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及乳化性的影响
1
作者 任中阳 崔雅清 +6 位作者 陈玉峰 石林凡 郝更新 杨燊 邱绪建 刘淑集 翁武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降解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其疏水性变化。将不同pH下大黄鱼MP溶液与大豆油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经高速均质制备乳液,并对其乳滴电位、粒径以及乳液的乳析指数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pH下乳液的稳定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pH 4时,大黄鱼MP条带颜色较浅,在pH 6~12时,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基本消失,肌动蛋白条带颜色逐渐加深,且在浓缩胶顶部出现了高分子聚集物。对接触角和荧光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大黄鱼MP疏水性随pH增加而增加。对不同pH下MP乳液特性分析显示,在pH 8时,乳滴带负电且Zeta电位绝对值大[(49.63±1.52)mV]、粒径较小、乳液稳定性较好,而pH 12条件下容易出现破乳,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在pH 8时,大黄鱼MP结构更有利于提升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大黄鱼MP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和乳化性的影响探究,有望为大黄鱼MP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肌原纤维蛋白 PH 疏水 乳化性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类PSE鸡肉肌浆蛋白的结构性质和乳化性能影响
2
作者 李可 孙立雪 +4 位作者 王琳梦 石盼盼 王昱 何向丽 白艳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8,共9页
以类PSE(pale,soft and exudative)鸡肉肌浆蛋白为对象,探讨不同超声功率(20 kHz,0、150、300、450、600 W)在不同超声时间(0、5、10、15 min)条件下对肌浆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乳化性能的影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以类PSE(pale,soft and exudative)鸡肉肌浆蛋白为对象,探讨不同超声功率(20 kHz,0、150、300、450、600 W)在不同超声时间(0、5、10、15 min)条件下对肌浆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乳化性能的影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超声前后肌浆蛋白组成无明显变化;圆二色谱检测显示超声处理未改变类PSE鸡肉肌浆蛋白的二级结构。不同超声时间(5~15 min)和不同超声功率(150~600 W)处理对肌浆蛋白的粒径、浊度、电位、表面疏水性、荧光强度、紫外光谱、溶解度、乳化性能等均有显著影响。随超声处理时间的延长,超声处理功率的增加,类PSE鸡肉肌浆蛋白的平均粒径与浊度显著减小(P<0.05),最低降至粒径237.2 nm和浊度0.018;Zeta电位绝对值、溶解度、表面疏水性和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以上指标均在超声时间相同条件下超声功率达到600 W时或超声功率相同条件下超声时间延长至15 min时,效果最显著,其中相比于对照组溶解度最大增加了44.72%。另外,超声处理可显著增加类PSE鸡肉肌浆蛋白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降低肌浆蛋白乳液稳定性指数(P<0.05),其中20 kHz、300 W超声处理15 min时类PSE肌浆蛋白乳化性能最高,乳化活性指数增加了79.18%,乳化稳定性指数增加了44.87%。综上,超声处理改变了类PSE鸡肉肌浆蛋白的结构性质,有效改善了其溶解性与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PSE鸡肉 肌浆蛋白 超声波处理 结构 乳化性
下载PDF
碱提茶渣蛋白乳化性及其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3
作者 张圣煜 魏汉 +2 位作者 周芯雨 王梦田 张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0-58,共9页
碱提茶渣蛋白质(Alkali-extracted tea residue protein,ATRP)作为新型蛋白资源,具有成为食品级乳化剂的潜力。本研究以ATRP为原料,测定其形成的乳液类型及亲水疏水平衡值,分析室温条件下(20℃)不同乳化因素(油水比、乳化剂浓度、pH、... 碱提茶渣蛋白质(Alkali-extracted tea residue protein,ATRP)作为新型蛋白资源,具有成为食品级乳化剂的潜力。本研究以ATRP为原料,测定其形成的乳液类型及亲水疏水平衡值,分析室温条件下(20℃)不同乳化因素(油水比、乳化剂浓度、pH、存储温度)对其乳化性(静置10 min)及乳化稳定性(静置15 d)的影响,并在优化条件下将ATRP、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TRP乳液为水包油(O/W)类型,其亲水疏水平衡值为13。在油水比7:3、浓度4 mg/mL、pH7和储藏温度为20℃的条件下,ATRP乳化能力较好。在该条件下,ATRP乳液静置10 min时,乳化活性指数(EAI值)为43.3 m^(2)/g,乳化指数(CI值)为97%。静置15 d后,ATRP乳液的EAI值和CI值保留了82.9%和88.5%,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相比于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ATRP乳液在储藏15 d的过程中其粒径变化较小,且其在储存过程中的ζ-电位约为大豆分离蛋白的2倍、乳清蛋白的2.5倍,显示出更好的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蛋白质 乳化性 乳清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下载PDF
