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与市场——乔治·吉辛的城市观念与文化想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晓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7,共8页
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重演了一百多年前英国所遭遇的众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英国人的现代经验既是英国的,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重读维多利亚晚期重要的城市小说家乔治·吉辛,会使我们跳出以往资本主义...
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重演了一百多年前英国所遭遇的众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英国人的现代经验既是英国的,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重读维多利亚晚期重要的城市小说家乔治·吉辛,会使我们跳出以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分野,发现许多跨越政治文化的共同经验。诸如中下层阶级的崛起对于文学、文化状况的影响,经济压迫与男性气的衰落,创作性艺术家的沦落和艺术的商品化等等。具有强烈精英意识的乔治·吉辛以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点,揭示了文学的市场化对于文学、学术乃至文化和文明的负面影响。在他看来:现代城市毁坏了哲学、艺术和文学存在的条件,而这正是整个社会乃至文明向粗鄙和平庸退化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吉辛
文学与市场
城市观念
文化想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憎恶与同情之间——论乔治·吉辛的贫民小说
被引量:
2
2
作者
应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一直以来,批评家普遍认为乔治·吉辛的贫民小说反映出他对穷人的憎恶态度。然而,通过仔细分析贫民小说中的代表人物,就会发现吉辛憎恶穷人一说未免过于绝对。吉辛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类型的穷人形象,对他们的态度也是复杂的:或憎恶...
一直以来,批评家普遍认为乔治·吉辛的贫民小说反映出他对穷人的憎恶态度。然而,通过仔细分析贫民小说中的代表人物,就会发现吉辛憎恶穷人一说未免过于绝对。吉辛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类型的穷人形象,对他们的态度也是复杂的:或憎恶、或同情,甚至是尊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吉辛
贫民小说
穷人
态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苑外史》中"列车"的含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殷企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5,共4页
《文苑外史》中三次出现的列车构成了小说的"节奏"。它不仅含义丰富,而且画龙点睛般地烘托出了小说结构的两根基本线条:利欲熏心且才疏学浅的贾斯珀等人搭上了时代快车,而心地善良且满腹珠玑的雷尔登等人却遭到了时代的抛弃...
《文苑外史》中三次出现的列车构成了小说的"节奏"。它不仅含义丰富,而且画龙点睛般地烘托出了小说结构的两根基本线条:利欲熏心且才疏学浅的贾斯珀等人搭上了时代快车,而心地善良且满腹珠玑的雷尔登等人却遭到了时代的抛弃。这两条主线在形式上平行发展,造成了一种对称的艺术美,而在内容色调上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人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价值观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苑外史
乔治·吉辛
列车
含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季随笔》中的生态焦虑
被引量:
1
4
作者
应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是英国散文中的珍品,但是批评家大都认为作品中充满了逃避现实和回归过去的消极心态。如果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去审视《四季随笔》,就会发现该作品远非如此消极。作为英国文化批评传统"过渡期"(...
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是英国散文中的珍品,但是批评家大都认为作品中充满了逃避现实和回归过去的消极心态。如果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去审视《四季随笔》,就会发现该作品远非如此消极。作为英国文化批评传统"过渡期"(1880-1914)的一部作品,《四季随笔》中表现出了深切的生态焦虑。这种焦虑不但继承了卡莱尔等人所表达的文化焦虑,更深化了这一文化批评传统,并且在奥威尔等后人的作品中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吉辛
《四季随笔》
英国文化批评
生态批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元融合文学创作视角下《新格拉布街》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
1
5
作者
蔡晓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53-54,共2页
《新格拉布街》体现出来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者在这部巨著的创作中全面运用了富有现代主义描写特征的意象的创作写作手法,让该文学作品具备了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开始出现了现实主义的端倪。这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受到不少读者...
《新格拉布街》体现出来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者在这部巨著的创作中全面运用了富有现代主义描写特征的意象的创作写作手法,让该文学作品具备了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开始出现了现实主义的端倪。这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与此同时,读者开始对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拉布街》
乔治·吉辛
多元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脱还是超越:论《四季随笔》中的作家文化角色
6
作者
应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9页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逃避为主旨的“解脱”一说成为解读乔治·吉辛作品《四季随笔》的主流声音.本文将该书置入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市场化首次达到高峰的历史背景中,就“解脱”一说提出新的解读,把主人公寻求解脱的愿望视为与...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逃避为主旨的“解脱”一说成为解读乔治·吉辛作品《四季随笔》的主流声音.本文将该书置入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市场化首次达到高峰的历史背景中,就“解脱”一说提出新的解读,把主人公寻求解脱的愿望视为与塑造作家文化角色相关的愿景.作品借助鸟儿的鸣叫将几处颇具喻义的自然景象联系在一起,生动地凸显了这一愿景.它们既继承了良好的传统愿望,又演绎出新的文化含义,即作家们能够通过饱含生命之力的写作,重塑自身的文化角色,以此来寻求一种以自我超越为基调的正面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吉辛
《四季随笔》
自然景象
作家文化角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格拉布街》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7
作者
韩跃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新格拉布街》中雷尔登、毕芬和尤尔等人的悲惨命运与作者乔治·吉辛本人相似,都发生于理想与现实不可消解的矛盾中。小说中人物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巨大冲突,在于其不能适应维多利亚时代精神,不能接受新兴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本...
