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M23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
1
作者 夏露花 崇乐 +4 位作者 李红玉 郭鹏 董占飞 王新华 常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23表达情况,分为NM23低表达组(≤++)(n=64)与NM23高表达组(>++)(n=43),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FDG PET/CT图像上影像特征、生存期方面的差异。结果 NM23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在性别、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吸烟、PET/CT图像上生长部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原发灶分期、PET/CT图像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支持其为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M23基因 临床病理学特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生长部位 生存时间
下载PDF
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许增祥 卢林明 +3 位作者 周珏 顾倩 胡孟晗 谢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 目的探讨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50例临床资料,其中具有IMPC成分的58例作为IMPC组,随机选取不含IMPC的79例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非IMPC组);同时根据微乳头状癌成分比例将IMPC组分为<10%、10%~29%、30%~49%和50%以上四个组别。观察IMPC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IMPC组和非IMPC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对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胃腺癌病例中IMPC检出率为6.82%(58/850),其中占比<10%者7例、10%~29%者20例、30%~49%者23例和50%以上者8例。典型IMPC癌细胞呈翻转性生长模式,排列呈实性小巢团状或中空小管状,无纤维脉管轴心,周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间隙;免疫组化标记MUC1、EMA和E-cadherin等可证实。在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比较项中,IMPC组和非IMPC组患者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不同微乳头占比组别在上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00)。胃切除术后IMPC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IMPC组患者分别为56.9%和88.6%,两组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IMPC患者不同组别(<10%组、10%~29%组、30%~49%组和≥50%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7.8%和25%,微乳头成分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微乳头成分超过30%,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IMPC属于较高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腺癌亚型,通过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及比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关系,特别是确定微乳头成分阈值30%,可指导临床病理诊断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中国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王珊珊 叶定伟 +6 位作者 杨立 程帆 杨铁军 章小平 余志贤 张庆云 杨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019,共9页
背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ER2是多种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对HER2高表达的UC患者... 背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ER2是多种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对HER2高表达的UC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深入了解中国UC患者HER2表达及其特点,对于指导治疗决策、优化治疗方案和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充分探究中国UC患者的HER2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纳入了中国5个地理区域(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北)共8个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2023年1月—2024年3月采集组织样本的UC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②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UC;③需有肿瘤原发灶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表达的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已确诊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②医师评估其他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情况。收集患者的HER2 IHC检测结果及疾病信息,根据《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的标准对HER2表达进行判读,将HER22+及3+定义为HER2高表达。分析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本研究已获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301268-12),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编号:ChiCTR2300069746)。结果:共纳入1054例UC患者,其中以膀胱UC为主(n=807,76.6%),平均年龄为(66.8±10.5)岁,多数(78.5%)患者为男性。HER2高表达率为58.4%(n=616),此外还有23%的患者为HER21+表达(n=242),少数(n=196,18.6%)患者为HER2零表达。HER2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显著关联,包括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脂代谢病病史、吸烟史、UC疾病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和肿瘤分期。结论:本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中国UC患者中HER2表达普遍存在,高表达率达58.4%,并且HER2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UC患者的HER2表达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中国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研究进展
4
作者 罗冬云 金玉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39,共4页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LA具有高度侵袭性,患者预后差,最佳治疗方案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临床分析。该文对近年MLA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中肾样腺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分子遗传学特征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5
