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期刊

作者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学研体系下医疗机构中药新药转化应用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罗李娜 陈更新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3期250-256,共7页
目的:为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的转化应用提供建议。方法:对产学研体系下中药新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剖析目前医疗机构中药新药转化应用的难点。结果与结论:经过检索可知,有关中药新药产学研发展的论文... 目的:为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的转化应用提供建议。方法:对产学研体系下中药新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剖析目前医疗机构中药新药转化应用的难点。结果与结论:经过检索可知,有关中药新药产学研发展的论文很少。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医疗机构中药新药转化应用的难点为中药新药开发欠缺附加值高的品种、中药新药转化体系不完善、中药新药的转化应用缺少经费支持、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服务机构参差不齐等方面。应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与优势,从创新开发中药制剂“拳头”产品、加强政企研合作等方面入手,才能加快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医疗机构 中药新药转化 难点
下载PDF
医疗机构基于“三结合”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路遥 申琳 +3 位作者 鲁雨荍 刘殿娜 王乐 陈旭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在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围绕医疗机构,探索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简称“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落地举措,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中药新药... 目的:在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围绕医疗机构,探索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简称“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落地举措,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中药新药研发的相关要求,从机构层面加强人用经验研究相关配套建设,从管理层面搭建中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从临床层面规范开展人用经验研究,构建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结果:医疗机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将临床诊疗数据转变为支持中药新药注册的人用经验证据,通过提高中药研发水平促进中药新药转化。结论:在医疗机构构建基于“三结合”的中药新药研发及管理体系,是“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落地、政策引导研发实践的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 人用经验 医疗机构 中药新药研发 中药新药转化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下载PDF
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 被引量:9
3
作者 汤亚杰 徐小玲 +2 位作者 李艳 李冬生 糜志远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是指将中药中的多种成分加入到生物转化体系中,利用生物转化体系中的生物催化剂(如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对所加入的多种成分同时进行生物转化,对中药中的多种成分进行结构修饰,以期提高已有的活性、降低毒副作用... 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是指将中药中的多种成分加入到生物转化体系中,利用生物转化体系中的生物催化剂(如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对所加入的多种成分同时进行生物转化,对中药中的多种成分进行结构修饰,以期提高已有的活性、降低毒副作用、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发挥传统中药中多成分的整体协调作用,为中药深加工提供有效的方法,为药物合成提供新途径,为中药复方代谢机制研究提供模型。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的意义,并取得了些许进展,今后需加强以下领域的研究:中药多成分的整体协调作用机制、新型生物催化剂定向筛选、生物转化机理、生物转化过程的优化与放大等,从而充分利用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技术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 生物催化剂 活性成分 整体协调作用
下载PDF
浅析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薄惠 张利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12期288-289,共2页
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的作用是指我们在进行药物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微生物产生的酶系作用于中药的底物,用来定期的产生新的活性成分,以此来提高中药的药效,降低药物中不良反应。同时微生物也可作为除去中药成分中大分子杂质的方法之一,... 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的作用是指我们在进行药物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微生物产生的酶系作用于中药的底物,用来定期的产生新的活性成分,以此来提高中药的药效,降低药物中不良反应。同时微生物也可作为除去中药成分中大分子杂质的方法之一,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对研究药物代谢机制的辅助手段。本文主要通过对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中的机理进行简单的说明,由于利用微生物对中药成分进行转化是重要在利用过程中的一条新思路,这也符合当前药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品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所以这种方法的应用值得在将来的市场上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中药生物转化 应用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β-葡糖苷酸酶基因转化巴戟天的研究
5
作者 贺红 张桂芳 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18-319,322,共3页
【目的】建立一套农杆菌转化巴戟天的有效方法,为巴戟天新品种选育、引入外源目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巴戟天带节茎为材料,工程农杆菌菌株为EHA101,Ti质粒上插入了β-葡糖苷酸酶(GUS)、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结果】将巴... 【目的】建立一套农杆菌转化巴戟天的有效方法,为巴戟天新品种选育、引入外源目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巴戟天带节茎为材料,工程农杆菌菌株为EHA101,Ti质粒上插入了β-葡糖苷酸酶(GUS)、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结果】将巴戟天带节茎进行遗传转化,头孢霉素用作抑菌剂,浓度为300mg·L^(-1)。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以3d最好。卡那霉素作为选择试剂,浓度为50mg·L^(-1) 。C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70.5%的外植体呈阳性反应;GUS基因稳定表达检测,抗性植株中GUS反应呈阳性所占比例为22.2%。【结论】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巴戟天的研究可为建立有效的中药遗传转化系统奠定方法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β—葡糖苷酸酶 基因转化 巴戟天 中药遗传转化系统 中药培育
下载PDF
固态发酵在中药炮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迟晓丽 许超 +2 位作者 张潇 孙中涛 刘丽英 《生物产业技术》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固态发酵技术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现代固态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对传统中药发酵技术概况、现代中药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固态发酵在中药炮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 固态发酵技术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现代固态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对传统中药发酵技术概况、现代中药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固态发酵在中药炮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中药发酵炮制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中药炮制 中药发酵技术 中药生物转化技术
下载PDF
山豆根内生菌发酵苦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娜丽 张苇 +5 位作者 张毅 张菊 杨丽萍 马克坚 蔡乐 赵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3期48-54,共7页
目的研究苦参经山豆根内生菌发酵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山豆根内生真菌对苦参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层析硅胶板从发酵苦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并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发酵的苦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 目的研究苦参经山豆根内生菌发酵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山豆根内生真菌对苦参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层析硅胶板从发酵苦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并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发酵的苦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1H-3-醛基-吲哚(1)、β-谷甾醇(2)、苦参碱(3)、槐定碱(4)、N-苯乙基乙酰胺(5)、氧化苦参碱(6)、胡萝卜苷(7)。结论1H-3-醛基-吲哚(1)、N-苯乙基乙酰胺(5)首次从发酵苦参中得到,可能为发酵后产生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内生菌发酵 化学成分 中药转化
下载PDF
Chemical shift assignments of two oleanane triterpenes from Euonymus hederaceus
8
作者 胡合姣 王奎武 +2 位作者 吴斌 孙翠荣 潘远江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8期719-721,共3页
1H-NMR and 13C-NMR assignments of 12-oleanene-3,11-dione (compound 1) were completely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conventional 1D NMR and 2D shift-correlated NMR experiments using 1H-1HCOSY, HMQC, HMBC techni... 1H-NMR and 13C-NMR assignments of 12-oleanene-3,11-dione (compound 1) were completely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conventional 1D NMR and 2D shift-correlated NMR experiments using 1H-1HCOSY, HMQC, HMBC techniques. Based on its NMR data, the assignments of 28-hydroxyolean-12-ene-3,11-dione (compound 2) were partially revi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onymus hederaceus 12-oleanene-3 11-dione 28-hydroxyolean- 12-ene-3 11-dione 1D-NMR 2D-NMR Assign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