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兴古村落乡俗文化在文旅发展中的激活策略
1
作者 张媛 金松 唐南 《特区经济》 2024年第9期108-111,共4页
嘉兴是历史文化名城,其古村落与乡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唤醒和激活嘉兴古村落乡俗文化,并赋予其新的生命,以期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起到推进作用,为嘉兴的文化旅游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嘉兴 乡俗文化 古村落 文化旅游
下载PDF
乡俗与国法之争——以《天柱文书》中龙映姜、杨翠桃争田案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乡俗与国法是在传统中国特定环境下维系地方和谐稳定的两大重要力量,长期互相调适,和谐共生。在处理家族财产继承时,二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和西方法理的输入,《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于1931年起颁布施行,但... 乡俗与国法是在传统中国特定环境下维系地方和谐稳定的两大重要力量,长期互相调适,和谐共生。在处理家族财产继承时,二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和西方法理的输入,《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于1931年起颁布施行,但由于立法精神与中国社会文化尤其是农村乡俗存有诸多扞格,由之在处理继承权纠纷时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以农村财产继承权利为中心,以贵州清水江流域产生的天柱文书记载的天柱县龙映姜、杨翠桃关于继嗣田产之争的历史个案为例,分析《继承编》在具体施行当中的困境,并探讨国法、乡俗乃至乡情在维系地方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文书 继承权 乡俗 国法
下载PDF
基于休闲视角的武汉环城游憩带乡俗产品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翠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7-109,共3页
武汉环城游憩带(ReBAM)乡俗产品的开发,一方面要深度拓展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另外一方面要强化与城市圈内其他城市之间的乡村旅游联动开发,着眼于在武汉城市圈旅游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定位产品分类,坚持差异化发展,以确保产品... 武汉环城游憩带(ReBAM)乡俗产品的开发,一方面要深度拓展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另外一方面要强化与城市圈内其他城市之间的乡村旅游联动开发,着眼于在武汉城市圈旅游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定位产品分类,坚持差异化发展,以确保产品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同时,不断充实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包装升级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文化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环城游憩带(ReBAM) 乡俗产品
下载PDF
弃老习俗下的亲情悲歌——谈《楢山小调考》的乡俗规约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韶南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6-48,共3页
《楢山小调考》表现的是古时候日本信州一带贫苦农民中流行的弃老习俗。文中出现的大量小调传承着世代相袭的乡俗、蕴藏着楢山进神的规约。笔者借阿玲和辰平的遭遇反映彼时小人物在生存困境挣扎中的无奈。这对母子在面对弃老这一悲剧宿... 《楢山小调考》表现的是古时候日本信州一带贫苦农民中流行的弃老习俗。文中出现的大量小调传承着世代相袭的乡俗、蕴藏着楢山进神的规约。笔者借阿玲和辰平的遭遇反映彼时小人物在生存困境挣扎中的无奈。这对母子在面对弃老这一悲剧宿命时采取了与身边村民截然不同的态度,有对悲凉命运的坦然面对,更饱含着对亲情的眷恋和不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俗 弃老 亲情
下载PDF
晋南寺观壁画中的古乡俗祭祀礼仪音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鹿 《黄河之声》 2012年第9期76-77,共2页
晋南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寺观壁画的储量和艺术成就均具全国之首。壁画艺术堪称取之不尽的百科全书,在晋南丰富的寺观壁画中反映着古代晋南的乡俗文化。音乐与乡俗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之... 晋南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寺观壁画的储量和艺术成就均具全国之首。壁画艺术堪称取之不尽的百科全书,在晋南丰富的寺观壁画中反映着古代晋南的乡俗文化。音乐与乡俗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相通之处。在一些乡俗活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可以说乡俗中有着音乐,音乐反映着乡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寺观壁画 乡俗文化 音乐学研究
下载PDF
试论黄宗羲的乡俗治理思想——以黄宗羲对命运观与葬地制的批评为例
6
作者 黄敦兵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6-101,共6页
黄宗羲的儒学思想虽然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儒学的某些局限,但是从他对乡俗礼制中流行的命运观与葬地制的评价来看,他的思想与近代的科学精神相比已经毫不逊色,由这些批评构成的黄宗羲乡俗治理思想可以作为现代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 黄宗羲 乡俗治理 葬地
下载PDF
乡俗世界与童年梦魇——浅析施叔青《那些不毛的日子》
7
作者 胡素珍 《茂名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施叔青早期小说《那些不毛的日子》,以现实的童年经验世界为素材,运用西方现代派手法加以表达,回顾了童年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小说以战后小镇宫口为背景,展现了一个病态的乡俗世界,并追忆了童年对死亡的恐惧和梦魇般的感受,从中可见作者... 施叔青早期小说《那些不毛的日子》,以现实的童年经验世界为素材,运用西方现代派手法加以表达,回顾了童年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小说以战后小镇宫口为背景,展现了一个病态的乡俗世界,并追忆了童年对死亡的恐惧和梦魇般的感受,从中可见作者受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 乡俗世界 童年 梦魇记忆
下载PDF
农村社会环境之乡俗的教化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年第5期50-51,57,共3页