限制性酶解、pH值和离子强度对油棕粕谷蛋白-1乳化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紫芳 郑亚军 +3 位作者 郑新雨 王慧 靳紫清 王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3期55-62,共8页
该试验利用限制性酶解技术对油棕粕谷蛋白-1(oil palm expeller gultelin-1,OPEG-1)进行改性,得到水解度分别为6.28%、17.35%和22.67%的3种酶解产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 该试验利用限制性酶解技术对油棕粕谷蛋白-1(oil palm expeller gultelin-1,OPEG-1)进行改性,得到水解度分别为6.28%、17.35%和22.67%的3种酶解产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试验表明,OPEG-1的分子量范围为18.8~51.5 kDa,由6个亚基构成;随着水解度的增大,OPEG-1分子量减小。限制性酶解也显著降低OPEG-1的表面疏水性,且其表面疏水性与水解度呈负相关关系。水解度为6.28%~17.35%的限制性酶解显著提高OPEG-1的乳化性,而水解度为22.67%时,OPEG-1的乳化性显著降低。水解度为6.28%~17.35%的限制性酶解显著提高OPEG-1在不同pH值的乳化性;而水解度为17.35%的限制性酶解,显著提高OPEG-1在离子强度为0.1~0.2 mol/L时的乳化性。同时,在pH2.0~4.0时,OPEG-1及其酶解物的乳化性随pH值的增大而上升;在离子强度为0~0.1 mol/L时,增加离子强度可显著提高OPEG-1及其酶解物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略有提升;而离子强度为0.2~0.6 mol/L时,OPEG-1及其酶解物的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均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结果表明,限制性酶解能够改善OPEG-1的乳化性能,拓宽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粕谷蛋白-1 限制酶解 乳化性 表面疏水 PH值 离子强度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滩羊肌原纤维蛋白抗氧化性和乳化性的影响
5
作者 徐瑞 杨文琳 贺林芝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7期91-95,9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滩羊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抗氧化性、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向滩羊MP中添加DMY,测定羰基、自由巯基、二聚酪氨酸及蛋白质表面疏水性,以及DPPH、ABT...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滩羊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抗氧化性、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向滩羊MP中添加DMY,测定羰基、自由巯基、二聚酪氨酸及蛋白质表面疏水性,以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并测试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结果:DMY可以抑制羰基生成,提高自由巯基含量,减少二聚酪氨酸的形成,降低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示出浓度依赖性。DMY可缓解MP氧化,增强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结论:DMY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保护滩羊MP,提升其抗氧化性和乳化性,有望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肌原纤维蛋白 抗氧化 乳化性
下载PDF
葡聚糖添加量对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乳化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琳琳 杨杨 +5 位作者 范婧 边鑫 马春敏 郭晓雪 石彦国 张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3-68,共6页
利用葡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干热法糖基化处理,控制反应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79%、时间为24 h,通过改变蛋白与糖的质量比(1∶0.5、1∶1.0、1∶1.5、1∶2.0、1∶2.5、1∶3.0)形成不同接枝度的糖基化蛋白,并探究蛋白二级、三级... 利用葡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干热法糖基化处理,控制反应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79%、时间为24 h,通过改变蛋白与糖的质量比(1∶0.5、1∶1.0、1∶1.5、1∶2.0、1∶2.5、1∶3.0)形成不同接枝度的糖基化蛋白,并探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的变化,考察其对乳化活性指数(EAI)及乳化稳定性指数(ESI)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程度随葡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蛋白与糖的比例达到1∶2.5时,接枝度最高,为42.68%;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表面疏水性揭示SPI与葡聚糖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导致SPI结构改变;与天然SPI相比,当蛋白与糖的质量比为1∶0.5时乳化活性最高,而当蛋白与糖的质量比为1∶2.0时乳化稳定性最好,因此适当地控制蛋白与糖的质量比可调控蛋白质结构展开的程度以及EAI、ESI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蛋白 葡聚糖 结构变化 乳化性