作者 林佳鑫 魏然 +3 位作者 水若鸿 陆洪芬 李小秋 于宝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0-1027,共8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淋巴瘤,目前对其仍缺乏充分认识。本研究旨在探讨肾上腺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复旦...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淋巴瘤,目前对其仍缺乏充分认识。本研究旨在探讨肾上腺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2—2023年诊断的肾上腺IVLBCL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并采用靶向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特点。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编号:050432-4-2307E)。结果:5例肾上腺IVLBC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50~82岁)。2例因低热而就诊,1例表现为腹痛,1例为体检发现,1例未获得相关信息。外周血检查示2例有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2例出现肾上腺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显示,肾上腺增大或占位性病变伴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增高;其中4例累及双侧肾上腺,1例累及右侧肾上腺。显微镜下可见异型大淋巴细胞局限于血管腔内,部分病例血管腔内见纤维素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5/5)病例的肿瘤细胞CD20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80%),80%(4/5)病例呈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erminal-center B-cell-like,non-GCB)表型,100%(4/4)呈MYC/BCL2双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染色显示,肿瘤细胞绝大多数位于血管内。3例患者获得治疗和随访信息,其中1例仅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确诊后5个月死亡,1例经手术切除后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例穿刺活检确诊后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年总生存率为66.7%,总生存期为5~87个月。1例行NGS检测,结果显示,MYD88 V217F、TP53、CDH1、ARID1B、MSH3、MLH3、PTPRK、CD22和FLCN等基因错义突变。结论:肾上腺IVLBCL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本组病例以non-GCB为主且常伴MYC/BCL2双表达,并存在MYD88非L265P突变。肾上腺IVLBCL由于其临床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导致早期确诊困难,积累更多病例深入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为深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MYD88
下载PDF
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EGFR KRAS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静 孙蕾娜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根据2011年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 te...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根据2011年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 tern,MPP),将144例肺腺癌病例分为MPP阳性组77例和MPP阴性组77例。MPP阳性组中又按MPP所占比例分为(+、++、+++)三亚组。RT-PCR法检测两组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在144例肺腺癌病例中EGFR突变62例(43.1%),KRAS突变9例(6.25%),EGFR突变与性别(P=0.018)和肿瘤体积(P=0.016)有关。MPP阳性组EGFR突变率高于MPP阴性组(P<0.001);KRAS突变率低于MPP阴性组(P=0.016)。EGFR基因突变频率在MPP三亚组中无明显不同(P=0.932)。结论: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EGFR突变频率高于肺腺癌其它亚型,KRAS突变频率低于肺腺癌其它亚型,说明其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新分类 微乳头 EGFR KRAS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连芳 刘丽娜 +3 位作者 赵莉红 隗立峰 卢德宏 朴月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中心性胶质瘤(angiocentric glioma,A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2例AG,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均有难治性癫痫病... 目的探讨血管中心性胶质瘤(angiocentric glioma,A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2例AG,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均有难治性癫痫病史,平均发病年龄9岁(2.8~24岁)。头颅核磁共振(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未见明显强化。组织学特点为均一的双极细胞,沿血管轴排列形成血管周围假菊形团。AG中GFAP、vimentin均阳性,肿瘤细胞中EMA、D2-40呈胞质弥漫阳性或核旁点灶阳性,EMA和D2-40的阳性率分别为91.7%(11/12)和100%(12/12);NeuN、IDH1 R132H、L1CAM、BRAF V600E和H3K27M均阴性。Ki-67的增殖指数为1%~5%。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随访14~110个月,患者均无癫痫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AG是以癫痫发病、生长缓慢的肿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EMA 室管膜分化
下载PDF
62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利利 艾秀清 +2 位作者 贺春钰 朱相露 木妮热·木沙江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并研究分子亚型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明确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621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并研究分子亚型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明确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621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把所有病例划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然后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1例中Luminal B型占53.1%,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分别占14.5%、15.9%、16.4%。各分子亚型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病理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均有关(P<0.05),与年龄、淋巴结状态无关(P>0.05)。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各分子亚型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密切关系,分子分型有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5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秀丽 徐婉妮 +3 位作者 王映梅 闫庆国 王哲 郭双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IPT-like FD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5例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原位杂交检测EBV转录的核内小RNA(EBER)。结果5例炎性...