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主动脉疾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刘佳 李枭雄 黄姣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主动脉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主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主动脉疾病类型分为A组(n=75,急性主动脉夹层)、B组(n=20,非急性...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主动脉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主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主动脉疾病类型分为A组(n=75,急性主动脉夹层)、B组(n=20,非急性主动脉夹层)、C组(n=66,升主动脉瘤)、D组(n=59,降主动脉瘤),从本院同期体检者体检结论为正常的人群随机挑选130例作为E组。检测并比较Hcy水平和血液相关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D-二聚体、心肌酶、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结果A组的Hcy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余4组,E组的Hcy水平、HHcy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余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年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主动脉疾病的4组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D-二聚体、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其余4组,E组的D-二聚体、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其余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主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正常人群比较,主动脉疾病患者表现出更高的Hcy水平,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尤其显著。HHcy是主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主动脉疾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下载PDF
对比体外预开窗与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疾病辐射剂量
2
作者 薛芳 韩晓峰 +6 位作者 王刚 邵磊 刘光锐 李铁铮 郭曦 邱威 马晓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对比体外预开窗与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疾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体外预开窗(A组)及21例原位开窗(B组)TEVAR治疗的主动脉疾病患者,比较组间透视时间、总参考空气比释动能(AK)、总剂量面积乘积(D... 目的对比体外预开窗与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疾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体外预开窗(A组)及21例原位开窗(B组)TEVAR治疗的主动脉疾病患者,比较组间透视时间、总参考空气比释动能(AK)、总剂量面积乘积(DAP)及TEVAR治疗时间。结果对72例均顺利完成TEVAR。A组透视时间[(21.42±8.04)min vs.(34.57±9.07)min]及总DAP[44315.0(31157.0,56307.5)μGy·m^(2)vs.72153.0(45460.0,82354.0)μGy·m^(2)]均低于B组(P均<0.05),而总AK[2423(1638,3533)mGy vs.3600(1898,3921)mGy]及TEVAR用时[(83.41±22.89)min vs.(81.00±22.13)min]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原位开窗TEVAR,体外预开窗TEVAR治疗主动脉疾病所需透视时间及总DAP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体外预开窗技术 原位开窗技术
下载PDF
以3D影像融合技术引导腔内治疗主动脉疾病研究进展
3
作者 许太福 侯培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3D影像融合技术是以锥形束CT为介导将介入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影像数据融合并以之引导介入操作,可显著提高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疾病成功率,减少辐射暴露和碘对比剂用量并缩短治疗时间等。本文就3D影像融合技术用于引导腔内治疗主动脉疾病研... 3D影像融合技术是以锥形束CT为介导将介入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影像数据融合并以之引导介入操作,可显著提高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疾病成功率,减少辐射暴露和碘对比剂用量并缩短治疗时间等。本文就3D影像融合技术用于引导腔内治疗主动脉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影像融合 成像 三维 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中医药在常见主动脉疾病中的协同治疗应用进展
4
作者 赵义静 赵德杰 +3 位作者 张旭阳 商铭溶 崔惠方 刘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9-752,共4页
主动脉疾病是一组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且死亡率高的疾病。西医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近年临床发现,基于现代药理学的中药组方对于主动脉疾病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医辨证论... 主动脉疾病是一组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且死亡率高的疾病。西医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近年临床发现,基于现代药理学的中药组方对于主动脉疾病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医辨证论治协同西医靶向治疗可稳定主动脉的炎性进展,延缓主动脉夹层的进一步撕裂,从而防止主动脉瘤的再扩张;另一方面,对于术后并发症(如肢体缺血、谵妄、血管炎症等)的出现,中医也可通过辨证论治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本文综述了主动脉疾病(包括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的中医各家学说及临床诊疗经验,为中医治疗主动脉疾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中医药治疗 术后并发症 辨证论治
下载PDF
PMEG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疾病
5
作者 姜鹏 范家伟 梅菲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复杂型腹主动脉疾病是指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累及重要内脏分支动脉的腹主动脉疾病。由于涉及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发生内脏及脊髓血流灌注不良,从而出现内脏缺血梗死、截瘫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传统的开放... 复杂型腹主动脉疾病是指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累及重要内脏分支动脉的腹主动脉疾病。由于涉及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发生内脏及脊髓血流灌注不良,从而出现内脏缺血梗死、截瘫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和腔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重要分支动脉的丢失,导致并发症增多和死亡率增高,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医师改良的覆膜支架(PMEG)作为一种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疾病的新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和个性化地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本文主要介绍PMEG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操作步骤,以期为临床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腹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3D打印预开窗技术 医师改良的覆膜支架
