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因子对薄皮甜瓜主要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于翠香 张海燕 +4 位作者 安仕博 赵福顺 陈树良 张阳 徐海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4-26,31,共4页
通过6个甜瓜品种在海南露地栽培、吉林露地和大棚栽培模式对比分析,测定叶纵径、叶横径、叶面积、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果肉厚度等指标。结果显示,海南露地栽培的甜瓜叶片纵径、叶片横径、叶柄长、叶面积、果肉厚度及单瓜重均小于北... 通过6个甜瓜品种在海南露地栽培、吉林露地和大棚栽培模式对比分析,测定叶纵径、叶横径、叶面积、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果肉厚度等指标。结果显示,海南露地栽培的甜瓜叶片纵径、叶片横径、叶柄长、叶面积、果肉厚度及单瓜重均小于北方大棚和露地种植,而可溶性固形物相反,品种之间也具有一定差异,其中DG-2014-93、MX10表现较好。表明甜瓜的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和叶面积等主要性状受品种遗传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这为今后甜瓜品种的跨区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生态区 主要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
2
作者 朱红彩 彭东 +5 位作者 王映红 王玲燕 马海涛 窦士树 赵建选 范永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89-893,共5页
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 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供试材料根据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5类群,第Ⅱ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资源材料加以利用,第Ⅲ类群品种可以作为矮秆抗倒、早熟材料加以应用,第Ⅴ类群品种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高产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麦系列 主要性状 综合分析 育种
下载PDF
化学调控剂对旱地冬小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3
作者 尤艳蓉 李世成 纪粉霞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27-530,共4页
为探索化学调控剂在冬小麦生育进程中的作用,利用吨田宝或磷酸二氢钾分别在冬前3~4叶期、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处理小麦,观察其对生育期、生育动态、主要性状和产量等效应。结果表明,在冬前3~4叶期喷施化学调控剂可以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 为探索化学调控剂在冬小麦生育进程中的作用,利用吨田宝或磷酸二氢钾分别在冬前3~4叶期、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处理小麦,观察其对生育期、生育动态、主要性状和产量等效应。结果表明,在冬前3~4叶期喷施化学调控剂可以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构建冬前壮苗;冬前3~4叶期和起身期同时喷施更利于增加有效分蘖、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同时喷施化学调控剂可有效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产量,且喷施吨田宝效果总体好于喷施磷酸二氢钾。冬前3~4叶期、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同时喷施吨田宝750 mL/hm^(2)兑水225 kg处理冬小麦折合产量最高,为5573.33 kg/hm^(2),较喷清水对照增产10.00%。综上,冬前3~4叶期、起身期和灌浆初期喷施吨田宝750 mL/hm^(2)更利于冬小麦优质高产,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控剂 冬小麦 主要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区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星邈 谢建国 +4 位作者 郑海洋 郭梦瑶 赵雨轩 王曙明 张井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析,对于指导大豆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1941—2019年东北春大豆区育成的33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信息,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大豆区大豆品种随着年代增加,平均分枝数降低,1940s最高,3.50个,2010s最低,降至0.86个。平均株高在1980s之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之后平稳上升,2010s最高,为88.20 cm,1950s最低,为73.50 cm。平均生育期在20世纪70年代最长,为123.86 d,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10s降至116.67 d。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只在20世纪60~70年代间有所升高,其他相邻年代间均呈下降趋势,在1940s最高,为41.40%,在2010s降至39.48%,平均脂肪含量波动较大,在1940s最高,为21.90%,1990s最低,为20.05%。平均百粒重在1990s最高,达到21.03 g,之后呈下降趋势,在2010s最低,为19.17 g。平均单产随年代变化持续增加,由1940s的1770.00 kg·hm^(-2)增长到2857.06 kg·hm^(-2)。育成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大豆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区 不同年代 主要性状 演变分析
下载PDF
加工型辣椒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娅楠 程志芳 +4 位作者 常晓轲 董晓宇 刘勇鹏 王丹 姚秋菊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64,共6页
