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疆无界”到“有疆有界”--中国疆域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大龙 铁颜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3,共12页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为界,划分为4个不同时期。历代王朝的疆域固然是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王朝之外,尤其是边疆地区存在的众多族群及其所建...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为界,划分为4个不同时期。历代王朝的疆域固然是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王朝之外,尤其是边疆地区存在的众多族群及其所建政权的疆域,也是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之为“自古以来”并无不妥。《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疆域开始从传统王朝国家“有疆无界”向近现代主权国家的“有疆有界”转变。域外殖民势力东来并构建殖民体系,不仅终止了中国疆域的“自然凝聚”过程,而且已经明晰的疆域也遭到了蚕食鲸吞。当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与邻国签订一系列边界条约才得以最终确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疆域 有疆无界 有疆有界 话语体系建构
下载PDF
“中国疆域五大文明板块”视野下的西域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逢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49,共11页
文本尝试以边疆作为研究本位,站在边疆的立场体察边疆与感触全局,希冀将边疆作为边疆历史书写的主体。为此,特以西域历史为实例,通过对西域历史的回溯,借助"中国疆域五大文明板块"框架——认为中国疆域是由"大漠游牧&quo... 文本尝试以边疆作为研究本位,站在边疆的立场体察边疆与感触全局,希冀将边疆作为边疆历史书写的主体。为此,特以西域历史为实例,通过对西域历史的回溯,借助"中国疆域五大文明板块"框架——认为中国疆域是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辽东渔猎耕牧""雪域牧耕"和"海上渔盐交商"五大文明板块及其在此诸板块上兴起的各种政权,在长时段历史进程中不断碰撞、彼此攻防与吸纳,渐次融为一体——来对前近代西域-新疆地区历史基本脉络与特质进行再梳理和再探索。试图将西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向度来研究,破除以往"中原中心观"将西域想象成异质的、荒蛮之地的"天山意象"这一思维定势,而将西域破碎的缺乏记录的事和人连缀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画面,拟先在一个横断面上或纵向线上还西域历史以部分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史观 中国疆域 五大文明板块 破碎地带
下载PDF
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变迁 被引量:9
3
作者 牛汝辰 《测绘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73-80,共8页
地图已成为反映制图者空间观,政治势力及其与外界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化和意识上的人工制品。任何地图都不能脱离它所产生的背景而成为纯粹客观的表现物。从我国清代以来,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分从三个方面做了... 地图已成为反映制图者空间观,政治势力及其与外界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化和意识上的人工制品。任何地图都不能脱离它所产生的背景而成为纯粹客观的表现物。从我国清代以来,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分从三个方面做了详实地论述:统定疆域,即测版图,说明地图与版图的关系;列强欲掠我土,必先偷测舆图,或将我国地图偷寄国外;列举了中俄在伊犁和帕米尔边界谈判中的实例说明,熟悉边疆地理地图才能寸土必争,否则就丧权辱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测绘 版图 中国疆域 清代
下载PDF
论“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3
4
作者 于逢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178,共11页
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并与华夏、东胡、濊貊、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纵而言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从商朝南下到"五胡乱华"... 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并与华夏、东胡、濊貊、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纵而言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从商朝南下到"五胡乱华"、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北朝到辽金两朝开拓中原,再到元、清两朝分别统一中国全部陆疆与中国整个陆海疆,大凡开局与收关的"重头戏",都在这个舞台上登场。推究其深层原因,则与该区域塑造的经济生产方式、军政体制与文化性格息息相关,辽东历史上诸政权之统治民族正是凭借其尚武崇文的军政体制、勇于融合异族的民族政策、开放进取的文化心态,开疆拓土,统一辽东乃至最终底定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 中国疆域 经济类型 军政体制 文化性格
下载PDF
论“海上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3
5
作者 于逢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5,共8页
从西汉到清中期,有效的市舶管理体制、共通的海神信仰、复杂多元的贸易网络,造就了环中国海的"海上文明板块"独特的板块文明特性,中国官民力量曾主导该板块的贸易达1800年之久,尤以唐、宋、元为盛,自明初开始,明清两朝经常实... 从西汉到清中期,有效的市舶管理体制、共通的海神信仰、复杂多元的贸易网络,造就了环中国海的"海上文明板块"独特的板块文明特性,中国官民力量曾主导该板块的贸易达1800年之久,尤以唐、宋、元为盛,自明初开始,明清两朝经常实施禁海或限制性贸易政策,中国的海商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直至19世纪初期,中国私人海商在该"板块"上仍维持着主导地位。对该板块贸易圈的维系为明清民国时期银本位货币制度的确立、为美洲抗寒耐瘠土农作物的引进、为西洋火器应用普及于中国,为郑氏收复台湾,进而为中国疆域的底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文明板块” 中国疆域 中国 海商集团
下载PDF