《新格拉布街》中雷尔登、毕芬和尤尔等人的悲惨命运与作者乔治·吉辛本人相似,都发生于理想与现实不可消解的矛盾中。小说中人物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巨大冲突,在于其不能适应维多利亚时代精神,不能接受新兴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结合维多利亚时代精神,分析《新格拉布街》中主要人物面临的文学理想和经济困境之间的矛盾,并对其婚姻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理想与现实
乔治·吉辛
《新格拉布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活首先必须关注心智——《瑟尔萨》中的文化之旅
8
作者
应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8,共9页
英国19世纪后期作家乔治·吉辛的小说《瑟尔萨》中的男主人公似乎颇受批评家的青睐,而作为小说标题的女主人公瑟尔萨·特伦特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似乎与吉辛以瑟尔萨作为小说题名的初衷相悖。如果我们细考小说中多处出现...
英国19世纪后期作家乔治·吉辛的小说《瑟尔萨》中的男主人公似乎颇受批评家的青睐,而作为小说标题的女主人公瑟尔萨·特伦特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似乎与吉辛以瑟尔萨作为小说题名的初衷相悖。如果我们细考小说中多处出现的瑟尔萨的面貌描写,就可对作家的初衷了然不惑。小说旨在以瑟尔萨的容貌变化作为小说结构的一条主线,充分展现其心智发展过程和生活状态,从而质疑工具理性主宰下的现代生活。该主线与以男主人公为中心的另一条主线交织在一起,从文化的视角揭示生活必须关注心智培育,并且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吉辛
《瑟尔萨》
容貌
心智
生活
原文传递
从多元融合的文学创作视角看吉辛《新格拉布街》
9
作者
陈华妮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文学是对现实生活最好的写照,灵活地运用多样的创作手法,既可以把作者的想法表达得惟妙惟肖,又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具有争议的作家吉辛,他的小说主要体现贫穷状态下人性的扭曲,在《新格拉布街》这篇文章中,...
文学是对现实生活最好的写照,灵活地运用多样的创作手法,既可以把作者的想法表达得惟妙惟肖,又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具有争议的作家吉辛,他的小说主要体现贫穷状态下人性的扭曲,在《新格拉布街》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的运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写作手法,运用象征、意象等写作形式,讽刺和批判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作家的生存危机,及由此引起的价值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格拉布街》
乔治·吉辛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评《门房的女儿》中的贫穷与自尊的撞击
10
作者
翟冰娜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X期87-88,共2页
描写贫穷的人们以及贫穷这种社会现象对于人类的心理侵蚀、对人类的尊严的伤害构成了乔治·吉辛小说的重要主题。自身就生活于贫穷之中的乔治·吉辛压根不相信有产者的慈悲,也不相信无产者的反抗的意义,他在揭露与批判社会现实...
