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6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涛《画语录》与古典书论耦合及当代启示
1
作者 杨青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关于石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绘画及绘画理论上,针对其绘画理论对书法影响的研究尚不多。结合《画语录》的产生背景,把其与古代书法理论比较,指出两者在源头关系、技法认识、终极审美境界等方面存在的共通之处,并提出《画语录》对当下书... 关于石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绘画及绘画理论上,针对其绘画理论对书法影响的研究尚不多。结合《画语录》的产生背景,把其与古代书法理论比较,指出两者在源头关系、技法认识、终极审美境界等方面存在的共通之处,并提出《画语录》对当下书法创作在技与法、尘与俗等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画论 书论 启示
下载PDF
古代书论中的生生之思
2
作者 张广村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古代书论思想源自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易经》又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之一,因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无形中对其余经典形成一种理论的关照。儒家、道家思想的生成都曾深受易学影响。因此,易学思想无形中成为古代书论重要的理论源头... 古代书论思想源自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易经》又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之一,因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无形中对其余经典形成一种理论的关照。儒家、道家思想的生成都曾深受易学影响。因此,易学思想无形中成为古代书论重要的理论源头之一。《易经》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是其“生生”思想,《易经》生生之哲思的哲理影响到了书法的发生论、创作论、审美论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论 “生生美学” 思想
下载PDF
论宋人书论中的“法”
3
作者 陶承英 《中国书画》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1]“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2]这是前人对晋、唐、宋时代总体书风的概括。后世论书者多津津乐道于宋书之“意”,而于宋人书论中的“法”关注较少。其实,宋代的书家和书论家对书法之“法”颇... “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1]“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2]这是前人对晋、唐、宋时代总体书风的概括。后世论书者多津津乐道于宋书之“意”,而于宋人书论中的“法”关注较少。其实,宋代的书家和书论家对书法之“法”颇多深刻的见解,这些思想既存留在他们的书论当中,亦传达于其书作之上,启示着后世对“法”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 结字 书风 尚韵 书法 宋人
下载PDF
论杨慎书论中的字法观
4
作者 刘红梅 李珂 《中国书画》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本文所说的“字法”,指与笔法、墨法、章法并称的“结构”,习惯上也称“结字”“结体”,或称“间架”,是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字是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点画构成,随着字形、字态千变万化的需要,点画之间的组合也有着疏密、粗细、正欲、高低... 本文所说的“字法”,指与笔法、墨法、章法并称的“结构”,习惯上也称“结字”“结体”,或称“间架”,是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字是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点画构成,随着字形、字态千变万化的需要,点画之间的组合也有着疏密、粗细、正欲、高低、方圆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点画之间的排列组合,或者说是线条之间的排列组合要合乎传统,在传统中找到依据,这就是结字的基本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字 排列组合 结体 书论 墨法 点画 汉字笔画 基本法则
下载PDF
浅析古代书论中的笔法观
5
作者 张思颖 《书法赏评》 2024年第1期43-44,共2页
在学书中,通过笔法、字法、章法的延续和革新来表现文字的形态、气韵和意境。笔法观作为古代书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以执笔之法和运笔之法使书家在创作过程中巧妙运用,使得书法作品达到新的艺术审美高度。“落笔成点,引点成线”的不同行... 在学书中,通过笔法、字法、章法的延续和革新来表现文字的形态、气韵和意境。笔法观作为古代书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以执笔之法和运笔之法使书家在创作过程中巧妙运用,使得书法作品达到新的艺术审美高度。“落笔成点,引点成线”的不同行笔方法,对构成帖、碑一派的书法风貌有着直接作用,备受历代文人书家的重视和讲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论 笔法观 运笔 创作