农村社区也可称为乡里社会,孕育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农村社会环境中,相比法治的约束和制裁,乡俗承担着重要的教化功能。通过对乡里习俗以及传统节日文化,这两种发源于传统农村社会的乡俗进行分析阐述,旨在说明和论证农村社会所体现出... 农村社区也可称为乡里社会,孕育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农村社会环境中,相比法治的约束和制裁,乡俗承担着重要的教化功能。通过对乡里习俗以及传统节日文化,这两种发源于传统农村社会的乡俗进行分析阐述,旨在说明和论证农村社会所体现出来的教化功能决定了农村社会继续并将长期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 乡俗 教化
下载PDF
喊山——民乐四重奏《乡俗》之一
9
作者 杨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四重奏 乡俗 民乐 中国音乐 音乐创作 编辑部 协会
下载PDF
论王鲁彦的乡俗小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华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5,共5页
"五四"时代风暴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个群星灿烂的辉煌时期。王鲁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从1923年发表小说处女作《秋夜》起到1944年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他辛苦笔耕二十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文学创... "五四"时代风暴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个群星灿烂的辉煌时期。王鲁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从1923年发表小说处女作《秋夜》起到1944年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他辛苦笔耕二十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文学创作和富有文采的翻译文字。仅小说创作就出版了《柚子》、《黄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雀鼠集》、《河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鲁彦 小说创作 乡俗 风情 描写 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 黄金 社会生活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11
作者 韩珍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期7-8,共2页
中国文人多从民间走来,他们对乡土风俗的嗅觉相当灵敏。中国文学历来关注民间疾苦,有关小人物的描写笔墨浓重。中国现代文学内容异彩纷呈,各派作家用文字表达对社会的某种诉求,对乡俗文化的看法不一,作品中价值取向呈多样性。从不同角... 中国文人多从民间走来,他们对乡土风俗的嗅觉相当灵敏。中国文学历来关注民间疾苦,有关小人物的描写笔墨浓重。中国现代文学内容异彩纷呈,各派作家用文字表达对社会的某种诉求,对乡俗文化的看法不一,作品中价值取向呈多样性。从不同角度探究此类作品中乡俗叙事的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感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心中的乡土世界。本文就此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俗叙事情节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乡俗叙事 文学探究
下载PDF
从川中乡俗看对妇女的歧视
12
作者 刘彦君 《华夏文化》 1999年第2期57-57,共1页
男尊女卑的文化观念延续几千年,已经积淀到人们心理底层,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了。这种意识当然不可能掩藏起来,它必然表现于人们生活行为、礼仪、习俗之中。从四川中部地区(其它地区未作详细调查)一些乡俗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 男尊女卑的文化观念延续几千年,已经积淀到人们心理底层,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了。这种意识当然不可能掩藏起来,它必然表现于人们生活行为、礼仪、习俗之中。从四川中部地区(其它地区未作详细调查)一些乡俗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歧视妇女的现象。男子把扁担放在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俗 四川中部地区 集体无意识 文化观念 内衣裤 怀孕的妇女 男子 生活行为 传统思想 坏运气
下载PDF
乡俗文化认知差异所引发的农村法制建设思考
13
作者 简蕾 《今传媒》 2018年第6期32-33,共2页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建设,城乡流动人口大规模增加,农村社会逐渐被解体。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一部分人口逐步脱离乡村,对乡村社会的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认知严重缺失。当向城市流动的人口在节假日返乡时,必然与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产生冲突...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建设,城乡流动人口大规模增加,农村社会逐渐被解体。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一部分人口逐步脱离乡村,对乡村社会的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认知严重缺失。当向城市流动的人口在节假日返乡时,必然与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产生冲突。文本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法制建设与乡俗延续问题上的认知差异问题,为乡村秩序重建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乡俗文化 认知冲突 法制建设
下载PDF
四川方言的乡俗风貌及特色——以达州方言为例
14
作者 孙和平 《文史杂志》 2020年第6期35-38,共4页
从幼儿接受最初的“母语”开始,方言便成为一种蕴含着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机体,给人以精神滋养。母语的深深烙印,使我们虽“鬓毛衰”而“乡音不改”。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乡音也会跟随我们。随时随地,偶而的一句家乡话都会引起我们会心的快... 从幼儿接受最初的“母语”开始,方言便成为一种蕴含着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机体,给人以精神滋养。母语的深深烙印,使我们虽“鬓毛衰”而“乡音不改”。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乡音也会跟随我们。随时随地,偶而的一句家乡话都会引起我们会心的快意,并唤起对于故乡、亲人、童年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回忆,使我们有一种同根、同源、同血脉的亲切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乡俗 文化认同 深厚感情 归属感 亲切感
