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6篇文章
< 1 2 1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临床病理学选修课的教学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睿 杨军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临床病理学是有别于基础病理学的一门临床学科,理应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病理学一直处于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状态。文章分享了团队近年来将临床病理学成功纳入临床...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临床病理学是有别于基础病理学的一门临床学科,理应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病理学一直处于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状态。文章分享了团队近年来将临床病理学成功纳入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经验,以期完善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知识架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病理学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应用临床病理学技术解决疾病诊治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学 教学改革 本科教学 临床医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NM23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
2
作者 夏露花 崇乐 +4 位作者 李红玉 郭鹏 董占飞 王新华 常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23表达情况,分为NM23低表达组(≤++)(n=64)与NM23高表达组(>++)(n=43),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FDG PET/CT图像上影像特征、生存期方面的差异。结果 NM23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在性别、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吸烟、PET/CT图像上生长部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原发灶分期、PET/CT图像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支持其为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M23基因 临床病理学特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生长部位 生存时间
下载PDF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中国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分析
4
作者 王珊珊 叶定伟 +6 位作者 杨立 程帆 杨铁军 章小平 余志贤 张庆云 杨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019,共9页
背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ER2是多种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对HER2高表达的UC患者... 背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ER2是多种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对HER2高表达的UC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深入了解中国UC患者HER2表达及其特点,对于指导治疗决策、优化治疗方案和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充分探究中国UC患者的HER2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纳入了中国5个地理区域(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北)共8个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2023年1月—2024年3月采集组织样本的UC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②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UC;③需有肿瘤原发灶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表达的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已确诊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②医师评估其他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情况。收集患者的HER2 IHC检测结果及疾病信息,根据《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的标准对HER2表达进行判读,将HER22+及3+定义为HER2高表达。分析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本研究已获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301268-12),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编号:ChiCTR2300069746)。结果:共纳入1054例UC患者,其中以膀胱UC为主(n=807,76.6%),平均年龄为(66.8±10.5)岁,多数(78.5%)患者为男性。HER2高表达率为58.4%(n=616),此外还有23%的患者为HER21+表达(n=242),少数(n=196,18.6%)患者为HER2零表达。HER2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显著关联,包括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脂代谢病病史、吸烟史、UC疾病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和肿瘤分期。结论:本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中国UC患者中HER2表达普遍存在,高表达率达58.4%,并且HER2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UC患者的HER2表达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中国
下载PDF
颅内原发NTRK重排的梭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5
作者 张莎 冉彩虹 +4 位作者 宫惠琳 王凯 张娇娇 梁华 张一萌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NTRK重排的梭形细胞肿瘤(NTRK-RS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NTRK-RSCN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附...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NTRK重排的梭形细胞肿瘤(NTRK-RS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NTRK-RSCN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附着于左顶叶硬脑膜并凸向脑实质内,镜下主要由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排列成束状、片状或无特征性构象,间质胶原沉积,局部可见血管周玻璃样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Pan-TRK、CD34、S100,不表达GFAP、SOX10、SMA等标记。FISH检测显示肿瘤细胞出现NTRK1不典型小间隙分离信号,RT-PCR检测显示NTRK1基因发生融合突变,二代测序显示肿瘤细胞NTRK1-TPM3基因融合阳性。结论颅内原发NTRK-RSCN极为罕见,预后尚不明确,诊断上应与脑膜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胶质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原发 NTRK重排的梭形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研究进展
6
作者 罗冬云 金玉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39,共4页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LA具有高度侵袭性,患者预后差,最佳治疗方案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临床分析。该文对近年MLA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中肾样腺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分子遗传学特征 文献综述
