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8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孔法与四孔法腹腔镜手术对乙状结肠癌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闫鸣 白日星 +1 位作者 闫文貌 钟志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目的分析两孔法、四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手术开孔方式进行分组,两孔组68例... 目的分析两孔法、四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手术开孔方式进行分组,两孔组68例患者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手术,四孔组62例患者采用四孔法腹腔镜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孔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短/低于四孔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5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35 g/L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四孔法腹腔镜手术比较,两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康复明显更快,术后疼痛更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35g/L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两孔法 四孔法 乙状结肠 并发症
下载PDF
携带BRCA2胚系突变的肺癌和乙状结肠癌双原发肿瘤1例
2
作者 葛赛 王晰程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报道1例罕见的同时性肺癌和乙状结肠癌的双原发肿瘤病例。该患者具有致病性BRCA2胚系突变,经含铂双药、免疫及抗血管治疗的综合治疗4个周期后,2处病灶均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该结果表明,综合治疗方案在处理此类双原发肿瘤病例中具有有效性... 报道1例罕见的同时性肺癌和乙状结肠癌的双原发肿瘤病例。该患者具有致病性BRCA2胚系突变,经含铂双药、免疫及抗血管治疗的综合治疗4个周期后,2处病灶均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该结果表明,综合治疗方案在处理此类双原发肿瘤病例中具有有效性,且可为未来类似病例的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此外,本文重点讨论了BRCA胚系突变家系患者的定期筛查及相关药物治疗疗效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原发肿瘤 肺癌 乙状结肠 BRCA2胚系突变
下载PDF
两孔与四孔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疗效对比
3
作者 易应松 张雄 +5 位作者 陈泽伟 王建 赵维 黄贵和 李国胜 伍龙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20-723,共4页
对比两孔与四孔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近远期疗效。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102例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分为两孔组(行两孔腹腔镜手术)和四孔组(行四孔腹腔镜手术),每组各51例... 对比两孔与四孔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近远期疗效。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102例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分为两孔组(行两孔腹腔镜手术)和四孔组(行四孔腹腔镜手术),每组各51例。评价两组手术情况、近远期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与四孔组相比,两孔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手术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术后1、3、7 d疼痛VAS评分低于四孔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QLQ-CR3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两孔组QLQ-CR38量表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四孔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四孔组(P<0.05);两组远期复发转移及死亡总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5.88%比11.76%,P>0.05)。两孔与四孔腹腔镜手术均是老年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式,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相当,但前者在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中高位直肠癌 乙状结肠 近远期疗效
下载PDF
妊娠期乙状结肠巨大肿瘤合并卵巢转移超声所见1例
4
作者 舒欣 禹鑫 郭良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病例女,33岁,孕25周,孕1产0,因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5月余伴便血2次入院。产科情况:宫高21cm,腹围87cm,先露:头位,胎心147次/分,宫颈评分4分。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38×10^(12)L^(-1),血红蛋白87g/L;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126.1ug/L,... 病例女,33岁,孕25周,孕1产0,因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5月余伴便血2次入院。产科情况:宫高21cm,腹围87cm,先露:头位,胎心147次/分,宫颈评分4分。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38×10^(12)L^(-1),血红蛋白87g/L;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126.1ug/L,癌胚抗原(CEA)10.93ug/L,糖类抗原19-9(CA19-9)49.7U/mL,糖类抗原12521.4U/mL。大便常规:大便潜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多普勒彩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手术治疗乙状结肠扭转14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陈大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乙状结肠扭转(S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23-01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SV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63.77±8.15)岁(范围:46~8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77±3.98)h(范围:5~24 h)。扭...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乙状结肠扭转(S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23-01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SV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63.77±8.15)岁(范围:46~8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77±3.98)h(范围:5~24 h)。扭转肠管切除吻合术12例,SV复位肠系膜固定术2例。记录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5天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炎症反应指标水平。采用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ID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胃肠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4.39±19.58)min(范围:45~125 min),术中出血量(65.39±5.88)mL(范围:52~78 mL),术后症状缓解时间(41.52±4.28)h(范围:33~52 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77±0.89)d(范围:8 h~5 d),住院时间(4.75±1.33)d(范围:2.90~8 d)。