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3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汁菌群对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探
1
作者 马光宇 罗慧娟 +1 位作者 汤小湄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有菌乳汁对产后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例产妇及其婴儿,收集产妇产后6月乳汁及其6月龄婴儿粪便标本,根据产后6月乳汁有无菌群,将乳汁分为乳汁无菌组和乳汁有菌组,比较无菌乳汁...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有菌乳汁对产后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例产妇及其婴儿,收集产妇产后6月乳汁及其6月龄婴儿粪便标本,根据产后6月乳汁有无菌群,将乳汁分为乳汁无菌组和乳汁有菌组,比较无菌乳汁和有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物种差异。结果:收集的12例产后6月乳汁样本中,7例乳汁样本中检测出菌群,乳汁样本中菌群检出率58.33%。有菌乳汁喂养的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与无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有菌乳汁喂养的6月龄婴儿肠道中无害芽孢梭菌、未分类丹毒丝菌科、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目、丹毒丝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无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P<0.05),无菌乳汁喂养婴儿肠道中乳酸菌科、乳酸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有菌乳汁喂养的婴儿(P<0.05)。结论:产后6月乳汁中可无菌群的存在,乳汁菌群的有无虽不能改变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但可改变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 乳汁菌群 母乳喂养 婴儿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不同来源乳汁外泌体蛋白质及其磷酸化修饰差异分析
2
作者 刘昌梅 胡一帆 +3 位作者 陈文彦 刘丹 施杰 杨刚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7-1710,共14页
目的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结构,其粒径范围在30~150 nm,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乳汁等多种生物流体。由于外泌体内部含核酸、脂质、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因此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和药物载体。乳汁来源... 目的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结构,其粒径范围在30~150 nm,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乳汁等多种生物流体。由于外泌体内部含核酸、脂质、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因此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和药物载体。乳汁来源的外泌体获取成本低、生物相容性高且免疫原性低,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等领域以治疗相关疾病。目前对于乳汁外泌体磷酸化的研究尚未报道。本文旨在对不同来源乳汁外泌体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以期寻找其中具有特殊功能的通路与蛋白质,为探索寻找更加丰富多样的疾病治疗手段提供思路。方法利用多肽和磷酸化多肽富集技术,分离牛乳、猪乳、羊乳来源外泌体与乳清中样品进行全蛋白质组学与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并结合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不同来源乳汁外泌体蛋白质信号通路相关信息。结果从上述3种不同物种乳汁外泌体中鉴定到4191种蛋白质,1640种磷酸化修饰蛋白质以及4064个磷酸化修饰肽段,其中不同物种外泌体蛋白质及其磷酸化修饰的种类均明显高于乳清,且不同物种样品中蛋白质种类差异较大,表明外泌体中蛋白质种类与其来源细胞种类和状态密切相关。结果显示,牛乳来源外泌体蛋白质在吞噬作用(由Fcγ受体介导)通路的富集,羊乳外泌体蛋白质显著富集于神经与免疫相关通路,猪乳外泌体所含蛋白质参与多个生命活动的正/负调控。结论本研究将为不同来源外泌体在疾病靶向治疗和载药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外泌体 质谱 蛋白质组学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手法按摩配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耿昕 钱丽萍 张胜英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手法按摩配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产后乳汁淤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 目的探究手法按摩配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产后乳汁淤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手法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乳房胀痛程度和乳汁淤积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196/200),高于对照组的77.50%(15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95,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中度、重度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汁淤积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采用手法按摩配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能明显改善产妇乳汁淤积情况,促进乳汁排出,减轻胀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按摩 生物刺激反馈仪 乳汁淤积 胀痛
下载PDF