为了提高加工型辣椒优势组合的选配概率,以5个不同来源的辣椒材料作为亲本(P_(1)~P_(5)),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p(p+1)/2]组配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单... 为了提高加工型辣椒优势组合的选配概率,以5个不同来源的辣椒材料作为亲本(P_(1)~P_(5)),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p(p+1)/2]组配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株高和株幅的杂种优势潜力较大。果肉厚度和茎粗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80%和12.25%。配合力分析表明,P_(4)可以作为培育出单株结果数较多品种的亲本;P_(5)可以作为培育出大果、高产品种的亲本;P_(1)×P_(2)为单果质量较大的杂交组合;P_(1)×P_(4)为株高和株幅较大、果肉厚度较小、单株结果数多的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和果实横径的狭义遗传力大于90%,受加性效应控制;株幅和茎粗的环境方差均大于遗传方差。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单株产量与果肉厚度、果实横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加工型辣椒育种进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双列杂交 主要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夏播京单28和郑单958的主要性状及气候资源利用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鲁珊 毛彩云 +2 位作者 肖荷霞 岳金生 陆建章 《作物研究》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夏播玉米的适宜主栽品种,于2016—2017年选择京单28和郑单958在沧州开展田间试验,对2个品种的主要性状及气候资源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穗长、秃尖、穗行、单穗粒质量、籽粒含水量、产量和产值... 为了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夏播玉米的适宜主栽品种,于2016—2017年选择京单28和郑单958在沧州开展田间试验,对2个品种的主要性状及气候资源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穗长、秃尖、穗行、单穗粒质量、籽粒含水量、产量和产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京单28相比,郑单958的穗长平均减少2.20 cm,秃尖平均减少1.15 cm,穗行数平均增加2.90,单穗粒质量平均增加17.50 g,籽粒含水量平均增加4.35百分点,产量平均增加12.5%,产值平均提高2510.0元/hm^(2);热量利用率平均提高7.3%,日照时数利用率平均提高4.8%,降水利用率平均提高12.0%,资源利用率平均提高8.1%。京单28的生育期较郑单958短8 d,其收获时的籽粒平均含水量为20.9%,倒伏倒折率低于5%,较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主要性状 气候资源利用率 京单28 郑单958
下载PDF
‘尖把王’与‘尖把梨’主要性状的比较
7
作者 王家珍 蔡忠民 +4 位作者 李宏军 姜晓艳 王杰 于福海 沙守峰 《北方果树》 2023年第5期24-26,共3页
以‘尖把梨’为对照,对大果芽变‘尖把王’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尖把王’与‘尖把梨’物候期基本一致,树体和枝条节间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尖把王’当年生新梢变粗,较‘尖把梨’增加24.6%。‘尖把王’叶片变长变宽变厚,... 以‘尖把梨’为对照,对大果芽变‘尖把王’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尖把王’与‘尖把梨’物候期基本一致,树体和枝条节间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尖把王’当年生新梢变粗,较‘尖把梨’增加24.6%。‘尖把王’叶片变长变宽变厚,百叶变重,依次较‘尖把梨’增加16.2%、20.9%、21.4%、26.6%,而叶柄长二者无显著差异;‘尖把王’的花瓣变长变宽、花冠直径加大,依次较‘尖把梨’增加32.0%、20.8%、10.8%,而花柄长、直径无显著差异;‘尖把王’果实的单果重变重,是‘尖把梨’的2.2倍,纵、横径变大,分别比‘尖把梨’增加26.4%、37.0%;果心占比减小13.1%;‘尖把王’果实石细胞、总酸含量降低,比‘尖把梨’降低0.07%和0.35%,而果皮厚度、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把王 尖把梨 主要性状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莹 贾秀苹 +3 位作者 席晓飞 陈辅志 杨国华 张正洁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对食用向日葵的影响,为酒泉及同类地区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酒葵130为指示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7个播种期对生育期、出苗率、单株产量、单盘粒数、百粒重、产量等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对食用向日葵的影响,为酒泉及同类地区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酒葵130为指示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7个播种期对生育期、出苗率、单株产量、单盘粒数、百粒重、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21日播种的食用向日葵产量最高,折合4266.9 kg/hm^(2)。其次是4月14日播种处理,折合产量4187.5 kg/hm^(2);4月28日播种处理的折合产量为4062.5 kg/hm^(2)。综合分析,在酒泉市及同类地区食用向日葵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14—28日,这一时间段播种的食用向日葵生育期适中、出苗率均在94%以上,单株产量、单盘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均优于其他播期,播种时间太早或者太晚均对食用向日葵的出苗和产量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产量 播期 主要性状
下载PDF
四川省玉米新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颜学海 许春梅 +1 位作者 吴红梅 王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解四川省近年来育成玉米品种的基本特点,对2017—2021年四川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基本情况及产量、抗性、品质等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7—2021年共有293个普通玉米品种通过四川省审定,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选... 为了解四川省近年来育成玉米品种的基本特点,对2017—2021年四川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基本情况及产量、抗性、品质等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7—2021年共有293个普通玉米品种通过四川省审定,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选育单位以企业为主。参与选育的母本自交系有216个,父本自交系有206个,选配了5个以上品种的自交系有8个。产量年度间呈下降趋势,其余性状年度间变化趋势不明显。对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的抗性表现为“中抗”以上的品种占比均超过60.00%,对穗腐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表现为“感”以下的品种占比均超过59.00%。穗位高、生育期、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变异程度较大,对穗腐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抗性表现较差,建议四川下一步玉米育种中,应在这些表现较差或者变异程度大的性状上下功夫,继续加大对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主要性状 四川
