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国界的艺术之旅——以中国美术馆引入国际展览为例
1
作者 李蕴慧 《美术馆》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美术馆引入的国际展览代表着一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碰撞和交流,记录着其面向国际进行的艺术选择,是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在不同阶段引入国际展览的情况,展现中国美术馆对国际艺术的选择和吸收历程,以期... 美术馆引入的国际展览代表着一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碰撞和交流,记录着其面向国际进行的艺术选择,是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在不同阶段引入国际展览的情况,展现中国美术馆对国际艺术的选择和吸收历程,以期为日后引入、吸收世界优秀美术成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展览 国际交流 中国美术馆
下载PDF
中国美术馆藏如山《交芦秋影图》探究
2
作者 薛帅杰 《书画世界》 2024年第8期14-19,共6页
一、如山与交芦庵重建据史料记载,位于杭州的交芦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西溪一带,因奉祀所需,在龙驹坞建正等院。明万历初,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深潭口,初名正等庵。明末做整修时,由董其昌(1555... 一、如山与交芦庵重建据史料记载,位于杭州的交芦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西溪一带,因奉祀所需,在龙驹坞建正等院。明万历初,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深潭口,初名正等庵。明末做整修时,由董其昌(1555—1636)题写“茭芦”(“交芦”)名,其意有二:一、《楞严经》云“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二、庵在芦苇之中,又称芦庵。另陈继儒(1558—1639)题有“山舒水缓”额。明崇祯元年(1628),释如觉的继承者拓庵成院,钱士升、张瑞图分别题写“复古正等院”额和忏堂“圆应”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张瑞图 董其昌 明万历 陈继儒 史料记载 人文荟萃 明崇祯
下载PDF
信手拈来皆是好——中国美术馆藏黄山题材山水画选析
3
作者 杜志东 《书画世界》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黄山雄峙于皖南,奇峰怪石林立,云烟幻变,雄伟秀丽。清释弘眉撰《黄山志》云:“唯黄山高峰攫空,千万攒簇。飞流窅壁,到处潭涧,转步换形,顷刻百变。”有慕于这座奇山的万千气象,诸多文人、画家登临吟咏,畅抒胸怀,并展开了黄山题材山水画... 黄山雄峙于皖南,奇峰怪石林立,云烟幻变,雄伟秀丽。清释弘眉撰《黄山志》云:“唯黄山高峰攫空,千万攒簇。飞流窅壁,到处潭涧,转步换形,顷刻百变。”有慕于这座奇山的万千气象,诸多文人、画家登临吟咏,畅抒胸怀,并展开了黄山题材山水画的创作。明清之际,被后人合称为“黄山画派”的弘仁、梅清、石涛等画家往游黄山,以黄山为师,探其灵秀,寄以丹青,一洗当时画坛摹古仿古之弊,突破了“四王”桎梏,影响深远,成为黄山题材创作的主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黄山画派 山水画 四王 弘仁 梅清 幻变 摹古
下载PDF
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承天夜游图》作品赏析
4
作者 周晓路 《书画世界》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任伯年(1840—1895),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自幼随其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居上海卖画为生。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 任伯年(1840—1895),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自幼随其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居上海卖画为生。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承天夜游图》是任伯年创作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一幅纸本设色写意人物画作。作品高177.5厘米、宽47.3厘米,图绘宋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夜,苏东坡与张怀民二人同游黄州城南承天寺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四杰 任伯年 夜游 承天寺 作品赏析 以字行
下载PDF
中国美术馆藏齐白石作品《红衣牛背雨丝丝》赏析
5
作者 周晓路 《书画世界》 2024年第2期12-13,共2页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这件中国画作品《红衣牛背雨丝丝》是齐白石先生于1952年创作的。作品高151.5厘米,宽56.5厘米,材质为纸质,创作技法为水墨设色。该件作品齐白石先生以别出心裁的对角式构图形式描绘了一幅牧童倚牛放风筝的场景。作者...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这件中国画作品《红衣牛背雨丝丝》是齐白石先生于1952年创作的。作品高151.5厘米,宽56.5厘米,材质为纸质,创作技法为水墨设色。该件作品齐白石先生以别出心裁的对角式构图形式描绘了一幅牧童倚牛放风筝的场景。作者以浓淡相间的墨色描绘了一头行进中的黄牛。黄牛体块动态分明,左侧两蹄稳稳着地,右前蹄轻抬,右后蹄轻触地面,颇具动势。牛背上倚躺一牧童,牧童头顶梳冲天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中国画作品 齐白石 放风筝 牛背 红衣 构图形式 创作技法
下载PDF
“抟土呈彰——中国美术馆藏民间彩塑精品展”举办
6