术后随访6个月,其间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行肠管切除吻合术的患者),经禁饮食、胃肠减压治疗后缓解;1例行SV复位肠系膜固定术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发,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造口术。术前至术后第5天,患者的CRP、IL-6、WBC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GIDS评分较术前降低,QOL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SV安全可靠,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其胃肠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扭转 手术 炎症反应 胃肠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切口标本取出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潘志辉 彭健 +2 位作者 张勇 李阿建 肖毅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65-186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标本取出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94例乙状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标本取出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94例乙状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经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观察组经直肠小切口取出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标本情况(淋巴结清扫个数、肿瘤直径、肠管切除长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 d的疼痛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PSQ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45±9.34)mL、(2.14±0.32)d、(1.43±0.36)d、(6.46±1.54)d,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的(36.35±9.77)m L、(2.67±0.45)d、(2.18±0.53)d、(7.27±1.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肿瘤直径、肠管切除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患者的VAS、PSQI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52±0.44)分、(6.98±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0.47)分、(9.45±1.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小切口与直肠小切口两种切口标本取出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相近,但经直肠小切口取出标本的方式可更好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缓解疼痛、提高预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腹腔镜手术 标本取出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刘容 肖天保 +5 位作者 陈江 何峰 保甜甜 曹一波 杨桃 蒙炳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分析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观察组患者行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后30 d临床恢复情况、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等情况;功能疗效根据Wexner大便失禁评分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2)。术后30 d,观察组肛门坠胀(t=2.300,P=0.026)、控便能力(t=2.299,P=0.026)、肛门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t=2.205,P=0.032)。术后1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255,P=0.012)。术后90 d,2组患者直肠感觉容量均减少(t=20.634,P<0.001),最大静息压(maximum resting pressure,MRP)、最大收缩压(maximal squeeze pressure,MSP)均增加,且观察组MRP(t=-11.486,P<0.001)、MSP(t=-7.358,P<0.001)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33)。术后3个月,2组患者排气、液体大便、固体大便、佩戴护垫及生活方式改变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7,P=0.845)。结论:直肠脱垂悬吊固定并乙状结肠折叠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Delorme术,术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且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直肠脱垂 悬吊固定术 乙状结肠折叠术 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
下载PDF
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任玲 张树贤 +6 位作者 王坤 王璐 梁旭阳 左晨艳 张志梅 孙运良 吕胜祥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该院67例行ESD治疗的直径≥3 cm的直肠乙状结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带线钛夹牵引,... 目的研究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该院67例行ESD治疗的直径≥3 cm的直肠乙状结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带线钛夹牵引,将患者分为A组(带线钛夹牵引组,n=32)和B组(传统ESD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大小、切除总时间、黏膜下剥离时间、黏膜下剥离速率、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R0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镜下形态均以颗粒型-结节混合型(LST-G-M)多见,术后病理均以绒毛状腺瘤为主。两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灶平均面积为(13.6±8.4)cm^(2),明显大于B组的(9.3±4.7)cm^(2),A组切除总时间为(42.3±10.3)min,明显短于B组的(47.9±10.1)min,A组黏膜下剥离时间为(30.7±8.2)min,明显短于B组的(36.1±7.6)min,A组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为(2.7±1.1)次,明显少于B组的(3.5±1.2)次,A组单位时间剥离速率为(0.4±0.2)cm^(2)/min,明显快于B组的(0.2±0.1)cm^(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可为直肠乙状结肠巨大LST的ESD治疗提供更清晰的视野,且操作简单,能提高单位时间剥离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LST) 直肠乙状结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钛夹 牵引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付靖楠 周黎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比较乙状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06至2023-06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特勤急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采用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比较乙状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06至2023-06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特勤急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采用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6.0%(4/25),明显高于观察组(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TNF-α、IL-6、IL-1β、WBC、ANC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减轻促炎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腹腔镜手术 炎性因子水平 并发症 开腹手术