下载PDF
两汉魏晋时期书论之用笔及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6
作者 张耘溪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7期41-43,共3页
两汉魏晋时期的书论中,关于用笔的指导对今人研习书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人习书对其进行传承及创新,从而使各代风格在当今时代迸发出崭新的活力。本文通过文献古籍回顾相关研究,概括不同时期书法理论著作所传达的用笔方法,分析当代书... 两汉魏晋时期的书论中,关于用笔的指导对今人研习书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人习书对其进行传承及创新,从而使各代风格在当今时代迸发出崭新的活力。本文通过文献古籍回顾相关研究,概括不同时期书法理论著作所传达的用笔方法,分析当代书法对古书论的传承,包括临帖、创作、教育等,并结合当代书法作品和社会环境阐述创新方向,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 书论 书法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献古籍 临帖 传承及创新 创新方向
下载PDF
中国书论范畴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睿 傅志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文梳理了中国书论范畴的层次与结构,融汇体验美学、解释学、语言哲学等中西思想资源,结合多年范畴研究经验,提出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体验、共通感、对话精神、历史思维、语言智慧和学派角度,借此提撕书论范畴的历史线索和演变内涵... 本文梳理了中国书论范畴的层次与结构,融汇体验美学、解释学、语言哲学等中西思想资源,结合多年范畴研究经验,提出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体验、共通感、对话精神、历史思维、语言智慧和学派角度,借此提撕书论范畴的历史线索和演变内涵,在建构丰实有序的书论范畴知识体系时,也不失其灵动性、开放性与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范畴 结构 研究方法 体验美学 解释学
下载PDF
乾嘉学者陈昌齐及其书迹与书论
8
作者 徐学毅 《大学书法》 2023年第6期75-87,共13页
陈昌齐是乾嘉时期杰出学者和书法家,被梁启超推为“粤中第一学者”,陈永正先生评之为“乾隆年间广东帖学书法的代表人物”,但由于资料的匮乏,学界对其书艺一直缺乏深刻认识。笔者对陈氏的传世书迹进行了深入调查、搜集,并结合各种文献... 陈昌齐是乾嘉时期杰出学者和书法家,被梁启超推为“粤中第一学者”,陈永正先生评之为“乾隆年间广东帖学书法的代表人物”,但由于资料的匮乏,学界对其书艺一直缺乏深刻认识。笔者对陈氏的传世书迹进行了深入调查、搜集,并结合各种文献史料对其事功、交游、书风成因、书法地位、书法分期以及书论思想展开深入挖掘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陈昌齐 书风 书论
下载PDF
明清诗书论中的“不衫不履”探赜
9
作者 郑易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7-36,共10页
明末清初,诸家引用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不衫不履”一词来评价人格精神,评论诗书画,使此词湮沉近六百年后,又焕发了生机。在明末社会及士林风气发生丕变,文艺上重情与尚奇之际,此词重现无疑具有象征意义。士人引此词表达乐游山水... 明末清初,诸家引用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不衫不履”一词来评价人格精神,评论诗书画,使此词湮沉近六百年后,又焕发了生机。在明末社会及士林风气发生丕变,文艺上重情与尚奇之际,此词重现无疑具有象征意义。士人引此词表达乐游山水之情,体现尊情适性的观念;诗书论中俱引此词以示创作应当“重情”,同时,引此词也有打破常规、构建新的审美范式目的在内。“不衫不履”一词从人格精神评价进入诗书评论的线索是清晰的,相较于书论,此词在诗论中过早消匿却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衫不履 明末清初 诗论 书论 重情
下载PDF
论古代书论生命语义场中书法批评术语的义场特征
10
作者 吴士田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古代书法理论术语的语义模糊,但其词语聚合却颇具系统性,其形成的语义场这一聚合体有着独特的“生命化”属性,语义场中的词语呈现层级性、互融性、整体性等特征。我们把握这些特征对深刻理解书论专业术语,尤其是对理解批评术语的内涵有... 古代书法理论术语的语义模糊,但其词语聚合却颇具系统性,其形成的语义场这一聚合体有着独特的“生命化”属性,语义场中的词语呈现层级性、互融性、整体性等特征。我们把握这些特征对深刻理解书论专业术语,尤其是对理解批评术语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对传统书论术语考察方法超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 生命 语义场 特征
下载PDF
援书论琴:论书学理论向琴学理论的渗透
11
作者 徐靖松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142-148,M0005,共8页
书学理论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具有向其他门类理论渗透的特征。传统琴学理论在讨论技法问题时往往涉及书学理论。“援书论琴”是一种艺术通感现象,其形成赖以书法与古琴强调线条与节奏的共通审美基础,以及文人群体自身对古琴与书法的艺... 书学理论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具有向其他门类理论渗透的特征。传统琴学理论在讨论技法问题时往往涉及书学理论。“援书论琴”是一种艺术通感现象,其形成赖以书法与古琴强调线条与节奏的共通审美基础,以及文人群体自身对古琴与书法的艺术实践。“援书论琴”的理论阐释,主要体现在以笔法论指法的问题上,兼有以用笔理论论琴学流派的现象。“援书论琴”显示出传统琴学观念中对习琴者文人身份的重视,即默认习琴者在工琴之外应兼具书画等综合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 书学理论 琴学理论 理论渗透
