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6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储气能力”建设的技术基础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勇 王梦雨 +3 位作者 罗瑜 李隆新 彭先 赵梓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保障国家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201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的建设项目,将四川盆地天然气储气调峰和战略应急保供能力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安全高度。此外,中国石油在“十四五”期间确立了打造“西南储气中... 为保障国家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201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的建设项目,将四川盆地天然气储气调峰和战略应急保供能力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安全高度。此外,中国石油在“十四五”期间确立了打造“西南储气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攻关各项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技术难题,已初步形成“西南储气中心”建设格局。为此,在分析四川盆地建设储气库面临的挑战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中国石油近17年在四川盆地的发展规划、建设现状、技术进展等方面的成果,并对打造“中国西南储气能力”提出了具体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且拥有与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连互通的完善管网设施,能够为盆地储气库建设提供坚实基础;(2)提出了复杂盆地气藏的“十指标”选址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储气库库址优选技术;(3)形成了储气库建库运行七大特色技术,健全了碳酸盐岩气藏建库主体技术系列;(4)构建了国内首个储气库地质体、井、地面完整性管理评价技术体系,保障了储气库安全稳定运行。结论认为,为支撑国家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气大庆”建设,提出了“中国西南储气能力”建设的概念,其核心是以中国石油初步建成的企业级“西南储气中心”为基础,走出单一油公司储气库建设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协调、跨企业的储气库协同共建共享共营机制,全面推动四川盆地整体储气能力建设,保障国家天然气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储气能力 四川盆地 地下储气库 复杂气藏条件 选址 完整性管理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旱坡地碳减排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王谢 杨琴 +7 位作者 刘禹池 李芹 杨勤 陈冠陶 岳丽杰 张建华 陈新平 刘永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5-1646,共12页
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具备很强的减排固碳潜力,对全球碳循环贡献巨大。西南地区旱坡地长期小规模、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区域碳排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索西南旱坡地的碳排放特征和减排途径对于改善环境、提升区域农业... 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具备很强的减排固碳潜力,对全球碳循环贡献巨大。西南地区旱坡地长期小规模、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区域碳排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索西南旱坡地的碳排放特征和减排途径对于改善环境、提升区域农业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地区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CO_(2)、N_(2)O)的产生环节,探讨了旱坡地固碳减排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未来西南地区旱坡地的固碳减排策略。(1)鉴于西南地区旱坡地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生态功能等差异巨大,应结合地区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集成研发适宜的固碳减排措施和监测体系,探索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旱坡地碳排放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以全面提升地区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2)鉴于西南地区农作物复种指数较高且作物空间分布斑块化,应依据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以绿色高产优质为目标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由于西南地区旱坡地碳减排是一个复合过程,亟需根据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结构和功能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各项成熟的减排技术、固碳产品和固碳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固碳减排方案。综上,本综述期望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和碳汇特征,以及合理调整农田管理措施提供全面的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旱坡地 固碳减排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南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综述
3
作者 朱华 谭运洪 杨永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2-696,共15页
中国西南的深切河谷因“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具有干热性气候和河谷型萨王纳植被。萨王纳植被的植物群落以禾草占绝对优势,形成背景,其间散生灌木和乔木,在外观上类似“稀树草原”。在生活型构成上,它们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4... 中国西南的深切河谷因“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具有干热性气候和河谷型萨王纳植被。萨王纳植被的植物群落以禾草占绝对优势,形成背景,其间散生灌木和乔木,在外观上类似“稀树草原”。在生活型构成上,它们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48.0%),但地面芽植物(占23.3%)占比较高;在叶级谱上,小叶植物占总种数的42.5%,微叶植物占20.6%;在乔木树种中,复叶占乔木总种数的39.3%,表现出明显适应干旱生境的特征。