现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地方能动逻辑——以滇西南本土族群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肖滨 王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6,177,共8页
关于现代中国国家疆域形成的研究可归为两种范式:强调武力与权力控制开拓形成的"硬实力论";强调汉文明同化与儒家文化辐射形成的"软实力论"。这两种范式以国家为视角,突出了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主动扩张以及中心... 关于现代中国国家疆域形成的研究可归为两种范式:强调武力与权力控制开拓形成的"硬实力论";强调汉文明同化与儒家文化辐射形成的"软实力论"。这两种范式以国家为视角,突出了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主动扩张以及中心对边缘的单向吸纳过程,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族群能动性、地方差异性与情境性。近代以来中缅边境土著人群聚居地阿佤山归属演进的案例表明,在利益驱动、族群带动和战争推动的三重动力下,边缘群体经历了自发内附、主动隶属到自觉国家认同的行动转变,最终成功促使部落属地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该案例揭示近代西南边疆形成的由外缘到中心、自下而上的地方能动逻辑,不仅为研究现代中国疆域形成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当前国家的边疆治理理念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疆域 族群 归属诉求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论“大漠游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最终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7
7
作者 于逢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3-87,共25页
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匈奴冒顿单于首次统一大漠游牧区、公元前100年左右汉武帝首次统一农耕区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若干... 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匈奴冒顿单于首次统一大漠游牧区、公元前100年左右汉武帝首次统一农耕区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若干个汗朝,它们或与中原王朝遥遥相对,或进入中原立国,或一统天下,既开创了古代中国长达一千数百年南北朝格局,亦肇始统一大漠与泛农耕地带或一统整个中国陆疆的伟业。"大漠游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漠游牧文明板块 中国疆域 中原帝国 草原汗国
下载PDF
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
8
作者 李大龙 《中国边疆学》 2013年第1期30-45,共16页
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对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期研究, 认为我们研究的 “中国疆域” 应该是指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尼布楚条约》 签订到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清朝的疆域. 这一疆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 ... 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对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期研究, 认为我们研究的 “中国疆域” 应该是指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尼布楚条约》 签订到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清朝的疆域. 这一疆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 自然凝聚时期, 时间从中华大地人类文明的出现, 到 《尼布楚条约》 的签订; 疆域明晰时期, 时间从 《尼布楚条约》 的签订到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 列强的蚕食鲸吞时期, 时间从鸦片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现代疆域巩固时期, 时间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疆域 发展历程 分期特点
下载PDF
论“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9
作者 于逢春 《中国边疆学》 2013年第1期61-82,共22页
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 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 并与华夏、 东胡、 貊、 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 纵而言之,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 从商朝南下到 “五胡乱华” ... 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 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 并与华夏、 东胡、 貊、 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 纵而言之,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 从商朝南下到 “五胡乱华” 、 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北朝到辽金两朝开拓中原, 再到元、 清两朝分别统一中国全部陆疆与中国整个陆海疆, 大凡开局与收关的 “重头戏” , 都在这个舞台上登场. 推究其深层原因, 则与该区域塑造的经济生产方式、 军政体制与文化性格息息相关,辽东历史上诸政权之统治民族正是凭借其尚武崇文的军政体制、 勇于融合异族的民族政策、 开放进取的文化心态, 开疆拓土, 统一辽东乃至最终底定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中国疆域经济类型军政体制文化性格
下载PDF
地图上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读《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感言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剑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和疆域边界等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所确定的关于历史中国、中原王朝、边疆政权、非汉族政权、地方政权、自治地区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中国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其骧 中国 中国历史地图集》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历代疆域