下载PDF
261例慢性肾病患犬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超声征象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陈丝雨 蒋艺佳 +1 位作者 杨腾昆 夏兆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慢性肾病(CKD)是犬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为了探究国内犬CKD的流行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61例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为CKD的患犬资料。结果显示CKD的患病率约为0.9%,发病中位年龄为12岁,雌雄患病比为1∶1.5,小型犬患病率高于中、... 慢性肾病(CKD)是犬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为了探究国内犬CKD的流行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61例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确诊为CKD的患犬资料。结果显示CKD的患病率约为0.9%,发病中位年龄为12岁,雌雄患病比为1∶1.5,小型犬患病率高于中、大型犬,常见的患病品种包括杂交犬、贵宾犬、博美犬和雪纳瑞犬等;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和多饮多尿;常见的临床病理学变化是非再生性贫血、氮质血症、高磷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且随着CKD分期增加,血液学指标异常逐渐加重;常见的超声异常征象是皮质回声增强、轮廓不平滑/不规则和皮质内囊肿。CKD1期~CKD4期的患犬均可能出现蛋白尿和高血压。因此,建议大于7岁的犬进行CKD的筛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检查计划应包括血常规、生化分析、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UPC)、超声和血压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CKD) 临床病理学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8
作者 林佳鑫 魏然 +3 位作者 水若鸿 陆洪芬 李小秋 于宝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0-1027,共8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淋巴瘤,目前对其仍缺乏充分认识。本研究旨在探讨肾上腺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复旦...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淋巴瘤,目前对其仍缺乏充分认识。本研究旨在探讨肾上腺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2—2023年诊断的肾上腺IVLBCL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并采用靶向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特点。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编号:050432-4-2307E)。结果:5例肾上腺IVLBC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50~82岁)。2例因低热而就诊,1例表现为腹痛,1例为体检发现,1例未获得相关信息。外周血检查示2例有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2例出现肾上腺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显示,肾上腺增大或占位性病变伴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增高;其中4例累及双侧肾上腺,1例累及右侧肾上腺。显微镜下可见异型大淋巴细胞局限于血管腔内,部分病例血管腔内见纤维素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5/5)病例的肿瘤细胞CD20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80%),80%(4/5)病例呈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center B-cell-like,non-GCB)表型,100%(4/4)呈MYC/BCL2双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染色显示,肿瘤细胞绝大多数位于血管内。3例患者获得治疗和随访信息,其中1例仅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确诊后5个月死亡,1例经手术切除后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例穿刺活检确诊后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年总生存率为66.7%,总生存期为5~87个月。1例行NGS检测,结果显示,MYD88 V217F、TP53、CDH1、ARID1B、MSH3、MLH3、PTPRK、CD22和FLCN等基因错义突变。结论:肾上腺IVLBCL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本组病例以non-GCB为主且常伴MYC/BCL2双表达,并存在MYD88非L265P突变。肾上腺IVLBCL由于其临床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导致早期确诊困难,积累更多病例深入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为深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MYD88
下载PDF
成人型睾丸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9
作者 程玉芳 高勇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型睾丸粒层细胞瘤(adult testicular granulosa cell tumour, AT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ATGC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Sanger测序法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 目的 探讨成人型睾丸粒层细胞瘤(adult testicular granulosa cell tumour, AT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ATGC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Sanger测序法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8和13岁,临床均因发现左侧睾丸肿块而入院。镜下肿瘤组织结节状膨胀性生长,结节内瘤细胞均弥漫性分布,以梭形细胞假肉瘤样形态为主,部分呈实性片状、滤泡状和不规则岛屿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胞质稀少,可见明显核沟,偶见核分裂象。肿瘤内可见囊腔区域,肿瘤细胞围绕嗜酸性蛋白样物质呈栅栏状排列,形成Call-Exner小体。免疫表型:α-inhibin、Calretinin、CD56、WT1、SF-1、CD99和vimentin均阳性,SMA部分阳性,例1 FOXL2阳性、例2 FOXL2弱阳性,其余抗体均阴性。Sanger测序检测2例肿瘤均未检出FOXL2基因突变。结论 ATGCT是一种罕见的睾丸肿瘤,临床和病理医师需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断的准确性,防止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成人型睾丸粒层细胞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6例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董双双 田秀春 +3 位作者 王翠梅 徐清 肖芹 顾学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例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女性占5/6,患者年龄49~69岁,患者均存在甲状腺或颈部肿块病史,部分患者近期肿块增大,... 目的探讨甲状腺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例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女性占5/6,患者年龄49~69岁,患者均存在甲状腺或颈部肿块病史,部分患者近期肿块增大,B超示甲状腺组织内不均质低回声。术后病理检查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患者见乳头状癌。结论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临床症状、影像学多无特征性改变,需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的急性临床病理学试验 被引量:60
11