下载PDF
弓部受累的主动脉疾病治疗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勇泉 农巍 +2 位作者 吴先球 卢天成 韦成信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7期658-663,共6页
弓部受累的主动脉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较多,包括外科手术、血管腔内修复以及杂交手术治疗。外科手术行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行血管腔内修复,存在锚定区不足的问题,需重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杂交手术能扩展锚定区,增加腔内修复... 弓部受累的主动脉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较多,包括外科手术、血管腔内修复以及杂交手术治疗。外科手术行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行血管腔内修复,存在锚定区不足的问题,需重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杂交手术能扩展锚定区,增加腔内修复的适应证。现就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杂交手术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益明 刘昭 +4 位作者 吴凡 段宗奎 张云强 王晓君 王忠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根据CTA影像制作3D打印模型,辅助体外定位预开窗位置...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根据CTA影像制作3D打印模型,辅助体外定位预开窗位置,并结合支架束径技术完成腔内修复手术。结果患者均定位精准并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和死亡病例。自制支架时间(56.00±12.20)min,手术时长(246.80±47.43)min,血管腔内操作时间(84.80±9.62)min,植入支架(3.80±1.03)个。患者术后无感染、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1例患者失访,其余9例患者支架位置良好,分支通畅,病变重塑良好,无内漏。结论应用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支架可以精准定位,对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的手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患者临床获益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预开窗技术 主动脉疾病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中国马凡综合征并发主动脉疾病患者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武玉多 张宏家 何怡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06-209,217,共5页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SE)技术研究马凡综合征(MFS)主动脉疾病患者FBN-1基因突变与出现的主动脉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MFS主动脉疾病患者95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外周血4 ml,对MFS...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SE)技术研究马凡综合征(MFS)主动脉疾病患者FBN-1基因突变与出现的主动脉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MFS主动脉疾病患者95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外周血4 ml,对MFS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Sanger测序进一步在先证者中验证了获得的突变,而后对于突变基因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本研究的95例具有主动脉事件的MFS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3例,发病年龄在1~64岁之间,其中出现主动脉增宽43例,主动脉瘤25例,主动脉夹层27例(A型主动脉夹层21例,B型主动脉夹层4例,A+B型主动脉夹层2例)。WES检测发现本组MFS患者以错义突变为主,共48例,还发现3例内含子突变的MFS患者。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发现本组主动脉表型患者,出现FBN-1错意突变的患者最多;各主动脉表型的MFS患者在FBN-1上无突变热点。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人群MFS合并主动脉表型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进一步验证了FBN-1基因对MFS患者的致病性作用;同时认为FBN-1基因突变是导致MFS患者出现主动脉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可为临床更好地评判MFS患者的预后和预防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指出了FBN-1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MFS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主动脉疾病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下载PDF
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胸腹主动脉疾病: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晔 张雷 +5 位作者 宋超 夏士博 李晓 李海燕 刘莹 陆清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评估应用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开展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的22例胸腹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9例... 目的评估应用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开展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的22例胸腹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9例,主动脉瘤6例,腔内隔绝术后内漏4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局限性夹层合并主动脉瘤1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共重建87支内脏分支动脉,其中采用三开窗5例,四开窗17例。2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1例,再干预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0±7.6)个月,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3例患者接受再干预,包括Ⅰb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1例,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结论体外预开窗技术腔内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短中期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开窗 腔内修复术 胸腹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动脉
下载PDF
应用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疗效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柳枫 孙立忠 +3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刘永民 钱向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8-429,共2页
