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身与编织——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研究
1
作者 赵姿 郑以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文章首先对战国中山王■墓出土四龙四凤青铜方案的双身龙的命名进行考证,进而重点分析双身龙形式、龙凤组合形成的编织形态的渊源与流变,以阐释工匠独特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战国中山王墓 青铜方案 双身龙 龙凤编织
下载PDF
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仲明 《地理研究》 1982年第1期86-93,共8页
前言 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国都城遗址以西约2公里的一座大型中山王(?)墓(一号墓)的发掘中,发现一幅刻划在一块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的长方形铜版上的地图——《兆域图》(见附图),在这幅图上标有“中宫垣”、内宫垣”、“丘... 前言 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国都城遗址以西约2公里的一座大型中山王(?)墓(一号墓)的发掘中,发现一幅刻划在一块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的长方形铜版上的地图——《兆域图》(见附图),在这幅图上标有“中宫垣”、内宫垣”、“丘足”、“宫”、“堂”、“门”等图形线划符号、数字注记和文字说明;图上还刻有中山王命四十三字。图形线划之间注有距离数据。线条、符号与铭文都用金银镶错而成,是一幅制作极为精细、极为完整的墓域建筑规划平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中山王墓 数字注记 战国时期 铜版 图面 马王堆 平山县 “门” 文物
下载PDF
两汉的中山王与中山王墓 被引量:4
3
作者 胡金华 《文物春秋》 2000年第1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中山王墓 汉代 中国 定县
下载PDF
释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器物铭文中的“(钅瓜)”和“私库”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振武 《史学集刊》 1982年第3期68-69,共2页
由张守中同志撰集,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一书,著录了一九七七年在河北平山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出土的一大批带有铭文的器物,为历史研究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这些器物上的铭文,经过撰集者和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 由张守中同志撰集,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一书,著录了一九七七年在河北平山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出土的一大批带有铭文的器物,为历史研究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这些器物上的铭文,经过撰集者和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目前绝大部分都已能够得到正确释读,但是其中仍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本文准备就铜钺铭文中的“(金瓜)”字和衡帽、泡饰铭文中的“厶”字及“厶库”合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中 铭文 中华书局 战国 平山 中山王墓 合文 新资料 读者批评 出土
下载PDF
中山王墓出土的铜投壶 被引量:4
5
作者 石志廉 《文博》 1986年第3期77-78,76,共3页
1974年河北省文管会在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中,对平山三汲公社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达一万九千余件,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和兴趣,为研究中山国的历史。
关键词 中山王墓 考古发掘 战国时期 文管会 社会性质 文化艺术 中山 中行穆子 郭舍人 南阳汉画像石
下载PDF
战国中山王墓所出兆窆图铜板铭文集释
6
作者 徐海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兆窆图铜板铭文包括中山王颁发的关于营建王陵的诏命和王陵建筑平面图的说明等两部分,经数位古文字学者的艰苦努力,铭文的意思现已基本明确,但见仁见智处仍然不少,不识之字、未解之义依旧存在。该文将散见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书刊上的... 兆窆图铜板铭文包括中山王颁发的关于营建王陵的诏命和王陵建筑平面图的说明等两部分,经数位古文字学者的艰苦努力,铭文的意思现已基本明确,但见仁见智处仍然不少,不识之字、未解之义依旧存在。该文将散见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书刊上的诸家相关释读意见汇为一集,并以按语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中山王墓 兆窆图铭文
