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珍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哲仁 李锐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20 mg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八珍汤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00%(49/49)优于对照组的89.80%(44/49)(P<0.05),且观察组D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减八珍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气血亏虚型中枢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中枢性眩晕 气血亏虚证 八珍汤 盐酸倍他司汀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枢性眩晕量表临床应用的队列研究
2
作者 张赫 金宏伟 +2 位作者 战岚 庞雨 滕艳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讨中枢性眩晕量表在内科中枢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卒中中心及眩晕门诊诊治的20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为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200例患... 目的:探讨中枢性眩晕量表在内科中枢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卒中中心及眩晕门诊诊治的20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为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中枢性眩晕量表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枢性眩晕量表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和SF-36评分均有所改善(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Central Vertigo Scale in patients with medical central vertigo.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involving 200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rtigo diagnosed and treated at the Stroke Center and Vertigo Clinic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January 2018 and June 2023. Using a simplified randomization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100 patient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100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intervention using the Central Vertigo Scal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with the scale.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Short Form-36 (SF-36)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intervention levels, the NIHSS score, ADL score, and SF-36 score of 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P < 0.05). Furthermor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NIHSS score (P < 0.05), significantly higher ADL and SF-36 scores (P < 0.05), 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P < 0.05). Conclusion: The Central Vertigo Scale 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intervention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medical central vertigo, effectively improving clinical symptoms, alleviating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enhancing ADL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量表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眩晕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林勤剑 苏方华 +4 位作者 陈汉基 钟芳 沈威 包泽岩 黄勤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1,共3页
目的:观察眩晕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膏治疗,疗程均为2周。... 目的:观察眩晕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眩晕膏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疗效及治疗前后躯体障碍(DHIP)、情绪障碍(DHIE)、功能障碍(DHIF)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总分、SOT评分,并计算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14天两组患者DHIP、DHIE、DHIF评分及DHI总分显著降低,SOT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14天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后7天(P<0.05),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瘀血阻窍型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用倍他司汀,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倍他司汀 瘀血阻窍 中枢性眩晕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枢性眩晕验案一则
4
作者 郭敏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5期31-32,共2页
中枢性眩晕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庭结构功能失调,导致出现以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主要症状。包烨华主任医师系杭州市第七批市级名中医,在我院成立了工作室。笔者有幸参与杭州市新苗中医骨干跟师培养项目,受包师指导,现将针... 中枢性眩晕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庭结构功能失调,导致出现以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主要症状。包烨华主任医师系杭州市第七批市级名中医,在我院成立了工作室。笔者有幸参与杭州市新苗中医骨干跟师培养项目,受包师指导,现将针灸治疗中枢性眩晕一则验案分享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2023年7月9日就诊。主诉:头晕伴复视1月余。现病史:入院前1月余突发极度头晕,伴视物模糊、重影,左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肢体协同能力差;我院神经内科查头颅MRI提示:脑桥右侧新近梗死灶;予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头晕症状改善不明显,今来就诊。既往有“高血压3级,极高危”病史20余年,服用厄贝沙坦片、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中枢性眩晕 验案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5
作者 吕武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30-0033,共4页
研究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联合对于中枢性眩晕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患有中枢性眩晕于本院就诊治疗患者166例,依据其就诊单双号,单号者为对照组,用药倍他司汀,双号为观察组,用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 研究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联合对于中枢性眩晕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患有中枢性眩晕于本院就诊治疗患者166例,依据其就诊单双号,单号者为对照组,用药倍他司汀,双号为观察组,用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分析疗效。结果 评测患者中枢性眩晕病症反应症候积分,对比症候积分显示,治疗实施后观察组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眩晕对其身心状态影响情况有更为显著缓解(P<0.05),经由治疗,两组中观察组有较高中枢性眩晕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进行应用,在中枢性眩晕治疗中可对患者病症反应做到有效改善,具备良好临床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倍他司汀 中枢性眩晕 临床有效性
下载PDF
TCD联合MRI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诊断研究
6
作者 严雨 陈彦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74-07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在中枢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某医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TCD与MRI检查,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TCD诊断...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在中枢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某医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TCD与MRI检查,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TCD诊断出中枢性眩晕患者50例,MRI诊断出51例,而联合诊断则检出59例。TCD检查揭示50例患者存在动脉血流状态异常,其中椎-基底动脉异常占47例,包括单纯硬化、单纯狭窄、狭窄合并硬化血流速度减慢或加快等多种情况。MRI检查发现脑梗死48例,涉及脑干、小脑、丘脑及枕叶等不同部位,另有3例脑出血,均位于小脑。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达到98.33%,显著高于单一TCD或MRI诊断。结论 TCD与MRI联合诊断在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MRI 中枢性眩晕
下载PDF
