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小勇 龚佳亮 周玲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如何适应其教育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基础探寻,构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适应性影响因素假设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使用人工智能改进教学...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如何适应其教育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基础探寻,构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适应性影响因素假设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使用人工智能改进教学的意愿,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外部环境支持存在不足;整体适应程度中等偏上、存在群体差异;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初始信任直接或间接对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适应性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初始信任在感知易用性与心理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能力适应是行为适应最直接的、唯一的影响因素,且相对而言作用强度最大;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适应性的影响方向与作用路径为:心理适应→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行为适应.为增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适应性,提出“从‘心’出发→‘境’中造‘能’→化‘能’为‘行’”递进式推进策略,使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育教学真正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常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人工智能 适应性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测评问卷的本土化构建——基于《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
2
作者 彭红超 朱凯歌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2,共11页
推动教育数字化,教师是中坚力量。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简称《标准》),为准确评估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提供了参照。但是仅有标准尚无法有效诊断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状况,测评工具亦不可少。国内外虽然已有一... 推动教育数字化,教师是中坚力量。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简称《标准》),为准确评估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提供了参照。但是仅有标准尚无法有效诊断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状况,测评工具亦不可少。国内外虽然已有一些教师数字素养评估工具,但并非对标我国《标准》,评估的适切性不高。数字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两大核心内涵,《标准》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5个维度对我国教师数字素养进行了规定。在结合国际主流数字素养框架对我国《标准》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按照“选用经典+自建补充”的方式构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测评问卷。该问卷依次经历四大环节的验证与修订:用于保障内容效度的专家评估与认知审查、用于保障题项区分度与代表性的项目分析、用于保障结构效度的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用于保障同类题项聚类效果的收敛效度分析。修订后问卷具备良好的模型拟合度和内部一致性,可用于教师自查、研修项目前后测,以及区域、学校层面的摸排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数字素养 测评工具 调查问卷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意愿、需求及建议
3
作者 庞丽娟 王红蕾 +1 位作者 张雅倩 陆振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7,共9页
教育强国建设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意愿整体比较强烈,其中重点关注提升引导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同时,教师对专业发展保... 教育强国建设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意愿整体比较强烈,其中重点关注提升引导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同时,教师对专业发展保障的需求整体比较强烈,其中对保障集体教研和备课、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和薪酬待遇等保障制度的需求更为强烈。建议建立健全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完善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审等激励保障制度,抓紧研制出台配套的待遇保障政策,引导全社会进一步理解尊重和支持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 提升意愿 保障需求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
作者 黄景文 肖彩彩 苏福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20-25,共6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发展问题。新加坡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摒弃孤立的教师发展观,纳入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等生态学的原理与机制,采取制定国家IT战略与ICT教育总体规划为中小学教师数字... 随着教育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发展问题。新加坡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摒弃孤立的教师发展观,纳入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等生态学的原理与机制,采取制定国家IT战略与ICT教育总体规划为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发展提供顶层支持;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赋能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发展;打造专业学习社区与开展数字化创新研究引领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发展;加强教师、学校领导者及学生数字化能力建设涵养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发展等措施有力提升了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可以从提高生态意识,强化政府资源整合能力;发展数字化新基建,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筑“活性”共同体,鼓励教育数字化创新研究;关注多元主体需求,提高教师、学校领导者及学生的数字化能力等方面为发展中小学教师数字化能力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 中小学教师 教师数字化能力 信息与通讯技术运用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荷”与“减负”治理的实践路径
5
作者 郭德侠 王玉 刘晶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6期56-68,共13页