下载PDF
中山王墓出土的汉简《论语》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泽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8,共6页
汉简《论语》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礼制现象,因此不可能是西汉宫廷的读本。从用字情况来看,汉简《论语》中异文数量庞大,非常复杂,且脱、衍、讹之处较多,显得很粗疏;它兼具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论语》用字的特色,是一个来自民间的融合当时... 汉简《论语》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礼制现象,因此不可能是西汉宫廷的读本。从用字情况来看,汉简《论语》中异文数量庞大,非常复杂,且脱、衍、讹之处较多,显得很粗疏;它兼具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论语》用字的特色,是一个来自民间的融合当时多个学派成果而形成的综合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王墓 汉简 《论语》
原文传递
中山王墓(妾子)(次虫)壶铭中的“■”字小议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长安 《中原文物》 1985年第3期95-95,共1页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妾子)(次虫)壶铭,第三行是:“昔者先王,慈爱百(?),竹倜亡疆,日夜不忘大去刑罚,以忧厥民之唯不辜。”诸家在考释这段文字时,均感文意难解。其主要原因,是对其中“(?)”字考释不妥所致。该字诸家多释为“每”。
关键词 小议 先王 文字 中山王墓 秦晋 河北省 考释 平山县 社会下层 难解
原文传递
实用青铜器的设计理念:以战国中山王墓陈设为例
9
作者 贺英 《艺术品》 2022年第1期76-81,共6页
战国时期,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的中山国是由白狄支脉鲜虞部族建立的神秘国家,它身处燕、齐、赵三个大国之间(图1),史书中对其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但毫不影响这个小国的传奇性。春秋战国之际,中山国一度被魏国所灭,但不久后又... 战国时期,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的中山国是由白狄支脉鲜虞部族建立的神秘国家,它身处燕、齐、赵三个大国之间(图1),史书中对其记载只有寥寥数笔,但毫不影响这个小国的传奇性。春秋战国之际,中山国一度被魏国所灭,但不久后又顽强复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王墓 战国时期 鲜虞 太行山东麓 中山 春秋战国之际 河北省中部 青铜器
原文传递
中山王墓出土铜壶中的液体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6
10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第4期92-96,共5页
一九七七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发掘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中山王学?墓出土文物中,有两个装有液体的铜壶。这两个壶分别藏于该墓室东西两个库中。铜壶外形有扁、园两种。东库藏的是铜扁形壶(图一),西库藏的是铜园形壶(图二)。
关键词 化学处理 沉淀物 酒石酸盐 化工厂 初步鉴定 氢气 中山王墓 氮气 乙醇 液体
原文传递
中山王墓鼎壶铭文小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福颐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第2期81-85,共5页
一九七七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及殉葬品不少。其中铭文较多的主要有鼎、壶各一,为过去战国器所未曾有。审其铭刻皆先铸器而后凿款,其书体与传世古玺文字十同六七,其不可识之字居十之二。出土后释其铭文者多,易... 一九七七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及殉葬品不少。其中铭文较多的主要有鼎、壶各一,为过去战国器所未曾有。审其铭刻皆先铸器而后凿款,其书体与传世古玺文字十同六七,其不可识之字居十之二。出土后释其铭文者多,易释之字各家略同,不可识之字间有强解者。今不再释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 中山王墓 史记 古文字学 史事 孟子 铭文 古玺文 史籍 青铜器
原文传递
中山王墓出土的陶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知宴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第2期93-94,71-103,共4页
河北省平山县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三十座古墓中,出土有数量相当多的陶器,尤其战国时期的六号墓和一号墓两个王陵出土的陶器,很有代表性,是研究战国时期我国北方陶器的重要资料。这两座墓出土的陶器有罍... 河北省平山县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三十座古墓中,出土有数量相当多的陶器,尤其战国时期的六号墓和一号墓两个王陵出土的陶器,很有代表性,是研究战国时期我国北方陶器的重要资料。这两座墓出土的陶器有罍、鼎、壶、盘、匜、(南瓦)、鸟柱盘、鸭形尊、筒形器座等。从陶质上来分,有灰陶和黑陶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 中山王墓 春秋战国时期 筒形器 战国 平山县 河北省 黑陶 重要资料 代表性