下载PDF
润滑油抗乳化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耿杰 张进恒 +2 位作者 范海明 魏志毅 刘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5,共6页
针对国标GB/T 7305—2003对润滑油抗乳化性评价方法中油水比设定及乳化工况与实际使用情况相差较大的问题,考虑到润滑油抗乳化性的实际影响因素,通过改变油水比、乳化工况,观测4种常用润滑油的油水乳状液外观与界面情况,测定分水率、分... 针对国标GB/T 7305—2003对润滑油抗乳化性评价方法中油水比设定及乳化工况与实际使用情况相差较大的问题,考虑到润滑油抗乳化性的实际影响因素,通过改变油水比、乳化工况,观测4种常用润滑油的油水乳状液外观与界面情况,测定分水率、分水速度、水相含油量及油相含水量,评价润滑油的抗乳化性。结果表明,油水比上升时,润滑油乳状液的分水速度和分水率均下降,水相含油量和油相含水量均上升,在高油水比时变化更加明显。因而随着油水比的增加,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逐渐下降,不同润滑油乳状液间的抗乳化性能差距变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一套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国标GB/T 7305—2003评价方法基础上,在实际工况油水比下,增加分水率、分水速度、水相含油量、油相含水量的定量评价,可完全反映出润滑油在实际使用工况下的抗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乳化性 评价方法 分水率
下载PDF
糖基化改性对明胶乳化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杰 邓利玲 +2 位作者 曾云军 宋光明 钟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5-182,共8页
为获得良好乳化性和抗氧化性的糖基化明胶,明胶分别与麦芽糊精和低聚甘露糖在65℃(相对湿度79%)进行干热糖基化反应,反应时间为0、24、48 h。对糖基化明胶的接枝度、色差、红外光谱、SDS-PAGE、乳化特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乳液粒径... 为获得良好乳化性和抗氧化性的糖基化明胶,明胶分别与麦芽糊精和低聚甘露糖在65℃(相对湿度79%)进行干热糖基化反应,反应时间为0、24、48 h。对糖基化明胶的接枝度、色差、红外光谱、SDS-PAGE、乳化特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乳液粒径)和抗氧化活性(Fe^(3+)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干热时间越长,明胶糖基化程度越高,褐变越深。糖基化会导致明胶亚基分子质量升高,也会使部分亚基分解。明胶经糖基化后二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减少,β转角增加。糖基化改性显著提升了明胶的乳化稳定性(P<0.05),干热24 h的低聚甘露糖-明胶乳化稳定性提升了37.56%,其乳液平均粒径也远低于原始明胶乳液的平均粒径。糖基化改性使明胶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糖基化产物中,干热48 h的麦芽糊精-明胶抗氧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糖基化 抗氧化活 乳化性
下载PDF
机械活化辛烯基琥珀酸西米淀粉酯的制备及其乳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家添 唐金铭 +3 位作者 张亚美 苗雨 蒋庆苇 陈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9-256,共8页
采用自制搅拌式球磨机对西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以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西米淀粉酯。探讨活化时间、反应时间、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和pH等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西米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 采用自制搅拌式球磨机对西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以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西米淀粉酯。探讨活化时间、反应时间、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和pH等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西米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西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反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活化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显著上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活化1.0 h西米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2.0 h,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为3%,pH为8.0,反应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酯化得到的淀粉酯取代度为0.02294,反应效率为98.01%。FTIR、XRD、SEM测试结果表明,西米淀粉经过辛烯基琥珀酸酐处理后,产品的红外光谱在1570 cm^(-1)和1712 cm^(-1)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淀粉结晶度下降,淀粉颗粒表面受到破坏,颗粒中间出现较大孔洞,进一步证实西米淀粉发生了酯化反应。取代度为0.02294的辛烯基琥珀酸西米淀粉酯的乳化性为26.43%,乳化稳定性为24.10%,均优于原西米淀粉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西米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取代度 乳化性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乳清蛋白水解物乳化性的变化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雯婷 茅宇虹 +3 位作者 蔡珍玲 陈兰 李仁宽 叶秀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10,共12页