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产后营养摄入、乳汁分泌及哺乳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李春香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产后营养摄入、乳汁分泌及哺乳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使用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回授法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产后营养摄入、乳汁分泌及哺乳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使用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回授法健康教育,于入院当天、分娩4周后评估两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记录两组初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充足时间,并于分娩4周后评估两组初产妇的营养摄入状况、泌乳充足状况及喂养状况。结果入院当天,两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4周后,观察组初产妇的BSES-S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与泌乳充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其营养成分摄入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母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母乳不足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初产妇围生期,运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干预,有助于促进其在产后摄入营养,改善其乳汁分泌状况,增加其乳汁分泌量,改变其哺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 初产妇 围生期 产后营养摄入 乳汁分泌 哺乳行为
下载PDF
健康奶牛和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组成的特征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景昊 杨晨 +5 位作者 杨涵琳 郜世凯 赵运泽 郭爽 李和平 王月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60,共11页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乳汁中菌群特征的分析对建立乳房炎防控体系和提高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分析河南省某奶牛场17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乳汁中菌群特征的分析对建立乳房炎防控体系和提高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分析河南省某奶牛场17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发现,微生物菌群在11个门、24个纲、37个目、82个科和184个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低于健康奶牛乳汁,在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乳腺感染后,变形菌门、软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降低;互养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乳腺炎奶牛乳汁中的链球菌科、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棒状杆菌科、罗尔斯通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优势菌属中有4个嗜冷菌,健康奶牛和乳腺炎奶牛乳汁中的嗜冷菌总丰度分别为19.5%和42.0%。提示乳汁中微生物组成变化可能与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该研究为奶牛场乳房炎的防控及原料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汁 菌群特征 乳腺炎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疏肝调神温灸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及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唐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21-0024,共4页
评估产妇在产后采用疏肝调神温灸法对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方法 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60例产妇作为样本量,依据生成随机数方法,分为30例参照组(穴法按摩)、30例实验组(基于以上进行疏肝调神温灸法治... 评估产妇在产后采用疏肝调神温灸法对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方法 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60例产妇作为样本量,依据生成随机数方法,分为30例参照组(穴法按摩)、30例实验组(基于以上进行疏肝调神温灸法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分析乳房胀痛改善结果;分析临床症状改善结果;分析开始泌乳启动时间,催乳素的水平结果;分析不同时间段泌乳量评分结果。结果 实验组泌乳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0级,1级,2级例数均高于参照组,3级低于参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实验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均低于参照组,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开始泌乳时间短,催乳素的水平结果高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3天,实验组泌乳量评分结果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产妇生产后进行艾灸治疗,可改善当前的乳汁淤积情况,泌乳启动时间缩短,乳汁量增加,更有利于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产后 乳汁淤积 乳汁分泌
下载PDF
中国三地乳母乳汁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秦婧 周玉博 +2 位作者 李宏田 孟莹 刘建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4-801,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威海、岳阳、包头三地乳母乳汁维生素A(vitamin A, VitA)水平,评价乳母乳汁VitA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5月至7月在山东省威海市、湖南省岳阳市和内蒙古包头市于产后(42±7) d募集乳母403例,通过调查问卷... 目的:分析中国威海、岳阳、包头三地乳母乳汁维生素A(vitamin A, VitA)水平,评价乳母乳汁VitA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5月至7月在山东省威海市、湖南省岳阳市和内蒙古包头市于产后(42±7) d募集乳母403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乳母和新生儿基本信息及乳母近1个月内鱼类摄入情况,采集乳母乳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汁视黄醇浓度,以此代表VitA水平。