下载PDF
从《旧帐》看李劼人作品的乡俗风味
15
作者 周涛 《巴蜀史志》 2003年第5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旧帐》 李劼人 艺术风格 乡俗文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被引量:3
16
作者 晏洁 宋剑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2,共9页
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作品中,乡土习俗的艺术书写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作家都从他们的审美视角当中去诠释乡土习俗,诸如五四启蒙作家把乡土习俗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毒瘤,左翼革命作家把乡土习俗看作是封建... 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作品中,乡土习俗的艺术书写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思想意识形态作家都从他们的审美视角当中去诠释乡土习俗,诸如五四启蒙作家把乡土习俗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毒瘤,左翼革命作家把乡土习俗看作是封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而自由主义作家则把乡土习俗看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国现代文学对于乡土习俗艺术描绘的多样性,恰恰反映着乡土习俗自身价值的多样性;因此全面而科学地考察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对乡土习俗的不同态度,也就成了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一项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启蒙 革命 自由主义 乡俗
原文传递
乡俗惯性与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树 邓睿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9-123,共15页
乡俗惯性的延续往往被认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与融入城市社会的不利因素,但其对农民工城市生活体验的影响究竟如何,尚未得到充分的经验证实。文章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 乡俗惯性的延续往往被认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与融入城市社会的不利因素,但其对农民工城市生活体验的影响究竟如何,尚未得到充分的经验证实。文章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纠正了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乡俗惯性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精神健康、社会善意倾向等主观生活质量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印证了农民工乡土本色的积极作用。(2)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乡俗惯性的保留能够使农民工更积极地加入务工地的老乡会,借助于这种跨地域正式社会网络组织的资源支持和风险分担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农民工的主观生活质量。(3)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效应可能会因城市居民的积极接纳态度而变得更为强烈,且这种提升效应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上述结论说明,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塑造农民工的传统文化自信,提高农民工的文化适应能力,规范化发展以乡土文化为依托的农民工城市初级社会网络组织,能够帮助这一群体在记住乡愁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乡俗惯性 主观生活质量 社会网络
原文传递
风俗、民俗与巴蜀乡俗几个理论问题观察札记
18
作者 祁和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6,共6页
中国风俗学起源于《诗大序》。风俗与民俗范畴相近。巴蜀民俗不仅仅指巴蜀乡俗。巴蜀乡俗曾为中华风俗贡献许多新内容。
关键词 巴蜀乡俗 理论问题
原文传递
祁太秧歌与当代乡土社会的民俗学考察
19
作者 钱永平 钱永琴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文章通过对祁太秧歌的民俗学田野考察,揭示出祁太秧歌作为一种地方小戏,不仅存在于传统的乡俗礼仪中,还存在于当代仪式庆典中,并且作为地方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还积极参加由官方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这些构成了祁太秧歌在当代社会传承与... 文章通过对祁太秧歌的民俗学田野考察,揭示出祁太秧歌作为一种地方小戏,不仅存在于传统的乡俗礼仪中,还存在于当代仪式庆典中,并且作为地方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还积极参加由官方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这些构成了祁太秧歌在当代社会传承与变迁的主要脉络,并赋予祁太秧歌一个全新的民俗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祁太秧歌 乡俗礼仪 庆典 民间艺术
下载PDF
原始生活与神秘力量——论《还乡》中的乡俗与典故
20
作者 李盈慧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15,共3页
哈代在《还乡》中对各种乡村节日与庆祝活动的描绘使小说具有丰富的民俗色彩,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简朴、自由的原始乡村画面,表现了他对简朴、宁静、自由的乡村生活深深的喜爱和眷恋;而所引用的许多古希腊神话与《圣经》的典故,给小说增添... 哈代在《还乡》中对各种乡村节日与庆祝活动的描绘使小说具有丰富的民俗色彩,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简朴、自由的原始乡村画面,表现了他对简朴、宁静、自由的乡村生活深深的喜爱和眷恋;而所引用的许多古希腊神话与《圣经》的典故,给小说增添了一层浓厚的神秘氛围,体现了个人在无情命运面前的无力挣扎,渲染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还 乡俗 典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