原文传递
中山王墓出土遗物考释三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步连生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第2期88-90,75,共4页
一、三角文犀错金银铜三角“文犀”器座(图1),出土于一号墓。“文犀”是早已为人们所遗忘了的动物形象。这种水牛属的奇蹄动物,在现代有关的文字记载中,只说分布在尼泊尔、印度、南洋与马来西亚和非洲等地,有两角犀和独角犀。
关键词 中山王墓 错金银 动物形象 遗物 印度 尔雅 文字 犀牛 文物 图版
原文传递
中山王■墓九鼎考辨——对“考古材料”与“考古证据”的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巫鸿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82,共5页
自王国维于1925年提出具有革命性的“二重证据法”以来,出土考古材料就被有意识地与传世文献联系,用以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然而这一重要的方法论并没有对“考古材料”和“考古证据”做出明确界定。王国维对二重证据法做了如此表... 自王国维于1925年提出具有革命性的“二重证据法”以来,出土考古材料就被有意识地与传世文献联系,用以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然而这一重要的方法论并没有对“考古材料”和“考古证据”做出明确界定。王国维对二重证据法做了如此表述:“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行之”[1]。其中所说的“材料”与“证据”有着类似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王墓 九鼎 考古材料 考古证据
原文传递
战国中期中山国的经济 被引量:9
15
作者 路洪昌 《河北学刊》 1985年第1期88-92,共5页
战国中期是中山国鼎盛的时代,它在列国纷争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有“战国所以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但若无雄厚的经济基础,岂能跻身于群雄角逐之列,而这时中山国经济面貌和发展水平如何?近年史学界虽有论及,尚缺专论,故笔者拟对此试作... 战国中期是中山国鼎盛的时代,它在列国纷争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有“战国所以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但若无雄厚的经济基础,岂能跻身于群雄角逐之列,而这时中山国经济面貌和发展水平如何?近年史学界虽有论及,尚缺专论,故笔者拟对此试作初步探讨。 1 中山国的农牧业比较发达,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农业更是立国之本。这里的农业状况,《史记·货殖列传》记述全国经济区时,未曾涉及到,说明中山农业与中原相比有些逊色,但以当时地理条件来看,其农业肯定在太行山东平原,甚至大河之间的冀州是值得称道的。中山牧业因处农牧过渡地带,自然比不上西北纯牧区,但其牧区多由善牧的北狄遣民经营,也是较为发达的。 最能说明中山农业生产状况的是粮食产量,而史籍无载,只能据有关史料作些推测。公元前527年晋“围鼓三月……,其民犹有食色”,其后不久方“告食竭力尽”,说明中山先民在春秋中叶,鼓都已有供给邑民食用三月之粮。至战国中期中山都邑“穷庐隘巷之士者七十家”,居民数量肯定不少,若无发达的农业,生产丰足的粮食,难以养活众多的邑民。中山王墓葬群出土大量陶制和青铜酒器,不仅反映中山酿酒业兴旺,而且表明农民生产粮食较多。可见中山国的农业比较发达,粮食产量也是较高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 战国中期 城邑 手工业 平山 灵寿 中山王墓 遗址 昔阳
下载PDF
中山国简说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为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9-24,共6页
以前我们对中国知道得很少,文献资料既不完整又不系统.汉朝刘向在编订《战国策》时,著录《中山策》九章,但对中山王的世系和名号也没讲清楚;司马迁《史记》中写了周、秦本纪和宋、卫、燕、楚、赵、魏、韩、齐诸世家,唯独缺中山国.不久前... 以前我们对中国知道得很少,文献资料既不完整又不系统.汉朝刘向在编订《战国策》时,著录《中山策》九章,但对中山王的世系和名号也没讲清楚;司马迁《史记》中写了周、秦本纪和宋、卫、燕、楚、赵、魏、韩、齐诸世家,唯独缺中山国.不久前,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刻有长篇铭文的铁足大铜鼎、夔龙饰铜方壶、铜园壶及兆域图铜板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山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下面准备就中山国历史的一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中山王墓 河北省 少数民族 历史记载 铭文 赵世家 平山县 公元前 赵武灵王
下载PDF
中山国灵寿城遗址陶器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应祺 李恩佳 《文物春秋》 1991年第4期33-38,共6页