作者 罗新 宋雯霞 +2 位作者 洪莉 吴秀枝 常明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77-280,T002,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被射频消融热毁损肌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的变化 ,循证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微创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对需行子宫全切的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 目的 :通过观察被射频消融热毁损肌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的变化 ,循证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微创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对需行子宫全切的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头对其行射频消融 ,其中 2 8例消融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急性试验组 ) ,征得同意 2例于消融治疗 3d后切除子宫 (慢性试验组 )。试验组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下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对照组取材选同一子宫上未做射频消融的肌瘤组织。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2cm ,ER、P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微创技术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PR的表达消失或减低 ,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这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制和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自凝刀靶点 治疗 子宫肌瘤 急性临床病理学试验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7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3
12
作者 任晓冰 王坚 +3 位作者 沈磊 俞友娟 陈维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 观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 ,探讨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组织起源。方法 对 72例DFSP病例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研究 ,16例真皮纤维瘤 (DF)、19例神经纤维瘤 (NF)、17例纤维肉瘤 (FS)分别作为对照... 目的 观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 ,探讨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组织起源。方法 对 72例DFSP病例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研究 ,16例真皮纤维瘤 (DF)、19例神经纤维瘤 (NF)、17例纤维肉瘤 (FS)分别作为对照。结果  72例DFSP好发中青年男性 ,肿瘤为单发或多发性结节 ,位于真皮 ,可浸润皮下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形态除经典的车辐状或席纹状结构外 ,还存在一些变异如黏液变性、伴FS区域、Bednar瘤等。DFSP组 87%CD34阳性 ,NF组 4 2 %CD34阳性。结论 掌握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 ,避免与其它皮肤梭形细胞肿瘤尤其是DF、NF及黏液性肿瘤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 临床病理学 诊断 CD34 皮肤肿瘤
下载PDF
3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汪海涛 杨波 +14 位作者 蔡力力 冉海红 张文英 朱宏丽 杨洋 李素霞 范辉 迟小华 于睿莉 张峰 李宝玲 林洁 翟冰 姚善谦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4-1470,共7页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1/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 14例,PR 13例,PD 2例,SD 1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疗效 预后 老年患者
下载PDF
3846例乳腺癌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84
14
作者 令狐锐霞 司文 +1 位作者 李莹 杨俊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017-1021,1038,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情况,并对中国人群、亚洲人群及欧美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部乳腺癌患者资料,建立乳腺癌诊疗信息数据库,分析其基本情况、病理...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情况,并对中国人群、亚洲人群及欧美人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部乳腺癌患者资料,建立乳腺癌诊疗信息数据库,分析其基本情况、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分子学特征、手术与辅助治疗情况的总体分布及其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 3 846例Ⅰ-Ⅳ期乳腺癌患者主要来自中国北方各省市,中位确诊年龄为48(18-91)岁,发病年龄高峰出现在41-50岁。绝经前患者占59.18%;浸润性导管癌占78.13%;组织学Ⅰ、Ⅱ级占66.84%;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率为73.78%,Her-2受体阳性率为20.72%;分子亚型Luminal B型占49.48%,Luminal A型占23.66%,三阴型乳腺癌13.02%;根据St.Gallen标准,低、中危患者占75.62%;Ⅰ-Ⅱ期患者占78.01%。确诊为Ⅰ期乳腺癌、原位癌与微小肿瘤的比例逐年升高,Ⅱ期、Ⅲ-Ⅳ期乳腺癌呈下降趋势。改良根治术是本组乳腺癌的主要术式,保乳率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率自2000年以后逐年升高,手术范围趋于缩小化,乳腺癌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随年代而变化。结论本组发病年龄、月经及受体状态等分布与欧美人群有较大差异。随时间的推移,早期乳腺癌及微小肿瘤比例逐渐升高,手术范围逐渐缩小,辅助治疗趋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流行病学 临床病理学 分子分型
下载PDF
腱鞘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毛荣军 樊长姝 +4 位作者 杨克非 郭莉 谢乐 房惠琼 李启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尤以掌指部为主。临床上,66.67%病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33.33%病例伴局部压痛、肿痛症状。10.26%病例曾有局部外伤史,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4.29%。以MRI为代表的影像学成像显示病变与肌腱、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相连。大体上,病变包膜纤薄或无包膜。镜下病变呈分叶状,每个小叶由稀疏散在的纤维母细胞、裂隙状血管腔隙和大量玻璃样变胶原间质所组成。部分病变形态多样,局部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瘤病、结节性筋膜炎及微静脉型血管瘤病变相似。免疫组化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部分梭形及星形细胞表达α-SMA、calponin及CD163,少数病变局灶弱阳性表达β-catenin(胞质)、CD68、MSA及h-Caldesmon,裂隙状腔隙内衬扁平细胞表达CD34、CD31及FⅧRAg,提示为血管性腔隙。结论 F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发生于肌腱、腱鞘或关节滑囊的良性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典型的FTS多发生于青年人及成年人,以男性居多,好发于上肢,掌指部占多数,少数病变切除后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肢体肿瘤 腱鞘纤维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1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伦 施雅 +5 位作者 郭庆 何燕 陆珍凤 马恒辉 马捷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原诊断为宫颈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中有11...