西南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的植物区系总体上以热带成分占优势,但不同的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的植物区系在演化过程中受地质历史和自然地理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在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上,金沙江干热河谷与元江干热河谷属相似性为73.8%,种相似性为53.8%,在本文比较的西南干热河谷中具有最大的属、种相似性。研究发现,中国西南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和植物区系在起源和演化上与自第三纪以来,伴随着喜马拉雅的隆升,在云南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密切相关。在其植物区系中,一些种类显示与印度和非洲的萨王纳植被有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印度板块从非洲分离,筏运了部分非洲植物到亚洲的理论。金沙江与元江干热河谷具有最高的属、种相似性,支持了金沙江曾流到元江,后来因河流袭夺改道的假说。怒江干热河谷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这可能与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亚洲板块,缅甸北部随之发生了北移密切相关。这些地区发生的地质历史事件可以较好地解释西南干热河谷的植物区系组成、特征和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王纳植被 群落特征 起源与演化 干热河谷 中国西南
下载PDF
中国西南彝族男性体型分类及胸腰覆盖率研究
4
作者 赵静 朱弘弟 +1 位作者 韩旭柔 张兴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1335.1—2008《服装号型男子》中体型分类范围进行比较,对该地区彝族男性的体型特征重新分类,并计算出3个地区彝族男性不同体型胸腰覆盖率。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服装人体数据,对中国男性服装标准号型数据库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为服装企业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彝族男性 体型分类 服装号型 覆盖率
下载PDF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探索——读赵晓东先生《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广辉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赵晓东先生的新著《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一书,对南方丝绸之路作出了新的探索。该书确认了南方丝绸之路东线陆海走廊的全程线路,并从文物、族群、商贸、政治、军事、语言、民俗等多个层面作了翔实论... 赵晓东先生的新著《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一书,对南方丝绸之路作出了新的探索。该书确认了南方丝绸之路东线陆海走廊的全程线路,并从文物、族群、商贸、政治、军事、语言、民俗等多个层面作了翔实论证,是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成果。同时,该书采用的文献、考古和“多线索民族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依托该研究方法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合作模式,均值得借鉴。全面深入研究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对当前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乡村振兴与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陆海走廊 南方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下载PDF
1975—2014年中国西南地区烤烟生育期热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6
作者 罗伟 苏志华 +1 位作者 韩会庆 白玉梅 《乡村科技》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为优化中国西南地区烤烟种植布局,基于1975—2014年中国西南地区137个主要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气象数据进行插值,分析烤烟不同生长期内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中国西南地区烤烟生长各时期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 为优化中国西南地区烤烟种植布局,基于1975—2014年中国西南地区137个主要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气象数据进行插值,分析烤烟不同生长期内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中国西南地区烤烟生长各时期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烤烟生长平均气温中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较大,高适宜区和低适宜区面积较小,高适宜区面积及占比都呈现下降趋势,中适宜区和低适宜区面积及占比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适宜区面积及占比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0年间,除了四川省东北地区的中适宜区面积逐步向省内西南方向减小外,其他各适宜区面积变化不大。由此可见,中国西南地区烤烟种植气温适宜性变化空间异质性突出,需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中国西南地区 热资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湖泊沉积记录的中国西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迪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国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其气候变化不仅受全球性气候因素驱动,也显著受其他区域性因素的影响,其环境因子更加复杂。在对中国西南地区全新世以来... 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古气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国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其气候变化不仅受全球性气候因素驱动,也显著受其他区域性因素的影响,其环境因子更加复杂。在对中国西南地区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重建古气候相关研究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总结了该区百年时间尺度上全新世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全新世以来总体呈现湿润的气候特征,即早期(11.5~8 ka BP)气候从干冷向暖湿转变,中期(8~3.5 ka BP)温暖湿润,晚期(3.5 ka BP至今)气候向减湿方向发展;表明该区具有相对独特的区域性气候特征。同时,本文还对全新世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湖泊沉积物 气候变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探析--以中国西南边疆为例
8
作者 安东程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102,共12页