作者 张泽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1期7-7,共1页
不久前,“抟土呈彰——中国美术馆藏民间彩塑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共展出中国美术馆藏民间彩塑精品69件(套)。展览涵盖不同地域和主题的彩塑艺术,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民间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不久前,“抟土呈彰——中国美术馆藏民间彩塑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共展出中国美术馆藏民间彩塑精品69件(套)。展览涵盖不同地域和主题的彩塑艺术,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民间艺术家的精湛技艺,而且展示了彩塑艺术在中国各地的独特发展和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彩塑艺术 民间艺术家 民间彩塑 不同地域 展览
下载PDF
山水具神形 经学立新言——中国美术馆藏俞剑华作品赏析
7
作者 郑宇薇 《书画世界》 2024年第7期12-15,I0002,共5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帧文、画万幅画”是俞剑华对自己进行美术理论研究与绘画写生实践的要求,在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论的学术体系中,俞剑华的研究影响深远。[1]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理论和思潮冲击东方画坛,在科学主义影响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帧文、画万幅画”是俞剑华对自己进行美术理论研究与绘画写生实践的要求,在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论的学术体系中,俞剑华的研究影响深远。[1]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理论和思潮冲击东方画坛,在科学主义影响下,俞剑华学习到科学客观的思辨方法,接触到西方绘画理念中的科学性和致用性,使他可以合理看待具象之于抽象、工笔之于写意、格法之于意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俞剑华 中国美术 山水画论 绘画理念 绘画写生 学术体系 具象
下载PDF
“油画世界——中国美术馆油画藏品选展”举办
8
作者 王旭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6,共1页
不久前,“油画世界——中国美术馆油画藏品选展”开幕。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此次展览是馆藏油画作品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展览从中国美术馆所藏数千件油画作品中精选五十余位艺术名家的百余幅作品,多角度呈现中国美术馆丰... 不久前,“油画世界——中国美术馆油画藏品选展”开幕。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此次展览是馆藏油画作品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展览从中国美术馆所藏数千件油画作品中精选五十余位艺术名家的百余幅作品,多角度呈现中国美术馆丰富的中国现代油画收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油画。参展作品题材涵盖人物、风景、静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油画作品 参展作品 中国现代油画 艺术名家 藏品 集中展示 多角度
下载PDF
绘画 《打卡中国美术馆》
9
作者 于佳浵 潘月(指导) 《新闻文化建设》 2024年第11期194-194,共1页
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创作之前下大功夫。小作者将自己参观中国美术馆的所见所闻,在脑海中进行了重新组合构图。画面主色调作者选择了红色,将自己放置在了画面中下方,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作品、建筑放置在周围进行环绕构图。画面... 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创作之前下大功夫。小作者将自己参观中国美术馆的所见所闻,在脑海中进行了重新组合构图。画面主色调作者选择了红色,将自己放置在了画面中下方,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作品、建筑放置在周围进行环绕构图。画面上人物快乐的表情表现了她参观时的喜悦心情,较好地突出了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主色调 作者选择 印象深刻 一目了然 重新组合 构图
下载PDF
游于艺——中国美术馆藏黄永玉彩墨画作品
10
作者 刘汉娥 《书画世界》 2024年第10期10-13,I0004,共5页
“游于艺”一语出自《论语·述而》中的“志于道”章,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历代注家多将“游于艺”之“艺”解读为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然而,谢明德在《〈论语·述而〉“游于艺”新解》一文... “游于艺”一语出自《论语·述而》中的“志于道”章,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历代注家多将“游于艺”之“艺”解读为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然而,谢明德在《〈论语·述而〉“游于艺”新解》一文中提出了新颖见解,他认为孔子所言“游于艺”更侧重于在广泛的人文领域中遨游,特别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视艺术生活和生活艺术化,根本上是要按照艺术和美的规律去美化生活,美化人自身,追求个人生活与美学规律的高度和谐统一,是生活艺术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化人 游于艺 生活艺术化 中国美术馆 志于道 黄永玉 据于德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绘画 《参观中国美术馆》