下载PDF
“书法养生说”探源:以魏晋书论与养生论为考察中心
12
作者 郑启林 《中国书画》 2023年第8期24-27,共4页
一、“书法养生说”的历史沿承作为一门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常被视作与养生有所关联。古人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历史上诸多高寿的著名书家似乎印证着这一俗语。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画源》中讲绘画之人... 一、“书法养生说”的历史沿承作为一门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常被视作与养生有所关联。古人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历史上诸多高寿的著名书家似乎印证着这一俗语。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画源》中讲绘画之人“往往多寿”,纵观历史,书法家亦是高寿频出。唐代的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和柳公权都活至八十岁以上的年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室 书论 董其昌 养生论 柳公权 中国文化特色 欧阳询 虞世南
下载PDF
从卢携《临池诀》窥探唐代书论中关于墨法的研究状况
13
作者 汪梁 《艺术科技》 2023年第7期100-102,共3页
贞观以来,唐代的书学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进入了极其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书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见唐代书法理论家们对墨法这一概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且墨法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些书论中,卢携的《临池诀》是一个... 贞观以来,唐代的书学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进入了极其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书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见唐代书法理论家们对墨法这一概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且墨法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些书论中,卢携的《临池诀》是一个极其特别的存在,相较于其他书论,卢携对墨法的论述最为详细,也最为系统。《临池诀》作为最早一批提出“水墨之法”观念的书论,是卢携在学习书法时所写的一篇临习书法心得,是我国唐代书法理论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关于墨法方面的论述,对探究唐代书论中关于墨法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临池诀》中关于墨法的思想内容展开探讨,探究唐代墨法的研究状况,分析唐代水墨之法早期萌芽的原因以及初步形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携 《临池诀》 书法 墨法 书论
下载PDF
书论四书之简要点评
14
作者 王岳川 《中国书画》 2023年第10期128-129,共2页
一、读时胜勋《姜夔(续书谱)美学研究》中国书法之所以为历代文人钟情,因其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哲学阴阳、虚实、静动、疏密等辩证关系,并在笔墨线条中呈现出生命踪迹和文化大道。文人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主脉,历代进士书法家可谓多矣。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 续书谱 文人书法 书论 笔墨线条 辩证关系 美学研究 疏密
下载PDF
书论双绝之《书谱》
15
作者 王海轩 《共产党员》 2023年第10期64-64,F0003,共2页
《书谱》,唐代孙过庭作,纸本,纵26.5厘米,横900.8厘米,全文3700余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孙过庭(646一691年),名虔礼,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文学家。他出身寒微,于志学之年胸怀大志,留心翰墨,研习书法,专精极虑达二十年,终于... 《书谱》,唐代孙过庭作,纸本,纵26.5厘米,横900.8厘米,全文3700余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孙过庭(646一691年),名虔礼,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文学家。他出身寒微,于志学之年胸怀大志,留心翰墨,研习书法,专精极虑达二十年,终于成才。他好古博雅,工文辞,擅草书,取法“二王”,尤妙于用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谱》 孙过庭 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论 纸本 志学之年 草书
下载PDF
理趣与通变:宋代书论的多角度阐释
