中国教育学,构建多主体多平台融合的传播渠道,以能够引发受众共情的策略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和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国际传播 转文化传播 中国话语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建构的广义认识论条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庆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7,共12页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不只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以至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实现,并不只是一个...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不只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以至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实现,并不只是一个愿望上的或认识上的问题,还需要做相关的条件上的准备。不过,所谓条件归根到底都是关联着认识活动的,可以称之为广义认识论条件。简而言之,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广义认识论条件:一是教育学学者的精神自立。其操作性的内涵是学者须具有求真至善的学者精神和务实创新的学术精神。二是教育学研究的认识论自觉。研究者不仅须知教育学兼有思想性和科学性,而且须有研究方法论上的理性。三是教育学建构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中国教育学研究才能够摆脱以往被国外教育学研究带路的局面,进而步入自主发展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中国教育 自主建构 精神自立 认识论自觉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以教育思想创新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文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才培育、学科和学术治理等五个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关键,也是此五个子系统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成效的标准。政治方向和思想影响力都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标准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有效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思想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资源。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教育思想创新为核心,努力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教育思想创新 教育学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科地位的起伏变迁与提升展望
11
作者 刘海峰 赵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73,共11页
回溯几千年来的中国教育发展史,教育的重要性历经起伏变迁。1901年开始实行科举新政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史无前例的高度。自清末出现教育学科以来,中国教育学科的地位同样历经升沉演变。相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而言,中国教育学科... 回溯几千年来的中国教育发展史,教育的重要性历经起伏变迁。1901年开始实行科举新政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史无前例的高度。自清末出现教育学科以来,中国教育学科的地位同样历经升沉演变。相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而言,中国教育学科地位不高。从近五届高校人文社科奖获奖数、前两轮“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数来考察,近年来教育学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已经有了明显提升。未来教育学科需要把握学科特性,努力“内修功力”与“外耕服务”,使自身成为一门体系完善、研究深入、面向实践、贡献社会的学科,逐步提高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教育 学科地位 起伏变迁 提升展望
下载PDF
弘扬教育家精神,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访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方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于漪先生深耕基础教育七十余载,是我国基础教育第一位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的教师,同时她写就700余万字的教育论著,以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成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访谈中她强调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具体... 于漪先生深耕基础教育七十余载,是我国基础教育第一位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的教师,同时她写就700余万字的教育论著,以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成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访谈中她强调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具体工作中要融入胸怀天下的气概,理性思考、真情投入,才是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真正领会和践行;在教师教育方面,她指出职前培养应着力实现高质量的学科专业与教育科学的深度融合,职后培训则应基于教师的实践需求,致力于提升其专业发展的软实力;最后,她鼓励学界要对中国教育充满自信,基于长时间、大规模、广范围的实践探索,努力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教育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13
作者 王坤庆 胡春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0,共11页
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是构建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在当下防范西方教育学话语对中国教育学发展肆意侵袭的语境下,中国教育学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是构建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在当下防范西方教育学话语对中国教育学发展肆意侵袭的语境下,中国教育学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全面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融合与借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的经验,同时扎根中国教育实践来开展教育学研究、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形成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双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三大体系” 方法论智慧
下载PDF
历史江河中的中国教育社会学日常叙事——兼评《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
14
作者 马维娜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百年,是历史江河中长时段的“关系史”、中时段的“情势史”与短时段的“事件史”相互嵌入的风云百年,也是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人时间与生存空间、话语空间、身体空间多元时空并存的日常百年。我们身处的当下的教育...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百年,是历史江河中长时段的“关系史”、中时段的“情势史”与短时段的“事件史”相互嵌入的风云百年,也是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人时间与生存空间、话语空间、身体空间多元时空并存的日常百年。我们身处的当下的教育日常,也是不远处历史的教育日常;由大大小小事件构成的节点的教育日常,也是源源流淌的过程的教育日常。百年流动与日常点滴的精妙融通,或许暗暗契合回归“恒常、正常、日常”的教育呼唤。教育社会学的学科问题始终持续存在,学科追问既是一种勇气、责任与担当,也是一种警醒、清醒与“天职”。将学科发展的诸多问题置于教育文明、人类文明的宏观视野去审视,可能会激发更多的社会学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社会学 历史时段 日常叙事 学科追问
下载PDF
新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展望
15
作者 胡建华 曾慧琳 廖恩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9-25,共7页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扶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脱贫攻坚的强劲支撑,也是后精准扶贫时代我国贫困治理战略的需要。新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壮大阶段和成熟阶段,呈现出教育...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扶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脱贫攻坚的强劲支撑,也是后精准扶贫时代我国贫困治理战略的需要。新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壮大阶段和成熟阶段,呈现出教育扶贫内容丰富化、主体社会化、对象精准化、方式多元化等特征。今后,教育扶贫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应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主体格局;保障教育资源,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政策结构,构建动态政策体系;完善监督体系,确保政府公平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扶贫政策 历史演变 以人为本 多元主体 精准扶贫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教育发展之哲学方向的讨论及其影响