依据视黄醇浓度,将乳母乳汁VitA营养状况分为缺乏(<1.05μmol/L)和充足(≥1.05μmol/L)。采用多因素分位数回归计算调整后的乳汁视黄醇浓度,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不同特征人群视黄醇浓度差异情况,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汁VitA缺乏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中国三地乳母乳汁视黄醇M(P_(25),P_(75))为1.15 (0.83, 1.49)μmol/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后的乳汁视黄醇浓度与乳母居住地区、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产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哺乳方式、鱼类摄入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乳母乳汁整体VitA缺乏率为41.9%,威海、岳阳和包头地区的缺乏率分别为34.8%、39.6%和51.5%。与威海地区乳母相比,包头地区乳母乳汁VitA缺乏的调整OR值为1.75 (95%CI:1.05~2.92);与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乳母相比,初中及以下乳母乳汁VitA缺乏的调整OR值为2.16 (95%CI:1.10~4.24);与鱼类摄入量少的乳母相比,鱼类摄入量多的乳母乳汁VitA缺乏的调整OR值为0.55 (95%CI:0.36~0.84)。结论:调查地区乳母乳汁整体VitA缺乏率为41.9%,提示乳汁VitA缺乏及婴儿VitA摄入不足情况较为普遍。包头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和鱼类摄入量少增加乳汁VitA缺乏发生风险,提示宜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乳母的乳汁营养状况,加强健康教育,增加鱼类等含VitA的食物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乳母 乳汁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斑地锦叶片和乳汁成分分析
8
作者 马良 周艳 +3 位作者 高起 黄勇 夏至 李贺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95,共14页
为比较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叶片和乳汁所含活性成分的差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相关代谢物数据采集,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斑地锦叶片和乳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 为比较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叶片和乳汁所含活性成分的差异,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相关代谢物数据采集,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斑地锦叶片和乳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差异代谢物,通过文献检索归纳比较叶片和乳汁主要差异代谢物的药理活性。结果表明,在斑地锦叶片和乳汁中共鉴定出1229种代谢物,主要为生物碱(217种)、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178种)、脂类(147种)、萜类(137种),黄酮类(113种)等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859种差异代谢物,有466种代谢物在乳汁中高表达,其中3-脱氢莽草酸(酚酸类)、山梨酸(萜类)、原儿茶酸(酚酸类)、肉桂醛(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橙皮苷(黄酮类)、川芎内酯(萜类)、α-细辛脑(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水杨酸(酚酸类)、D-樟脑(萜类)、蒙花苷(黄酮类)、反式阿魏酸(苯丙素及其衍生物类)、姜黄素(酚酸类)、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脂类)、β-石竹烯(萜类)等14种代谢物首次在斑地锦中被报道。斑地锦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乳汁;没食子酸乙酯、原儿茶酸乙酯、反式阿魏酸在乳汁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叶片,其中反式阿魏酸在乳汁中的表达量为叶片的57.74倍。综上,斑地锦叶片和乳汁中代谢物成分和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地锦 地锦草 叶片 乳汁 代谢组 活性成分
下载PDF
通乳方结合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型乳腺炎的疗效评价及可能作用靶点分析
9
作者 史有阳 郑懿 +5 位作者 宋晓耘 王瑞 刘胜 周细秋 杨剑锋 郑金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通乳方结合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型乳腺炎的效果及可能作用靶点。方法连续纳入2018-06—2020-06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诊的60例哺乳期乳汁淤积型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通乳方组和通乳方联合通乳手法治疗组,各30例... 目的探讨通乳方结合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型乳腺炎的效果及可能作用靶点。方法连续纳入2018-06—2020-06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诊的60例哺乳期乳汁淤积型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通乳方组和通乳方联合通乳手法治疗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全身症状、乳汁排泄通畅度、乳房结块大小、淋巴结情况,以及疗效,记录患者的恢复时间。结果通乳方联合通乳手法组患者恢复时间比通乳方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乳方可能通过其13种中药化合物靶向14个致病基因(ESR1、OXT、CCL5、TST、CCL2、IGF1、PLG、SRD5A1、PGR、ICAM1、IL6、SELE、CRP、EGFR)来治疗乳腺炎。β-月桂烯与靶点IGF1形成的对接结构较稳定。结论对于哺乳期乳汁淤积型乳腺炎患者来说,单用通乳方和通乳方联合通乳手法的总体有效率无显著差别,但是联用通乳手法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具有普遍推广的临床转化价值。同时,通乳方可能通过IGF1、ESR1、OXT、CCL5、TST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实现治疗乳腺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汁淤积型乳腺炎 通乳方 通乳手法 作用靶点
下载PDF
产后乳房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汁淤积发生率的影响
10
