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滞动针干预“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中枢镇痛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赵丽萍 陈艺箔 +3 位作者 王雅倩 李之彤 张琪 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14-3623,共10页
背景:滞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显著,但镇痛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滞动针干预激痛点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6)和造模组(n=38),造模组采用“打击结合... 背景:滞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显著,但镇痛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滞动针干预激痛点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6)和造模组(n=38),造模组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制备左侧股内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造模12周后随机挑选6只验证造模成功,将剩余32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6)与滞动针组(n=16),使用滞动针对滞动针组大鼠左侧股内侧肌局部激痛点进行干预治疗,2次/周,治疗4周。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进行左足机械缩足阈值测定;治疗后第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左侧股内侧肌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和c-fos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滞动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降低(P<0.05);治疗4周后,滞动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高于模型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等,肌细胞增大并出现核内移现象,细胞内出现圆形挛缩结节以及紧张带;滞动针组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细胞多呈角状,细胞内偶见挛缩结节;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β-内啡肽及脑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动针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β-内啡肽及脑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P<0.05);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fos、Iba-1阳性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动针组c-fos阳性表达升高(P<0.05),Iba-1阳性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均降低(P<0.05);(5)结果表明,滞动针可能通过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下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间接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释放β-内啡肽、增加c-fos神经元兴奋性,从而降低中枢致敏程度,有效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激痛点 滞动针 中枢镇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蝎毒与吗啡中枢镇痛作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4
2
作者 李宁 吕欣然 +3 位作者 韩惠蓉 朱庆磊 李红军 于龙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50-752,共3页
蝎毒及其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我们对其中枢镇痛作用效果与吗啡进行了比较。向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微量注射蝎毒(scorpionvenom,SV)和吗啡(morphine),以热辐射甩尾法为指标,观察比较二者中枢镇痛作用效果。结果... 蝎毒及其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我们对其中枢镇痛作用效果与吗啡进行了比较。向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微量注射蝎毒(scorpionvenom,SV)和吗啡(morphine),以热辐射甩尾法为指标,观察比较二者中枢镇痛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向大鼠PAG内恒速注射0.025%~0.10%SV0.5μL(相当于0.5μg/kg~2μg/kg)即出现痛阈升高,20min达峰值(痛阈最大提高15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欲使大鼠痛阈提高150%,PAG内注射吗啡的用量约为10μg/kg。提示SV有很强的中枢镇痛作用,作用强于吗啡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吗啡 镇痛作用 中枢镇痛
下载PDF
不同功能位点介导α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和中枢镇痛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云霞 蒋春雷 +6 位作者 宋连霞 路长林 邵小燕 由振东 黄爱军 崔瑞耀 刘新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细胞因子α干扰素 (IFNα)具有中枢镇痛作用。抗内源性阿片肽血清与IFNα能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 ,提示IFNα与内源性阿片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获得系列IFNα突变体 ,并分别测定其免疫学活性和镇痛能力... 细胞因子α干扰素 (IFNα)具有中枢镇痛作用。抗内源性阿片肽血清与IFNα能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 ,提示IFNα与内源性阿片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获得系列IFNα突变体 ,并分别测定其免疫学活性和镇痛能力。结果显示 ,IFNα突变体Y1 2 9S IFNα免疫学活性显著下降 ,但仍然保留了很强的镇痛能力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能够阻断Y1 2 9S IFNα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IFNα分子存在着相互独立的免疫和镇痛两个功能位点 ,分别介导免疫调节作用和中枢镇痛作用。结果还提示 ,IFNα的免疫调节和中枢镇痛作用可能是由不同的受体途径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基因定点突变 功能位点 痛阈 中枢镇痛