目的 :观察及评价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近期及中期疗效。方法 :1997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患者 2 6例。术后半年随访 18例。术后 1~ 3年间随访 19例。结果 :住院... 目的 :观察及评价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近期及中期疗效。方法 :1997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患者 2 6例。术后半年随访 18例。术后 1~ 3年间随访 19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 2例 ,脊髓并发症 2例。随访时死亡 1例 ,脑出血与脑梗塞各 1例。 2例行Ⅱ期胸主动脉置换及部分腹主动脉置换术。 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象鼻技术是一种治疗广泛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不需行Ⅱ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鼻技术 置换术 治疗 主动脉疾病 疗效 随访
下载PDF
VRT技术对主动脉疾病附壁血栓的后处理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在人 赵德利 +3 位作者 刘白鹭 李萍 张金玲 王淑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的VRT后处理方法对主动脉疾病伴附壁血栓的价值。方法28例行MSCTA检查的主动脉疾病伴有附壁血栓的患者(男20例,女8例),采用3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血栓处理后的VRT成像,以轴位和二维图像为参照金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S... 目的评估不同的VRT后处理方法对主动脉疾病伴附壁血栓的价值。方法28例行MSCTA检查的主动脉疾病伴有附壁血栓的患者(男20例,女8例),采用3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血栓处理后的VRT成像,以轴位和二维图像为参照金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SVRT对血栓后处理后VRT平均时间和质量评估平均得分分别为1.6min和0.54分;SBSPVRT分别为25min和3.57分;VPVRT分别为90min和1.36分。结论SBSPVRT是评估伴有附壁血栓主动脉疾病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主动脉疾病 金标准 轴位 评估 患者 成像 检查 二维图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海波 谢超贤 +2 位作者 滕才钧 韦建林 廖明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像技术 价值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图像重建 增强扫描
下载PDF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基因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航 罗明尧 +3 位作者 殷昆仑 陈前龙 常谦 周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4-306,共3页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以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夹层为特征,可发生于马凡综合征、Loeys-Dietz综合征、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夹层等多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主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高,必须通过手术置换损伤部位动脉而...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以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夹层为特征,可发生于马凡综合征、Loeys-Dietz综合征、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夹层等多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主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高,必须通过手术置换损伤部位动脉而避免发生致命性动脉瘤破裂。这些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临床表型重合,仅靠临床症状往往难以区分确诊。这种情况下,基因检测在患者症状完全表现之前即可明确诊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针对遗传性主动脉疾病基因检测,主要采用基因组合测序的方法,其检测结果对于患者的早期、明确诊断和家属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主动脉疾病 基因
下载PDF
治疗性沟通对主动脉疾病术前病人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龙洪 彭芳 +2 位作者 黄淦玲 李荣 周淑英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5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主动脉疾病(AD)术前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0例拟行外科手术的AD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治疗性沟通。采用一般调查问卷...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主动脉疾病(AD)术前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0例拟行外科手术的AD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治疗性沟通。采用一般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手术前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压、疼痛等体征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获得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可以有效降低AD病人术前负性情绪,促进病人采取积极心态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治疗性沟通 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及其防治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骁 符伟国 +4 位作者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史振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相关愈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至2006年6例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分析其治疗经过和结果,总结其主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相关愈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9年至2006年6例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分析其治疗经过和结果,总结其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在6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中,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胸降主动脉瘤1例;空气栓塞1例,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2例,与术中控制性降压或低血压时间过长有关者3例;死亡3例,另3例治愈出院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胸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虽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预后不佳。