中枢性眩晕患者的92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席刚明 岳炫烨 +4 位作者 叶飞 胡发云 鲍玉华 庄凤娟 聂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变化,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拟诊为中枢性眩晕的92例患者,全部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并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变化,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拟诊为中枢性眩晕的92例患者,全部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并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比例及分布(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92例,病变137侧,其中前循环(颈动脉系统)病变15侧(10.95%);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122侧(89.05%),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31例(33.70%),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39侧(28.47%),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13侧(9.49%),后循环变异59侧(43.06%)。结论:后循环狭窄和变异可能是中老年人中枢性眩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血管循环
下载PDF
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电生理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薛海龙 肖文 李仓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比较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对周围性眩晕组(85例)和中枢性眩晕组(61例)患者进行眼震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周围性眩晕组眼震电图异常67例(78.8%),其中视测距障碍试验过冲及欠冲6例(7.1%);自发... 目的比较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对周围性眩晕组(85例)和中枢性眩晕组(61例)患者进行眼震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周围性眩晕组眼震电图异常67例(78.8%),其中视测距障碍试验过冲及欠冲6例(7.1%);自发性眼震5例(5.9%);凝视试验异常16例(18.8%);视跟踪试验Ⅰ型42例(49.4%),Ⅱ型17例(20.0%),Ⅲ型8例(9.4%);视动性眼震试验双侧不对称19例(22.4%);变位性眼震阳性51例(60.0%);冷热试验异常31例(36.5%)。中枢性眩晕组眼震电图异常42例(68.9%),视测距障碍试验过冲及欠冲19例(31.1%);自发性眼震13例(21.3%);凝视试验异常23例(37.7%);视跟踪试验Ⅰ型35例(57.4%),Ⅱ型13例(21.3%),Ⅲ型8例(13.1%),Ⅳ型5例(8.2%);视动性眼震试验双侧不对称33例(54.1%);变位性眼震阳性2例(3.3%);冷热试验异常6例(9.8%)。与周围性眩晕组比较,中枢性眩晕组视测距障碍试验、凝视试验、视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异常率显著升高,变位实验和冷热实验异常率显著降低(均P<0.05)。周围性眩晕组BAEP异常32例(37.6%),中枢性眩晕组BAEP异常31例(50.8%)。与中枢性眩晕组比较,周围性眩晕组Ⅰ波潜伏期及Ⅰ-Ⅲ波的波峰潜伏期显著升高,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峰潜伏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眼震电图视测距障碍试验、凝视试验、视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对中枢性眩晕敏感性较高,变位性眼震实验对耳石症检出率高,冷热实验对半规管功能评价敏感度高。BAEP阳性率较低,但可对眩晕患者定位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电生理特点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前庭康复训练在中枢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程美玲 马学英 +1 位作者 袁桂敏 王庆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前庭康复训练在中枢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95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门诊及电话随访指导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前庭康复训练在中枢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95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门诊及电话随访指导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眩晕残障程度[采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及治疗效果。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DHI评分及低于对照组(P<0.05),BBS、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前庭康复训练可以减轻中枢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和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 微信平台 中枢性眩晕 自理能力
下载PDF
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变化的TCD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伟 姜红 +1 位作者 赵晓庆 孟莉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变化的观察,以期发现其主要相关联的供血系,寻找可能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临床诊断为中枢性眩晕患者420例,全部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前循环探测大脑前(TCA...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变化的观察,以期发现其主要相关联的供血系,寻找可能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临床诊断为中枢性眩晕患者420例,全部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前循环探测大脑前(TCA)及大脑中动脉(MCA),后循环探测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观察血流速度,分别以前后循环、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为讨论对象。结果发现中枢性眩晕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循环;45岁以下组血流速度异常以流速增高为主,其前后循环流速异常发生率无差异;性别在前后循环流速异常发生率上无差异。结论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异常以后循环为主,年轻患者此种表现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前循环 后循环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150例中枢性眩晕的DSA改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是明启 王玉洲 黄宝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研究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脑血管形态变化。方法对15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150例中,114例(76.0%)血管...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研究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脑血管形态变化。方法对15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150例中,114例(76.0%)血管有病变,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病变7例,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98例,9例两个系统均存在病变,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85例,占56.7%。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中枢性眩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结构异常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39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伟 李春盛 殷文朋 《中国医药》 2007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的机制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178例作为治疗组和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21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阴、阳性对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的机制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178例作为治疗组和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21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阴、阳性对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9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醒脑静注射液在缓解视物旋转和晃动感的作用和起效时间略早于葛根素注射液,对于缓解合并头痛的患者,醒脑静注射液的作用要明显好于葛根素注射液(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在改善脑循环、扩张脑血管等方面的作用与葛根素注射液无明显的差别,但醒脑静注射液的安全性和应用范围明显高于葛根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中枢性眩晕
下载PDF