下载PDF
乙状结肠癌乳腺转移1例
10
作者 张双 李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9-180,共2页
患者女,49岁。右乳腺包块7月余,伴局部疼痛,并逐渐增大。查体:右乳腺10点钟方向可触及约3.0 cm×2.0 cm肿块,质韧,活动度欠佳,右侧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6.32 ng/m L。超声检查:右乳腺见大小约3.0 cm×1.8 cm... 患者女,49岁。右乳腺包块7月余,伴局部疼痛,并逐渐增大。查体:右乳腺10点钟方向可触及约3.0 cm×2.0 cm肿块,质韧,活动度欠佳,右侧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6.32 ng/m L。超声检查:右乳腺见大小约3.0 cm×1.8 cm×2.4 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角样改变,内见微钙化,弹性成像组织显示蓝色(图1),CDFI显示右乳腺低回声结节内见星点样血流信号(图2);右侧腋窝见约1.4cm×1.1 cm的淋巴结,门结构显示不清,右侧腋窝淋巴结内均见少许星点样血流信号(图3),诊断右乳腺BI-RADS 4c类结节,右侧腋窝异常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乳腺转移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常博 侯一凡 +5 位作者 张曼青 张建华 李松 王晨阳 张强强 侯俊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例接受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该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 目的:探讨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例接受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该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术中保留前列腺外科包膜及双侧精囊,术后随访10个月,未出现肿瘤转移,同时结合术后相关检查,患者的尿控及性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结论: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对有意愿保留生殖功能的男性膀胱癌患者,行此术式能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但未来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及长时间随访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恶性肿瘤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 生殖功能 腹腔镜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外侧入路优先的定型化根治手术技术要点(附手术视频)
12
作者 张轩 王凯 +3 位作者 李腾腾 宋军 符炜 付海啸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915-921,共7页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不断增加,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临床上,乙状结肠切除术的病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严重粘连、结肠走行异常、乙状结肠过短需游离脾曲等,有时亦会碰到其...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不断增加,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临床上,乙状结肠切除术的病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严重粘连、结肠走行异常、乙状结肠过短需游离脾曲等,有时亦会碰到其他高难度病例。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手术可降低中转开腹率,且在自主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尽管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克服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一些技术限制,但仍需对其手术操作流程进行定型化,以实现手术操作的同质化。本团队在完成50例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手术的基础上,逐步优化操作流程,以期实现该术式的相对定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乙状结肠 外侧入路 定型化
下载PDF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文佳 吴建臣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20-122,140,共4页
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在诸多尿流改道术式中,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适应证相对广泛,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该术式利用肛门... 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在诸多尿流改道术式中,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适应证相对广泛,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该术式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和排便,尿便可完全分流,较好地解决了储尿、控尿问题,可保护上尿路功能,效果显著;且该术式无需在腹部行输尿管或肠管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随着现代外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近年来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治疗价值
14
作者 刁统伟 李承龙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确诊的58例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9,行开腹直肠前切... 目的探讨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确诊的58例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9,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29,行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后肛管压力变化、Wexner便秘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其他临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肛管静息压为(51.22±5.35)mmHg、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04.71±8.33)mmHg,均优于对照组(40.94±4.19)mmHg、(87.06±7.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7、23.195,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exner便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可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Ⅱ~Ⅲ度直肠脱垂
下载PDF
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及中高位直肠癌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鑫 袁航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2期2306-2309,共4页
目的探讨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及中高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8例乙状结肠癌、中高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孔组、多孔组... 目的探讨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及中高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8例乙状结肠癌、中高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孔组、多孔组,各29例。两孔组术中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手术,多孔组采用常规四孔+辅助切口法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手术切口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少于多孔组(P<0.05);两孔组术后1 d、3 d、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多孔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对手术切口的总满意率高于多孔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孔腹腔镜手术有助于促进乙状结肠癌、中高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且具有术后疼痛轻、患者对切口满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中高位直肠癌 腹腔镜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下载PDF
