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高压氧治疗期间行运动干预对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1
作者 林智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24-227,共4页
明确行运动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接受高压氧治疗患儿的神经发育影响效果。方法 将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23年收治的8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明确行运动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接受高压氧治疗患儿的神经发育影响效果。方法 将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23年收治的8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干预及相应护理。比较两组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NBNA神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NBNA神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实施运动干预及相应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其在Gesell发育量表中的各项评分,促进神经行为发育,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 高压氧治疗 运动干预 神经发育 护理对策
下载PDF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Gesell发育量表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评价中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继红 张惠佳 +2 位作者 王跑球 王益梅 郭春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研究Gesell发育量表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中的一致性。方法657例年龄在3~8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均接受Gesell发育量表评定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定,采用秩相关计算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龄... 目的研究Gesell发育量表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中的一致性。方法657例年龄在3~8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均接受Gesell发育量表评定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定,采用秩相关计算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龄与PDMS-2中粗大运动项各分测验相当年龄、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龄与PDMS-2精细运动各项分测验相当年龄、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G-GMDQ)与PDMS-2粗大运动发育商(P-GMDQ)、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商(G-FMDQ)与PDMS-2精细运动发育商(P-FMDQ)的相关系数。结果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龄与PDMS-2粗大运动项各分测验相当年龄、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龄与PDMS-2精细运动各项分测试相当年龄相关系数在0.755~0.842(P<0.01),G-GM-DQ与P-GMDQ相关系数为0.645(P<0.01)、G-FMDQ与P-FMDQ相关系数为0.677(P<0.01)。结论PDMS-2相当龄与Ge-sell发育量表发育龄、P-FMDQ与G-FMDQ的平行效度有高度一致性,P-GMDQ与G-GMDQ的平行效度有中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body发育量表 GESELL发育量表 中枢性协调障碍
下载PDF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听性脑干反应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亚芳 苏金柱 +2 位作者 崔莉 李红霞 温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69-1770,共2页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在评估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听力状况及脑干听通道功能受损情况中的作用。方法对ZKS患儿38例76耳及同龄健康儿童20例40耳进行ABR及ASSR测试。结果ZKS组患儿的ABRⅠ、Ⅲ、...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在评估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听力状况及脑干听通道功能受损情况中的作用。方法对ZKS患儿38例76耳及同龄健康儿童20例40耳进行ABR及ASSR测试。结果ZKS组患儿的ABRⅠ、Ⅲ、Ⅴ渡潜伏期,Ⅰ~Ⅲ及Ⅰ~Ⅴ波峰间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KS组ASSR各频率反应阈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ABR和ASSR,可以为定量定性的评估ZKS患儿听力损失状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听性脑干反应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头针结合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松 宋金萍 +4 位作者 李国英 高春霞 李江 李雄斌 刘洪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6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药物、推拿按摩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头针和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以小儿脑性瘫...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6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药物、推拿按摩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头针和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以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肌痉挛均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头针 运动疗法 儿童
下载PDF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童雪涛 越敏 +2 位作者 艾戎 严征 潘丹丹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程序和方法,以减轻伤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110例平均月龄12.56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结果经过至少3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护理,总有效率达98.2%,正常化率达4...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程序和方法,以减轻伤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110例平均月龄12.56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康复及护理干预。结果经过至少3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护理,总有效率达98.2%,正常化率达43.6%。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达到正常化的效果,减少患儿伤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康复护理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在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晓冬 徐明 +2 位作者 杨小红 储晓彬 凌振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康复方法同时加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therapy,C1MT)对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的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月一2018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门诊治疗的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 目的探讨传统康复方法同时加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therapy,C1MT)对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的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月一2018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门诊治疗的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而对照组仅仅给予传统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得分、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疗效。结果两组GMFM得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GMFM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V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s、Vd、Vm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RI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1),而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F<0.05)o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基于传统康复加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较之单纯的传统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偏瘫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脑血流并提高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强制诱导性 中枢性协调障碍 偏瘫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超早期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廖伟 赵聪敏 +3 位作者 余秀梅 胡云芳 吕婕 杜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CD)的疗效。方法对86例CCD患儿(年龄0~6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CD)的疗效。方法对86例CCD患儿(年龄0~6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所有病例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及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对运动功能及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超早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0.0%(χ^2 4.73,P〈0.01);治疗组在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三个能区的发育商分别进步(9.25±1.85)、(7.9±2.01)、(7.41±1.45),优于对照组(7.15±1.54)、(6.12±1.47)、(6.13±1.54)(均P〈0.05)。结论对CCD患儿超早期实施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CCD) 超早期干预 电刺激 小脑顶核 神经发育疗法
下载PDF
联合应用电磁疗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治疗中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晓冬 顾成华 +2 位作者 徐明 宋磊 孔炜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1期3269-3270,共2页