作者 林本苗 刘佳佳 +2 位作者 刘珊珊 张华玲 王艳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究初产妇应用产后乳房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情况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14名初产妇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108名)和观察组(106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探究初产妇应用产后乳房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情况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14名初产妇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108名)和观察组(106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产后乳房护理模式。比较2组初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初乳时间、乳房胀痛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测定结果,观察组较低(P均<0.05)。产后24 h、48 h、72 h,观察组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高于产前(P均<0.05)。产后24 h、48 h、72 h,观察组的泌乳量均多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初产妇应用产后乳房护理有利于促进初乳分泌,在缓解乳房胀痛的同时促进血清泌乳素分泌,增加泌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产后乳房护理模式 母乳喂养情况 乳汁淤积
下载PDF
HBV-DNA病毒载量在不同HBV感染产妇产后血清、唾液、乳汁中的变化及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程苗 袁果 +2 位作者 郭宾 郑艳冰 张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产妇的HBV-DNA病毒载量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HBV产妇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分为三组,比较各组的HBV-DNA载量以及ALT、 AST水平,分析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载...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产妇的HBV-DNA病毒载量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HBV产妇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分为三组,比较各组的HBV-DNA载量以及ALT、 AST水平,分析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载量,以及血清中ALT、 AS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 B组、 C组(P <0.05)。不同HBV感染产妇的血清、唾液、乳汁HBV-DNA载量与ALT、 AST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随着HBV感染程度的加深,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产后血清、唾液及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均与肝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病毒载量 血清 唾液 乳汁 肝功能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的浓度
12
作者 白梦如 申潜 +1 位作者 马志媛 王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向50μL乳汁样品中加入200μL含内标(100 ng/mL氯喹)的甲醇,涡旋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进样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向50μL乳汁样品中加入200μL含内标(100 ng/mL氯喹)的甲醇,涡旋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进样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柱,流动相为0.1%甲酸-10 mmol/L乙酸铵溶液(A相)和甲醇(B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进样量为2μL,分析时间为4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388.9→201.9(贝他斯汀)、m/z 336.3→247.1(羟氯喹)和m/z 320.2→247.2(氯喹)。对所建LC-MS/MS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用于检测1例哺乳期患者乳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贝他斯汀在2~200 ng/mL (r=0.999)、羟氯喹在50~1 000 ng/mL(r=0.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贝他斯汀和羟氯喹质控样本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要求。哺乳期患者乳汁中的药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服药2 h和14 h后乳汁中贝他斯汀的浓度分别为34.95、5.72ng/mL,羟氯喹分别为211.92、104.18 ng/mL,推算出相对婴儿剂量分别为1.83%、0.5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浓度的同时测定,可为临床哺乳期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他斯汀 羟氯喹 乳汁 哺乳期 药物浓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高效移除乳汁管理在母婴分离产妇乳胀中的应用
13
作者 施橙英 梁海娥 +2 位作者 方喻 陆丽琨 施叶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9-23,共5页
目的 分析高效移除乳汁管理在母婴分离产妇乳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分娩且母婴分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46例。对照组... 目的 分析高效移除乳汁管理在母婴分离产妇乳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分娩且母婴分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效移除乳汁管理。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乳房肿胀发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2、3 d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1、2、3 d疼痛评分、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挤奶频率为(8.51±0.66)次,高于对照组的(7.33±0.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移除乳汁管理可减轻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肿胀及疼痛程度,缩短其肿胀消失时间,调节PRL水平,提高挤奶频率及护理满意度,更有助于产妇产后各项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乳汁管理 产后乳胀 应用效果 催乳素 满意度