视频眼震电图在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忠波 刘莹莹 +2 位作者 王明华 高琦 伞勇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0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使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对眩晕患者80例进行了视频眼震电图检查,鉴别区分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结果此次研究中共有42例被...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使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对眩晕患者80例进行了视频眼震电图检查,鉴别区分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结果此次研究中共有42例被鉴定为中枢性眩晕,占52.5%,有9例颈性眩晕(21.4%),14例后循环缺血(33.3%),19例偏头痛性眩晕(45.2%);有38例被鉴定为外周性眩晕,占47.5%,有1例前庭神经炎(2.6%),3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7.9%),8例梅尼埃病(21.1%),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8.4%)。结论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可以使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进行区分鉴别,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在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桂兰 韩鹰鹏 宋成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8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VNG)检查在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眩晕患者行VNG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500例患者行VNG检查,外周性眩晕患者225例(45.0%),中枢性眩晕106例(21.2%),...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VNG)检查在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眩晕患者行VNG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500例患者行VNG检查,外周性眩晕患者225例(45.0%),中枢性眩晕106例(21.2%),颈性眩晕48例(9.6%),其他原因不明的眩晕121例(24.2%)。结论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
下载PDF
中枢性眩晕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为 朱利元 史晋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使用133Xe吸入法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测定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各主要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分为发... 目的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使用133Xe吸入法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测定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各主要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分为发作期组、间歇期组和健康人对照组。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60.5%出现脑血流量减少,伴相应动脉脑血流速度减低。发作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歇期(P<0.01),疾病组大脑半球血流量、各局部脑叶血流量及相应脑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 P<0.05)。结论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无脑内结构改变的情况下进行RCBF及TCD检测,有助于观察病变部位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及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脑血流量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下载PDF
辨证施治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小亮 范德辉 +5 位作者 陈荣浩 黄任锋 刘晓林 李晓敏 余尚贞 石青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7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汤药组给予加味圣愈汤治疗,手法组给予正骨手法治疗,西医组给予西医对照治疗。观察起效时间(... 目的:观察运用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汤药组给予加味圣愈汤治疗,手法组给予正骨手法治疗,西医组给予西医对照治疗。观察起效时间(OST)、症状消失时间(SDT)及缓解时间(RT),检测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多普勒(TCD)的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汤药组90%,手法组90%,西医组80%,治疗组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DT、RT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CA、BA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加味圣愈汤 龙氏正骨手法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对老年中枢性眩晕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郝贵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507-510,共4页
中枢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供血不足及脊椎病等,临床表现为眩晕、行走不稳、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等,其中眩晕为最常见的症状[1-2]。研究发现,中老年人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其... 中枢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供血不足及脊椎病等,临床表现为眩晕、行走不稳、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等,其中眩晕为最常见的症状[1-2]。研究发现,中老年人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其他疾病,中枢性眩晕发病率较高,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3]。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及脑功能代谢、清除自由基及脑保护作用,临床已应用于脑梗死、脑缺血等疾病的治疗,但是治疗中枢性眩晕的报道较少,尤其是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更少[4]。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中枢性眩晕病人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血管内皮功能 中老年人 疗效分析 眩晕 丁苯酞 脑血管疾病 脑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及瞬目反射在评估针刺治疗中枢性眩晕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明坤 黄刚 +4 位作者 夏文静 智孔亮 王倩 武一平 林杰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2期185-18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针刺在中枢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的影响,探讨以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作为针刺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评估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枢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针刺在中枢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的影响,探讨以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作为针刺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评估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枢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针刺组50例。两组均采用统一的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图形各波潜伏期(PL)和波峰间潜伏期(IPL)变化;观察瞬目反射图形各波潜伏期、双侧潜伏期差值变化。结果:常规组与针刺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率方面,治疗前针刺组与常规组BAEP异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针刺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异常率方面:常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针刺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常规治疗和针刺配合常规治疗中枢性眩晕均有效,但采用针刺配合常规治疗效果更显著。常规治疗和针刺配合常规治疗均可以改善中枢性眩晕患者BAEP的I、III、V波PL和I^III、III^V、I^VIPL,可以改善BR各波潜伏期、双侧潜伏期差值,从而降低异常率,且针刺配合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瞬目反射 针刺疗法 中枢性眩晕 电生理
下载PDF
初步探讨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文婷 黄华品 +4 位作者 刘昌云 车春晖 林婉挥 林小惠 蔡国恩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后循环血流变化的检测,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DWL TCD超声仪,对随机抽取的208例中枢性眩晕患者进行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测,观察其收...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后循环血流变化的检测,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DWL TCD超声仪,对随机抽取的208例中枢性眩晕患者进行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测,观察其收缩峰的平均速度(Vm)的变化,分析其年龄差异与前、后循环中各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异常以后循环异常为主,高年龄组血流速度异常尤为明显。结论 TCD具有简便、安全、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为眩晕患者颅内血流情况提供动态观察指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对眩晕患者的筛查有重要价值,可成为眩晕患者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中枢性眩晕 前循环 后循环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立华 孙慧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治疗组65例。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治疗组65例。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96%,治疗组为96.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醒脑静注射液 银杏叶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