战国时期灵寿城遗址是中山国后期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三汲乡。从一九七四年调查、发掘以来,至今已十多年。尤其中山王墓简报发表以后,关于中山国的文章发表很多,但多侧重于中山国史、古文字、货币等方面的论述文... 战国时期灵寿城遗址是中山国后期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三汲乡。从一九七四年调查、发掘以来,至今已十多年。尤其中山王墓简报发表以后,关于中山国的文章发表很多,但多侧重于中山国史、古文字、货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近几年相继发表了城址勘探、调查报告和部分遗址的发掘材料,为研究中山国出土文物的系列发展阳横向关系等问题,提供了资料。本文根据已经发表的材料,对中山国都城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是生活器皿)作一探讨,并尝试性地给予分期,因为材料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望行家、学者给予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 灵寿 中山王墓 鲜虞 弦纹 横向关系 灰陶 圈足 绳纹 盖豆
下载PDF
战国中山二王名考——释古酿、好、埌等铭文及有关古鉨文字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48-51,共4页
平山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大鼎铭文长四百六十九字,方壶铭文四百五十字,《好(次虫)壶》也有一百八十二字,是研究我国古史、古汉语和文字发展的珍贵史料.《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朱德熙、裘锡圭两教授发表了《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 平山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大鼎铭文长四百六十九字,方壶铭文四百五十字,《好(次虫)壶》也有一百八十二字,是研究我国古史、古汉语和文字发展的珍贵史料.《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朱德熙、裘锡圭两教授发表了《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以后又得见在吉林召开的古文字学年会印发的张政烺、赵诚、孙稚雏诸先生有关论文,对铭文若干难字难句的通读多有突破,创获良多.今就诸家尚未确释的王名和个别有关文字的考释作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铭文 甲骨文 古文字学 说文 战国 裘锡圭 附图 中山王墓 古汉语 珍贵史料
下载PDF
车辚辚,马萧萧,中山雄风尽显昭——战国中山国车马器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卫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第12X期35-38,共4页
战国时期,列强争雄。由白狄鲜虞部建立的中山国,虽然国土面积并不大,但是这个国家却凭借其英勇善战的军队和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在列强之间纵横捭阖,称雄一时。由于中山国的统治者不是周王室宗亲,其国家命运又屡历风雨、几经起伏,所以... 战国时期,列强争雄。由白狄鲜虞部建立的中山国,虽然国土面积并不大,但是这个国家却凭借其英勇善战的军队和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在列强之间纵横捭阖,称雄一时。由于中山国的统治者不是周王室宗亲,其国家命运又屡历风雨、几经起伏,所以这个国家一直没有引起史学家的足够重视,我国古代史书中关于战国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其文物、遗迹又长期湮没于地下,所以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马器 车马坑 中山 中山王墓 中山成公
下载PDF
先秦中山国史研究之回顾
20
作者 天平 洪昌 《河北学刊》 198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中山国是先秦时期相当重要的千乘之国,其地位仅次于战国七雄,而与东西周、宋、卫并称.然而,由于受文献记载的限制,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兴起、发展、世系等基本问题始终未弄清.直到1978年6月中山国墓葬遗物出土后,各方面的研究才取得了... 中山国是先秦时期相当重要的千乘之国,其地位仅次于战国七雄,而与东西周、宋、卫并称.然而,由于受文献记载的限制,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兴起、发展、世系等基本问题始终未弄清.直到1978年6月中山国墓葬遗物出土后,各方面的研究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使历史上久已湮没的中山国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本文拟分两个部分,对中山国史记载和研究的过程以及近年来问题争论的焦点与进展,做一概略的回顾,以促进方兴未艾的中山国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 白狄 国史研究 中山王墓 平山 世系 灵寿 君统 姓氏 文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