下载PDF
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
14
作者 吕伟兰 周进春 陈以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26-0129,共4页
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的产妇予以产后康复护理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和康复护理管理,对比产妇的结果。结果 结果表示观察组产妇的综合护理满意率更高且无奶对象的例数更少,产妇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的产妇予以产后康复护理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和康复护理管理,对比产妇的结果。结果 结果表示观察组产妇的综合护理满意率更高且无奶对象的例数更少,产妇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更高,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产妇康复护理方式可提升产妇的分泌管理质量,产妇的泌乳量理想,生活质量结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康复护理 产妇乳汁分泌 护理影响
下载PDF
仔猪阶段使用过抗生素的陆川猪母猪肠道和乳汁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析
15
作者 区炳明 王嘉仪 +5 位作者 李清青 林雪 汤晓惠 钟炜楠 周月育 李菊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30-40,共11页
【目的】尽管替抗减抗政策已出台多年,但为预防和治疗疾病,在仔猪早期使用抗生素仍然是集约化养殖场养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养殖场中仔猪阶段使用过抗生素的母猪体内不同部位(肠道和乳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差异情况,为集约... 【目的】尽管替抗减抗政策已出台多年,但为预防和治疗疾病,在仔猪早期使用抗生素仍然是集约化养殖场养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养殖场中仔猪阶段使用过抗生素的母猪体内不同部位(肠道和乳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差异情况,为集约化养殖场抗生素使用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记录广东省湛江市某集约化陆川猪场母猪从仔猪出生后至约420日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从同一批次约420日龄的健康母猪中收集初乳(分娩后2 h内)、常乳(分娩后24~72 h内)及肛门内新鲜粪便样品,通过麦康凯鉴别培养基分离出疑似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PCR检验毒力基因存在情况。【结果】通过麦康凯鉴别培养基分离出疑似大肠杆菌共704株,其中粪便大肠杆菌300株、初乳大肠杆菌220株、常乳大肠杆菌184株。药敏试验显示,粪便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6.3%(289/300),对其他常规抗生素的耐药率为63.6%(7/11),总耐药率98.7%(296/300);初乳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9.5%(219/220),对其他常规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1/1),总耐药率100%(220/220);常乳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为40.8%(75/184),对其他常规抗生素耐药率为67.9%(74/109),总耐药率81.0%(149/184)。最终鉴定出39株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PCR检测显示,39株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中大多数不含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常见毒力基因(占比89.74%,35/39)。此外,无耐药性常乳大肠杆菌中含毒力基因的菌株占比仅为2.86%(1/35),无耐药性粪便大肠杆菌中含毒力基因的菌株高达75.0%(3/4)。【结论】仔猪阶段使用过抗生素防控病害的陆川猪,到生长成初产母猪后,从其肛门和乳腺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中仍存在少数无耐药性且无毒力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其中,粪便中的无耐药性且无毒力基因大肠杆菌占比极少,仅为0.33%(1/300);分娩2 h内的初乳中未能分离出无耐药性且无毒力基因的大肠杆菌,占比0%(0/220);但分娩后24~72 h内的常乳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无耐药性且无毒力基因的大肠杆菌,占比18.48%(34/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肠道 乳汁 大肠杆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下载PDF
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16
作者 吴梅 王思思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1-65,69,共6页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的34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242例和验证组103例,并根据产后72 h乳汁分泌情况将建模组产妇分为乳汁分泌缺乏组69例和乳汁分泌...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的34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242例和验证组103例,并根据产后72 h乳汁分泌情况将建模组产妇分为乳汁分泌缺乏组69例和乳汁分泌正常组173例。收集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的影响因素;采用R3.6.3软件构建预测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的列线图模型;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 建模组产妇年龄、孕次、分娩方式、乳头类型等与验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分泌缺乏组初产、剖宫产、分娩至开奶时间>1 h、婴儿24 h吮吸乳房次数≤6次、未进行乳房按摩产妇占比高于乳汁分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分娩方式、分娩至开奶时间、婴儿24 h吮吸乳房次数均为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的影响因素(OR=3.488、2.381、2.442、2.223,P<0.05)。ROC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验证组中预测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95%CI:0.792~0.897)、0.863(95%CI:0.791~0.935),校准曲线斜率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良好(χ^(2)=7.002、4.560,P=0.429、0.714)。结论 产次、分娩方式、分娩至开奶时间、婴儿24 h吮吸乳房次数为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缺乏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乳汁分泌缺乏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母乳喂养
