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政时期私立之江大学构建“人民立场”的新生之履
1
作者 朱栋荣 《理论观察》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政治主体对历史进程中重大事件的因应,往往塑造出其鲜明而立体的时代画像。作为教会大学的私立之江大学在近代杭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政权肇始后,之江大学亟需审度和摆正自己的政治立场。从杭州解放到辅仁大学最先被接... 政治主体对历史进程中重大事件的因应,往往塑造出其鲜明而立体的时代画像。作为教会大学的私立之江大学在近代杭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政权肇始后,之江大学亟需审度和摆正自己的政治立场。从杭州解放到辅仁大学最先被接管,再到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开展,之江大学经历了“服从”“参与”和“认同”的身份转变,最终构建起了“人民的新之江”这一新的革命形象。1952年的院系调整结束了之江大学百年办学历史,无疑是对之江大学人民立场的最终检验;对新生政权来说,更是其赢得社会控制、构建执政合法性、展开现代国家建设的试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江大学 人民立场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混合遗产视野下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初探——以之江大学旧址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咏华 项亚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46,共5页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 混合遗产地自然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和价值对其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只体现了文物单纯的本位价值观,而忽视了混合遗产地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了处于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归纳,并提出了"以文化遗产为主导的并行式混合遗产地"的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框架,在混合遗产视野下经过对自然遗产的评价和考量,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规划做出修正和补充,并对自然与文化价值保护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进行评估,提出兼容性的整体保护措施,并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混合遗产 建筑遗产保护 保护规划 之江大学旧址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设计教育及其在中国的移植与转化 以之江大学建筑系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钱锋 王森民 《时代建筑》 2019年第2期160-165,共6页
中国近代前往西方学习建筑的留学生回国后创立了早期的建筑教育体系和制度。当时最为集中的留学生群体是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庚款"留学生,这个时期这所学校深受法国"布扎"体系影响,其教学和设计... 中国近代前往西方学习建筑的留学生回国后创立了早期的建筑教育体系和制度。当时最为集中的留学生群体是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庚款"留学生,这个时期这所学校深受法国"布扎"体系影响,其教学和设计思想通过留学生的引入影响了中国的早期建筑教育体制。文章试图剖析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教学的基本特点,进而以近代中国的之江大学为例,分析这些教学方法和思想如何对中国院校产生影响,阐述其在中国移植与转化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宾夕法尼亚大学 布扎 之江大学
下载PDF
私立之江大学为何中途停办
4
作者 李军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私立之江大学 停办原因 高等教育史 浙江师范学院
下载PDF
之江大学课程设置本土化进程的社会学分析
5
作者 任杭璐 袁彦鹏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4期88-92,98,共6页
之江大学作为近代中国13所基督教大学的代表之一,又作为近代浙江唯一一所教会高等教育机构,于1931年7月在中国注册立案。其课程设置的演进轨迹毋庸置疑是教会在华办学传播西方文明道路中的一个缩影,因而成为研究浙江近代高等教育课程设... 之江大学作为近代中国13所基督教大学的代表之一,又作为近代浙江唯一一所教会高等教育机构,于1931年7月在中国注册立案。其课程设置的演进轨迹毋庸置疑是教会在华办学传播西方文明道路中的一个缩影,因而成为研究浙江近代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江大学 课程设置 本土化 社会学
下载PDF
立案前之江大学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
6
作者 任杭璐 刘剑虹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之江大学作为19世纪末由西方差会组织在中国创办的13所基督教会大学的代表之一,是唯一由美国南、北长老会在浙江联合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奠定了浙江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为近代浙江新式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抹... 之江大学作为19世纪末由西方差会组织在中国创办的13所基督教会大学的代表之一,是唯一由美国南、北长老会在浙江联合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奠定了浙江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为近代浙江新式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前 之江大学 课程设置 特点