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IPT-like FD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5例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原位杂交检测EBV转录的核内小RNA(EBER)。结果5例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52.6岁,其中女性2例,男性3例。3例肿瘤位于脾,1例位于肝,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通常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镜下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或散在分布;瘤细胞呈短梭形,胞质丰富,淡伊红染色,核呈梭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可见核仁,仅有轻度异型性。免疫表型:瘤细胞CD21、CD35及簇蛋白(clusterin)(+),EBER散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例伴随有IgG4阳性浆细胞的高表达。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随访2~96个月,其中1例失访,余4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有必要加强对这种罕见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 EBER原位杂交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程 龙行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3-386,共4页
目的评价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已发表的关于乳腺癌患者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应用RevMan 5.... 目的评价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已发表的关于乳腺癌患者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表达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并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偏倚评估。结果共28篇研究文献(3 172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雌激素受体(OR=3.16,95%CI:2.01~4.97,P〈0.01)、孕激素受体(OR=2.27,95%CI:1.70~3.04,P〈0.01)、淋巴转移(OR=0.36,95%CI:0.27~0.49,P〈0.01)、临床分期(OR=2.59,95%CI:2.04~3.30,P〈0.01)和组织学分级(OR=2.19,95%CI:1.74~2.75,P〈0.01)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PTEN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进展、浸润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是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内分泌治疗中较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PTEN 雌激素受体 临床病理学特征 META分析
下载PDF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传生 蔡勇 +2 位作者 高文 涂侃 罗庆丰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llary carcinoma,I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并通过Maxvision法对16例乳腺IPC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乳腺IPC的细胞为高柱状,与乳头轴心垂直排列。细...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llary carcinoma,I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并通过Maxvision法对16例乳腺IPC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乳腺IPC的细胞为高柱状,与乳头轴心垂直排列。细胞排列紧密,核位于基底,卵圆形,核苍白或深染。在一些病例中,肌上皮细胞消失。还有些病例,尤其是肿瘤较大的病例中,纤维脉管轴心有广泛的玻璃样变性及纤维化。免疫组化显示乳头被覆细胞CK7、p53、Ki-67、E-cadherin均阳性,CD34、actin和SMA乳头纤维血管轴心及周围血管呈阳性表达,而actin、ER、PR、cerbB-2、p63及CK,(34βE12)癌细胞均阴性。结论乳腺IPC好发于老年妇女,即绝经期后的妇女,具有较独特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乳腺IPC的预后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囊内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1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农琳 王微 +3 位作者 梁丽 李东 李鑫 李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8-314,共7页
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BPDCN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 目的:分析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BPDCN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预后。结果:13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2岁(5~78岁)。13例中单器官受累5例,均为皮肤受累;多器官受累8例(皮肤/脑/乳腺+骨髓受累3例,皮肤+骨髓+淋巴结受累3例,皮肤+骨髓+淋巴结+脾受累2例)。组织病理学分析以中等至大型幼稚母细胞一致性增生浸润为特征,浸润皮肤真皮全层,骨髓病变以弥漫性浸润为主,淋巴结受累时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脾累及者主要侵犯脾红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3例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CD4、CD56、CD123(13/13),9例均表达TCL1(9/9);部分表达CD68(KP1)(8/13)、TdT(7/12),CD117(2/6),显示高Ki-67增殖指数(40%~80%);不表达CD20、CD3、CD34、MPO、CD30;EBER原位杂交阴性(0/9)。明确诊断后6例接受化疗,其中1例辅以放疗,2例接受后续骨髓移植;另有2例仅维持治疗;随访中位时间14个月(6~36个月),5例死于疾病进展(6~18个月),3例存活(7~36个月),5例失访。结论:BPDCN是罕见的恶性淋巴造血系肿瘤类型,侵袭性强,临床预后较差。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注意与其他母细胞形态或CD4+CD56+淋巴造血系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样树突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CD56 CD123 TCL1
下载PDF
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蔡方 赵勇 陆天翼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5期511-512,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青年乳腺癌的发生率、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学特征 ,并分析其预后。结果 青年乳腺癌...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青年乳腺癌的发生率、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学特征 ,并分析其预后。结果 青年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 8.6% (15 3 / 1789) ,1990年以前和以后分别占 6.1% (3 6/ 5 89)及 9.8% (117/ 12 0 0 )。 15 3例青年乳腺癌病例中 ,浸润性癌占 98.7% (15 1/ 15 3 )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达 80 .4% (12 3 / 15 3 ) ;雌激素受体 (ER)阳性表达率为 64 .8% (70 / 10 8) ;Ⅲ~Ⅳ期病例占 63 .4% (97/ 15 3 ) ,5年生存率为 10 .3 % (10 / 97)。青年乳腺癌组的以上临床病理学参数与中老年乳腺癌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P <0 .0 1)。结论 青年乳腺癌有多项不同于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回顾性分析 青年人