16
作者 陈建华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
得益于杜威访华,教育专业留学生纷纷回国服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教育哲学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教育界酝酿了一场有关中国教育发展哲学方向的大讨论。1934年,吴俊升在天津的《大公报》上发表《中国教育需要一种哲学... 得益于杜威访华,教育专业留学生纷纷回国服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教育哲学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教育界酝酿了一场有关中国教育发展哲学方向的大讨论。1934年,吴俊升在天津的《大公报》上发表《中国教育需要一种哲学》,批评中国教育过于讲求“方法”和“制度”,而忽视教育背后的“理想或目标”,缺乏一种教育哲学。吴俊升的论文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姜琦、郑宗海、张君劢、徐伯申等学者参与其中。这场讨论体现了当时教育哲学研究“从模仿到创作”的发展,反映了研究者在促进教育哲学本土化方面的追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哲学学科建设。这场教育哲学讨论与教育发展、社会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教育哲学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吴俊升 中国教育需要一种哲学》 教育哲学讨论
下载PDF
高校教师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实践路径探析
17
作者 魏艳春 潘勇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9期0078-0083,共6页
高校是中国教育故事传颂的主战场,高校教师是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主角,当代师范生是传播中国教育故事的主心骨,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是发挥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重要途径。为了展现传播中国教育故事丰富的育人价值,高校教师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可... 高校是中国教育故事传颂的主战场,高校教师是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主角,当代师范生是传播中国教育故事的主心骨,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是发挥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重要途径。为了展现传播中国教育故事丰富的育人价值,高校教师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可以遵循“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维度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切实厘清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价值意蕴、讲什么样的中国教育故事的内容载体及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应对策略,探寻高校教师在教育课程中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实践路径,从而挖掘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实践中的育人富矿,真正实现教育自信从“他塑”转为“自塑”、从“外烁”转为“内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中国教育故事 教育自信 育人逻辑
下载PDF
不忘本源,面向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评《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高等教育研究》
18
作者 文雯 王嵩迪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产出了丰富的知识成果,特别是1983年高等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成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开启了高等教育研究新的篇章。从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看,我国都堪称高等教育研究...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产出了丰富的知识成果,特别是1983年高等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成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开启了高等教育研究新的篇章。从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看,我国都堪称高等教育研究的大国,而这汗牛充栋的研究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与挑战,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开展学术史研究来寻求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专业目录 学术史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 二级学科 高等教育 当代中国教育 问题与挑战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现状、问题与展望
19
作者 宁莹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世界排名不断上升,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增多,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文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这表明了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但中国教... 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起步、稳步推进和加速发展期,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世界排名不断上升,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增多,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发文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这表明了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但中国教育学的国际传播也面临学科国际影响力不足、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中心、本土理论阐释不足等问题。推动中国教育学国际传播效能提升,需兼顾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发表的“增量”与“提质”,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共同体;完善面向全球的学术研究平台,基于全球思维凝练中国特色教育学,既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国立场,又以世界理解的方式言说中国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国际传播 中国话语
下载PDF
2023中国教育技术研究前沿与热点年度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雅瑄 陈昂轩 贾积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教育技术领域全力思考和回答“教育强国、技术何为”的时代命题。中国教育技术研究脉络清晰,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牢牢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这一根本指针,从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汲取发...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教育技术领域全力思考和回答“教育强国、技术何为”的时代命题。中国教育技术研究脉络清晰,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牢牢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这一根本指针,从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汲取发展动力,以新课标实施与教育评价改革为研究的关键着力点,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探索出了现实研究路径,并突出了振兴乡村教育、助推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责任。2024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将继续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理论引导,坚持深化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推动终身学习的中国方案,助力教育改革的深水突围,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技术 中国电化教育 研究重点 研究脉络 未来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