描写贫穷的人们以及贫穷这种社会现象对于人类的心理侵蚀、对人类的尊严的伤害构成了乔治·吉辛小说的重要主题。自身就生活于贫穷之中的乔治·吉辛压根不相信有产者的慈悲,也不相信无产者的反抗的意义,他在揭露与批判社会现实时毫不手软,也从不对改良社会抱有任何幻想。他所做的就是在作品里直观地把贫穷者的生存状况铺叙出来,构成最真实的贫穷景象,让读者感受到贫穷对生命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困扰。乔治·吉辛的短篇小说《门房的女儿》就是这类描写贫穷生活的最典型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房的女儿》
乔治·吉辛
贫穷与自尊
原文传递
一个穷书生的感人自白
11
作者
一岚
《当代外语研究》
1997年第4期23-25,共3页
春江水暖,连阳台上的晚风也有撩人的暖意。晚饭后,歇坐阳台,捧读George Gissing(乔治·吉辛英国作家1857—1903)的一个短篇——My Books.(此文选自《私人文集》),竟至沉湎其中,难以自拔,不知天色向黯! 现摘录其中一段如下:
关键词
乔治·吉辛
平行结构
书生
UNDERSTATEMENT
FINGER
《英汉大词典》
PARALLELISM
内涵意义
修辞手法
词汇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学与市场——乔治·吉辛的城市观念与文化想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晓兰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7,共8页
基金
教育部规划资助项目(05JA750.47-99011)
文摘
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重演了一百多年前英国所遭遇的众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英国人的现代经验既是英国的,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重读维多利亚晚期重要的城市小说家乔治·吉辛,会使我们跳出以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分野,发现许多跨越政治文化的共同经验。诸如中下层阶级的崛起对于文学、文化状况的影响,经济压迫与男性气的衰落,创作性艺术家的沦落和艺术的商品化等等。具有强烈精英意识的乔治·吉辛以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点,揭示了文学的市场化对于文学、学术乃至文化和文明的负面影响。在他看来:现代城市毁坏了哲学、艺术和文学存在的条件,而这正是整个社会乃至文明向粗鄙和平庸退化的表征。
关键词
乔治·吉辛
文学与市场
城市观念
文化想象
Keywords
George Gissing
literature and market
city concept
cuhural imagination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憎恶与同情之间——论乔治·吉辛的贫民小说
被引量:
2
2
作者
应璎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1JCWY17YB)
浙江省社科联课题(2011N141)
文摘
一直以来,批评家普遍认为乔治·吉辛的贫民小说反映出他对穷人的憎恶态度。然而,通过仔细分析贫民小说中的代表人物,就会发现吉辛憎恶穷人一说未免过于绝对。吉辛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类型的穷人形象,对他们的态度也是复杂的:或憎恶、或同情,甚至是尊敬。
关键词
乔治·吉辛
贫民小说
穷人
态度
Keywords
George Gissing
slum novels
the poor
attitude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苑外史》中"列车"的含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殷企平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5,共4页
文摘
《文苑外史》中三次出现的列车构成了小说的"节奏"。它不仅含义丰富,而且画龙点睛般地烘托出了小说结构的两根基本线条:利欲熏心且才疏学浅的贾斯珀等人搭上了时代快车,而心地善良且满腹珠玑的雷尔登等人却遭到了时代的抛弃。这两条主线在形式上平行发展,造成了一种对称的艺术美,而在内容色调上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人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价值观的混乱。
关键词
文苑外史
乔治·吉辛
列车
含义
Keywords
New Grub Street
George Gissing
train
implication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季随笔》中的生态焦虑
被引量:
1
4
作者
应璎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资助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乔治.吉辛作品研究"(12CWW02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维多利亚小说中的绅士观研究"(11JCWY17YB)
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乔治.吉辛作品的生态批评研究"(ZWYB2011032)的研究成果
文摘
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是英国散文中的珍品,但是批评家大都认为作品中充满了逃避现实和回归过去的消极心态。如果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去审视《四季随笔》,就会发现该作品远非如此消极。作为英国文化批评传统"过渡期"(1880-1914)的一部作品,《四季随笔》中表现出了深切的生态焦虑。这种焦虑不但继承了卡莱尔等人所表达的文化焦虑,更深化了这一文化批评传统,并且在奥威尔等后人的作品中得以延续。
关键词
乔治·吉辛
《四季随笔》
英国文化批评
生态批评
Keywords
George Gissing
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
British cultural criticism
eco-criticism
分类号
I561.6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元融合文学创作视角下《新格拉布街》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
1
5
作者
蔡晓琳
机构
黄河科技学院外语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53-54,共2页
文摘
《新格拉布街》体现出来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者在这部巨著的创作中全面运用了富有现代主义描写特征的意象的创作写作手法,让该文学作品具备了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开始出现了现实主义的端倪。这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与此同时,读者开始对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新格拉布街》
乔治·吉辛
多元融合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脱还是超越:论《四季随笔》中的作家文化角色
6
作者
应璎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12&ZD172)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乔治·吉辛作品研究”(12CWW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逃避为主旨的“解脱”一说成为解读乔治·吉辛作品《四季随笔》的主流声音.本文将该书置入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市场化首次达到高峰的历史背景中,就“解脱”一说提出新的解读,把主人公寻求解脱的愿望视为与塑造作家文化角色相关的愿景.作品借助鸟儿的鸣叫将几处颇具喻义的自然景象联系在一起,生动地凸显了这一愿景.它们既继承了良好的传统愿望,又演绎出新的文化含义,即作家们能够通过饱含生命之力的写作,重塑自身的文化角色,以此来寻求一种以自我超越为基调的正面解脱.