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原诊断为宫颈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中有11例维持VA原诊断,1例诊断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1例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44.1岁)。肿物大体均呈息肉样或菜花状生长。镜下肿瘤呈外生性分支乳头状结构,类似结肠绒毛管状腺瘤,肿瘤细胞呈假复层柱状排列,细胞轻-中度异型,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CEA、p63和p53均阳性,ER、PR、vimentin和p16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11例中有4例HPV检测阳性。11例均行子宫根治切除术,8例行双侧附件切除术,5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1例患者中随访8例,随访时间4~48个月,随访病例均存活,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宫颈VA罕见,通常不会发生深层、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宫颈VA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宫颈其他良性肿瘤和普通型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绒毛管状腺癌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涎腺肌上皮瘤3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耀武 毛天球 +3 位作者 孙劲东 胡晓光 程晓兵 孙沫逸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分析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E主要发生于腮腺及腭部。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包块,无面瘫及破溃。光镜下呈实性、... 目的 分析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E主要发生于腮腺及腭部。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包块,无面瘫及破溃。光镜下呈实性、黏液性、网状或混合性生长方式。肿瘤细胞有梭形、浆细胞样、透明细胞样、上皮样型或混合型。4例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在侵袭性生长的病例中可见轻度的细胞异型性、有丝分裂增加及包膜浸润。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28例患者术后无复发。3例肿物复发或恶变为肌上皮癌。结论 ME是一类少见的肿瘤,具有独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部分肿瘤侵袭性生长并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肌上皮瘤 临床病理学 生物学行为 涎腺肿瘤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阳阳 耿翔 +3 位作者 周晓莉 王更方 顾文贤 张旭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5-722,共8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是胃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易与胃癌、溃疡或其他炎症性病变混淆,病变组织学形态表现复杂,诊断困难。...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是胃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易与胃癌、溃疡或其他炎症性病变混淆,病变组织学形态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探索PG-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104例PG-DLBCL患者,男性45例,女性59例,中位发病年龄68岁。10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10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1.0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6.8个月,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1%、76.8%和47.6%。病理学分类:生发中心样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40例,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non-GCB)型64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c-Myc基因异常27例(占26%,其中17例为多拷贝,10例为重排),B细胞淋巴瘤-2(B-cell leukemia/lymphoma 2,BCL-2)基因异常26例(占25.2%,其中17例为多拷贝,9例为重排),BCL-6基因异常32例(占31%,其中23例为多拷贝,9例为重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改良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治疗方法、病理学类型non-GCB型、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ltiple myeloma protooncogene-1,MUM-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ell division cyclin 7,CDC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是影响PG-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改良Ann Arbor临床分期ⅢE~ⅣE期、IPI评分≥2、病理学类型非生发中心亚型、CDC7蛋白高表达、MCM2蛋白高表达、FISH检测BCL-2基因重排是影响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DLBCL发病以老年人为主,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内镜检出率较高,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R(利妥昔单抗)-CHOP(环磷酰胺+表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方案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观察 预后因素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丽 李百周 +3 位作者 徐天蓉 虞梅宁 朱荣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 (SNHL)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9例SNHL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ABC法分析 ,使用抗体包括CD3、CD4 5RO、CD5 6、CD79α、CD2 0、CD6 8、Mac387、CD5、CD10、bcl 2、CD2 3、CD4 3、c... 目的 探讨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 (SNHL)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9例SNHL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ABC法分析 ,使用抗体包括CD3、CD4 5RO、CD5 6、CD79α、CD2 0、CD6 8、Mac387、CD5、CD10、bcl 2、CD2 3、CD4 3、cyclinD1、IgM、IgD等。 结果  39例SNHL中有B细胞淋巴瘤 (BCL) 2 4例 ,包括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SLL) 4例 ,套细胞淋巴瘤 (MCL) 4例 ,滤泡性淋巴瘤 (FL) 5例 ,边缘区淋巴瘤 (MZL) 6例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DLBCL) 5例 ,其中 2例为大多叶核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 (TCL) 11例 ,其中肝脾T细胞淋巴瘤 2例 ,非特异性TCL 9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瘤 4例。结论 脾脏淋巴瘤病理类型多样 ,掌握其形态学特征 ,熟悉各类型的免疫表型的异同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 SNHL 临床病理学 诊断 免疫组化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8
20
作者 赵海潞 刘忠 纪小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临床病理学 预后 超微结构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