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ce ,CCD)是指小儿姿势与运动协调发生紊乱的阶段,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危险儿,或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脑损伤儿。临床上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有脑损伤病史、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协... 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ce ,CCD)是指小儿姿势与运动协调发生紊乱的阶段,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危险儿,或用于早期诊断脑瘫的脑损伤儿。临床上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有脑损伤病史、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1]。目前CCD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物理训练治疗( PT)、作业治疗( OT)、高压氧舱和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治疗。多年来临床上综合治疗方案虽然有效,但是治疗时间漫长,疗效缓慢,其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受医疗设施,季节,易感染等诸多条件制约。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CCD患儿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CCD治疗方法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磁场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中枢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运动发育模式以及智能发育有更加明显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在CCD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变化,揭示其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交变电磁场 小脑顶核电刺激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0-2岁中枢性协调障碍脑瘫患儿的早期智力干预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月余 张惠佳 +1 位作者 阳伟红 王跑球 《中国康复》 2007年第6期393-394,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脑瘫(CP)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15例<2岁ZKS的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23例患儿(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脑瘫(CP)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15例<2岁ZKS的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23例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8.7%,P<0.01);平均DQ值干预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智力干预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且年龄越小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干预 中枢性协调障碍 脑瘫
下载PDF
Vojta法诊治中枢性协调障碍与脑瘫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童雪涛 刘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8期463-464,共2页
关键词 Vojta治疗法 脑性瘫痪 中枢性协调障碍 综述
下载PDF
42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因素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华 李小晶 +4 位作者 邹红梅 程冰梅 董海鹏 冯志成 刘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9期82-83,共2页
目的 :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病因及早期表现 ,以期在异常姿势及运动障碍尚未出现或固定之前 ,能及早发现神经系统的损害 ,并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患儿。方法 :对 4 2 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 Vojta姿势反射发... 目的 :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病因及早期表现 ,以期在异常姿势及运动障碍尚未出现或固定之前 ,能及早发现神经系统的损害 ,并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患儿。方法 :对 4 2 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 Vojta姿势反射发育及肌张力等方面的检查 ,结合母亲妊娠期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主要病因依次为母亲妊娠早期感冒 2 8.5 %、早产 2 0 .7%、妊娠早期阴道流血 2 0 .5 %、病理性黄疸 18.8%、羊水浊 16 .7%、脐带因素 14 .8%、宫内窘迫 10 .6 %等。最能引起家人注意的表现主要是易惊跳 4 0 %、睡眠少 32 .2 %、昼夜哭闹不安 2 0 .9%等。体检除 Vojta姿势反射异常外 ,尚有原始反射消退延迟 37.4 % ,踝阵挛阳性 10 .1% ,单侧巴彬斯基征阳性 12 .6 %。结论 :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应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病因、早期表现及神经发育学检查 ,可以早期发现脑损伤 ,从而阻断因脑损伤所致的各种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高危因素 小儿 脑瘫 诊断
下载PDF
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晓冬 顾成华 +4 位作者 宋磊 孔炜 徐明 杨小红 孙晓娟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413-3415,共3页
目的探讨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56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运动及作业疗法,按摩,高压氧... 目的探讨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56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运动及作业疗法,按摩,高压氧,针灸及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以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GMFM)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1)。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交变电磁场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的方法是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一种新型安全、显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交变电磁场 小脑顶核电刺激 婴儿
下载PDF
脑性瘫痪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治疗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曹春兰 王淑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1期3247-3247,共1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中枢性协调障碍 早期筛查 干预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彬彬 黄丽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7期2587-2587,共1页
关键词 高压氧 综合治疗 中枢性协调障碍 疗效 ZKS 脑性瘫痪 CP 儿童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旸 董继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CP 早期干预 脑损伤 临床意义 康复 早期发现 CCD 积极意义 姿势
下载PDF
前庭功能训练对儿童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瑛 唐云 夏嘉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136-138,共3页
目的评估前庭功能训练与传统的综合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 目的评估前庭功能训练与传统的综合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庭功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异常姿势反射及肌张力得到纠正和控制,运动发育落后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Gesell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后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能区DQ均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能区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语言、个人-社交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功能训练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疗效优于仅使用常规康复疗法,是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前庭训练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中枢性协调障碍68例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洪波 周建国 +2 位作者 徐秀琴 贺瑞荣 刘惠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615-617,共3页
目的为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zentrale coordination sstorung,ZKS)发病高危因素,减少ZKS的发生率。方法对68例ZKS患儿进行运动、反射、肌张力及Vojta姿势反射检查,结合母亲妊娠期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主要高危因素... 目的为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zentrale coordination sstorung,ZKS)发病高危因素,减少ZKS的发生率。方法对68例ZKS患儿进行运动、反射、肌张力及Vojta姿势反射检查,结合母亲妊娠期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主要高危因素前五位为早产儿、脐带绕颈、母亲孕早期感冒、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产时窒息。结论对ZKS患儿应引起足够重视,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高危因素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中药熏蒸与水疗干预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文霞 贺琳 +1 位作者 马娜 张丽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6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与水疗干预对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4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予药物、经络导平、高压氧、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进行1次...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与水疗干预对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4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予药物、经络导平、高压氧、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进行1次中药熏蒸与水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睡眠质量良好分别占20.0%(24/120)、18.3%(20/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睡眠质量良好分别占83.3%(100/120)、20.0%(24/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熏蒸水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水疗后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熏蒸水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水疗后治疗组痉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与水疗干预能有效改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疗法 水疗法 中枢性协调障碍
下载PDF
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妍 田晶 魏晓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5-845,共1页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疗效观察 早期治疗 小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高胆红素血症 住院时间 肌张力异常
下载PDF
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乐云 袁海斌 +1 位作者 赵爱群 王秀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 :6 8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2例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观察组 36例 ,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运用Vojta法治疗 ,并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治疗 3个月 ,2组总有效率分别... 目的 :探讨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 :6 8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2例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观察组 36例 ,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运用Vojta法治疗 ,并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治疗 3个月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0 0 %和 96. 87% ,经统计学处理P >0 . 0 5 ,但显效率观察组为91. 6 % ,对照组为 78 1% ,P <0. 0 5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VOJTA法 治疗中 对照组 疗效观察 改良 康复评价 法治 基础 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