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姝 易笑园 +2 位作者 熊明明 孙密娜 林晓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副高控制下,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分别是太行山迎风坡上西南—东北向、华北平原地区保定一带南北向、保定至霸州附近西南—东北向和以雄安新区为中心东西向原地生消的准静止MCS-Ⅰ、MCS-Ⅱ、MCS-Ⅲ和MCS-Ⅳ,均属于β中尺度。在相似的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机制有较大差异,太行山迎风坡上的MCS-Ⅰ是由近地层偏东暖湿气流在迎风坡与山风形成的辐合抬升触发;由辐射差异和前期强降水形成的局地冷池受MCS-Ⅰ影响再次加强后,其出流与环境风形成的两条地面辐合线分别触发了MCS-Ⅱ和MCS-Ⅲ,并组织对流沿辐合线呈带状发展;而超低空偏东风增强叠加冷池出流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促使沿山暖湿气团进一步抬升,使得原本消亡的MCS-Ⅰ再次重建。MCS-Ⅳ发展最旺盛、持续时间最长,是大暴雨中心的直接制造者,一方面MCS-Ⅱ与MCS-Ⅲ、MCS-Ⅰ与MCS-Ⅳ的两次合并过程,是MCS-Ⅳ增强、持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边界层偏东风急流为MCS-Ⅳ的发展提供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等有利条件,同时推动其左前方中尺度涡旋的发展,导致MCS-Ⅳ所在地的气旋性涡度大大增加,加强了以急流轴为中心的垂直次级环流发展,造成MCS-Ⅳ的发展维持,形成华北平原地区以雄安新区为中心的东西向大暴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止中尺度对流系统 对流单体合并 冷池 地面辐合线 中尺度边界层急流 中尺度涡旋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6·14”极端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晓萌 杨莲梅 +1 位作者 李建刚 刘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0-1712,共13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频发且影响巨大,由于对其的观测和研究相对匮乏,使得该区域暴雨监测和预报难度大。理解其发生机理和关键影响系统是提高其监测预报的有效途径,对该区域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频发且影响巨大,由于对其的观测和研究相对匮乏,使得该区域暴雨监测和预报难度大。理解其发生机理和关键影响系统是提高其监测预报的有效途径,对该区域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资料、GPS/Met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风云卫星资料(FY-2H)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14—17日昆仑山北坡一次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暴雨站数多、累积降水量大、局地性强并且极端性强,在和田地区出现3个极端暴雨中心,分别发生了短时强降水和连续性降水。其中短时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短,最大小时雨强达29.4 mm;连续性降水持续时间达3 d,小时雨强小于5 mm。本次极端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背景是双体型南亚高压在对流层高层维持,中亚低涡形成发展。在高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下,高层强辐散、低层辐合促进大气垂直运动发展,500 hPa偏南气流、700 hPa切变线以及850 hPa偏东气流相互配合为暴雨提供有利动力配置。(2)对流层中层以西南路径和西南+南方路径水汽输送为主,低层主要以低空偏东急流携带水汽输送为主,中低层水汽输送路径形成耦合,促进本次极端暴雨的发展加强。极端暴雨发生前持续的水汽输送和强的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使得暴雨区大气可降水量(PWV)在降水前出现显著增湿聚集过程,PWV达30 mm。(3)列车效应型+合并加强型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在暴雨站点上空生成发展并移过,是触发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站点位于对流云团黑体亮温(TBB)梯度最大处。中-β和中-α尺度对流云团发展维持以及涡旋状中尺度对流云带的持续覆盖,是导致暴雨站点发生连续性降水的关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中亚低涡 水汽输送 中尺度对流系统 昆仑山北坡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一次锋前暖区暴雨成因及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兰 陈炳洪 +3 位作者 张东 魏蕾 杨慧燕 余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710,共14页
2020年3月27日华南地区发生一次典型的锋前暖区暴雨过程,过程持续超过15 h,出现中尺度对流系统MCS-A、MCS-B与MCS-C并产生多次分裂与重组。利用地面自动站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ECMWF-ERA5地面和高空再分析场资料,结合中尺度CMA-G... 2020年3月27日华南地区发生一次典型的锋前暖区暴雨过程,过程持续超过15 h,出现中尺度对流系统MCS-A、MCS-B与MCS-C并产生多次分裂与重组。利用地面自动站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ECMWF-ERA5地面和高空再分析场资料,结合中尺度CMA-GD模式对此次暖区暴雨过程环流形势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组织特征和触发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低空环流包括500 hPa高空槽、200 hPa西风急流与锋前低槽等系统的有利配置且稳定少动是暖区暴雨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持续维持的低空急流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性不稳定和对流有效位能。(2)伴随自由对流高度降低与CIN抑制能量减小,贺州至怀集一带的关键区域1处对流在地面得以触发,而距离1处南向约80 km的关键区域2中1500 m高度处风速辐合与冷池作用使得对流发生。(3)MCS-A与MCS-B在关键区域1处触发,呈现前向与后向传播,MCS-C在关键区域2处触发后以后向传播为主。此外,MCS-B与MCS-C表现为多条平行排列的南北向短雨带并产生向东移动的“列车带效应”,而MCS-A与MCS-B则表现为多次分裂与重组后形成向东南移动的“列车带效应”。(4)中β尺度次级环流的上升支抬升西南暖湿气流,使其倾斜上升凝结潜热释放,造成后向传播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同时由于强降水拖曳作用,850 hPa以下转下沉气流造成一定厚度的冷池后与暖湿入流叠加,触发新对流单体,也影响后向传播。(5)上游MCSs发生后在地面形成冷池出流,与暖湿气流辐合抬升,造成前端对流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前向传播 列车效应 冷池
