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0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班牙传教士高母羡与中西文化交流
1
作者 陶陶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0期59-61,共3页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两大文明和三个大陆之间相互碰撞、交融,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在这股文明交汇的大潮中,一些从西班牙来到中国或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的传教士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高母羡是一位不曾来过中国内地...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两大文明和三个大陆之间相互碰撞、交融,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在这股文明交汇的大潮中,一些从西班牙来到中国或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的传教士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高母羡是一位不曾来过中国内地,却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西班牙传教士。他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最新公开的原始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就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贡献作探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母羡 中国文化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谟区查抄本》中的哪吒形象看16世纪末中西文化交流
2
作者 王沛轩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103-113,153,154,共13页
《谟区查抄本》是一部记录16世纪末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地理信息、族群特征以及文化资讯的西班牙人主导完成的手稿作品。其中有关中国神灵部分所塑造的哪吒形象极具中西交流的代表性,不仅借鉴了中国同类型文献中的图像和文字叙述,还融合了... 《谟区查抄本》是一部记录16世纪末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地理信息、族群特征以及文化资讯的西班牙人主导完成的手稿作品。其中有关中国神灵部分所塑造的哪吒形象极具中西交流的代表性,不仅借鉴了中国同类型文献中的图像和文字叙述,还融合了西方绘画的风格和技巧,以及作者在西方框架中引入路西法的故事对哪吒的理解与诠释,使之更符合预设的西班牙读者的价值观,因而可将《谟区查抄本》视作当时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与华人合作交流的文化载体。抄本中的哪吒文本与现今可见的中国文献存在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可能原因有三:一是作者将多种汉籍中有关哪吒的情节进行了拼接;二是彼时存在与抄本中类似剧情的底本;三是其内容得于传闻,通过作者的自身理解所构建。抄本中的哪吒形象是以中国文化为主体,以西班牙统治阶级为读者受众为前提,是中西文化调适融合的成果。探究抄本中的哪吒形象,或可推测出其所在的中国神灵部分是按照职能进行组合与排序,也可看出作者与教会人士对于中国信仰的不同态度,这是寻求抄本其他部分作者的一个路径,此外更为研究明代哪吒崇拜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谟区查抄本》 哪吒形象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陆象山“心同理同”说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
3
作者 彭坚 夏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8-314,共7页
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最早见于《杂说》,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儒家学说的“心”“理”思想,主要内容涵盖了“心”“同”“圣人”和“异”四个方面。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以心为本,高扬主体的自主性,将理纳入心之中,强调心与理同一;同时... 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最早见于《杂说》,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儒家学说的“心”“理”思想,主要内容涵盖了“心”“同”“圣人”和“异”四个方面。陆象山的“心同理同”说以心为本,高扬主体的自主性,将理纳入心之中,强调心与理同一;同时,他的“心同理同”说以圣人为前提条件,并强调时空差异。坚持文化主体性、坚持“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陆象山“心同理同”说对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同理同”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开辟中西文化交流新领域 提升中华武术国际影响力——中国武术代表团访美五十周年纪念庆典启动
4
作者 刘永福 韩峰 《中华武术》 2024年第7期50-51,共2页
2024年6月16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美五十周年纪念庆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嘉宾,以及武术界同仁60余人出席此次活动。北京市武术协会主席杜德平主持启动仪式。此次活动旨在追忆中美武术... 2024年6月16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美五十周年纪念庆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嘉宾,以及武术界同仁60余人出席此次活动。北京市武术协会主席杜德平主持启动仪式。此次活动旨在追忆中美武术交流历史,传承武术精神,弘扬武学文化,探析武术在服务中美大国外交和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推动武术在国际国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中华武术 武术界 武术精神 武术协会 文明交流 大国外交 国际影响力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从唐代文物看中西文化交流
5
作者 崔超华 梁曌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4期57-59,共3页
古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自唐以来,出土文物精品不断,在唐代宏大而丰富的文化体系之下,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文章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视角,以唐代文物为具体研究对象,以阐释古代丝绸之路上体现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文物魅力为目的,以案... 古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自唐以来,出土文物精品不断,在唐代宏大而丰富的文化体系之下,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文章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视角,以唐代文物为具体研究对象,以阐释古代丝绸之路上体现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文物魅力为目的,以案例分析法分别对金银器、陶瓷器、玉石器、琉璃器类文物进行概况梳理,旨在从“一带一路”视角发掘唐代文物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唐代文物 丝绸之路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福建船政学堂创办140周年纪念 被引量:30
6
作者 潘懋元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7期14-19,共6页
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教史上的地位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教育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 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教史上的地位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教育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提出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业学堂 中西文化交流 周年纪念 福建 高等教育 中国 近代教育史 专科学校 船政学堂
下载PDF
《印中搜闻》与19世纪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义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82,共13页