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工作已是常态,其日常工作的基本样态是工作内容面广、工作分散点多、工作时间线长。这种超负荷的工作样态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命力,也影响着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和“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因此,教师“减负”... 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工作已是常态,其日常工作的基本样态是工作内容面广、工作分散点多、工作时间线长。这种超负荷的工作样态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命力,也影响着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和“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因此,教师“减负”治理迫在眉睫。教师“减负”治理应是政府、学校和家长等多主体联合参与的持续过程,特别是政府应该灵活调配教师编制,补充人力资源供给;明确学校的权责边界,让教学回归主业;为教师提供保障机制,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家校沟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双减” 减负 协同治理理论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收入的性别差异分析
6
作者 沈有禄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通过对全国1504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及城乡间的中小学女性教师在职称及工资收入上均明显低于男性教师,女教师不仅获得初级及以下职称、较低收入的占比均要明显高于男教师,且获得中高级职称、中高收入... 通过对全国1504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及城乡间的中小学女性教师在职称及工资收入上均明显低于男性教师,女教师不仅获得初级及以下职称、较低收入的占比均要明显高于男教师,且获得中高级职称、中高收入的占比要明显低于男教师。女性青年教师在职称晋升上难度更大,还有较大比例的教师职称未定级。东部地区女教师、农村及乡镇女教师的职称晋升相对较难,较难晋升到中高级职称;而县城及农村女教师、小学女教师和中部地区女教师则深陷中低收入陷阱,较难进入到较高及高收入段,她们在职称晋升及工资收入上与男性教师差距明显。因此,应对真正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给予更多补助,要关注并提高县城及中部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在职称晋升与评审中应增设一些体现性别平等结果的指标要求,以阻止性别差距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职称 工资收入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变迁逻辑与调整向度——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的分析
7
作者 蒋建华 冯力 晋家洪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9,共14页
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依靠,探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变迁逻辑有助于总结政策演进历程中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教师培训政策调整的方向。运用支持联盟框架对41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核心信仰呈现出外延逐步扩大... 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依靠,探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变迁逻辑有助于总结政策演进历程中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教师培训政策调整的方向。运用支持联盟框架对41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核心信仰呈现出外延逐步扩大、适应教育变革、整体素质与专业发展并重等特征,次要信仰呈现出培训模式多元化、培训理念人本化、培训技术不断进步、培训工作规范化与精细化等特征。结合政策取向学习、外部因素与内部震荡等变迁因素,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呈现出伴随着信仰体系的变化而变化、内部震荡引起核心信仰变化、政策取向学习引起次要信仰变化、外部因素是政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的变迁逻辑。为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调整向度,需要升华教师培训的信仰体系、优化教师培训的具体措施、加强教师培训的主体交流、推进教师培训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 政策变迁 支持联盟框架 教师培训 信仰体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对其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意愿的差异分析
8
作者 沈有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6,共6页
国家有关政策及法律要求社会各界要积极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在普职分流及民众对职业教育接受度不高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值得关注。通过对全国15625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让其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意... 国家有关政策及法律要求社会各界要积极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在普职分流及民众对职业教育接受度不高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值得关注。通过对全国15625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让其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比较低,仅为27.9%,在各人口学变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学段越高的教师越不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经济越发达的东部地区及地级市、省会地区的教师越不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除了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水平及职称未定级的教师外,年收入水平越高及职称越高的教师越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为此,建议: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职业观,很有必要要求中小学教师在平时的课程与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的职业启蒙教育知识,应要求初中及普通高中教师越来越多地正面向学生宣讲职业教育,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同样是适合的成长成才途径,在正面宣讲职业教育中应更多地要求男性教师及年收入水平在10万元以下中的收入越高的教师及职称越高的教师,因他们更能接受职业教育,其有利身份与地位也更容易取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与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意愿 中小学教师 差异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家校沟通负担的溯源分析及纾解策略
9
作者 孙二军 杜斯鹏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25-28,共4页
家校沟通与教师的专业负担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两者彼此制约、相互促进。家校沟通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能不能、好不好”,其“低效、无力、无序”的沟通会给教师带来专业负担。从沟通的三要素-信息源、主体源和机制源三个层面对中小学教... 家校沟通与教师的专业负担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两者彼此制约、相互促进。家校沟通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能不能、好不好”,其“低效、无力、无序”的沟通会给教师带来专业负担。从沟通的三要素-信息源、主体源和机制源三个层面对中小学教师家校沟通负担进行深层分析,从其呈现出的现实性、主体性和顺畅性三方面内在特征出发,分析其造成专业负担的源由。基于此,提出对家校沟通负担的合理调适,依循“素养减负、协作减负和技术减负”的改革路径,以期实现家校沟通工作效能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家校沟通 教师专业负担 协同育人 专业素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准备度的问题与对策
10
作者 尹睿 林升娜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8期101-111,共11页