在pH8.5、37℃、酶与底物质量比0.5%的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水解乳清分离蛋白(WPI)5 h制备水解物(WPH)。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即添加不同盐(NaCl、KCl、CaCl_(2)、MgCl_(2)),改变离子强度(0.1 mol/L和1 mol/L),pH值(3~7)以及热处理来调控O/W界... 在pH8.5、37℃、酶与底物质量比0.5%的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水解乳清分离蛋白(WPI)5 h制备水解物(WPH)。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即添加不同盐(NaCl、KCl、CaCl_(2)、MgCl_(2)),改变离子强度(0.1 mol/L和1 mol/L),pH值(3~7)以及热处理来调控O/W界面处肽的组成。采用质谱法鉴定肽的组成,激光衍射法测量乳液的粒度分布及STEP技术测定乳液的稳定性,从而评估界面处肽的组成特性及相互作用对WPH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3时,因离子强度增大而引起的电荷屏蔽作用导致WPH乳液发生显著聚集,而pH7时离子强度对WPH乳化性的影响不显著,热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其乳化性。此外,在WPH等电点(pH4)时,热处理显著提高了WPH的乳化性,尤其是添加CaCl_(2)的样品组。综合不同pH条件下析出肽的组成及乳化性分析,研究发现来自β-Lg的肽段f(41~60)、f(71~91)、f(78~101)对WPH的乳化特性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水解物 乳化性 盐离子 PH值 热处理
下载PDF
pH值对儿茶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结构与乳化性的影响
11
作者 赵钜阳 袁惠萍 +2 位作者 姚恒喆 陈逸玉 高世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为原料,制备不同pH值荷载儿茶素的蛋白复合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等技术探究儿茶素和SPI相互作用机理,解析蛋白复合物热稳定性、荧光淬灭类型、结合位点...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为原料,制备不同pH值荷载儿茶素的蛋白复合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等技术探究儿茶素和SPI相互作用机理,解析蛋白复合物热稳定性、荧光淬灭类型、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和二级结构含量等信息,分析儿茶素和SPI间结合亲和力以及复合物的乳化性。结果表明:不同pH值处理的儿茶素对SPI荧光淬灭方式均为静态淬灭,当pH值为3.5、5.5、6.5时,二者间相互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pH值为4.5时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pH值为7.0、7.5、8.5、9.5时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随着pH值增加,复合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加,且在pH值为9.5时,SPI变性温度升高至157.09℃。当pH值为7.5时,复合物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比相同pH值下对照组(SPI组)分别显著提高7.70%和13.44%(P<0.05)。不同pH值处理会改变儿茶素-SPI复合物的结构,通过调控pH值可制备具有良好乳化性的大豆蛋白食品基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大豆分离蛋白 相互作用 PH值 乳化性
下载PDF
6种云南核桃蛋白质乳化性及其乳化稳定性
12
作者 袁奖娟 胡祥 +1 位作者 刘云 阚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42,111,共8页
以6种云南主栽品种核桃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核桃蛋白质,研究氯化钠浓度、蔗糖浓度、pH值、植物油种类、油相体积、均质转速、水浴温度对不同品种核桃蛋白质乳化性及其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和蔗糖浓度越低,6种云南... 以6种云南主栽品种核桃为原料,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核桃蛋白质,研究氯化钠浓度、蔗糖浓度、pH值、植物油种类、油相体积、均质转速、水浴温度对不同品种核桃蛋白质乳化性及其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和蔗糖浓度越低,6种云南核桃蛋白质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越好;pH值在等电点附近时,6种云南核桃蛋白质的乳化性最差,乳化稳定性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种植物油对不同品种核桃蛋白质的乳化效果影响不同,且同一品种的核桃蛋白质加入不同植物油乳化效果也有差异;油相体积越大,6种云南核桃蛋白质的乳化性及其乳化稳定性越好,均质转速在10000 r/min时,6种云南核桃蛋白质乳化性及其乳化稳定性差别较小,水浴温度为80℃时,核桃蛋白质的乳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核桃 蛋白质 乳化性 乳化稳定 功能特