下载PDF
脑特异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建昌 胡鹤 +4 位作者 王强 陈转鹏 杨平 张通 曹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0期8-11,181,共5页
目的探究脑特异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1(BA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7月,购买包含有208个结直肠癌和8个正常结肠组织及其临床信息的组织芯片。查询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内含192例... 目的探究脑特异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1(BA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7月,购买包含有208个结直肠癌和8个正常结肠组织及其临床信息的组织芯片。查询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内含1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m RNA表达信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芯片正常结肠组织与结直肠癌组织中BAI1表达的情况,检测BAI1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秩检验方法进行生存曲线。最后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判断BAI1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BA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含量较正常组织显著上升(P<0.001)。高BAI1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4)和肿瘤浸润(P=0.006)相关。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结直肠癌患者的BAI1m RNA表达进一步提示了较晚的临床分期(P=0.027)、较严重的肿瘤浸润(P=0.021)的结直肠癌中BAI1表达水平更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BAI1 m RNA高表达的患者比低表达水平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减少(P=0.02)。BAI1 m RNA的高表达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895,95%CI:1.012~8.281,P=0.047)。结论 BAI1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相关。BAI1的高表达可能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特异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1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独立预后因素
下载PDF
子宫肉瘤的组织学分类及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先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共3页
子宫肉瘤(uterinesarcoma)是子宫间叶组织起源恶性肿瘤的笼统称谓。组成子宫的间叶成分包括平滑肌、各种纤维细胞、子宫内膜间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等,每一种间叶成分均可以发生相应的恶性肿瘤。完全由间叶成分构成的肿... 子宫肉瘤(uterinesarcoma)是子宫间叶组织起源恶性肿瘤的笼统称谓。组成子宫的间叶成分包括平滑肌、各种纤维细胞、子宫内膜间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等,每一种间叶成分均可以发生相应的恶性肿瘤。完全由间叶成分构成的肿瘤为单纯性间叶源性肿瘤,最常见的包括平滑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组织学分类 专题讨论 平滑肌肿瘤 诊治 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新辅助化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都海明 武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静 景在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方法:对53例胃癌切除患者胃癌组织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分别检测胃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方法:对53例胃癌切除患者胃癌组织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分别检测胃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VEGFR1、VEGFR2、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程度的胃癌组织中:VEGFR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R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量随着浸润深度、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增。结论: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程度的胃癌组织中,VEGFR2的表达有差异性,VEGFR3的表达亦有差异性,且VEGFR3的表达随着浸润深度、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加而递增,提示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可以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为研究胃癌的治疗新靶点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胃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囊性肾瘤和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3-403,共1页
关键词 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囊性肾瘤 特征比较 囊性肾细胞癌 肾脏肿瘤 囊性病变 肾母细胞瘤
下载PDF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宝江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黑色素细胞分化 EWING肉瘤 分子生物学技术 ASKIN瘤 PNET tumor 神经分化
下载PDF
BRAF基因突变与我国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宏霞 卢宏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974-1977,共4页
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认识,发现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BRAF基因正是该细胞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因的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事件失控,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认识,发现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BRAF基因正是该细胞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基因的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学事件失控,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并导致较差临床结局[2]。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有了较好的发展,但目前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优选方案[3],但BRAF等基因的突变状态会影响到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基因突变 直肠癌患者 临床病理学特征 META分析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肿瘤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通路 BRAF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