在以后工作中,需进一步总结经验,严格规范介入操作技术,积极改进相关医疗器械,以逐渐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动脉 夹层 腔内修复 手术后并发症 卒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附29例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甘新莲 程若勤 +1 位作者 周燕发 王承缘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MRISE序列,梯度回波(GRE)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9例主动脉疾患,其中主动脉夹层21例,胸、腹主动脉瘤8例。全部病例采用MRISE常规序列及GRE技术,4例行... 目的:评价MRISE序列,梯度回波(GRE)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9例主动脉疾患,其中主动脉夹层21例,胸、腹主动脉瘤8例。全部病例采用MRISE常规序列及GRE技术,4例行MRA检查。结果:在SE及GRE序列上2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两腔,其内膜片分别为19和21例。破口分别为5和8例。MRI及MRA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瘤和瘤体内结构。结论:MRI对主动脉疾患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以常规SE序列为基础,辅以GRE及MRA技术将能对主动脉疾病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MRI 应用
下载PDF
以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为例谈中国主动脉疾病诊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罗明尧 舒畅 +1 位作者 陈冬 方坤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196-1199,共4页
主动脉疾病大多病情危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治疗技术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卫健委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官方数据,以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为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致病危险因素、发病... 主动脉疾病大多病情危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治疗技术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家卫健委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官方数据,以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为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致病危险因素、发病特征、治疗手段、治疗结局、医疗花费等。中国主动脉疾病的诊疗研究大致呈现以下特征:主要病种的流行病学研究不多,发病率数据仍需完善;致病危险因素研究从器官系统水平走向分子水平,基因检测的临床运用逐步得到重视;外科治疗技术逐步走向开放式手术、腔内微创修复术和杂交手术并存的局面,打造技术全面的主动脉疾病诊疗团队并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已成为关注重点;基层单位有关治疗技术逐步普及,尤其是腔内技术普及程度显著优于开放式手术和杂交手术;国家级或区域性大中心复杂疑难病例比例随之显著增加,符合技术普及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现状 进展
下载PDF
我国主动脉疾病诊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立忠 邢晓燕 董松波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7期1-3,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主动脉外科诊疗水平显著提高,开展了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植入、全胸腹主动脉替换、全主动脉替换等术式,对于高危复杂弓部疾病进行一期/分期复合手术治疗,对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探索出了科学合理的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主动脉外科诊疗水平显著提高,开展了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植入、全胸腹主动脉替换、全主动脉替换等术式,对于高危复杂弓部疾病进行一期/分期复合手术治疗,对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探索出了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接近或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看到我国在主动脉疾病诊疗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发病-治疗间隔时间长、尚无成体系的诊疗指南、围术期脏器保护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复合手术 治疗策略 脏器保护 诊疗过程 治疗间隔时间 主动脉外科 诊疗水平
下载PDF
主动脉疾病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祥泉 罗汉超 +1 位作者 彭振军 刘定西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10-512,共3页
本文报道40例主动脉疾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其中主动脉夹层24例,胸、腹主动脉瘤1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3例。MRI所显示的三种直接征象:①主动脉双腔,②夹层内膜片,③内膜破裂口,为确诊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有力证据,主动脉瘤和... 本文报道40例主动脉疾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其中主动脉夹层24例,胸、腹主动脉瘤1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3例。MRI所显示的三种直接征象:①主动脉双腔,②夹层内膜片,③内膜破裂口,为确诊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有力证据,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缩窄亦能清楚显示。我们认为MRI对主动脉疾病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文中扼要讨论了MRI的诊断限度及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诊断 NMR 成像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叶琨 万圣云 丁洋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的资料,术前根据24例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进行主动脉3D重建,将病变区域进行3D打印,选择中空透明材料制作3D打印模型并消毒,术中根...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的资料,术前根据24例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进行主动脉3D重建,将病变区域进行3D打印,选择中空透明材料制作3D打印模型并消毒,术中根据3D打印模型将支架“预开窗”并缝制铂金弹簧圈,重装支架后在体内完成主体支架的释放和分支支架的选择并释放。术后观察疗效、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24例包括12例复杂腹主动脉瘤、11例胸主动脉夹层、1例胸腹主动脉瘤,均在术前完成病变段主动脉3D模型打印,根据模型数据辅助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均顺利。24例术前3D打印模型测量和术中造影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真腔最大直径较术前增大、术后假腔最大直径较术前减小;主动脉瘤患者术后瘤体最大直径较术前减小(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脏器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CTA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无内漏,分支动脉血供良好。结论3D打印技术能使复杂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主动脉疾病 腔内治疗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