下载PDF
中国疆域研究回顾与展望
11
作者 王义康 《中国边疆学》 2021年第1期3-20,共18页
新中国成立后,属于中国历史范畴的历史疆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关于如何确定中国历史疆域范围原则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经过长期讨论,逐渐以中原统一王朝代表历史上中国疆域成为共识,为中国疆域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场讨论推动了中国疆... 新中国成立后,属于中国历史范畴的历史疆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关于如何确定中国历史疆域范围原则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经过长期讨论,逐渐以中原统一王朝代表历史上中国疆域成为共识,为中国疆域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场讨论推动了中国疆域研究走上学科研究的方向。40年来随着研究范围、选题内容、理论与方法的拓展,中国疆域研究已完全突破了沿革地理的藩篱,成为科学、系统阐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现代学科研究,其研究成果为构建中国疆域理论话语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只要充分吸收这些阶段性研究成果,正确认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中国疆域理论话语体系即可获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历史疆域 王朝疆域 疆域理论
下载PDF
越、朝、日为何没纳入中国疆域
12
作者 许倬云 《国家人文历史》 2015年第3期70-71,共2页
在秦汉时代,中国的疆域向四方扩大了很多。这些地区,从秦汉以后,几乎一直留在中国之内,融合为中国的一部分。可是,有三个地区,在这个时期大量地接受中国文化,接受中国的移民,却没有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个现象值得探讨。
关键词 行政单位 秦汉时代 中国疆域 越南北方 汉帝国 跳跃式 中国文化 郡县 交趾 核心地带
下载PDF
“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共15页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期的疆域分布状况和观念变化等方面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一词并非单纯的地域或文化观念,也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其中围绕"中国"形成的"中国"为"天下"...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期的疆域分布状况和观念变化等方面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一词并非单纯的地域或文化观念,也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其中围绕"中国"形成的"中国"为"天下"中心且据之可以成为正统王朝的观念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众多民族尤其是汉和北疆民族建立的王朝或政权不断争夺"中国",在导致现实中疆域分布格局不断出现分裂和统一反复交替的同时,直至清代理想中的以"中国"为核心大一统的"天下"和现实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终于实现了重合,古代中国的疆域也由此完成了凝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下 古代中国疆域 形成轨迹
原文传递
中国疆域诠释视角:从王朝国家到主权国家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李大龙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5-182,208,共19页
对中国疆域理论的探讨是构建中国特色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但是,传统的王朝史观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新的理论探索又受到“民族国家”理论的束缚,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主权... 对中国疆域理论的探讨是构建中国特色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但是,传统的王朝史观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新的理论探索又受到“民族国家”理论的束缚,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主权国家和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观察可以发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产生的主权国家理论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大致在同一时期,主权国家理论和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构成异曲同工,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和欧洲主权国家的出现都是从传统国家发展为主权国家。因此,采用从传统王朝国家到主权国家的视角构建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话语体系更为恰当和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国家 主权国家 中国疆域
原文传递
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被引量:34
15
作者 于逢春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认为,资料断限于1820年的《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嘉庆志”)及所附“皇舆全图”,既承载着中国历史内在发展所能达到的空间极致,又记述着康熙帝祖孙四代对领土、边界、主权与边民所具有的清晰界定与认知理念,还附丽着沙俄与西欧列... 本文认为,资料断限于1820年的《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嘉庆志”)及所附“皇舆全图”,既承载着中国历史内在发展所能达到的空间极致,又记述着康熙帝祖孙四代对领土、边界、主权与边民所具有的清晰界定与认知理念,还附丽着沙俄与西欧列强对清朝领土主权的国际承认。因此,本文将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空间坐标判定在“嘉庆志”及所附“皇舆全图”所确定的领域。同时,1820年的清朝疆域,既是中国疆域范围的最终底定极点,也是东西方力量对比最终逆转的临界点,更是中国国势由强转弱的最后时刻。故本文将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间坐标判定在该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疆域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 领土主权 国家承认