关于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转向的学术讨论,部分研究从国际区域的视野阐释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强调拓展边疆治理的国际区域空间,但对边疆治理在国际区域层面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解释不足。引入国际关系学科的区域主义理论对边疆治理... 关于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转向的学术讨论,部分研究从国际区域的视野阐释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强调拓展边疆治理的国际区域空间,但对边疆治理在国际区域层面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解释不足。引入国际关系学科的区域主义理论对边疆治理进行解析,有助于深化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借助区域化理论框架,边疆治理在国际区域层面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包括起源、功能性、社会化和影响四个阶段,并且以边界问题解决为前提,与国家层面的区域主义有区别及联系。以中国西南边疆为案例,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蕴含边疆治理与国际区域治理协同演进的逻辑,展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区域 区域主义 边疆治理 中国西南边疆
下载PDF
深度探索,汉晋时代八桂流域文明——评《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
9
作者 邓正甜 《广西地方志》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一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梳理,肯定了作者对先秦汉晋时代通过四川沱江到达古江阳(泸州)转长江逆赤水河到达贵州,然后南延两广、越南,这一交通地理走廊的学术探...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一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梳理,肯定了作者对先秦汉晋时代通过四川沱江到达古江阳(泸州)转长江逆赤水河到达贵州,然后南延两广、越南,这一交通地理走廊的学术探索,作者界定的这条“中国西南陆海走廊”通道是彼时中国西南出海通道是事实存在的,也是准确的;这个研究成果对于广西交通历史的研究,有极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中国西南陆海走廊 八桂流域文明
下载PDF
秋季丝路型对中国西南秋季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10
作者 陈晓玲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低温严寒、暴风雪、干旱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最为突出的是2008年我国西南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雹冰冻灾害和2009—2012年的特大干旱灾害。低温雨雪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时间的低温雨雪霜...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低温严寒、暴风雪、干旱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最为突出的是2008年我国西南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雹冰冻灾害和2009—2012年的特大干旱灾害。低温雨雪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时间的低温雨雪霜冻造成农作物大量减收,甚至绝收、林木严重受损、交通主干线受阻等,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然而,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密不可分,且与其他区域的气候和大气环流异常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又被称为遥相关,因此研究遥相关尤其是北半球的遥相关对我国农民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丝路型 中国西南 秋季降水 温度
下载PDF
重庆,中国西南地区的闪耀之星
11
作者 彭向梅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24年第2期64-66,共3页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地处中国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丰富多彩的地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诱人的美食而闻名于世。仰望朝天门,感受现代繁荣与传统风情的完美交融;漫步在洪崖洞,仿佛漫步...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地处中国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丰富多彩的地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诱人的美食而闻名于世。仰望朝天门,感受现代繁荣与传统风情的完美交融;漫步在洪崖洞,仿佛漫步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川江号子回荡在大街小巷,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音乐语言,述说着重庆人民的豪迈与激情。谈到美食,重庆火锅更是不可忽略的代表,火辣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垫江石磨豆花更是一道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细腻滑嫩的口感令人陶醉。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关于重庆的探索之旅,领略其地标之美、文化之深、美食之香,感受这颗西南之星独有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庆火锅 朝天门 音乐语言 中国西南地区 风味小吃 不可忽略 美食
下载PDF
中国西南四种常见松树火适应性状比较
12
作者 苏文华 司宏敏 +4 位作者 张辉红 张光飞 周睿 郭晓荣 杨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4-1072,共9页
野火对松属植物的进化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在与野火长期抗争中,松属植物形成了一系列性状提高在易火生境中的适合度,维持种群生存与繁衍。西南地区是中国野火高发区,作为这一地区特有松树,云南松、思茅松和高山松具有一些典型的火适应... 野火对松属植物的进化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在与野火长期抗争中,松属植物形成了一系列性状提高在易火生境中的适合度,维持种群生存与繁衍。西南地区是中国野火高发区,作为这一地区特有松树,云南松、思茅松和高山松具有一些典型的火适应性状,如厚树皮。以这3种松树和东部常见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松树的火适应对策。结果表明:4种松树的火适应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火适应相关的13项性状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种在空间上总体是分离的,也表现出一些重叠。其中云南松火适应生活史对策是火耐受型和火依赖型的中间类型,适应会发生林冠火的生境。高山松、思茅松和马尾松都是火耐受型,通过快速高生长、厚树皮等性状适应生境不同频度的地表火。四种松树火适应对策与分布区火险基本相符。表明野火在这一区域广泛存在,并对植物进化和森林格局有重要影响。野火在西南地区松属分布和种群维持中的生态作用应被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火适应对策 生态分化 分布格局 中国西南
