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乡村振新战略的甘肃农村环境治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红玫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71-71,73,共2页
甘肃农村环境污染普遍严重,在乡村振新战略指引下,想要保护生态就必须对现有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结合甘肃农村环境的现状、形成原因逐一分析,力争找到对策帮助治理甘肃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 乡村振新 农村环境 污染 治理
下载PDF
低碳技术在传统村镇振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骅 王昊 +1 位作者 周薇南 俞卿 《绿色建筑》 CAS 2021年第6期19-20,共2页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将低碳建造技术、节能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海绵社区等与特色村镇历史传承的有机融合是当前的研究重点。通过对具体乡村振兴项目中...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将低碳建造技术、节能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海绵社区等与特色村镇历史传承的有机融合是当前的研究重点。通过对具体乡村振兴项目中尝试导入低碳技术,探索低碳技术在传统村镇振新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技术 乡村振新 风貌保护 智慧科技 碳达峰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建彩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第7期5-6,共2页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新 美丽乡村建设 总要求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公共雕塑》课程改革策略
4
作者 王臻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4期6-7,共2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全国各地的公共艺术计划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大小乡镇遍地开花,公共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乡村振兴计划的影响下扮演重要角色,公共雕塑不仅在改善乡村环境、体现乡村地域特色方面发挥着...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全国各地的公共艺术计划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大小乡镇遍地开花,公共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乡村振兴计划的影响下扮演重要角色,公共雕塑不仅在改善乡村环境、体现乡村地域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公共雕塑在陶冶情操、建设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如何将公共雕塑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更好地融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成为这门课程设计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雕塑 乡村振新 精神文明
下载PDF
做强巴南农业产业,助推巴南乡村振兴——对重庆市巴南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5
作者 冉元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1期20-21,共2页
重庆市巴南区是一个城郊型农业大区,农业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基础。今年以来,深入到许多镇街开展了调研,发现制约本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较多,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巴南区 农业产业 乡村振新
下载PDF
基于整体保护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活态传承——以元江坡垤村为例
6
作者 汤祺 张云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乡村保护问题受到了许多关注,乡村产业的复兴,乡村景观的保护重建,村落生机的激发及传承,都是当前的重要抓手,而传统村落保护又首当其冲。通过对元江坡垤村的现状分析调查,村落是于群山间的彝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乡村保护问题受到了许多关注,乡村产业的复兴,乡村景观的保护重建,村落生机的激发及传承,都是当前的重要抓手,而传统村落保护又首当其冲。通过对元江坡垤村的现状分析调查,村落是于群山间的彝族村落加之传统村落申请成功,村落建筑保存较完整,但保护传承上存在的许多问题。本研究对整体保护进行了梳理,以元江坡垤村的整体保护为重点展开讨论。整体性保护的方法可以对村落进行活化,实现村落的活态传承。传统村落整体活态保护需要强调保护与当地产业、生态、文化及景观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融合发展。通过5个方面的讨论,使坡垤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还原生产生活,为村民提高生活品质,为旅游者打造休闲娱乐了解民俗文化提供了好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保护 乡村振新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全域旅游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以绍兴市平水镇为例
7
作者 蔡桑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24期88-90,共3页
全域旅游作为创新性的旅游发展观念和区域协同模式,对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再定位和转型升级有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依托乡村独特的田园风情、生活形态、人文历史和生态美景等优势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资源的有机整合... 全域旅游作为创新性的旅游发展观念和区域协同模式,对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再定位和转型升级有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依托乡村独特的田园风情、生活形态、人文历史和生态美景等优势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产业多元化经营,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帮助村民增产增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由单一支柱型产业向文、旅、商综合体兼容型产业群转型。以绍兴市平水镇为研究对象,对于其全域旅游发展中不足的地方,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全域景观化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平台等对策建议,以一种“全而新”的方式实现绍兴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振新 产业融合 旅游品牌管理
下载PDF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8
作者 邹亮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46-47,共2页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关爱有加,呵护备至,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发展合力。本文阐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条件,分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关爱有加,呵护备至,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发展合力。本文阐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条件,分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体经济"薄弱村"大量存在,整体水平不高;集体经济结构不优,后续增收乏力;资源资产资金难统筹,零星分散打乱仗;村干部开拓创新能力不强,工作视野较窄;基层激励机制缺失,挫伤主动性、积极性。并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形成共识共为,做到"五破五立";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四个立足";加快扶持力度,凝聚"三种力量";实施人才建设工程,打造"三支队伍";营造良好环境,坚持"三个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载PDF
边疆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1322”模式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李红梅 娄灯吉 +3 位作者 陈祯 章新 叶长兵 刘家忠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2期177-179,184,共4页
对于边疆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主动融入、服务地方。围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师范类人才,通过创新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的1个体系... 对于边疆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主动融入、服务地方。围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师范类人才,通过创新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的1个体系、3条途径、2项措施、2个保障的“1322模式”,解决乡村振新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新 师范类 地方院校 人才培养 “1322”模式
