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预燃室燃料控制参数对汽油机稀燃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许秉鑫 缪新轲 +2 位作者 邓俊 王金秋 李理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8-1632,共5页
预燃室点火系统可促进稀薄混合气燃烧,从而显著提高热效率。本文基于自行开发的主动预燃室及其燃料供给系统,在压缩比为16的发动机上分别测试了预混气体喷射压力和燃料占比对发动机稀燃边界下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9、0.14和... 预燃室点火系统可促进稀薄混合气燃烧,从而显著提高热效率。本文基于自行开发的主动预燃室及其燃料供给系统,在压缩比为16的发动机上分别测试了预混气体喷射压力和燃料占比对发动机稀燃边界下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9、0.14和0.09 MPa 3种预混气体喷射压力中,在0.09 MPa的喷射压力下可获得最高的平均指示压力和最短的着火延迟期和燃烧持续期,燃烧最稳定;当预混气体燃料占比从0.54%逐步增加到2.69%时,发动机的平均指示压力先增加后减少,并在占比1.61%处取得最大值,此时的燃烧最为稳定,着火延迟期和燃烧持续期均最短。主动预燃室可实现λ=1.8的稳定燃烧,指示热效率相比普通火花塞点火的32.9%提高到39.4%,相对提升了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主动预燃室 料控制参数 特性
下载PDF
基于定容燃烧弹的单孔主动预燃室几何参数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人赫 刘逸晖 +2 位作者 缪新轲 邓俊 李理光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基于定容燃烧弹试验平台,采用燃烧可视化方法研究了预混式单孔主动预燃室的几何参数对预燃室点火特性的影响。在火焰发展初期的定压燃烧过程中,将从点火开始到火焰面积达到燃烧弹可视窗口面积一半所用的时间定义为初期火焰发展时间,作... 基于定容燃烧弹试验平台,采用燃烧可视化方法研究了预混式单孔主动预燃室的几何参数对预燃室点火特性的影响。在火焰发展初期的定压燃烧过程中,将从点火开始到火焰面积达到燃烧弹可视窗口面积一半所用的时间定义为初期火焰发展时间,作为衡量不同几何参数下主动预燃室点火效果的参考指标:在不同喷孔孔径(2.0~4.0 mm)、不同预燃室通道内径(3.0~5.5 mm)、不同下端开口角度(0°~75°)的试验条件下,初期火焰发展时间的最大差异分别为9.3 ms、6.8 ms、2.9 ms,最终得出3个几何参数对单孔主动预燃室点火效果的影响程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喷孔孔径、预燃室通道内径、下端开口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预燃室 定容烧弹 烧可视化 烧特性
下载PDF
主动预燃室式直喷汽油机稀薄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玻 《南方农机》 2021年第20期131-133,共3页
我国能源供给越来越紧张,人们更加注重车用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其中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能够有效改进汽油机燃油经济性。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主动预燃室式直喷汽油机稀薄燃烧性能进行研究。仿真实践证明:稀薄燃烧能够有效减少油耗,提升... 我国能源供给越来越紧张,人们更加注重车用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其中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能够有效改进汽油机燃油经济性。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主动预燃室式直喷汽油机稀薄燃烧性能进行研究。仿真实践证明:稀薄燃烧能够有效减少油耗,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同时采用主动预燃室系统,有效拓展稀燃极限,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预燃室 直喷汽油机 稀薄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单孔主动预燃室火焰射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费圣奕 王金秋 +4 位作者 邓俊 刘逸晖 缪新轲 张智衡 李理光 《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5期686-694,共9页
基于单孔主动预燃室,研究了火焰射流的形成机理。在圆形自由紊动射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孔主动预燃室点火的火焰射流贯穿距随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该经验公式可以通过射流锥角、预燃室喷口直径和射流在预燃室喷口处的初速度预测射流... 基于单孔主动预燃室,研究了火焰射流的形成机理。在圆形自由紊动射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孔主动预燃室点火的火焰射流贯穿距随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该经验公式可以通过射流锥角、预燃室喷口直径和射流在预燃室喷口处的初速度预测射流贯穿距。通过主动预燃室的定容燃烧弹试验和CONVERGE仿真验证,该经验公式所预测的射流贯穿距和反向求得的射流初速度与实测值吻合,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6.92%和5.82%。认为此公式能够正确预测单喷孔主动预燃室的射流贯穿距,对于优化预燃室结构以实现更高效地点火,继而提升内燃机的理论热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预燃室 射流贯穿距 经验公式 定容烧弹
下载PDF
稀燃条件下主动预燃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坚 陈嘉雯 +3 位作者 杜家坤 陈泓 李钰怀 占文锋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明晰不同点火方式对汽油机稀薄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在一款排量为0.5 L的研究型单缸机上试验研究了传统火花塞和主动预燃室两种不同点火方式下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探索主动预燃室拓展稀薄燃烧极限的多种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稀薄... 为明晰不同点火方式对汽油机稀薄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在一款排量为0.5 L的研究型单缸机上试验研究了传统火花塞和主动预燃室两种不同点火方式下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探索主动预燃室拓展稀薄燃烧极限的多种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稀薄燃烧可有效降低油耗,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传统点火线圈的稀燃极限处于过量空气系数1.5附近,最高指示热效率为45.0%,而采用主动预燃室系统后,稀燃极限可进一步拓展,过量空气系数可达2.0,指示热效率提升至46.5%,氮氧化物排放比采用传统火花塞点火技术时降低约88%;主动预燃室匹配高压缩比14.80的燃烧系统,可进一步拓展稀燃极限至过量空气系数2.1,指示热效率可达48.0%,氮氧化物排放继续降低,在过量空气系数采用2.1时NO_(x)排放最低可达5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 主动预燃室 射流点火 特性 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