《印中搜闻》(The Indo-Chinese Gleaner)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于1817-1822年在马六甲发行。这份英文季刊刊登有关中国及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各种消息,有关这些地区的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文章,以及基督教在这些地区的... 《印中搜闻》(The Indo-Chinese Gleaner)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于1817-1822年在马六甲发行。这份英文季刊刊登有关中国及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各种消息,有关这些地区的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文章,以及基督教在这些地区的传教动态报道,以对中国的报道和研究为主要内容。《印中搜闻》刊登的一些中国与西方文化交往方面的文献,是今天研究19世纪前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该刊对当时中国状况的报道,既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也反映了西方知识界重新建构中国形象的趋势。《印中搜闻》翻译各类中文文献,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书籍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发表研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这些努力,与当时欧洲兴起的汉学学术和中国研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中搜闻 马礼逊 米怜 基督教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金尼阁与中西文化交流新考 被引量:6
8
作者 郑锦怀 岳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38-43,共6页
金尼阁两次来华,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西学中传方面,金尼阁主要编写了一本万年历式的历法书《推历年瞻礼法》,并与张赓合作,选译了部分《伊索寓言》故事,结集为《况义》印行。在中学西传方面,他... 金尼阁两次来华,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西学中传方面,金尼阁主要编写了一本万年历式的历法书《推历年瞻礼法》,并与张赓合作,选译了部分《伊索寓言》故事,结集为《况义》印行。在中学西传方面,他既第一个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译成拉丁文,又首次将中国儒家典籍"五经"译成拉丁文《中国五经》(Pentabiblion Sinense),另外还编写了一本重要的汉语工具书《西儒耳目资》,并编译了西方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史著作《中国编年史》(Annales Regui Si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尼阁 中西文化交流 伊索寓言 五经
下载PDF
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一) 被引量:12
9
作者 段清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秦文化中所见到的诸如兵马俑、铜车马、陵墓封土内高台建筑、条形砖、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槽型板瓦、茧形壶、石刻等文化因素,不是从中国固有文化中发展演变而来,这些因素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由西亚传播到东方的,与此同时,秦统一时期,波... 秦文化中所见到的诸如兵马俑、铜车马、陵墓封土内高台建筑、条形砖、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槽型板瓦、茧形壶、石刻等文化因素,不是从中国固有文化中发展演变而来,这些因素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由西亚传播到东方的,与此同时,秦统一时期,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也传入东土,并对秦始皇帝的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兵马俑 波斯帝国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及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伊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3,共8页
近代晚清民国时期较为宽松的国际学术空间和出版发行环境为上海英文期刊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和土壤。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以上海学术圈为轴心,聚集精英化的主编、编辑和作者队伍,发表了具有引领创新型的学术成果,构建了连接中西方... 近代晚清民国时期较为宽松的国际学术空间和出版发行环境为上海英文期刊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和土壤。近代上海英文期刊以上海学术圈为轴心,聚集精英化的主编、编辑和作者队伍,发表了具有引领创新型的学术成果,构建了连接中西方学者并辐射至海外的学术共同体,有力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和进步,开拓了汉学研究的新途径,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汉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大量的文献资料,构成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及汉学研究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英文期刊 学术共同体 中西文化交流 汉学研究
下载PDF
明清之际的福建与中西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契机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巍巍 林金水 《海交史研究》 2015年第2期98-116,共19页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交通的大动脉,在地理交通层面沟通着东西方世界的互动往来。在东西方商品贸易活动的基础上,"海上丝绸之路"还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西方人藉此积极开展对华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交通的大动脉,在地理交通层面沟通着东西方世界的互动往来。在东西方商品贸易活动的基础上,"海上丝绸之路"还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西方人藉此积极开展对华文化交流。明清之际,西方人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活动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西方天主教再度入闽传教,西方科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各类知识也随之传至福建社会。同时,福建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内涵,也借助"海上丝路"的通道,流播至西方世界,构筑了一段平等对话和积极往来的双向交流局面。这段以"海上丝路"商贸往来为契机的中西文化交流之历史及其遗存,不仅成为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对今日重建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福建 中西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建设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清菊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5,16,共4页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 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比较 图书馆协会 百年历史 西方科学 西方文化 发展过程 思想意义 成立大会 梁启超 中国人 切入点 演说辞
下载PDF
元代回回人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明俊 马芳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9-35,共7页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 ,同时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入华 ,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先进的科技文化 ,包括天文历算、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极大地丰富...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 ,同时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入华 ,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先进的科技文化 ,包括天文历算、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同时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火药武器、印刷术也传入阿拉伯地区 ,其中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回回人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敦煌文物看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进玉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5,共7页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欧亚非大陆的一条陆路通道。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一直发挥着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作用。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南亚、伊朗、阿拉伯,直至欧洲都保持着联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这既...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欧亚非大陆的一条陆路通道。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一直发挥着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作用。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南亚、伊朗、阿拉伯,直至欧洲都保持着联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这既增进了友谊,又加强了科技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敦煌文物 丝绸之路 十二宫 印度 敦煌遗书 安息香 敦煌文献 波罗门 阿拉伯