下载PDF
之江大学
7
《各界》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之江大学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麦卡第等人创办于1845年,其前身为宁波“崇信义塾”。1867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至杭州,改名为“育英义塾”,后改名为“育英书院”。自1907年起,校址移至杭州秦望山麓二龙头,这里位于六和塔西侧,三面环山,因地... 之江大学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麦卡第等人创办于1845年,其前身为宁波“崇信义塾”。1867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至杭州,改名为“育英义塾”,后改名为“育英书院”。自1907年起,校址移至杭州秦望山麓二龙头,这里位于六和塔西侧,三面环山,因地处钱塘江弯曲处,呈“之”字形,故其后改名为“之江学堂”,1914年更名为“之江大学”。知名校友中包括物理学家束星北、翻译家朱生豪、作家郁达夫、民进创始人之一林汉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六和塔 束星北 育英 秦望 之江大学 钱塘江
原文传递
生态敏感区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再思考——以之江大学旧址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咏华 项亚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20,共7页
生态敏感区环境的复杂性对处于区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体现了单纯的文物本位价值观,忽视了生态敏感区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处于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 生态敏感区环境的复杂性对处于区内的建筑遗产保护提出挑战,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体现了单纯的文物本位价值观,忽视了生态敏感区的特性及其对保护区划分、空间格局保护及遗产保护策略的主导性和先决性。重新审视处于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遗产保护问题,认为建筑遗产与特定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和高度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建筑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流程和技术方法进行再思考。提出了基于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整体性的可辩护的规划框架,将现行保护规划中环境规划部分从一个独立的简单的单项规划转变为生态先导下的一系列规划环节,强调在特定生态敏感区的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对以建筑遗产评价为主导的保护区划的修正和补充。最后结合之江大学旧址保护规划对其进行实践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区 建筑遗产保护 保护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之江大学旧址
原文传递
治理模式变迁与教会大学发展——以之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雪英 周谷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4-209,共6页
作为教会大学的之江大学,它的治理模式从立案前"教会管制模式"转变为立案后政府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这种转变为推动之江大学在学科发展、教学和科研水平、社会声誉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立案后政府作为重要的外部... 作为教会大学的之江大学,它的治理模式从立案前"教会管制模式"转变为立案后政府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这种转变为推动之江大学在学科发展、教学和科研水平、社会声誉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立案后政府作为重要的外部力量参与教会大学的治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推动之江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参与下的共同治理模式为之江大学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学 之江大学 治理模式
原文传递
解读之江大学:文化冲突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伊明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之江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其组建及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在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不断求索。从物质文化冲突来看,之江大学以校园建筑、图书馆和师生起居为文化载体,极大丰富了教会大学的物质文化内涵;从思想文化冲... 之江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其组建及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在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不断求索。从物质文化冲突来看,之江大学以校园建筑、图书馆和师生起居为文化载体,极大丰富了教会大学的物质文化内涵;从思想文化冲突来看,之江大学将宗教与世俗、中国与西方、古代与近代思想汇聚一堂,又巧借冲突形成特色;从制度文化冲突来看,之江大学巧妙处理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制度下的多方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冲突下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江大学 文化冲突 物质文化冲突 思想文化冲突 制度文化冲突