下载PDF
华北春季一次后门冷锋过程及其相关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特征
4
作者 徐珺 谌芸 张庆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1-546,共16页
2018年4月21日华北南部发生了一次主观预报量级偏小的大范围春季暴雨,利用多种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大气再分析数据以及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引发暴雨的大尺度和中尺度天气过程以及造成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2018年4月21日华北南部发生了一次主观预报量级偏小的大范围春季暴雨,利用多种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大气再分析数据以及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引发暴雨的大尺度和中尺度天气过程以及造成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后门冷锋是造成该次暴雨的大尺度天气系统。受太行山脉影响,锋面由西段南北方向和东段东西方向的两段组成,冷空气集中于1.5 km以下,伴随锋面后部东北风的增强,锋面南移、太行山东侧冷空气堆增高、强度增大;暴雨由与锋面有关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和维持发生于后门冷锋附近且伴随锋生过程,位于沿后门冷锋爬升的暖空气前部水平风速辐合中心,其快速发展和对流中心的南移伴随锋面后部东北风增强所带来的锋面南移、冷空气堆增高;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动量收支计算表明,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对流中心产生的上升运动主要由垂直气压梯度力和浮力项的合力项贡献,该合力项的大值区分布于沿锋面爬升的暖湿气流前沿具有较大的水平相当位温梯度区附近,这解释了伴随锋面增强南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对流中心南移这一现象。以上结果揭示了导致华北春季暴雨的这次后门冷锋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关键动力过程,为将来相关数值模式物理过程的改进和预报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暴雨 后门冷锋 冷空气坝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湖南地区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以及恶劣天气规避区的划设
5
作者 路东林 段炼 +3 位作者 张杨 赵芮 赵志 邱雪 《舰船电子工程》 2023年第5期130-134,170,共6页
中尺度对流系统可造成雷暴、冰雹和暴雨等恶劣天气,会对该空域内的通行产生极大影响,增大飞行危险性。为了探讨中尺度对流系统与空域通行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矛盾,论文选用葵花8号气象卫星数据,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针对湖南地区夏季的天气... 中尺度对流系统可造成雷暴、冰雹和暴雨等恶劣天气,会对该空域内的通行产生极大影响,增大飞行危险性。为了探讨中尺度对流系统与空域通行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矛盾,论文选用葵花8号气象卫星数据,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针对湖南地区夏季的天气,利用中尺度云团识别判定技术、红外亮温反演办法对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展开特性分析,然后利用ArcGIS软件绘制湖南简化空域,并划设恶劣天气规避区,表征空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葵花8号气象卫星 云团特征分析 恶劣天气规避区
下载PDF
持续拉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与江苏暴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雪蓉 濮梅娟 +2 位作者 李晓容 覃丹宇 张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1-569,共9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卫星探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等,从环流特征,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对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两次梅汛期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中尺度对流云团中均... 利用自动气象站、卫星探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等,从环流特征,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对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两次梅汛期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中尺度对流云团中均存在持续伸长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PECS),大暴雨区与T BB<-70℃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有利的环境场形成的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PECS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PECS云团处于200 h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西南低空急流左侧(切变线南侧),呈西南—东北向线状排列,低层暖湿不稳定气流诱发中尺度云团的产生,气旋性涡度场对积云对流活动具有组织和增强作用。当正涡度向垂直方向发展时,附近产生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对应着中尺度PECS云团的强烈发展。强烈的对流不稳定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也有利于触发暴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持续伸长型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豫西南一次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苏爱芳 张宁 +1 位作者 袁小超 王迪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利用FY静止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及四维变分(4DVAR)反演产品、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16日淮河上游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边缘MCS的结构、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卫星监测的中尺度对流系... 