下载PDF
“利玛窦规矩”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大锋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39,共2页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随着其海外殖民事业的拓展,西方天主教会输出宗教的热忱空前高涨。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建立了传教组织“耶稣会”,转向东方发展。由于利玛窦之前来华的耶稣会士与澳门殖民者保持密切关系,明初政府实施了闭关...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随着其海外殖民事业的拓展,西方天主教会输出宗教的热忱空前高涨。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建立了传教组织“耶稣会”,转向东方发展。由于利玛窦之前来华的耶稣会士与澳门殖民者保持密切关系,明初政府实施了闭关海禁的对外政策,加上驻澳门耶稣会士实行的完全“葡化”的传教方式过于陈旧、僵化,不少传教士便认为“让中国人改变信仰”会如同“接近月球”一样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利玛窦 明末清初 耶稣会士 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 传教方式 16世纪
下载PDF
1919年前早期入藏的北美人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以其有关康藏论著在西方的影响为中心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艾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77-83,104,共8页
以往学界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藏历史时主要利用汉、藏文史料,使用外文原始资料甚少,对该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也仅有粗略涉及。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主要利用英文原始史料,对1919年前北美人士在康藏的早期活动、有关康藏论著的内容及... 以往学界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藏历史时主要利用汉、藏文史料,使用外文原始资料甚少,对该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也仅有粗略涉及。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主要利用英文原始史料,对1919年前北美人士在康藏的早期活动、有关康藏论著的内容及其在西方出版发行的状况和影响进行评述,这对从全球视野的角度研究近代康藏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有重要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9年前 康藏 北美人士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明清时期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美颐 何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2-17,共6页
明清时期 ,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前 ,澳门不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口岸 ,而且也成为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从 16世纪起 ,一批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内地 ,观察、学习中国文化 ,并经过他们的传播 ,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介绍... 明清时期 ,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前 ,澳门不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口岸 ,而且也成为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从 16世纪起 ,一批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内地 ,观察、学习中国文化 ,并经过他们的传播 ,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介绍到欧洲 ,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中国人民也通过澳门这一窗口 ,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 ,经过长时期的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澳门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英华书院之印刷出版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树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1-251,共11页
英华书院所以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刷出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马六甲还是香港时期,印刷出版均为学院主要工作。尤其是1856年以后英华书院不再授课,更藉印刷出版得以延续。印刷出版之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体现在... 英华书院所以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刷出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马六甲还是香港时期,印刷出版均为学院主要工作。尤其是1856年以后英华书院不再授课,更藉印刷出版得以延续。印刷出版之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宗教类书刊阐发了基督教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第二、世俗类书刊促成中西方的互识,尤其是极大加深了西方对于中国的认知;第三、中文铅活字的研制及推广,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印刷技术的提高和现代出版机构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华书院 印刷出版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陈季同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长林 《求索》 CSSCI 2002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陈季同曾在清廷驻法德等国使馆从事外交工作近2 0年。期间他从多方面进行过中西文化交流 ,他积极向国人推介过法国文学和法国法律 ,但更重要的活动是以法文写作过多种著述 ,把中国文学名著和传统文化向西方进行了评价 ,纠正了某些西方... 陈季同曾在清廷驻法德等国使馆从事外交工作近2 0年。期间他从多方面进行过中西文化交流 ,他积极向国人推介过法国文学和法国法律 ,但更重要的活动是以法文写作过多种著述 ,把中国文学名著和传统文化向西方进行了评价 ,纠正了某些西方人士对中国文明的偏见。陈季同开启了国人独立从事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先河。他的这些事迹多年来几乎被人们所遗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季同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的快乐》
下载PDF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开建 吴青 张映月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1期13-20,共8页
汤开建教授现为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澳门史、中国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夏史及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曾先后获得广东、甘肃、澳门地区以及国家级社科... 汤开建教授现为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澳门史、中国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夏史及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曾先后获得广东、甘肃、澳门地区以及国家级社科类学术大奖12项。因其在法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2009年获颁"法国教育骑士勋章",为港澳地区教育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笔者2002年师从汤开建教授攻读研究生,从此进入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有幸参与他的科研团队,并就治史经验与方法问题与他进行了数次深度访谈。本访谈主要关注汤教授的个人学术经验、澳门史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等话题,希望通过访谈,增进国内外学界对其史学研究风格的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督教史 中西文化交流 澳门大学 社科类 科研团队 中国边疆 西夏史 历史系教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