下载PDF
SIPI5047的合成及非阿片类中枢镇痛活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建其 黄丽瑛 +2 位作者 陈新建 翁志洁 张椿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1-618,共8页
为研究芳烷酮哌嗪类新化合物SIPI5047的非阿片类中枢镇痛活性,以哌嗪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SIPI5047,通过多种动物模型研究SIPI5047的体内镇痛活性、作用机制、作用类型及药物成瘾性。研究表明:SIPI5047具有明显镇痛活性,其镇痛强度... 为研究芳烷酮哌嗪类新化合物SIPI5047的非阿片类中枢镇痛活性,以哌嗪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SIPI5047,通过多种动物模型研究SIPI5047的体内镇痛活性、作用机制、作用类型及药物成瘾性。研究表明:SIPI5047具有明显镇痛活性,其镇痛强度与吗啡相当,远强于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SIPI5047不具有解热和抗炎作用,但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SIPI5047与μ阿片受体无明显亲和力,对NMDA受体多胺位点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SIPI5047多次用药不产生身体与精神依赖作用。SIPI5047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的新型非阿片类镇痛剂,具有作为非成瘾性镇痛新药深入研究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PI5047 合成 非阿片类中枢镇痛
下载PDF
纯化蝎毒IV(SVC Ⅳ)的中枢镇痛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雷留根 孔天翰 +2 位作者 韩雪飞 楚宪襄 范天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蝎毒 纯化蝎毒 SVCⅣ 中枢镇痛 镇痛 药理
下载PDF
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中枢镇痛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世琼 杜小正 +1 位作者 秦晓光 骆文郁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7,共5页
目的:观察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模型的镇痛效应和中枢镇痛机理。方法:将健康2—3月龄青紫蓝兔50只在测定痛阈并筛选后。按随机表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内服药物对照组、捻转针法对照组、热补针法治疗组5组,每... 目的:观察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模型的镇痛效应和中枢镇痛机理。方法:将健康2—3月龄青紫蓝兔50只在测定痛阈并筛选后。按随机表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内服药物对照组、捻转针法对照组、热补针法治疗组5组,每组9只。以卵蛋白诱导关节炎疼痛造模,对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只是每天抓取、固定刺激。其余3组连续治疗6d后,观察各组家兔脑脊液中β-内非肤(β-EP)、八肤胆囊收缩素(CCK-8)、腰髓P物质(SP)的含量。结果: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家兔的痛阈均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热补针法与药物和捻转针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家兔脑脊液中的镇痛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热补组家兔脑脊液中的β-EP、CCK-8、SP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作用优于内服药物组和捻转针法组(P〈0.01)。结论:传统热补针法有显著的中枢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热补针法 中枢镇痛物质
下载PDF
江浙蝮蛇毒C_4组分的中枢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金铭 沈淼山 +1 位作者 周荣 阮叶萍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中枢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通过侧脑室给药、脊髓化鼠镇痛实验和足跖定压刺激试验研究C4组分的镇痛作用部位;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其与乙酰胆碱受体、...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中枢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通过侧脑室给药、脊髓化鼠镇痛实验和足跖定压刺激试验研究C4组分的镇痛作用部位;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其与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间的作用关系。结果:C4组分的镇痛部位主要在脑中枢,且C4组分不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作用,而与阿片受体相关。结论:江浙蝮蛇毒C4组分镇痛通过中枢起效,提示江浙蝮蛇毒C4组分可能与增加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浙蝮蛇毒 镇痛C4组分 中枢镇痛 阿片肽 乙酰胆碱受体
下载PDF
中枢镇痛药物作用于相关脑区的药理学功能磁共振成像
8