原文传递
去留肝胆两昆仑:铁蹄下的之江大学
11
作者 张淑锵 史伟东 《杭州(我们)》 2017年第7期57-60,共4页
今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也是浙大著名的'文军长征'80周年。今天的浙大之江校区当年是之江大学所在地,之大师生在抗战中也有悲壮的辗转迁徙历程,同时也有师生留守校园进行艰苦卓绝的护校、救难和抗争,二者可称为'去留肝... 今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也是浙大著名的'文军长征'80周年。今天的浙大之江校区当年是之江大学所在地,之大师生在抗战中也有悲壮的辗转迁徙历程,同时也有师生留守校园进行艰苦卓绝的护校、救难和抗争,二者可称为'去留肝胆两昆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蹄下 天文台 之江大学 李培恩
原文传递
迁移两千公里办学 浙江大学:战火中崛起的“东方剑桥”
12
作者 周冉 《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第9期58-63,共6页
'在重庆与贵阳之间叫遵义的小城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遵义之东的湄潭,是浙大科学活动的中心。在湄潭,可以看到科学活动一片繁忙紧张的情景。在那里不仅有世界一流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有世界第一流的数... '在重庆与贵阳之间叫遵义的小城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遵义之东的湄潭,是浙大科学活动的中心。在湄潭,可以看到科学活动一片繁忙紧张的情景。在那里不仅有世界一流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有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陈功建、苏步青教授;还有世界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卢鹤绂,王淦昌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江大学旧址 慎思堂
下载PDF
民国大学建筑背后的故事
13
作者 黄强 《人民周刊》 2016年第19期72-73,共2页
民国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断涌现,这些大学在建校之初,同样非常注重校园风景的建设,由此诞生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校园。幸运的是,虽然这些大学历经变迁,但一些校园建筑得以保存,如今的大学生们仍然能够感受当年的浪漫。
关键词 建筑群 民国时期 之江大学旧址 辅仁大学 民国大学
下载PDF
“求是”岂能忘“育英”?——兼论杭州育英书院的文化遗址保护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弘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118-131,共14页
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大门口有四个大字颇为吸引过路人的眼球——"求是育英"。它们时刻提醒我们,除了求是书院之外,还有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书院跟浙江大学校史密切相关,那就是之江大学的前身育英书院。但是关于育英书院和其... 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大门口有四个大字颇为吸引过路人的眼球——"求是育英"。它们时刻提醒我们,除了求是书院之外,还有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书院跟浙江大学校史密切相关,那就是之江大学的前身育英书院。但是关于育英书院和其前身育英义塾这段早期之江大学历史目前已经基本上被人们所遗忘,育英书院和育英义塾的遗址也已经危在旦夕。本文拟利用新发现的史料,来重新追溯这段珍贵的历史,以唤起人们对于之江大学历史和对于育英书院和育英义塾遗址保护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是书院 育英书院 育英义塾 杭州大学 之江大学 江大
下载PDF
论西德尼·甘博于1917-1919年随拍摄的一组杭州老照片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弘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2期33-40,共8页
在1949年以前曾经在老杭州摄影的所有西方人中,西德尼·甘博可能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位。本文讨论他根深蒂固的杭州情结和在表现这个古老城市时采用的独特视角,并分析了他有关1917—1919年间杭州老照片的几个主要方面。他所表现杭州... 在1949年以前曾经在老杭州摄影的所有西方人中,西德尼·甘博可能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位。本文讨论他根深蒂固的杭州情结和在表现这个古老城市时采用的独特视角,并分析了他有关1917—1919年间杭州老照片的几个主要方面。他所表现杭州之江大学和费佩德一家的照片如今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记载。其次,他对于古老建筑,街道,城门、运河、寺院和学校等杭州历史地标的兴趣在其照片中有突出的表现。甘博对于各种中国传统手工业有特殊的兴趣,用照片忠实记录了如今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手工业作坊和店铺的场景。但他最主要的兴趣还是在于记录和表现人,男女老幼,社会各个阶层不同职业的人。这些照片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全景图,极为忠实地展现了民国初年杭州这个古老城市和当地居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德尼·甘博 老照片 杭州 之江大学 东岳庙 御街 手工艺作坊
下载PDF
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一朵奇葩——杂议话剧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弘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4期33-44,共12页