11
作者 张亦可 吴玉红(指导) 《新闻文化建设》 2024年第11期195-195,共1页
一个好的构思引人驻足,一个好的画面创意也让人难忘。作者用“画中画”模式布局将五个画面不规则地拼接在一起,让整幅作品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小型景物突出的是博物馆中文物的形象和细节,中间描绘了建筑和蓝天白云,左下角作者安排了参观... 一个好的构思引人驻足,一个好的画面创意也让人难忘。作者用“画中画”模式布局将五个画面不规则地拼接在一起,让整幅作品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小型景物突出的是博物馆中文物的形象和细节,中间描绘了建筑和蓝天白云,左下角作者安排了参观游览时的场景,使作品内容丰富、可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画中画 可观性 参观游览 博物馆
下载PDF
“亦师亦友——中国美术馆藏20世纪黄山绘画作品展”举办
12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6-6,共1页
不久前,“亦师亦友——中国美术馆藏20世纪黄山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也是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苍松盘壑、群... 不久前,“亦师亦友——中国美术馆藏20世纪黄山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也是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苍松盘壑、群峰竞秀、怪石嶙峋、云海缥缈,可谓移步换景、美轮美奂。20世纪以来,黄山经历了三次主要的艺术创作热潮:20世纪30年代后,艺术家通过黄山写生创作反思中国画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写生创作 策展人 移步换景 创作热潮 中国画的发展 群峰竞秀 亦师亦友
下载PDF
心源·藏域 王万成从艺40年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3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4月2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画学会担任学术支持单位,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画院承办的“心源·藏域... 2024年4月2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画学会担任学术支持单位,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画院承办的“心源·藏域——王万成从艺40年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王万成从艺40年来,数十次深入藏族地区采风写生创作的精品力作,体现出他走进藏域、开启心源,以书入画,以意构形的独到画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画作品展 以书入画 写生创作 中共甘肃省委 文学艺术界
下载PDF
中国美术馆加固改造综合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大愚 仝胜强 +1 位作者 朱同然 龚文东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2,共3页
中国美术馆加固改造工程除了采用植筋、粘钢、包钢、碳纤维等多种常规加固技术以外,首次研究应用了多在市政桥梁加固中使用的"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一次性加固楼板面积4 500m2,在国内尚属首次。针对... 中国美术馆加固改造工程除了采用植筋、粘钢、包钢、碳纤维等多种常规加固技术以外,首次研究应用了多在市政桥梁加固中使用的"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一次性加固楼板面积4 500m2,在国内尚属首次。针对高强不锈钢绞线加固施工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材料试验,制定了各项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国美术馆加固改造施工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绞线 渗透性聚合物砂浆 加固 改造 中国美术馆
下载PDF
谁的肖像?——中国美术馆藏几张肖像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雪峰 《艺术探索》 2020年第6期15-27,共13页
中国美术馆藏三件早期油画肖像作品《仕女肖像(蓝衣)》《仕女肖像(橙衣)》《清装老妇人像》,其中《仕女肖像(蓝衣)》的母本是香港艺术馆藏《贵妇像》,它和《仕女肖像(橙衣)》都是按照清末美人标准绘制的美人画的范本。《清装老妇人像》... 中国美术馆藏三件早期油画肖像作品《仕女肖像(蓝衣)》《仕女肖像(橙衣)》《清装老妇人像》,其中《仕女肖像(蓝衣)》的母本是香港艺术馆藏《贵妇像》,它和《仕女肖像(橙衣)》都是按照清末美人标准绘制的美人画的范本。《清装老妇人像》所画是瑾妃的母亲、唐石霞的祖母赵寿莲,这件作品是根据唐石霞和溥杰结婚时她与两人的合影绘制的油画肖像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油画肖像画 外销画 早期油画史
下载PDF
浮世之美与理想之境:记“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莹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2-37,共6页