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是适应智能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准备情况是决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文章以广州市为例开展调查研究,从态度、心理、知识、能力和环境准备五个维度研制量表... 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是适应智能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准备情况是决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文章以广州市为例开展调查研究,从态度、心理、知识、能力和环境准备五个维度研制量表,并对224份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总体准备度处于中等程度,态度准备度较高,环境与知识准备度较低;不同性别、学段、授课类型、授课年限的教师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准备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基于调查结果,文章从课程教学指南建立、课程教学专业支持、课程优质资源供给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推动人工智能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课程 教学准备度 中小学教师
下载PDF
试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三度”思维
11
作者 余小茅 魏吉祥 《教育评论》 2024年第9期101-105,共5页
当下,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普遍受到重视,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增强。然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绝非仅仅是各种教育科研方法的大汇总、大比拼、大展演,而是源于教育乃是直面人的个体生命成长的灵肉交流的活动,因而要有更大的格... 当下,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普遍受到重视,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增强。然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绝非仅仅是各种教育科研方法的大汇总、大比拼、大展演,而是源于教育乃是直面人的个体生命成长的灵肉交流的活动,因而要有更大的格局与更为宽广的视野。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实际,文章提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宜做到凸显教育作为助推个体生命成长的“人文关切度”基本底色,还要兼顾教育活动本身鲜活实践的“实践契合度”以及提升教育活动理论品质的“理论创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人文关切度 实践契合度 理论创新度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的调节——基于归因视角
12
作者 苏旭东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5期55-65,共11页
教师情绪劳动是个体为表达组织所期望的情绪而付出的努力、计划和控制,是以主体情感、价值事由和实践形态作为重要向度的劳动。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一些教师劳动评价问题亟待破除和化解。“教师劳动是万能的”“教师为... 教师情绪劳动是个体为表达组织所期望的情绪而付出的努力、计划和控制,是以主体情感、价值事由和实践形态作为重要向度的劳动。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一些教师劳动评价问题亟待破除和化解。“教师劳动是万能的”“教师为多得而劳动”“事事皆是教师职责”等评判的存在,使得教师劳动面临着主体错位、事由失当、形态泛化等偏差风险,容易造成教师的情绪劳动过度。为此,需要从凸显劳动主体地位、技术赋能劳动分类、政策机制保障劳动形态等维度,推动教师劳动评价的理性回归,以期增强教师的组织认同,助其产生积极情绪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情绪劳动 劳动偏差评判 矫正策略
下载PDF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样态、减负举措及其启示
13
作者 孔凡琴 邓涛 +1 位作者 霍星如 戴天宝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8-102,共5页
借鉴国际经验、合理控制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对于我国的教师减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在科学识别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实样态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影响教师工作强度的因素,采取了一系列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 借鉴国际经验、合理控制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对于我国的教师减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在科学识别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实样态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影响教师工作强度的因素,采取了一系列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举措。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我国教师减负的启示在于:明晰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长的合理区间,减少中小学教师的非教学时间投入,提供工具性和情感支持以助教师形成积极工作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强度 中小学教师 教师减负 澳大利亚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14
作者 陈君涛 董鑫 杨振华 《广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梳理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不同的教师群体中各有特点;中小学校教...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梳理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不同的教师群体中各有特点;中小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较强,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解决措施方面,文章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意识,注重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实施精准有效的能力培训,采纳多元评价方法,构建有效的激励制度以及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建议,以期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信息化 教学能力 对策分析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能力的结构模型及提升路径
15
作者 邱德峰 王思宇 白洁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74-83,共10页
行动研究是一线中小学教师较为青睐的一种研究方式。教师缺乏对行动研究的深入理解,导致他们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建立行动研究能力结构模型,有助于一线中小学教师精准地把握行动研究的核心要义,从而真正弄懂行动研... 行动研究是一线中小学教师较为青睐的一种研究方式。教师缺乏对行动研究的深入理解,导致他们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建立行动研究能力结构模型,有助于一线中小学教师精准地把握行动研究的核心要义,从而真正弄懂行动研究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做。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及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提炼出了以问题意识、沟通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分析与总结能力、反思与改进能力等为核心能力要素的“阶梯状-多相关”能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可以对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能力进行可视化展示。基于模型启示,提出了提升教师行动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实施路径:构建行动研究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沟通合作参与能力;以科研项目为驱动力,让教师在“做中学”的实践中发展科研能力;保持全过程反思,激发教师问题意识及研究自觉性;恪守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与行动的循环中提升教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行动研究 能力结构模型 反思性实践 “做中学”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中需厘清的八个关键问题