下载PDF
中国西南鸟类物种丰富度及其维持因素研究
13
作者 陈文华 徐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9-638,共10页
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利用优化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研究气候、地形、植被以及人类活动对区域鸟类物种丰富度的单因素和综合影响,确定维持鸟类丰富度的单因素的最适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鸟类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 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利用优化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GD)研究气候、地形、植被以及人类活动对区域鸟类物种丰富度的单因素和综合影响,确定维持鸟类丰富度的单因素的最适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鸟类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植被和气候因素影响。在各因素的独立影响中,植被因素的贡献率最大,增强植被指数(EVI)与森林覆盖高度(FCH)的合计贡献率达到33.8%~34.7%。双因子对的耦合作用增强了任何单一因素的影响,并且对鸟类物种丰富度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还表明,植被因子的代理指标,特别是生产力的代理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环境的综合状况,更适用于鸟类物种多样性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植被 人类活动 空间异质性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三种气温插补方法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盖长松 曹丽娟 阳园燕 《干旱气象》 2023年第5期792-801,共10页
观测数据的插补是提升气象数据完整性、恢复缺失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标准序列、空间回归和随机森林3种插补方法,对中国西南地区5个主要气候区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序列数据以及犍为和北碚2个百年站月平均气温序列数据进... 观测数据的插补是提升气象数据完整性、恢复缺失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标准序列、空间回归和随机森林3种插补方法,对中国西南地区5个主要气候区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序列数据以及犍为和北碚2个百年站月平均气温序列数据进行插补试验,并选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插补值与观测值偏差分别在±0.8℃和±0.5℃区间的样本占比(P0.8、P0.5)等4项指标对插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中国西南地区5个气候区站点气温日均值与2个百年站气温月均值插补效果较好,且空间回归方法的插补精度高、适用性最好,在5个气候区的插补精度都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四川盆地P0.8约0.90,在地形最为崎岖的川西南滇北山地P0.8也在0.60以上,地形对气温插补精度影响明显。选取最优参考站数可有效降低插补误差,2个百年站95%以上的月平均气温样本插补误差可控制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序列 空间回归 随机森林 气温数据插补 中国西南地区 百年站
下载PDF
中国西南典型山地地区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基于树木年轮反演解析
15
作者 高源 贺春露 +4 位作者 雷浩然 刘旭 王训 王永敏 王定勇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为探究中国西南部年轮重金属的时空变化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测定了沿印度西南季风传播路径上的西双版纳番龙眼、哀牢山滇木荷、大理苍山云杉、白马雪山冷杉和贡嘎山冷杉年轮中12种重金属的含量,重点探讨了铅(Pb)、铬(Cr)、镉(Cd)和... 为探究中国西南部年轮重金属的时空变化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测定了沿印度西南季风传播路径上的西双版纳番龙眼、哀牢山滇木荷、大理苍山云杉、白马雪山冷杉和贡嘎山冷杉年轮中12种重金属的含量,重点探讨了铅(Pb)、铬(Cr)、镉(Cd)和砷(As)4种元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人为活动导致树木年轮中Pb、Cr、Cd和As含量年际变化波动较大。1950年前,中国西南部树木年轮中的Pb、Cr、Cd和As含量变化主要受控于欧美发达国家工业排放重金属的远距离传输,而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区域工业化快速发展导致的人为源排放急剧增加是引起年轮中Pb、Cr、Cd和As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树轮中Pb和As含量沿季风传播路径逐渐降低,其中Pb的降低趋势最为明显,这种空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树种差异、沿季风重金属沉降及土壤背景的综合影响。本研究可为近两百年来中国西南部重金属的时空变化提供数据佐证,为认识偏远地区重金属的累积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 重金属 中国西南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居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兵杨 柳茹嫣 +2 位作者 徐孟洋 张怀莎 胡文香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8829-8835,共7页
目的:调查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城镇居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及意愿状况,探讨分析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选取四川省隆昌市为调查地点,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40名城镇居民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隆昌市城镇居... 目的:调查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城镇居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及意愿状况,探讨分析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选取四川省隆昌市为调查地点,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40名城镇居民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隆昌市城镇居民对于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但捐献意愿较强烈;传统观念、宗教信仰、经济补偿、法律法规、自身条件及家属态度等因素对被调查者器官捐献意愿情况均有影响。结论:在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城镇居民尚未对器官捐献得到广泛的认知和接受。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宽度,宣扬积极的生死观,营造良好的捐献氛围,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打造器官捐献事业的“中国模式”,有效改变我国器官捐献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城镇居民 器官捐献 认知度 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8世纪末中国西南教区女性与巴黎外方传教会“本土化”传教策略