下载PDF
微粉化胡萝卜渣的乳化性研究
13
作者 董蕾 张萌萌 +2 位作者 杨靖 张亮亮 徐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5-73,共9页
为探讨微粉化技术对胡萝卜渣的乳化效果,充分开发胡萝卜渣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胡萝卜渣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研磨时间得到不同研磨程度的胡萝卜渣粉,比较胡萝卜渣添加量及油水比对添加胡萝卜渣粉乳液的稳定性和乳化性影响,得出最佳稳定... 为探讨微粉化技术对胡萝卜渣的乳化效果,充分开发胡萝卜渣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胡萝卜渣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研磨时间得到不同研磨程度的胡萝卜渣粉,比较胡萝卜渣添加量及油水比对添加胡萝卜渣粉乳液的稳定性和乳化性影响,得出最佳稳定胡萝卜膳食纤维乳液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制备乳液,研究pH、NaCl浓度、温度对乳液的乳化性、稳定性及乳析指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研磨改变了胡萝卜渣的形貌结构,研磨30 min后颗粒尺寸没有进一步降低,且其乳化能力及稳定性均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研磨时间为30 min时,乳液的乳化性及稳定性最好。同时,在最佳乳化剂、最佳油水比(2:8)及胡萝卜渣浓度(3%)下,其EAI和ESI达到60.05 m^(2)/g和60.64 min,并且乳液乳化性会随着pH升高而增强,稳定性随着pH升高而先增强,在pH为6时略微降低再增强;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乳化性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微粉化后的胡萝卜渣有良好稳定乳液的能力,具有作为食品级乳液稳定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渣 微粉化 乳液 乳化性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0
14
作者 张根生 岳晓霞 +1 位作者 李继光 陈林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51,共4页
本文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能力与蛋白质浓度、加热温度、pH值、NaCl浓度、卡拉胶浓度、搅拌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表征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及乳化稳定性(ESI)和乳化活性(EAI)时,应... 本文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能力与蛋白质浓度、加热温度、pH值、NaCl浓度、卡拉胶浓度、搅拌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表征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及乳化稳定性(ESI)和乳化活性(EAI)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乳化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豆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邓塔 李军生 +2 位作者 阎柳娟 黄国霞 肖海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3,共4页
以低温脱脂大豆粉为原料制备大豆蛋白液,采用酸条件热改性处理,考察不同加热温度、pH、加热时间对乳化性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乳化性的改性条件:加热温度50℃,pH=6.0,加热时间60min,此条件下改性的大豆蛋白乳化性较未处理样提高了... 以低温脱脂大豆粉为原料制备大豆蛋白液,采用酸条件热改性处理,考察不同加热温度、pH、加热时间对乳化性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乳化性的改性条件:加热温度50℃,pH=6.0,加热时间60min,此条件下改性的大豆蛋白乳化性较未处理样提高了31.3%;同时实验表明,改性大豆蛋白中Na+浓度为1.0%(质量分数)时,其乳化性比未处理样提高了41.7%。对对照样和不同条件改性的大豆蛋白进行内源性荧光扫描,结果显示在280nm处激发产生的发射荧光最大峰位(λm)和强度发生了改变,说明蛋白质结构改变对其乳化性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加热 乳化性 内源荧光 氯化钠
下载PDF
不同干热处理对花生蛋白二级结构及乳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晓琳 朱力杰 +4 位作者 陈妍婕 王勃 刘贺 何余堂 马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0,共5页
通过不同的干热处理条件对花生蛋白二级结构及其乳化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处理后的花生蛋白二级结构,并测定对应条件下的花生蛋白乳化性。结果表明:100℃加热5 min时,无规卷曲结构... 通过不同的干热处理条件对花生蛋白二级结构及其乳化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处理后的花生蛋白二级结构,并测定对应条件下的花生蛋白乳化性。结果表明:100℃加热5 min时,无规卷曲结构比例最大,表明这一条件下花生蛋白变性最为明显,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较好。β-折叠结构在不同时间热处理过程中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蛋白质热变性下的聚集现象是可能其中一个原因。花生蛋白的乳化活性指数在5 min时出现最大值为34.43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处理 花生蛋白 二级结构 乳化性
下载PDF