16
作者 樊秀娣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24年第2期28-31,66,共5页
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初衷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为了让这一举措有效落地,需要解决其基本内涵、主要对象、考核体系、执行主体等问题。同时,还要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角度,关注教师的保障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 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初衷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为了让这一举措有效落地,需要解决其基本内涵、主要对象、考核体系、执行主体等问题。同时,还要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角度,关注教师的保障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退出机制 关键问题 有效落地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问题识别、制度根源与治理方略
17
作者 田汉族 李莉 攸慧芳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4期87-97,共11页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因教师工作量过大、教师资源错误配置和违背教师工作意愿而导致的一种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的教师管理现象。从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三个标准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问题具有普遍性、复杂性、风险大...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因教师工作量过大、教师资源错误配置和违背教师工作意愿而导致的一种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的教师管理现象。从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三个标准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问题具有普遍性、复杂性、风险大等特征,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造成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普遍偏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失,如教师相关法律制度缺失、教师管理行政化、学校管理机制僵化、教育改革的强制性等。治理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需要从国家层面、学校管理层面及教师自身层面进行综合治理:加强顶层治理,完善教师劳动权利保护相关法律体系;严格源头治理,多方协同减少教师非教育性事务;探索精准治理,建立教师工作负担清单管理制度;优化系统治理,建构刚柔相济的教师管理制度;创新校本管理,建立赋能增效的教师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制度根源 治理
下载PDF
信息技术2.0背景下内蒙古中小学教师TPACK知识发展研究
18
作者 袁秀利 《阴山学刊》 2024年第4期99-105,112,共8页
通过向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1492名中小学一线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量表,获取了中小学教师TPACK的整体情况、中小学教师TPACK各维度情况、教师TPACK不同变量的差异性数据。结合访谈,发现教师TK水平、教师教学经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 通过向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1492名中小学一线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量表,获取了中小学教师TPACK的整体情况、中小学教师TPACK各维度情况、教师TPACK不同变量的差异性数据。结合访谈,发现教师TK水平、教师教学经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学术、职后培训是影响中小学教师TPACK发展的五大核心因素。基于《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指导思想,重视发挥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挖掘教师TPACK的个体生成力、发挥教师TPACK协同互助促进力、提升校本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是针对内蒙古中小学教师TPACK知识发展问题而提出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内蒙古 中小学教师 TPACK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要增强课堂中的德育资源意识
19
作者 韩传信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中小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或主渠道。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校内外课堂包括学科课堂、线上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等。课堂充满着人文关怀和德育意蕴,课堂中呈现的德育资源主要包... 中小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或主渠道。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校内外课堂包括学科课堂、线上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等。课堂充满着人文关怀和德育意蕴,课堂中呈现的德育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教学活动中的德育资源、人际交往中的德育资源和课室环境中的德育资源等。从现实来看,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利用课堂中各种德育资源意识不强、德育资源开发及整合的素养缺乏等问题。因此,为更好地实施课堂育人,中小学教师要增强课堂中德育资源意识,把握好、挖掘好和运用好课堂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彰显课堂育人价值,从而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科学育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课堂中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意识 课堂育人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问题及对策——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的启示
20
作者 朱晓东 张名敏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教师的合理流动一直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振兴的必经之路。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的教师“定期流动制”表现出流动的强制性、流向的多样性以及流动过程的规范性等特点,对于教育的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专业... 教师的合理流动一直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振兴的必经之路。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的教师“定期流动制”表现出流动的强制性、流向的多样性以及流动过程的规范性等特点,对于教育的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为了解决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健全和完善教师流动制、建立主体多方受益的保障机制、采取积极的差异化策略以及注重宣传教育,增强教师流动的义务感等措施妥善解决,以推动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定期流动制度 教师区域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