利用FY静止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及四维变分(4DVAR)反演产品、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16日淮河上游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边缘MCS的结构、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卫星监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形成于副高边缘切变线附近,扩散南下冷空气触发高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系统形成发展的主要机制。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对流系统初生期、β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βCS)合并发展期、圆形α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αCS)旺盛期和减弱衰亡期,前三个阶段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时期。卫星监测的MCS初生期在雷达上表现为单体和多单体风暴,后三个时期则多表现为β和α中尺度对流系统,成熟期在雷达上表现为带状对系统。对流系统在低层辐合线附近发展,辐合区合并造成对流系统合并,进而造成MCS爆发性发展和降水强度的增加,边界层气旋式旋转气流使冷云罩具有圆形特征。对流系统的垂直辐合辐散层及正负涡度层均呈交替分布特征,高层辐散和垂直上升运动相对弱。低层辐合区的宽度与系统的水平尺度有关。地面冷暖气流交汇及地形辐合线具有重要的对流触发作用,地面气流汇合和豫西中尺度地形对降水落区和中心强度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圆形α中尺度对流系统 Β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112
8
作者 蒙伟光 王安宇 +2 位作者 李江南 冯瑞权 侯尔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41,共12页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在倾斜湿等熵面具有弱对流稳定性的下陷区 ,沿湿等熵面下滑的冷空气与倾斜上升并具有较强对流有效位能的暖湿空气在下陷区会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对流稳定性减小的过程 ,导致暴雨和MCS发生发展区域有气旋性的涡旋发展。对流发展区域的上空满足条件对称不稳定发生的条件 ,MCS中上升气流呈倾斜状态。由于湿等熵面倾斜 ,在暴雨和MCS的发展过程中 ,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度的增大也有利于涡旋的发展 ,使暴雨和MCS得以维持。最后 ,给出了华南地区湿等熵面上暴雨和MCS发生发展的一个物理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湿位涡 对称不稳定 中尺度对流系统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02年中国暴雨试验期间一次低涡切变上发生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被引量:75
9
作者 孙建华 张小玲 +3 位作者 齐琳琳 张高英 赵思雄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5-691,共17页
采用常规观测和“973”中国暴雨试验资料 ,对 2 0 0 2年 6月 2 2~ 2 3日一次由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发展而产生的低涡 ,以及伴随其发生发展的对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MCSA东移到河南西部时 ,由于对流层中层正涡度中... 采用常规观测和“973”中国暴雨试验资料 ,对 2 0 0 2年 6月 2 2~ 2 3日一次由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发展而产生的低涡 ,以及伴随其发生发展的对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MCSA东移到河南西部时 ,由于对流层中层正涡度中心的强迫和潜热释放产生了气旋 ,低层的暖平流可能是低涡东移发展的原因之一。模拟结果显示低涡东部的对流系统发生在气旋东部的暖切变上 ,西部对流系统发生在冷切变附近。在低涡的南部偏南风与偏北风之间形成辐合线 ,辐合线上有低层偏东风与高层偏西风的垂直切变 ,对流沿辐合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形成对流带。对流系统发展强盛时除了低层的强辐合外 ,高层较深厚的强辐散是其维持的重要原因 ,当系统倾斜时表明开始减弱。试验加密资料分析也表明 :降雨发生前有明显的增湿过程 ,而降雨开始后 ,整层可降雨量迅速减少 ;对流系统南侧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向对流区输送了大量水汽 ;气旋东移后 ,西北风 (冷空气 )的侵入使降雨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涡 中尺度对流系统 辐合线
下载PDF
2002年6月20~24日梅雨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分析 被引量:54
10
作者 孙建华 张小玲 +3 位作者 齐琳琳 张高英 赵思雄 陶诗言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38,共16页
利用“973”中国暴雨试验获得的加密观测资料 ,首先对 2 0 0 2年 6月 2 0~ 2 4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 ,有 7个尺度较大的α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造成了大范围的强降雨。然后针对... 利用“973”中国暴雨试验获得的加密观测资料 ,首先对 2 0 0 2年 6月 2 0~ 2 4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 ,有 7个尺度较大的α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造成了大范围的强降雨。然后针对安徽南部发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MCS生成于切变线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中 ,其源地是大别山区和大别山与九华山之间的长江河谷地带 ;低层西南风的水汽输送是安徽南部对流不稳定和对流有效位能积聚的主要原因 ;在降雨发生前整层可降水量有明显增加 ,开始降雨后则逐渐减小。雷达探测的回波显示α中尺度对流系统中有 β和γ中尺度系统的活动 ,β和γ中尺度系统与整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不一致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带状回波有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配合 ,对流带随地面的中尺度辐合线移动 ,对流带中的对流单体沿辐合带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暴雨 GPS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被引量:23