下载PDF
不同酸枣品种在庆阳市的引进表现及主要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亚亚 张秀丽 +3 位作者 秦一统 胡雅珍 段建锋 肖正璐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70-74,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庆阳市栽培的优良品种,引进6个酸枣品种,以当地表现良好的野生酸枣实生苗为对照,开展品种比较研究,从植株生长特性、果实主要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21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邢州10号单果重、果实纵... 为筛选出适宜在庆阳市栽培的优良品种,引进6个酸枣品种,以当地表现良好的野生酸枣实生苗为对照,开展品种比较研究,从植株生长特性、果实主要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21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邢州10号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仁鲜重、双仁率最大,果实出仁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引进品种,但极显著低于对照,适合食用兼仁用;久和2号仁鲜重、出仁率仅次于邢州10号,但早果性强、挂果数多,适合仁用;对照的挂果数最多、出仁率最高,适合仁用。建议适当增加邢州10号、久和2号引进种植面积,进一步观测研究,并尽快开展本土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品种引进 主要性状 相关性分析 甘肃庆阳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彩甜糯168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汪暖 邵庭 +1 位作者 黄洪明 吴美娟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2期91-92,共2页
[目的]探索鲜食玉米新品种彩甜糯168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鲜食玉米彩甜糯168为材料,进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提高,彩甜糯168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株高、穗位高逐渐增高,穗长、穗粗变... [目的]探索鲜食玉米新品种彩甜糯168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鲜食玉米彩甜糯168为材料,进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提高,彩甜糯168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株高、穗位高逐渐增高,穗长、穗粗变小,秃尖变长,每穗行数、每行粒数变小,生育进程有不同程度提早。46 500株/hm^(2)处理产量最高,为15 771.30 kg/hm^(2),其次是42 000株/hm^(2)处理,42 000株/hm^(2)和46 500株/hm^(2)处理株高、穗位高中等,穗粒性状表现较优,生育期较为适宜。[结论]建议生产上彩甜糯168种植密度以42 000~46 500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甜糯168 种植密度 产量 主要性状
下载PDF
东北地区春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玉发 何中国 +3 位作者 李淑芳 郭中校 曲祥春 刘洪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1,共3页
为了给春小麦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3年全国春小麦区域试验中的东北早熟旱地组和东北春小麦中晚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顺序是:早熟组中,抗旱指数>单位穗数>... 为了给春小麦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3年全国春小麦区域试验中的东北早熟旱地组和东北春小麦中晚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顺序是:早熟组中,抗旱指数>单位穗数>生育日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晚熟组中,穗粒数>有效分蘖率>株高>单位穗数>生育日数>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灰色关联度 主要性状
下载PDF
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演变对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从锋 赵明 +5 位作者 刘鹏 张吉旺 杨今胜 柳京国 王空军 董树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1-2429,共9页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年代玉米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密度的响应,为玉米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1960s、1980s、2000s 3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遗传改良过程...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年代玉米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密度的响应,为玉米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1960s、1980s、2000s 3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遗传改良过程中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随着年代的更替,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的籽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2000s单交种相比1980s和1960s平均提高25.7%和35.8%,而其亲本提高了16.3%和29.7%,百粒重明显增加,但杂种优势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代玉米随年代更替株高、穗位高以及穗位高/株高变化不明显,而植株茎粗增大,叶向值显著升高,植株形态耐密抗倒明显增强。当代品种及其亲本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物质/总干重、收获指数均明显高于1980s和1960s品系,高密度条件下当代品系的光合生产能力(平均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平均净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高密度条件下当代品种具有较高的粒叶比,且单位叶面积指数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百粒重、穗粒重、茎粗、叶向值等形态性状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株高相关性不显著,而与生物量、花后物质比例以及平均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单交种的粒叶比和单位叶面积获得的籽粒产量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其亲本中二者与籽粒产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高产玉米群体的生理耐密性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中国玉米品种的遗传改良过程中,籽粒产量的提高是其植株形态改良和生理耐密性协同提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交种 亲本 年代 主要性状 种植密度