关键词
乔治·吉辛
《四季随笔》
自然景象
作家文化角色
分类号
I561.07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格拉布街》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7
作者
韩跃
机构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文摘
《新格拉布街》中雷尔登、毕芬和尤尔等人的悲惨命运与作者乔治·吉辛本人相似,都发生于理想与现实不可消解的矛盾中。小说中人物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巨大冲突,在于其不能适应维多利亚时代精神,不能接受新兴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结合维多利亚时代精神,分析《新格拉布街》中主要人物面临的文学理想和经济困境之间的矛盾,并对其婚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冲突
理想与现实
乔治·吉辛
《新格拉布街》
分类号
I3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活首先必须关注心智——《瑟尔萨》中的文化之旅
8
作者
应璎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项目批号:12&ZD17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乔治.吉辛作品研究"【项目批号:12CWW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英国19世纪后期作家乔治·吉辛的小说《瑟尔萨》中的男主人公似乎颇受批评家的青睐,而作为小说标题的女主人公瑟尔萨·特伦特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似乎与吉辛以瑟尔萨作为小说题名的初衷相悖。如果我们细考小说中多处出现的瑟尔萨的面貌描写,就可对作家的初衷了然不惑。小说旨在以瑟尔萨的容貌变化作为小说结构的一条主线,充分展现其心智发展过程和生活状态,从而质疑工具理性主宰下的现代生活。该主线与以男主人公为中心的另一条主线交织在一起,从文化的视角揭示生活必须关注心智培育,并且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景。
关键词
乔治·吉辛
《瑟尔萨》
容貌
心智
生活
Keywords
George Gissing
Thyrza
countenance
mind
life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多元融合的文学创作视角看吉辛《新格拉布街》
9
作者
陈华妮
机构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文摘
文学是对现实生活最好的写照,灵活地运用多样的创作手法,既可以把作者的想法表达得惟妙惟肖,又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具有争议的作家吉辛,他的小说主要体现贫穷状态下人性的扭曲,在《新格拉布街》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的运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写作手法,运用象征、意象等写作形式,讽刺和批判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作家的生存危机,及由此引起的价值观的转变。
关键词
《新格拉布街》
乔治·吉辛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分类号
G717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评《门房的女儿》中的贫穷与自尊的撞击
10
作者
翟冰娜
机构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X期87-88,共2页
文摘
描写贫穷的人们以及贫穷这种社会现象对于人类的心理侵蚀、对人类的尊严的伤害构成了乔治·吉辛小说的重要主题。自身就生活于贫穷之中的乔治·吉辛压根不相信有产者的慈悲,也不相信无产者的反抗的意义,他在揭露与批判社会现实时毫不手软,也从不对改良社会抱有任何幻想。他所做的就是在作品里直观地把贫穷者的生存状况铺叙出来,构成最真实的贫穷景象,让读者感受到贫穷对生命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困扰。乔治·吉辛的短篇小说《门房的女儿》就是这类描写贫穷生活的最典型的代表。
关键词
《门房的女儿》
乔治·吉辛
贫穷与自尊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个穷书生的感人自白
11
作者
一岚
出处
《当代外语研究》
1997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摘
春江水暖,连阳台上的晚风也有撩人的暖意。晚饭后,歇坐阳台,捧读George Gissing(乔治·吉辛英国作家1857—1903)的一个短篇——My Books.(此文选自《私人文集》),竟至沉湎其中,难以自拔,不知天色向黯! 现摘录其中一段如下:
关键词
乔治·吉辛
平行结构
书生
UNDERSTATEMENT
FINGER
《英汉大词典》
PARALLELISM
内涵意义
修辞手法
词汇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与市场——乔治·吉辛的城市观念与文化想象
陈晓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憎恶与同情之间——论乔治·吉辛的贫民小说
应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苑外史》中"列车"的含义
殷企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四季随笔》中的生态焦虑
应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多元融合文学创作视角下《新格拉布街》的文学创作
蔡晓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解脱还是超越:论《四季随笔》中的作家文化角色
应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新格拉布街》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韩跃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生活首先必须关注心智——《瑟尔萨》中的文化之旅
应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9
从多元融合的文学创作视角看吉辛《新格拉布街》
陈华妮
《芒种(下半月)》
2015
0
原文传递
10
评《门房的女儿》中的贫穷与自尊的撞击
翟冰娜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11
一个穷书生的感人自白
一岚
《当代外语研究》
199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