11
作者 蒙伟光 王安宇 +2 位作者 李江南 冯瑞权 梁嘉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77,共5页
通过对卫星云图观测到的MCS云团生消过程和实测降水资料的分析 ,发现 1998年 5月 2 3 - 2 4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主要是由多个相继生消的MCS造成的。利用MM5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其中两个主要MCS的发生发展。对模拟结果进行... 通过对卫星云图观测到的MCS云团生消过程和实测降水资料的分析 ,发现 1998年 5月 2 3 - 2 4日发生在华南的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主要是由多个相继生消的MCS造成的。利用MM5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其中两个主要MCS的发生发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MCS的发生发展是冷暖空气交汇的结果 ,MCS生成于暖空气而消亡于冷空气中。两个MCS的上升运动都非常强 ,最大辐散位于 40 0hPa左右 ,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气旋性的涡柱 ,右侧低层有中尺度的低空急流 ,高空有强的西南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中尺度低空急流(mLLJ)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雷达回波拼图资料的风暴单体和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跟踪及预报技术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吉 刘黎平 +2 位作者 李国平 王改利 何会中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7-1355,共9页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区域雷达组网三维数字产品作为数据输入,在雷达基数据的SCIT(The Strom Cell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算法基础上,完成了三维格点风暴单体识别、追踪和预报,用Davis发展的客观诊断评...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区域雷达组网三维数字产品作为数据输入,在雷达基数据的SCIT(The Strom Cell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算法基础上,完成了三维格点风暴单体识别、追踪和预报,用Davis发展的客观诊断评估方法识别雷达拼图资料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实现了雷达数据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跟踪和预报,并利用这两种方法对多个强天气过程进行风暴和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跟踪及预报。在单雷达区域内用原SCIT和修改后的SCIT算法做了风暴单体定量识别检验。结果表明,(1)修改后的SCIT算法能够实现三维风暴的自动识别、跟踪和预报,在单雷达区域内与原算法识别风暴数量大体相当,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方法能够实现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自动识别,并完成跟踪和预报;(2)SCIT算法预报误差较小,中尺度对流系统算法预报误差相对较大,它们的预报误差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 中尺度对流系统 识别 追踪 预报
下载PDF
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对华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蒙伟光 李江南 +3 位作者 王安宇 冯瑞权 古志明 闫敬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8-376,共9页
通过有无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了非绝热过程对一次华南暴雨MC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加热对MCS的降水影响很大,在MCS发展的各个时期,如不考虑凝结加热,MCS的降水强度很快减弱,无法继续发展。(2... 通过有无凝结加热和地表通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了非绝热过程对一次华南暴雨MC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凝结加热对MCS的降水影响很大,在MCS发展的各个时期,如不考虑凝结加热,MCS的降水强度很快减弱,无法继续发展。(2)凝结加热在MCS涡旋的形成期最为重要,在涡旋形成之后,影响相对减弱。(3)凝结加热通过对MCS发展过程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MCS环境场中尺度低空急流、高层辐散等中尺度结构特征的形成。(4)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对MCS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在暴雨MCS发生前期,地表非绝热过程造成气压下降,导致华南南部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加大,辐合加强,从而使低层的湿度增大,气层变得更加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加热 地表通量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华南沿海一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被引量:61
14
作者 蒙伟光 张艳霞 +1 位作者 戴光丰 闫敬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1-530,共10页