下载PDF
我国农村基层党建四十年:问题、努力、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文兴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2-20,共9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党完成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改进建设措施抓农村基层党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这些建设举措及努力成功启示我们,在...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党完成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改进建设措施抓农村基层党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这些建设举措及努力成功启示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抓实农村基层党建,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农村党建问题放在发展大局中思考,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先进性建设,积极回应农村社会变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基层党建 乡村振新 城镇化 经验
下载PDF
雷州半岛富硒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其利用区划研究--以城月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婷婷 贾黎黎 +1 位作者 朱鑫 张新昌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1-489,共9页
本文根据雷州半岛城月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城月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富硒耕地利用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月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46μg/g,大... 本文根据雷州半岛城月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城月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富硒耕地利用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月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表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46μg/g,大宗农作物安全性高,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52%。土壤Se与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Fe、Al等密切相关。根据重金属环境质量等级、硒元素含量等级、营养元素丰缺等级,将研究区内农用地分为:优质富硒农用地、一般农用地、差等农用地。并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结合城月地区目前的农产品种植类型,以及田块是否富硒为主要划分依据,提出了富硒农产品种植规划建议。将周宅-后泼村一带划分为富硒重点种植规划区(一类区),建议开展绿色富硒农业种植。城月镇北部、五里堂村两侧以及潭泮洋-庆丰村一带(二类区),建议种植果蔗或者当地特色薯类。司马塘-农中-调丰村一带(三类区),建议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广丰水库西侧以及合水村南部(四类区)及牛库水库-后泼村一带(五类区)建议微调现有种植结构,在规避重金属元素高背景的同时,对富硒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种植规划 乡村振新 雷州半岛城月地区
下载PDF
农村农业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百色市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柴晶晶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第22期25-26,共2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继中央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后又一个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战略与新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2035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和2050年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继中央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后又一个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战略与新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2035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和2050年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广西要实现乡村振新战略目标,农村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农业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支撑,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新 集体经济 农业发展
下载PDF
生态农庄建设背景下的农民增收分析
13
作者 张紫嫣 陈心如 周仕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1期167-169,共3页
从当代人们生活实际和乡村振兴战略出发,研究分析通过生态农庄建设(以徐州丰县陇西堂生态农庄为例)实现农民增收的可行性。同时分析陇西堂生态农庄的优势与不足,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其他生态农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农庄建设 农民增收 乡村振新 旅游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夜校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14
作者 祖力甫哈尔·阿布都热西提 《新丝路》 2021年第11期43-44,共2页
乡村振新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农民夜校的建设对于实现乡村振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农民增收致富,丰富精神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枯燥,... 乡村振新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农民夜校的建设对于实现乡村振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农民增收致富,丰富精神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枯燥,开课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各地方的农民夜校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学内容和开课方式上要多下功夫,通过农民夜校的建设实现乡村振新的宏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新 农民夜校 农村
下载PDF
非遗文化视野下的迤沙拉文化
15
作者 彭健敏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4期237-237,共1页
在党的第十九次会议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在这其中,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支柱的乡村文化起了基础性的作用。非遗文化作为整个乡村文化的核心及精神标志,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值得深... 在党的第十九次会议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在这其中,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支柱的乡村文化起了基础性的作用。非遗文化作为整个乡村文化的核心及精神标志,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值得深入地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新战略 非遗文化 里颇文化
下载PDF
新农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被引量:16
16
作者 聂小军 高英 史雪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4期88-90,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重大变革,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三农'建设问题依然面临诸多严峻问题和现实挑战,农科类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教育需要进行更多思考与探索,该文笔者就乡村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重大变革,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三农'建设问题依然面临诸多严峻问题和现实挑战,农科类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教育需要进行更多思考与探索,该文笔者就乡村振新背景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农科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初步思考和探索,为农村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人才培养 创业教育 乡村振新 三农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