16
作者 王琪 《大学书法》 202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宋代,理学在儒学复兴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理学家主张“穷理尽性”,并提倡用“敬”来作为修养方式。宋代书法,以“尚意”著称,理学与“尚意”书法共同根植于宋代的文化土壤中,并以士大夫阶层为中介开始产生联系。本文以理学来观照书学,从... 宋代,理学在儒学复兴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理学家主张“穷理尽性”,并提倡用“敬”来作为修养方式。宋代书法,以“尚意”著称,理学与“尚意”书法共同根植于宋代的文化土壤中,并以士大夫阶层为中介开始产生联系。本文以理学来观照书学,从多角度阐释宋代书论的内涵。宋代书论大致呈现三个特点,分别是:以“理”为中心的研究方式、以“心”为指归的功用探讨以及以“人”为标准的品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书论 理趣 通变
下载PDF
以唐宋书论看初唐三大家
17
作者 郑润奇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初唐三大家生前就以书法著称,所以关于他们的书论流传甚广。但是,书法作品牵涉到真伪问题。欧阳询、褚遂良有许多确凿的现存作品,虞世南只有被称为“孔子庙堂碑”的原石唐拓的一孤本存在,而且所有的文字都不是原石唐拓。因此,通过“书... 初唐三大家生前就以书法著称,所以关于他们的书论流传甚广。但是,书法作品牵涉到真伪问题。欧阳询、褚遂良有许多确凿的现存作品,虞世南只有被称为“孔子庙堂碑”的原石唐拓的一孤本存在,而且所有的文字都不是原石唐拓。因此,通过“书论”探索他们的书法尤为重要。《书后品》《书断》《续书断》《宣和书谱》是唐至宋的代表性书论,当时的鉴赏家可以比后世的学者们看到更多的真迹、拓片和石碑。从唐朝到宋朝,在书论中,书写的思路更多地过渡到以人为本。比起书法,人们更推崇书法的灵性,比起书法优劣上下的品第,人们更倾向于作为一个人特质代表的书法,重视发挥其特性思考。今人普遍认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继承了王羲之的风格,使楷书成熟完善,这是他们在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基于唐宋时期的代表性书论,本文通过对初唐三大家各自的评价进行比较和探讨,探讨初唐三大家的书法特质和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三大家 书法 唐宋书论
下载PDF
论苏轼书论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锦辉 刘永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5-19,共5页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他重视书法创作理论,其书论集中在他的书画品评题跋文中。这类文章大都篇制短小,率性而发,兴会所至,不经意而为之,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苏轼崇尚"自然天成&q...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他重视书法创作理论,其书论集中在他的书画品评题跋文中。这类文章大都篇制短小,率性而发,兴会所至,不经意而为之,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苏轼崇尚"自然天成",认为书家应注重作书的心态,而不能刻意去追求字的"形";他重视"师法"前人,认为书法创作的出新必须以"宗法"为基础,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融入书者的人格品性,力求达到"书如其人"的境界;与之相应,书法鉴赏者也须具备卓越的见识、高深的造诣以及求实的精神,并坚持"书以人重"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书论 传统书论 传统文论 道家思想 自然之法
下载PDF
神·意·道:苏轼文论、画论、书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旷浩源 雷东阳 何云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5-107,共3页
通过几对范畴"神、形"、"意、法"、"道、艺"来探讨苏轼文论、书论、画论的同构。"传神"本是绘画理论的概念范畴,苏轼将之运用于对文学和书法的阐发,提出"传作者之神(人品)"的理论。... 通过几对范畴"神、形"、"意、法"、"道、艺"来探讨苏轼文论、书论、画论的同构。"传神"本是绘画理论的概念范畴,苏轼将之运用于对文学和书法的阐发,提出"传作者之神(人品)"的理论。同时以人论艺,提出"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书如其人",认为观书如观诗,观诗如观画,观人即观书。就"意"与"法"而言,苏轼出于对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的重视,崇尚"意",同时注重"意"与"法"的辩证关系。而在"文"、"艺"与"道"的关系上,苏轼强调"艺"与"道"的"两本""两进"的原则,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文论 书论 画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考释古代书论中的“势”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建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古代书论中的“势”主要有三种含义:一为法度,如蔡邕《九势》里的九“势”;二为“势”的四要素, 即运动、力、速度、趋向;三为文体名,如《四体书势》的四篇文章题目里的“势”。三义之中,以第二种含义最为常见,以第三种含义出现最晚。
关键词 书法 书论 法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