应用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2004年5月13~14日发生在华南西部沿海的一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果发现:MCS开始发生在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偏南气流中,强盛时其水平范围达中α尺度,生命史近10个小时。在MC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应用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2004年5月13~14日发生在华南西部沿海的一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果发现:MCS开始发生在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偏南气流中,强盛时其水平范围达中α尺度,生命史近10个小时。在MC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低层的涡旋环流不明显,但其上空对流层中层500 hPa上有流场的扰动与之对应。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沿海地形引起的辐合在对流的启动中有重要的影响,而对流发展起来后,由于凝结加热的作用,中层的扰动得到加强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涡度的增大,气旋性环流在5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并在MCS东移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MCS在有利地形触发作用下发生,并通过对流层中层扰动组织发展的过程,有别于华南其它一些暴雨过程常伴有低层涡旋系统向上发展的形式,有其独特的特征。还对中层扰动的增强过程和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个用于解释中层扰动对MCS组织发展影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辐合 中层扰动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引发华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66
15
作者 赵宇 崔晓鹏 高守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5-962,共1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2~24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海棠"台风减弱的低压倒槽内发生发展的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2~24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海棠"台风减弱的低压倒槽内发生发展的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首先在对流层中层形成中尺度低涡,然后向低层发展。水汽辐合中心主要集中在边界层附近,偏东风入流将水汽向暴雨区集中,次级环流的上升支将水汽向中高层输送;虽然边界层的水汽辐合对降水的形成很重要,但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整层水汽通量辐合的大小。在暴雨发展过程中高层明显有干冷空气侵入,干侵入存在于600~300 hPa之间,且在高层超前于低层。干冷空气侵入有利于位势不稳定的增强,促进了对流运动的发展和中尺度低涡的形成,继而引起降水增幅。由于华北地形夜间边界层降温等局地热力作用诱生出中尺度边界层急流,降水及干侵入等因素使边界层急流加强,相应的在高空出流处产生高层风速大值区,急流和暴雨之间通过次级环流存在着正反馈的相互作用。边界层急流、低空急流和高空风速大值区三者的上下耦合是此次强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水汽 干冷侵入 边界层急流
下载PDF
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的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蒙伟光 张艳霞 +3 位作者 袁金南 李春晖 梁巧倩 吴乃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8-525,共18页
应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及位涡分离反演等方法,对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暴雨发生期间季风槽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的机理及其对季风槽维持发展和中尺度对流系统活... 应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及位涡分离反演等方法,对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暴雨发生期间季风槽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的机理及其对季风槽维持发展和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季风槽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于弱斜压性环境中,大多在槽东西两端涡度中心区发展最强。南侧盛行的西南低空急流为对流反复发生提供了对流发展的"可维持性"条件,是对流得以组织发展成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重要原因。涡度收支诊断表明,季风槽气旋性涡度生成主要由中尺度对流系统低层辐合引起。位涡分离反演结果证实,季风槽气旋性环流增强主要由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潜热加热相关的扰动位涡造成,并随着中尺度对流系统加热峰值高度升高而向上发展,是大尺度环流对中尺度对流系统潜热加热动力响应的结果。在季风槽东西两端,由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强烈且持续,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引起的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最为明显。其结果可引起中尺度对流系统西南一侧向北非地转风发展,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增强西风,维持低空急流的发展,为对流反复发生提供条件。这些都说明季风槽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在中尺度对流系统和持续暴雨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槽持续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低空急流 凝结潜热加热 动力学响应 位涡分离反演
下载PDF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演变特征 被引量:64
17
作者 冯桂力 郄秀书 周筠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对一次典型的MCS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发展的最初阶段全为负地闪;在MCS的成熟阶段地闪频数一直较高,在10次/min以上,负地闪占绝对优势;在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急剧下...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对一次典型的MCS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发展的最初阶段全为负地闪;在MCS的成熟阶段地闪频数一直较高,在10次/min以上,负地闪占绝对优势;在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急剧下降,同时正地闪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负地闪。地闪基本出现在<-50℃的云区和前部大的温度梯度区内,集中发生于<-60℃的云区。负地闪主要发生在强对流区(>40 dBz),其持续时间和强对流的维持时间几乎相当,说明负地闪可以很好地指示或有助于识别强对流区;密集的正地闪也与强回波区相对应,而稀疏的正地闪则多发生在系统后部的稳定性降水或云砧部位。同时,在MCS成熟阶段出现高正地闪频数的瞬间突增有可能对应着地面强天气的发生,在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中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负地闪 回波强度 云顶亮温