动态超高压均质对花生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涂宗财 张雪春 +3 位作者 刘成梅 阮榕生 王辉 汪菁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89,共2页
以花生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动态超高压均质技术对花生蛋白溶液的溶解性和乳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花生蛋白溶液经动态超高压均质处理后,溶解性有显著提高,乳化性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 花生蛋白 动态超高压均质 溶解 乳化性
下载PDF
乳糖改性提高谷朊粉乳化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亚平 王金水 +4 位作者 张伟红 蒲首丞 王玲玲 李振华 王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80,共4页
研究了谷朊粉与乳糖在控制条件下通过Maillard反应对谷朊粉乳化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乳糖改性明显地改善了谷朊粉的乳化活性(Emulsion Activity Index,EAI),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Maillard反应改善谷朊粉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为:pH7、谷朊粉... 研究了谷朊粉与乳糖在控制条件下通过Maillard反应对谷朊粉乳化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乳糖改性明显地改善了谷朊粉的乳化活性(Emulsion Activity Index,EAI),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Maillard反应改善谷朊粉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为:pH7、谷朊粉/乳糖比为3:1、谷朊粉浓度为12%、反应时间为10d,此条件下的EAI为33 02m2/g;由方差分析可得,各因素对提高谷朊粉乳化性的重要性按大小次序为pH>谷朊粉/乳糖比>谷朊粉浓度、反应时间,通过方差分析显示诸因素对乳化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乳糖 MAILLARD反应 乳化性
下载PDF
6-O-羧甲基壳聚糖的乳化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洁 夏文水 +1 位作者 杨方琪 高福成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了甲壳素核甲基化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讨论了6-O-羧甲基壳聚糖的乳化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产物取代度在0.7~0.9之间,-NH2含量>64%,粘度>0.14Pa·s,产物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水溶性,并通过响应面分析(RSA... 研究了甲壳素核甲基化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讨论了6-O-羧甲基壳聚糖的乳化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产物取代度在0.7~0.9之间,-NH2含量>64%,粘度>0.14Pa·s,产物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水溶性,并通过响应面分析(RSA)优化了改性条件,最佳反应条件是;甲壳素用40%NaOH溶液浸4h,在破与氯乙酸重量比为1.2:1和温度40℃条件下反应2h,再在50℃时保温12h,即制备得到一种水溶性高的新型乳化剂6-O-羧甲基亮聚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羧甲基壳聚糖 乳化性 乳化 水溶
下载PDF
羟自由基氧化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及凝胶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艳青 孔保华 +1 位作者 夏秀芳 杨赫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35,共5页
研究羟自由基(.OH)氧化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凝胶质地及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由FeCl3、抗坏血酸浓度和不同浓度(0~20mmol/L)H2O2组成的·OH氧化体系,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分别氧化1、3、5h后测定蛋白的乳化活力及乳化稳定... 研究羟自由基(.OH)氧化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凝胶质地及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由FeCl3、抗坏血酸浓度和不同浓度(0~20mmol/L)H2O2组成的·OH氧化体系,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分别氧化1、3、5h后测定蛋白的乳化活力及乳化稳定性,利用质构仪、扫描电镜对凝胶特性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氧化会引起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及凝胶性发生改变,表现在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下降,凝胶弹性、硬度、保水性及白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凝胶微观结构遭到破坏。这些蛋白氧化引起的变化说明,蛋白质氧化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及凝胶性能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质氧化 乳化性 凝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