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葛晓琳教授等在碱性膜(阴离子交换膜)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螺环支化聚合物,成功在材料中构建了丰富且高度连通的亚纳米级微孔离子通道,通过“胶体法”制备的膜在液流电池应用中表现...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葛晓琳教授等在碱性膜(阴离子交换膜)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螺环支化聚合物,成功在材料中构建了丰富且高度连通的亚纳米级微孔离子通道,通过“胶体法”制备的膜在液流电池应用中表现出优异性能且能够在400 m 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实现快速充放电.展开更多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提出拓扑量子催化新概念。研究人员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打破拓扑材料时间反演对称性,为揭示催化反应中的拓扑表面态“开关”效应提供了确凿的实验证据。相关成果以“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opologica...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提出拓扑量子催化新概念。研究人员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打破拓扑材料时间反演对称性,为揭示催化反应中的拓扑表面态“开关”效应提供了确凿的实验证据。相关成果以“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opological Catalysis for CO_(2)Electroreduction”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展开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核物理团队与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在RHIC-STAR国际合作重离子碰撞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核,这是迄今实验中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超核。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the antimatter hyper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核物理团队与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在RHIC-STAR国际合作重离子碰撞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核,这是迄今实验中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超核。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the antimatter hypernucleus anti-hyperhydrogen-4”为题,于8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这是STAR实验继发现反超氚核、反氦-4核以来在反物质探索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反物质和普通物质的不对称性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现今的宇宙中为何绝大多数的物质都是正物质?这仍然是一个谜。1931年安德森发现了正电子,证实了狄拉克方程反物质的猜想。此后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反氘核等。展开更多
2024年3月22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团队的研究突破,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rabidopsis ABC transporter ABCB19 in brassinosteroid exp...2024年3月22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团队的研究突破,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rabidopsis ABC transporter ABCB19 in brassinosteroid export”。该研究中,团队鉴定了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并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制。这项成果填补了BR激素信号研究领域的关键空白,对理解BR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并实时观测点缺陷的电荷动力学。这项研究成果以Correlated se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并实时观测点缺陷的电荷动力学。这项研究成果以Correlated sensing with a solid-state quantum multisensor system for atomic-scale structural analysis为题,于2024年1月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展开更多
文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葛晓琳教授等在碱性膜(阴离子交换膜)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螺环支化聚合物,成功在材料中构建了丰富且高度连通的亚纳米级微孔离子通道,通过“胶体法”制备的膜在液流电池应用中表现出优异性能且能够在400 m 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实现快速充放电.
文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提出拓扑量子催化新概念。研究人员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打破拓扑材料时间反演对称性,为揭示催化反应中的拓扑表面态“开关”效应提供了确凿的实验证据。相关成果以“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opological Catalysis for CO_(2)Electroreduction”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
文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核物理团队与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在RHIC-STAR国际合作重离子碰撞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核,这是迄今实验中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超核。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the antimatter hypernucleus anti-hyperhydrogen-4”为题,于8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这是STAR实验继发现反超氚核、反氦-4核以来在反物质探索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反物质和普通物质的不对称性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现今的宇宙中为何绝大多数的物质都是正物质?这仍然是一个谜。1931年安德森发现了正电子,证实了狄拉克方程反物质的猜想。此后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反氘核等。
文摘2024年3月22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团队的研究突破,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rabidopsis ABC transporter ABCB19 in brassinosteroid export”。该研究中,团队鉴定了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并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制。这项成果填补了BR激素信号研究领域的关键空白,对理解BR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并实时观测点缺陷的电荷动力学。这项研究成果以Correlated sensing with a solid-state quantum multisensor system for atomic-scale structural analysis为题,于2024年1月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