下载PDF
一次冷涡发展阶段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钟水新 王东海 +1 位作者 张人禾 刘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5-445,共11页
利用2009年东北暴雨试验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6月19日东北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尺度环流特征、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环境场及其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此次冷涡发展... 利用2009年东北暴雨试验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6月19日东北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尺度环流特征、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环境场及其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此次冷涡发展阶段暴雨过程的三维概念模型。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系统主要发生在东北冷涡的发展阶段,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系统尺度较小、突发性强,具有明显的β-γ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点。高温高湿及位势不稳定层结、低层的湿舌北伸及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为MCS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条件。位于高空西风急流出口区北侧和偏东北大风中心入口区南侧的暴雨区上层有强的高空辐散,与辐合区南侧的低空急流前部相互耦合,使得暴雨区上升气流增强;高空急流出口区南侧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加强了风暴的入流强度,为风暴提供了有利的风场环境和水汽条件。暴雨区西南侧中低层存在干空气侵入,使中低层干冷空气迅速向对流风暴发生区输送,形成逆温层。在强对流爆发前,中低层的逆温层与上层的干层分开,使风暴发展所需的不稳定能量得以累积,冷涡系统东移引导低层偏西北气流南下,增强了地面流场的辐合,是触发初始对流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概念模型 低空急流
下载PDF
云南及其周边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8
19
作者 段旭 张秀年 许美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250,F003,共9页
依据卫星云图红外辐射亮温资料 (TBB) ,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进行了统计分析 ,获得了该地区MβCS ,MαCS和MC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MCS多发生在低纬度高原东部的滇黔和中越之间 ;平均每年 6~ 8月为MCS主要发生时... 依据卫星云图红外辐射亮温资料 (TBB) ,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进行了统计分析 ,获得了该地区MβCS ,MαCS和MC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MCS多发生在低纬度高原东部的滇黔和中越之间 ;平均每年 6~ 8月为MCS主要发生时段 (占总发生次数的 6 7.1% ) ,MCS特别是MαCS和MCC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6月 ,其与季节性变化 (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爆发 )和下垫面加热易形成空气热对流有关 ;低纬高原地区MCS除了 18~ 2 3时有 1个高峰发生时段外 ,0~ 7时还有 1个次高峰发生时段 ,这与中国其他地区有明显的不同 ,说明高原地区的MCS还具有地域特点。另外还对MCS的移动路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中尺度对流系统 时空分布 统计分析 暴雨系统
下载PDF
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东北暴雨的关系 被引量:41
20
作者 袁美英 李泽椿 +2 位作者 张小玲 李勋 徐南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4-1231,共8页
利用2005-2007年6~8月FY-2C卫星逐30min红外云图资料,对东北及其邻近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包括椭圆型(MCC型)和持续拉长型(PECS型))进行普查分析,并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分成3种尺度:MCC(或PECS)、MαCS和MβCS,统计分析了它们的时空... 利用2005-2007年6~8月FY-2C卫星逐30min红外云图资料,对东北及其邻近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包括椭圆型(MCC型)和持续拉长型(PECS型))进行普查分析,并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分成3种尺度:MCC(或PECS)、MαCS和MβCS,统计分析了它们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MCS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大兴安岭山脉,主要有3个中心:东北平原中部、东北平原入口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山脉,以PECS型居多,占总数的62.7%,MCC型占37.3%。时间分布上,在季节上主要以6月居多,其次是7、8月,一天当中有两个峰值,即在15:00~22:00和00:00~07:00。成片暴雨区与MCS关系最为密切,有71%以上的成片暴雨区由中-α(β)尺度对流系统(MαCS和MβCS)造成,其中42.8%由MαCS造成,28.5%由MβCS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中尺度对流系统 时空分布 红外云图 暴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