17
作者 李晨哲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4期92-98,157,共8页
作为清代来华传教士团体,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路线与耶稣会截然不同,往往采取直接布道的方法。随着清代传教形势的变化,巴黎外方传教会越来越注重培养本土传道员,逐渐实现天主教“本土化”。本文以西南地区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活动为... 作为清代来华传教士团体,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路线与耶稣会截然不同,往往采取直接布道的方法。随着清代传教形势的变化,巴黎外方传教会越来越注重培养本土传道员,逐渐实现天主教“本土化”。本文以西南地区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活动为切入点,利用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的相关档案原稿和《中国与东印度地区有教益的新书简》,指出本土传道员在西南地区天主教传播中的贡献。巴黎外方传教会士利用“本土化”策略,培养“贞女教师”,组织女性教民参与幼童洗礼和堂区小学教育,发挥妇女在传教活动中的作用。同时,该举措从客观上提升了清代妇女,特别是社会下层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提升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外方传教会 中国西南地区 本土化 传道员 “贞女教师”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万雪琴 张帆 +5 位作者 钟宇 王长亮 丁云海 胡庭兴 翟明普 钱宗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4,共6页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丰富,被认为是青杨组的现代自然分布和演化中心之一。约有28个种,22个变种和10个天然杂交种在该区有自然分布,其中包括25个中国特有种,18个地区特有种。这些资源在科学研究、杨树遗传改良、区域生态建设和...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丰富,被认为是青杨组的现代自然分布和演化中心之一。约有28个种,22个变种和10个天然杂交种在该区有自然分布,其中包括25个中国特有种,18个地区特有种。这些资源在科学研究、杨树遗传改良、区域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但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及笔者调查基础上,对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价值、保护和利用进行探讨,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和关心这些基因资源。杨属系统分类是研究最多的领域,但在分类体系和种间演化关系上依然存在许多疑点;近年有研究对该区青杨和滇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其他种类尚未涉及。在中高山河谷地带和高原面上,乡土杨树被广泛用于行道树、四旁树、防护林、风景林种植,但良种和栽培技术的缺乏限制了其利用。在遗传改良上,仅有滇杨曾被用于杂交育种的亲本,但没有明显的育种成效。在基因资源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保护体系,仅有过零星的优树选择和保存工作。当前,大规模的水电开发正导致乡土杨树基因资源迅速流失,建议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杨树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并对相关科学研究给予更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基因资源 保护 利用 中国西南
下载PDF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与中国西南土壤中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 被引量:48
19
作者 成杭新 彭敏 +16 位作者 赵传冬 韩伟 王惠艳 王乔林 杨帆 张富贵 王成文 刘飞 周亚龙 唐世琪 李括 杨柯 杨峥 成晓梦 陈子万 张华 莫春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9-191,共33页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素、卤族元素、重金属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和互动过程。结果发现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地资源中化学元素的自然状况,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重塑了表层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驱动了土地质量的演化趋势,强烈的人类活动(如矿业活动)破坏了元素分布的自然演化规律。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的提出将引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知识体系构建和土地资源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技术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 驱动机制 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 中国西南
下载PDF
中国西南大麦产业发展综合研究利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曾亚文 普晓英 +5 位作者 张京 郭刚刚 杜娟 杨涛 杨树明 杨加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6,共9页
为促进中国西南大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解决中国大麦生产下滑的问题,概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大麦生产与生物多样性、啤酒大麦与啤酒麦芽产业、饲料大麦与畜牧业、功能大麦与功能食品四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利用、成功经验及其产业面临的问题... 为促进中国西南大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解决中国大麦生产下滑的问题,概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大麦生产与生物多样性、啤酒大麦与啤酒麦芽产业、饲料大麦与畜牧业、功能大麦与功能食品四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利用、成功经验及其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西南地区大麦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首次提出了人类慢性病爆发的根源在于古代人的糙米和大麦为主食转变为现代人的精米和小麦精面为主食;研究结果为中国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府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大麦 产业发展 研究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