下载PDF
现行生产用蚕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张友洪 周安莲 +2 位作者 肖丽蓉 肖文福 肖金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3-1138,共6页
对我国生产上正在使用的两对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审定时比较,健康性相对稳定,其它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茧丝质成绩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异... 对我国生产上正在使用的两对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审定时比较,健康性相对稳定,其它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茧丝质成绩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品种不同来源间比较,除健康性表现一致外,其它性状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山东的菁松×皓月产量最高,丝质最优;四川的871×872产量最高,重庆的871×872丝质最优。建议各省选原种单位扩大饲养蛾区,增大选择力度,注重茧丝质量的选择,并采用异地品系杂交或异地繁育继代的方法,取长补短,维持品种的固有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品种 主要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氮素供应形态的响应 被引量:28
15
作者 唐忠厚 李洪民 +4 位作者 张爱君 史新敏 魏猛 陈晓光 丁艳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94-1501,共8页
为探明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不同氮素形态供应的响应特点,以徐薯18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设置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甘薯叶光合特性、块根产量与品质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移... 为探明甘薯叶光合特性与块根主要性状对不同氮素形态供应的响应特点,以徐薯18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设置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甘薯叶光合特性、块根产量与品质性状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移栽后30 d和50 d时,酰胺态氮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CCI)为最高,70 d时,铵态氮处理的CCI最高;铵态氮处理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与有效辐射(PAR);氮素处理明显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其中,铵态氮处理较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块根产量分别增加10.6%与17.2%,增产显著(P<0.05);铵态氮处理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率和蛋白质含量,而酰胺态氮处理增加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增加甘薯淀粉最高粘度值(PKV)、崩解值(BDV)和回复值(CSV),而硝态氮处理促进最低粘度值(HPV)和最终粘度值(CPV)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素形态 叶光合特性 块根主要性状
下载PDF
北疆棉花“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相吉山 谢宗铭 +3 位作者 田琴 董永梅 李有忠 司爱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35-1540,共6页
【目的】为北疆早熟棉种植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陆早"系列41个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生育期极显著负相关,与铃重显著正相关,与衣分极显著正相关,与籽指、绒长、比强... 【目的】为北疆早熟棉种植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陆早"系列41个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生育期极显著负相关,与铃重显著正相关,与衣分极显著正相关,与籽指、绒长、比强度、马克隆值无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生育期、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0.226、0.203和0.501,回归方程为^Y=819.61-16.83X1+78.47X2+65.13X3;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1%,依次为产量和品质选择综合因子、产量制约因子、籽指选择因子、生育期选择因子和品质选择因子。【结论】北疆早熟棉较好的协调了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生育期、铃重和衣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增大衣分是提高皮棉产量的重要途径;新陆早13号、26号、36号、40号和42号品种综合表现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棉区 早熟棉 主要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丽 孔宪辉 +2 位作者 王旭文 王娟 余渝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8-1437,共10页