中国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是中日两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二者同源于明代书籍版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相近的制作工艺;同时,由于社会功能、艺术传统的不同而各具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纪的东方世界里大放异彩、相映成趣。此... 中国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是中日两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二者同源于明代书籍版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相近的制作工艺;同时,由于社会功能、艺术传统的不同而各具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纪的东方世界里大放异彩、相映成趣。此次“异域同绘”展甄选中国美术馆藏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共计一百余件,从渊源、技术、发行及风格等方面展示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异与同,进而探究两者所反映的不同的审美趣味、心理诉求与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木版年画 日本浮世绘 心理诉求 艺术风格 审美趣味 异与同 制作工艺
下载PDF
从中国美术馆看东方建筑中的中国建筑文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晶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1期82-83,共2页
东方建筑文化涉猎的范围很广,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建筑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设计背景与风格、整体设计建造与文化内涵、细部雕琢几方面入手,对戴念慈先生的作品中国美术馆进行分析,浅谈个... 东方建筑文化涉猎的范围很广,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建筑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设计背景与风格、整体设计建造与文化内涵、细部雕琢几方面入手,对戴念慈先生的作品中国美术馆进行分析,浅谈个人对中国建筑文化精髓的理解,折射出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对我国建筑的重要性,阐明应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东方文化精华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 东方 中国美术馆
下载PDF
“传神”于“古今雅俗”之间——任伯年人物画再论:以中国美术馆馆藏为重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锋 《中国书画》 2019年第5期65-81,共17页
任伯年(1840-1895),—位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局性人物。说其开局,一方面是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画始由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开端;另一方面,由其所开启并引领的海上画风,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评述这样... 任伯年(1840-1895),—位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局性人物。说其开局,一方面是其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画始由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开端;另一方面,由其所开启并引领的海上画风,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评述这样一位别具“画才”、全面多能的艺术巨匠时,囿于根深蒂固的文人绘画思想,我们并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也未能从中获取推动当下中国画发展的更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任伯年 中国美术馆 “传神” 馆藏 雅俗 中国近现代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美术馆学的基础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迪安 《中国艺术时空》 201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美术馆曾对中国近代以来的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等领域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美术创作特别是美术理论也对美术馆事业的成熟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关系是互动的。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基础性研究 美术创作 美术理论 近代以来
下载PDF
今天的创新,明天的经典——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为山 《中国美术》 2016年第5期7-9,共3页
青年美术家是中国美术的未来。基于这样的命题和认知,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当然,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而历史正是在突破这一个一个的局限中向前发展的。历史的步伐也是在后人... 青年美术家是中国美术的未来。基于这样的命题和认知,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当然,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而历史正是在突破这一个一个的局限中向前发展的。历史的步伐也是在后人接续前人的一个一个的脚印中前进的。所谓传统与创新,实际上是继承与发展。作为人类文化,总是打上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 中国美术馆 青年 创新 经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