原文传递
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 被引量:37
16
作者 于逢春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4,共16页
本文对中国疆域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元前200年—公元1820年,中国原本历史渊源不同、文化传承各异的5大文明板块:大漠游牧文明板块、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东北渔猎耕牧文明板块、雪域牧耕文明板块、海上文明板块,经过长时段的相互... 本文对中国疆域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元前200年—公元1820年,中国原本历史渊源不同、文化传承各异的5大文明板块:大漠游牧文明板块、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东北渔猎耕牧文明板块、雪域牧耕文明板块、海上文明板块,经过长时段的相互撞击与攻防,彼此融合与和解,最后融为一体。统合5大文明板块的粘合剂,则是中国固有的人文地理条件与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疆域 文明板块类型 “大一统”思想
原文传递
榫卯:走廊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大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2,共7页
在综合分析国内学界走廊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不同学科对走廊的界定不同,研究目的各异,费孝通先生倡导走廊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诠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民族学界提及的六大走廊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可以用"榫卯"来重新阐... 在综合分析国内学界走廊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不同学科对走廊的界定不同,研究目的各异,费孝通先生倡导走廊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诠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民族学界提及的六大走廊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可以用"榫卯"来重新阐述这些走廊在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廊 中国疆域 中华民族 榫卯作用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32,148,共11页
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期研究,认为我们研究的"中国疆域"应该是指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清朝的疆域。这一疆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自... 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期研究,认为我们研究的"中国疆域"应该是指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清朝的疆域。这一疆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自然凝聚时期,时间是从中华大地人类文明的出现,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疆域明晰时期,时间是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的蚕食鲸吞时期,时间是从鸦片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疆域巩固时期,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疆域 发展历程 分期特点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中国疆域伸缩的地理基础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茂莉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9,共9页
中国疆域扩展经历了黄河与长江流域两大农耕区的联合、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基点的疆域伸缩、突破北方农牧交错带三个阶段,地理环境不仅成为决定每个阶段的核心要素,且在制约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同时,影响疆域伸缩。其中年降雨量400毫... 中国疆域扩展经历了黄河与长江流域两大农耕区的联合、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基点的疆域伸缩、突破北方农牧交错带三个阶段,地理环境不仅成为决定每个阶段的核心要素,且在制约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同时,影响疆域伸缩。其中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所经地带,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清以前各个时期,既是疆域变迁的回旋起落之处,也承担着起点与终点的双重角色,突破这条地理界限,将疆土持续而稳定地伸向大西北在清朝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中国疆域 地理基础
原文传递
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段红云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7,181,共13页
清代是中国古代疆域的定型和近现代疆域变迁的发端时期。传统"华夷之辨"、"尊夏贱夷"的民族观被"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思想所取代,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从羁縻统治区域向直接统治区域的过渡,... 清代是中国古代疆域的定型和近现代疆域变迁的发端时期。传统"华夷之辨"、"尊夏贱夷"的民族观被"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思想所取代,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从羁縻统治区域向直接统治区域的过渡,边缘化特质逐渐被"一体化"趋势所取代。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主导的以藩属体系为基础的东亚政治格局被西方列强主导的新型国际秩序所取代,传统的天下观和疆域观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由王朝国家向近现代主权国家转变,中华民族由自在民族共同体向自觉民族共同体转变,并形成了诸多的跨境民族,对近现代中国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中国疆域 中国民族定型 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