作者 伍建林 田明 +3 位作者 张清 张竞文 谭小新 孙长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采用药理学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phfMRI)研究鼻喷给药途径下中枢镇痛药物激活人脑的功能部位及作用机制。方法18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试验药物为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行为学试验中记录受试者主观感受及药物作用时间,两周后行正式f... 目的采用药理学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phfMRI)研究鼻喷给药途径下中枢镇痛药物激活人脑的功能部位及作用机制。方法18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试验药物为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行为学试验中记录受试者主观感受及药物作用时间,两周后行正式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试验任务分两次EPI扫描(鼻喷药后7min和25min),共完成143次扫描。EPI扫描时给予试验者手背痛刺激。试验数据采用Matlab6.5及SPM2等软件行后处理获得脑功能图像。结果①该药起效作用时间集中在鼻喷药后15~35min,与酒石酸布托啡诺药时曲线相近。②该药作用于人脑受体分布的相关激活脑区主要位于:皮层区:额叶(眶额回、额内上回、额上回)、颞叶(脑岛、颞中回、颞下回)、顶叶(楔前回)、边缘系统(扣带前回、扣带中回、海马、海马旁回)等;皮层下区(苍白球);小脑(小脑皮层6~9区、小脑脚、小脑蚓部)。③多数受试者第二阶段激活脑区数量与程度强于第一阶段(P<0.01)。结论phfMRI观察和研究经鼻腔给药后脑功能激活区及其机制是可行的。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脑功能试验验证了人脑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主要分布区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镇痛 阿片受体 磁共振成像 药理学
下载PDF
针刀松解对坐骨神经痛大鼠中枢镇痛机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立 董介轩 +5 位作者 殷志荣 石小东 李皎 许燕飞 刘维统 董玮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2-17,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对坐骨神经痛大鼠中枢各区域多巴胺(DA)、5-羟色安(5-HT)、去甲肾上腺素(NE)、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腓呔(L-ENK)镇痛物质影响。方法将90 只清洁级SD 大鼠随机分作对照组、神经损伤组及...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对坐骨神经痛大鼠中枢各区域多巴胺(DA)、5-羟色安(5-HT)、去甲肾上腺素(NE)、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腓呔(L-ENK)镇痛物质影响。方法将90 只清洁级SD 大鼠随机分作对照组、神经损伤组及针刀松解组;对照组:仅手术,不结扎坐骨神经;神经损伤组:结扎坐骨神经,无其他干预;针刀松解组:结扎坐骨神经,在造模成功后14、21、28 d 给予针刀松解干预。3 组在35 d 取中枢各区域组织,用放免检测法检测CCK-8 水平;ELISA 法检测DA、5-HT、NE 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β-EP、L-ENK 水平;及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L-ENK 水平。结果各区域针刀松解组较神经损伤组和对照组CCK-8、DA、NE、5-HT 水平升高(P<0.01);海马区域针刀松解组β-EP、L-ENK 水平升高(P<0.01)。结论针刀松解干预坐骨神经痛大鼠能促进中枢各区域DA、NE、5-HT、β-EP、L-ENK 等镇痛物质表达,起到内源性中枢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针刀松解 中枢镇痛
下载PDF
钙、钙拮抗剂和激动剂与中枢镇痛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新 唐希灿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4,共6页
Ca^(2+)和EGTA分别拮抗和增强吗啡等中枢镇痛剂的作用。Ca^(2+)对阿片受体结合的影响随受体亚型不同而表现不同的作用。Ca^(2+)浓度的大小与阿片类药物对ACh和NA释放的抑制强度成反比。急性投与吗啡减小神经元突触小体对^(45)Ca^(2+)摄... Ca^(2+)和EGTA分别拮抗和增强吗啡等中枢镇痛剂的作用。Ca^(2+)对阿片受体结合的影响随受体亚型不同而表现不同的作用。Ca^(2+)浓度的大小与阿片类药物对ACh和NA释放的抑制强度成反比。急性投与吗啡减小神经元突触小体对^(45)Ca^(2+)摄取;而长期应用吗啡使突触小体对^(45)Ca^(2+)摄取增加,对脑内钙通道可能有向上调节作用。钙拮抗剂和激动剂分别增强和拮抗吗啡等的镇痛作用,抑制和增强高K^+诱发的神经递质释放。钙拮抗剂还可减轻吗啡成瘾的戒断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拮抗剂 激动剂 中枢镇痛
下载PDF
眼镜蛇神经毒素中枢性镇痛作用脑内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班建东 蓝秀万 +1 位作者 舒雨雁 汤圣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纯化的眼镜蛇神经毒素 (α- Cobrotoxin,α- CBT)中枢性镇痛作用的有关受体 ,为研究α- CBT的中枢镇痛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阿托品 1m g.kg- 1或纳洛酮 3m g.kg- 1后 ,再向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 Periaq... 目的 :探讨纯化的眼镜蛇神经毒素 (α- Cobrotoxin,α- CBT)中枢性镇痛作用的有关受体 ,为研究α- CBT的中枢镇痛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阿托品 1m g.kg- 1或纳洛酮 3m g.kg- 1后 ,再向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 PeriaqueductalGray,PAG)微量注射 2 g/ L的α- CBT生理盐水溶液 0 .5μl (相当于 5μg.kg- 1 ) ,用光辐射甩尾法观察大鼠的痛阈变化。结果 :阿托品能明显拮抗 α- CBT的中枢镇痛作用 ,其痛阈提高抑制率为 91%。纳洛酮仅能轻度降低 α- CBT的中枢镇痛作用 ,痛阈提高抑制率为 18%。结论 :α- CBT的中枢性镇痛作用与中枢乙酰胆碱能系统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神经毒素 受体 中枢镇痛
下载PDF