乙状结肠扭转3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博华 薛福龙 +3 位作者 高洁贤 朱永湘 钱聚标 谭国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87~ 2 0 0 1年 36例乙状结肠扭转病例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术前经影像学或结肠镜检查确...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87~ 2 0 0 1年 36例乙状结肠扭转病例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术前经影像学或结肠镜检查确诊 2 8例 ,8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为乙状结肠扭转 ;2 4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 ,12例行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死亡 3例 ,其余 33例术后随访 1~ 5年无复发。术后吻合口瘘 2例 ,盆腔脓肿 3例。结论 :术前经纤维结肠镜插管排气减压、复位 ,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并发症。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乙状结肠和结肠肠管的局部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扭转 机械性肠梗阻 乙状结肠扭转复位 乙状结肠固定 乙状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乙状结肠动脉弓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波 姚志恒 +2 位作者 高歌 陈名钦 魏凯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乙状结肠动脉弓对吻合口血供和张力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保留(研究组)和不保留... 目的:探讨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乙状结肠动脉弓对吻合口血供和张力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保留(研究组)和不保留左结肠-乙状结肠动脉弓(对照组)患者各30例。记录术中肠管断端血供、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数目、保留乙状结肠肠管长度、淋巴结清扫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研究组结肠断端血供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4例患者肠管预切线处血供不佳,需进一步游离结肠脾区。研究组乙状结肠剩余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研究组5例,对照组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吻合口漏,对照组吻合口漏1例。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乙状结肠动脉弓,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肿瘤根治效果与传统手术相似。该术式通过增加吻合口近端肠管的长度可以减少吻合口张力,同时改善吻合口血供,可能有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乙状结肠动脉 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下载PDF
乙状结肠起源的平滑肌肉瘤1例
18
作者 王祖飞 肖扬锐 李永宝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674-676,共3页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非常罕见,而起源于乙状结肠的平滑肌肉瘤更是罕见。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率较低,术后易复发,病死率较高。笔者报告一例罕见的原发于乙状结肠的LMS,肠镜和腹部CT均误诊为结肠癌,其诊治情况...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非常罕见,而起源于乙状结肠的平滑肌肉瘤更是罕见。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率较低,术后易复发,病死率较高。笔者报告一例罕见的原发于乙状结肠的LMS,肠镜和腹部CT均误诊为结肠癌,其诊治情况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肠道肿瘤 乙状结肠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的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和预后分析
19
作者 赵军 赵海远 +1 位作者 彭帅 李洪飞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0-233,24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和直肠上动脉(SRA)的临床意义和生存影响。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38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接受了保留LCA和SRA腹腔镜乙状结肠癌... 目的: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和直肠上动脉(SRA)的临床意义和生存影响。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38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接受了保留LCA和SRA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保留血管组,n=48)或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传统组,n=90)。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保留血管组术后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淋巴结清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切除术保留LCA和SRA是安全可行的,保证足够的淋巴结清扫,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未改变生存期,但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乙状结肠 预后
下载PDF
单孔加一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泽坚 黄项武 +2 位作者 余加和 林惠忠 宋伟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单孔加一腹腔镜根治性手术(single-incision plus on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1)治疗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 目的:分析单孔加一腹腔镜根治性手术(single-incision plus on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1)治疗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n=30)和SILS+1组(n=30)。SILS+1组接受SILS+1,传统组接受传统5孔法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肿瘤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3 d炎症指标及并发症。结果:SILS+1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切口长度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均早于传统组,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最大径、肿瘤远端及近端切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LS+1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腹腔镜手术,SILS+1应用于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中,更有利于术后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机体的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加一腹腔镜手术 高位直肠癌 乙状结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