【目的】筛选新疆自育的优良亲本及强优势杂交组合,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不同来源的早熟陆地棉亲本17个,按照6×11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6个杂交组合,通过随机区组3次重复试验,分析F 1产量和纤维品... 【目的】筛选新疆自育的优良亲本及强优势杂交组合,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不同来源的早熟陆地棉亲本17个,按照6×11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6个杂交组合,通过随机区组3次重复试验,分析F 1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17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株高广义遗传力可达74.28%,狭义遗传力达51.5%,其次为衣分和马克隆值。供试组合中以籽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5.49%、11.77%和8.97%;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果枝数、衣分、衣指等性状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中都呈明显的正向优势;在竞争优势中,以果枝数、籽棉产量、衣分、百粒重、衣指和马克隆值为正向优势。产量性状GCA高的亲本是B3(23-90),B4(42-34),A4(H1-4),A6(惠远1403),A9(新农早112);品质性状GCA高的亲本是B1(125-1),B3(23-90),A5(H7-143),A8(天云1133)。【结论】通过F 1代对株高、衣分和马克隆值等性状的亲本进行选择效果较好;籽棉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A1×B5(10-101×72-47),A3×B1(48-33×125-1),A4×B1(H1-4×125-1),A8×B1(天云1133×125-1)等组合具有较大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主要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密植条件下国审冬油菜品种主要性状特点与差异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永国 程勇 +6 位作者 陆光远 徐劲松 付桂萍 邹锡玲 乔醒 刘清云 张学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为研究增大种植密度后油菜品种的群体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以2013年品种区域试验中密植条件下(3.45×105~4.05×105株/hm2)国家审定的22个冬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状,分析不同区域审定品种... 为研究增大种植密度后油菜品种的群体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以2013年品种区域试验中密植条件下(3.45×105~4.05×105株/hm2)国家审定的22个冬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状,分析不同区域审定品种各性状的差异,比较密植条件与稀植条件下油菜品种在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 861.25kg/hm2,平均含油量为44.88%;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为280.52个、21.13个和3.85g,其中,以单株角果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21,表明其在不同品种间差异大,是最不稳定的产量因子。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68,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单位面积产量则与3个产量构成因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81.83%,可以用其对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概括分析。与2001-2010年间稀植条件下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相比,2013年密植条件下审定的冬油菜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0.61%,然而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降幅为29.08%,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则无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主要归因于油菜种植密度的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审冬油菜品种 品种区域试验 主要性状 密植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广东超甜玉米新组合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子明 禹玉华 +4 位作者 段俊 叶翠玉 叶锦锐 刘远星 张旭林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26,53,共5页
对 1999~ 2 0 0 0年广东省超甜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 :近年我省选育的超甜玉米新组合鲜苞单产水平有较大提高 ,抗病性与适应性较强 ,但品质的改良进展较缓慢 ;要选育优质、高产和多抗的超甜玉米新品种 ,在不断引进国... 对 1999~ 2 0 0 0年广东省超甜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 :近年我省选育的超甜玉米新组合鲜苞单产水平有较大提高 ,抗病性与适应性较强 ,但品质的改良进展较缓慢 ;要选育优质、高产和多抗的超甜玉米新品种 ,在不断引进国外优异品种资源的同时 ,应加强种质创新研究 ,以拓宽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机结合 ,加快品质育种进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杂交组合 主要性状 评价 广东 育种
下载PDF
玉米正反交杂交种F_1主要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天宇 祝云芳 +1 位作者 陈华璋 陈泽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通过对4个不同玉米自交系正反交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并对不同组合的F1的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种子在大多数性状上差异不明显,这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 通过对4个不同玉米自交系正反交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并对不同组合的F1的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种子在大多数性状上差异不明显,这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造成正反交差异的细胞质遗传所在比例较小。但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组合均有差异明显的性状,同时每一性状均有正反交差异明显的组合,这说明细胞质的遗传在玉米性状表现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正反交种子 主要性状 差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