大鼠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内GABA_B受体与5-HT共存神经元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14
12
作者 闫励 赵华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目的 观察 GABAB受体 (GABABR)与 5 - H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 (Gi A)神经元内的共存 .方法  GABABR和 5 - HT及GABABR5 - HT和 GAB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及三重染色技术 .结果  ... 目的 观察 GABAB受体 (GABABR)与 5 - H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 (Gi A)神经元内的共存 .方法  GABABR和 5 - HT及GABABR5 - HT和 GAB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及三重染色技术 .结果  GABABR/ 5 - HT双标神经元胞体较密集地见于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 .此外 ,PAG和 Gi A内也可见双标神经元 .GABA样阳性终末与 GABABR/ 5 - HT双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  PAG,中缝核簇和 Gi A内的 5 - HT能神经元几乎均呈 GABABR样阳性 ;GABA能终末与 GABAB受体 / 5 - HT双标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 ;GA-BA可能通过 GABAB受体调节 5 - HT能神经元的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B受体 血清素 中枢内源性镇痛 脑导水管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近5年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口服中枢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英 朱红球 +3 位作者 陈美玲 温劲 许惠英 曾颖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12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口服中枢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并分析其趋势,为防止药物滥用、科学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提取2005—2010年每年第4季度我院口服中枢性镇痛药各品种的总用量、使用总天数、恶性肿瘤患者总病... 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口服中枢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并分析其趋势,为防止药物滥用、科学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提取2005—2010年每年第4季度我院口服中枢性镇痛药各品种的总用量、使用总天数、恶性肿瘤患者总病例数等数据资料,同时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使用量方面,羟考酮缓释片、弱阿片类和吗啡片使用量逐年增加,而吗啡控释片呈下降趋势。其药物利用指数为:弱阿片类、小规格羟考酮控释片及吗啡片DUI<1,吗啡控释片、较大规格羟考酮缓、控释片DUI>1。结论:我院口服中枢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不存在滥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中枢镇痛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率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新型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氟吡汀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中枢镇痛药物 阿片类 嘧啶类衍生物 苯氨基 分子式 商品名 马来酸 分子量
下载PDF
植入性中枢靶控镇痛药物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燕萍 刘颖 《全科护理》 2015年第12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探讨植入性中枢靶控镇痛药物(吗啡)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的方法、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3例晚期顽固性癌痛病人均给予中枢靶控镇痛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术后鞘内持续泵入吗啡,剂量1mg/d^6mg/d。[结果]3例病人疼痛均有效缓解,无明... [目的]探讨植入性中枢靶控镇痛药物(吗啡)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的方法、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3例晚期顽固性癌痛病人均给予中枢靶控镇痛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术后鞘内持续泵入吗啡,剂量1mg/d^6mg/d。[结果]3例病人疼痛均有效缓解,无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植入性中枢靶控镇痛药物输注系统对于晚期顽固性癌痛疗效好,可明显减轻药物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性中枢靶控镇痛药物输注系统 吗啡 顽固性疼痛
下载PDF
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健 楚春平 《天津护理》 2020年第4期458-460,共3页
总结11例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术前做好疼痛评估及相关知识的指导;术后做好病情观察、自控镇痛泵护理、并发症处理及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11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均减轻50%,平均带管... 总结11例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术前做好疼痛评估及相关知识的指导;术后做好病情观察、自控镇痛泵护理、并发症处理及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11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均减轻50%,平均带管生存2~3个月,最长达6个月,明显减轻了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使终末期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植入术 晚期癌症 护理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的中枢性镇痛药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菲 周慧 +3 位作者 毛云飞 沈明 金党琴 钱琛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84-91,共8页