话剧是一种源于西方戏剧传统的舶来品。它被介绍到中国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堪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一段佳话。但由于国内在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禁区,所以广大读者对于这一段历史所知甚少,就连权威的话剧史论... 话剧是一种源于西方戏剧传统的舶来品。它被介绍到中国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堪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一段佳话。但由于国内在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禁区,所以广大读者对于这一段历史所知甚少,就连权威的话剧史论著中也因缺乏相关的史料而或多或少地留有一些盲点。本文的主旨为拾遗补阙,为中国话剧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一些迄今被遗漏的珍贵史料和尚未被史学家们所论及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高第 威廉·辛普森 圣约翰书院 晏摩氏女学 之江大学 周象贤 毛准
下载PDF
宁波崇信义塾史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力 马先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7-63,共7页
崇信义塾是近代西方新教差会在中国创办的最早一批新式学校之一,同时也是民国时期著名基督教大学——之江大学的前身。该学校自1845年由美国长老会宁波差会初创,至1867年迁杭,更名育英义塾,发展到后来的育英书院,乃至最后升格为之江大... 崇信义塾是近代西方新教差会在中国创办的最早一批新式学校之一,同时也是民国时期著名基督教大学——之江大学的前身。该学校自1845年由美国长老会宁波差会初创,至1867年迁杭,更名育英义塾,发展到后来的育英书院,乃至最后升格为之江大学。其办学形态经历了从小学程度、中学程度直至大学程度的进化转变,实可作为基督教教育在华嬗变发展的生动诠释。此外,崇信义塾办学的诸多方面,如招生、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日常运行、经费收支等,都在当时的差会学校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可以说,崇信义塾的办学历史,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基督教教育史的发展脉络上,还是差会学校早期本土化进程中都具有典型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信义塾 之江大学 宁波差会
下载PDF
浙大西迁贵州
18
作者 王姣姣 《人大论坛》 2022年第8期78-79,共2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大片国土沦陷,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遭受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7月到1938年8月底,全国108所高校被轰炸破坏的达91所,其中有25所由于被破坏较严重不得不暂时停办。此种情况下,大批学校开始往内陆地区迁移,史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大片国土沦陷,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遭受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7月到1938年8月底,全国108所高校被轰炸破坏的达91所,其中有25所由于被破坏较严重不得不暂时停办。此种情况下,大批学校开始往内陆地区迁移,史称“文化西迁”。私立大夏大学、国立湘雅医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国立中正医学院、之江大学工学院、国立广西大学、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共计八所高校先后迁入贵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雅医学院 八所 广西大学 浙大西迁 高等教育事业 内陆地区 国立浙江大 之江大学
原文传递
朱生豪:未尽其才的新诗人
19
作者 邹汉明 《上海文化》 CSSCI 2023年第1期56-71,共16页
引子想象有那么一天我们将遇到命定的更远更久长更无希望的离别甚至于在还不曾见到最后的一面说一声最后的珍重之前你就走了,到不曾告诉我知道的一个地方去——你在外面得到新奇和幸福我则在无变化的环境里维持一个碌碌无奇的地位一切... 引子想象有那么一天我们将遇到命定的更远更久长更无希望的离别甚至于在还不曾见到最后的一面说一声最后的珍重之前你就走了,到不曾告诉我知道的一个地方去——你在外面得到新奇和幸福我则在无变化的环境里维持一个碌碌无奇的地位一切的朋友,也都已疏远了——……终于有一天你厌倦归来在欢迎你的人群里,有一个你几乎已不认识了的苍癯的面貌眼睛,本来是干枯的现在则发着欢喜的泪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之江大学 徐志摩 宋清如 新诗运动
原文传递
校园新青年的诞生
20
作者 张鑫 《大学生》 2019年第5期14-15,共2页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作家陆蠡、翻译家朱生豪都是之江大学毕业的。一九五二年,全国院校大规模调整,之江大学停办。一九五八年,之江大学旧址归为浙江大学使用,成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现在之江校区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浙江...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作家陆蠡、翻译家朱生豪都是之江大学毕业的。一九五二年,全国院校大规模调整,之江大学停办。一九五八年,之江大学旧址归为浙江大学使用,成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现在之江校区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江大学 本科生 朱生豪 课余生活 束星北 体育课 浙江省档案馆 江大 赛先生 体育运动 李培恩 物理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