下载PDF
牡丹籽油对哺乳期小鼠泌乳量及乳汁成分的影响
17
作者 程丹丹 王海沣 +5 位作者 王岱杰 梁栋 王惠敏 杨茗涵 纪晓飞 袁文鹏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163-169,共7页
为考察牡丹籽油对哺乳期小鼠泌乳量、乳汁成分及乳汁和血液中总胆固醇、DHA、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采用孕鼠为实验动物,连续灌胃22 d。检测并分析哺乳期小鼠泌乳量、乳汁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乳汁和血液中总胆固醇、DHA、α-亚麻酸含量... 为考察牡丹籽油对哺乳期小鼠泌乳量、乳汁成分及乳汁和血液中总胆固醇、DHA、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采用孕鼠为实验动物,连续灌胃22 d。检测并分析哺乳期小鼠泌乳量、乳汁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乳汁和血液中总胆固醇、DHA、α-亚麻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牡丹籽油各组哺乳期小鼠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乳汁中乳蛋白、乳糖、乳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的含量明显提升(分别为P<0.05,P<0.01);乳汁中乳脂的含量下降(P<0.05)。牡丹籽油各组哺乳期小鼠乳汁及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为P<0.05,P<0.01);DHA及α-亚麻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研究表明,牡丹籽油能提高哺乳期小鼠产奶量,降低乳汁中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乳汁品质及乳汁中DHA和α-亚麻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哺乳期小鼠 乳汁 DHA Α-亚麻酸
下载PDF
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效果
18
作者 李肇培 王周柱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6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究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0月尤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3例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3)。对照... 目的:探究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0月尤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3例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乳房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8.00%,乳房肿块消失、体温恢复、乳汁分泌通畅、乳房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发热红肿、畏寒无力、乳头溢液、体温升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 瓜蒌牛蒡汤 穴位按摩 炎症
下载PDF
从调肝论治二便、汗液、白带、乳汁的排出异常
19
作者 秦亚莉 朱超 +2 位作者 张正 韩诚 史俊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68-571,共4页
人体内有多种需要排出的物质,诸物质之通畅外泄需借助秉木疏泄之性的肝脏之功,如胆汁、月经、精液、二便、汗液、白带、乳汁的排出均离不开肝的调节,肝气条达,疏泄有度,体内精气、浊废各循其道,顺时适度溢泄而出。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脏... 人体内有多种需要排出的物质,诸物质之通畅外泄需借助秉木疏泄之性的肝脏之功,如胆汁、月经、精液、二便、汗液、白带、乳汁的排出均离不开肝的调节,肝气条达,疏泄有度,体内精气、浊废各循其道,顺时适度溢泄而出。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脏腑气机不畅,诸窍失于疏启,则可见汗出不畅、癃闭、便秘、白带、乳汁不下之弊,应辨证采用养血柔肝或疏肝理气之法以恢复肝疏泄之功,常用到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肝疏泄太过,气机亢逆,诸窍不当启而启,可致大汗、遗溺、泄泻、赤带、漏乳等症,则应清肝、平肝、柔肝,常用龙胆泻肝汤、痛泻要方、丹栀逍遥散等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主疏泄 汗液 二便 白带 乳汁
下载PDF
浮针联合手法疏通对乳汁淤积症患者乳房肿胀硬度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20
作者 柳堂忠 唐银云 叶小曼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究浮针联合手法疏通对乳汁淤积症患者乳房肿胀硬度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乳汁淤积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手法疏通,观察组采取浮... 目的:探究浮针联合手法疏通对乳汁淤积症患者乳房肿胀硬度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乳汁淤积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手法疏通,观察组采取浮针联合手法疏通。比较2组恢复情况、乳房肿胀硬度、疼痛程度。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乳房胀痛、硬结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2组乳房肿胀硬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2组乳房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手法疏通可缓解乳汁淤积症患者的乳头肿胀及疼痛症状,促进其临床症状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淤积 浮针 手法疏通 乳房肿胀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