对近十年中枢性镇痛药(主要是可待因、曲马多、美沙酮、芬太尼等)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进行评述,指出纳米材料在该类药物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广泛。总体来看,所使用的纳米材料类型多样,结构特征丰富,并通过诸多手段进行表征,极... 对近十年中枢性镇痛药(主要是可待因、曲马多、美沙酮、芬太尼等)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进行评述,指出纳米材料在该类药物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广泛。总体来看,所使用的纳米材料类型多样,结构特征丰富,并通过诸多手段进行表征,极大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相关电化学传感器大量用于人体尿样、血样等实际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提高检测灵敏度,今后应重点关注三维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新型纳米光电材料的开发及传感器的微型化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镇痛 纳米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进展
下载PDF
中枢镇痛药市场格局
18
作者 闰立新 陈良 张增梅 《中国制药信息》 2005年第10期38-40,共3页
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许多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不仅使患者感到痛苦。还可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剧烈的疼痛甚至可导致休克。故应合理使用药物缓解疼痛,防止可能产生的生理功能紊乱。但疼痛发生的原因不尽相... 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许多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不仅使患者感到痛苦。还可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剧烈的疼痛甚至可导致休克。故应合理使用药物缓解疼痛,防止可能产生的生理功能紊乱。但疼痛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镇痛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是通过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因此,镇痛药只适用于已确诊的剧痛患者.而对诊断未明的疼痛不宜先用药物止痛.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镇痛 药市场 生理功能紊乱 缓解疼痛 合理使用药物 诊断未明 伤害性刺激 防御反应 药物止痛
原文传递
中枢镇痛药琥珀酸去氢他喷他多酯的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俊钰 徐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8-840,847,共4页
1-二甲胺基-2-甲基-3-戊酮和间甲氧基苯基溴化镁经格氏反应制得1-二甲胺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3-戊醇盐酸盐(2),2用氯化亚砜氯代,经三溴化硼脱甲基得3-[3-氯-1-(二甲胺基)-2-甲基戊基-3-基]苯酚盐酸盐(4),4在4-叔丁基环己醇中用4... 1-二甲胺基-2-甲基-3-戊酮和间甲氧基苯基溴化镁经格氏反应制得1-二甲胺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3-戊醇盐酸盐(2),2用氯化亚砜氯代,经三溴化硼脱甲基得3-[3-氯-1-(二甲胺基)-2-甲基戊基-3-基]苯酚盐酸盐(4),4在4-叔丁基环己醇中用4-叔丁基环己醇钠顺式脱氯得去氢他喷他多(5),5与琥珀酸酐酯化得(Z)-3-[1-(二甲胺基)-2-甲基-2-戊烯-3-基)苯基丁二酸单酯(6),再经甲酯化、硼氢化钾还原、成盐得(Z)-3-[1-(二甲胺基)-2-甲基-2-戊烯-3-基]-苯基-4-羟丁酸酯琥珀酸盐(1),总收率31.8%。目标化合物为正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候选中枢性镇痛新药,命名为琥珀酸去氢他喷他多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去氢他喷他多酯 中枢镇痛 合成
原文传递
电针镇痛后效应与脑干5-HT、下丘脑β-EP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8
20
作者 梁繁荣 刘雨星 +1 位作者 陈瑾 罗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中枢机制。 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 ,以放免、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 ,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脑干 5 -羟色胺 (5 -HT)含量、下丘脑β-内啡肽 (β- EP)含量... 目的 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中枢机制。 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 ,以放免、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 ,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脑干 5 -羟色胺 (5 -HT)含量、下丘脑β-内啡肽 (β- EP)含量。 结果 电针能提高 AA大鼠痛阈并能维持 6 0 m in以上 ;提高下丘脑β- EP含量并维持 30 m in以上 ;提高脑干 5 - HT含量并维持此效应 30 min以上。 结论 提示电针镇痛后效应有其客观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中枢镇痛机制 脑干 5-羟色胺 Β-内啡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