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弈与重构:学术争辩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1919—1949)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军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8,162,163,共15页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始终伴随着与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话语交锋与话语较量,思想上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成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最重要方式。学术争辩是革命时期话语生...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始终伴随着与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话语交锋与话语较量,思想上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成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最重要方式。学术争辩是革命时期话语生成和话语传播的重要途径,体现在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都试图通过借助马克思主义话语阐释中国革命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以争取话语权。该时期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由弱变强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同各种社会思潮之间展开了长时间学术争辩。经过长达三十年的争辩,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优势地位。当前国内学界对该时期学术争辩的研究不够,未将这些争辩放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争夺的视角下进行梳理研究。而在该时期争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争辩此起彼伏,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研究其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争辩 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意识形态主导权 学术话语权
下载PDF
信任与建设性争辩对科研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鹏 张凌 +1 位作者 汤超颖 李媛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8年第S1期561-565,共5页
如何提高科研团队创造力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目的在于探寻科研团队内信任与建设性争辩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对中国科学院6所科研院所的163名科研团队成员... 如何提高科研团队创造力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目的在于探寻科研团队内信任与建设性争辩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对中国科学院6所科研院所的163名科研团队成员进行施测。研究结果显示:在科研团队内,信任与建设性争辩和团队创造力都呈正相关关系;建设性争辩与团队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信任通过建设性争辩的中介作用来促进团队创造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科研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团队 信任 建设性争辩 创造力
下载PDF
“杨殷争辩”的思考:中国体育该往何处走 被引量:9
3
作者 熊斗寅 张洪潭 +3 位作者 金汕 刘波 王水泉 周济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广州亚运会期间,新华社记者杨明的系列文章,引发了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殷宝林的直接回应,随后魏纪中、黄健翔等人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各路媒体热议的"杨殷争辩",这场辩论的焦点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问题。作为... 广州亚运会期间,新华社记者杨明的系列文章,引发了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殷宝林的直接回应,随后魏纪中、黄健翔等人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各路媒体热议的"杨殷争辩",这场辩论的焦点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问题。作为一份重视学术品位,追踪学术前沿,反映体育动态的刊物,我们邀约了6位老中青嘉宾参与《"杨殷争辩"的思考:中国体育该往何处走》的笔谈。诸位嘉宾对"杨殷争辩"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究竟未来中国体育的走向如何,相信读者在品读6篇精妙的笔谈后,自然能得到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 争辩 杨殷 骄傲 亚洲 广州亚运会 新华社记者 群众体育
下载PDF
体育专业教育领域“学科”与“术科”之争辩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斌 何志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专业教育领域"学科"与"术科"争辩问题进行研究。表明:"学科"与"术科"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思想基础;概念模糊、内涵不清、认识偏差是造成"学科"与&qu...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专业教育领域"学科"与"术科"争辩问题进行研究。表明:"学科"与"术科"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思想基础;概念模糊、内涵不清、认识偏差是造成"学科"与"术科"争辩之根本原因。提出:应明确"学科"与"术科"的本质属性,加强体育专业教育领域研究,促进体育学科和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专业教育 学科 术科 争辩
下载PDF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引发的伦理争辩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建军 王添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6年第3期32-41,共10页
中国科学家利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首次对人类胚胎基因进行编辑,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伦理争辩,这些伦理争辩主要聚焦在与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关注相关的伦理问题、(代际)权利冲突和社会公平性伦理问题等方面。面对人类胚胎基... 中国科学家利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首次对人类胚胎基因进行编辑,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伦理争辩,这些伦理争辩主要聚焦在与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关注相关的伦理问题、(代际)权利冲突和社会公平性伦理问题等方面。面对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诱惑,科学研究者必须坚守科学道德底线,开展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人类胚胎 伦理争辩 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
下载PDF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理论争辩、经验比较与跨学科范式建构 被引量:11
6
作者 潘泽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8,共13页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的拓展和日益复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不再是单一视角下的制度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个人发展问题,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研究在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临诸多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新形势下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的拓展和日益复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不再是单一视角下的制度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个人发展问题,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研究在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临诸多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新形势下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新界定、市民化程度测量标准和指标的重新确立、概念框架的统一与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研究领域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事实上,未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趋势除了加强原有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管理学等原有学科的交叉研究外,还必须将发展生态学、公共健康学、政策学、发展人口学、发展人类学、营养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纳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中,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更好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不同学科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在跨学科框架内重新思考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议题和新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理论争辩 经验比较 范式整合与超越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建设性争辩和创新氛围视角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4-829,共6页
以真实实训情景中大学生的创新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建设性争辩、创新氛围与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以及基于三者关系建立的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创新团队内,创新氛围和建设性争辩都对大学生创新行为有促进作... 以真实实训情景中大学生的创新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建设性争辩、创新氛围与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以及基于三者关系建立的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创新团队内,创新氛围和建设性争辩都对大学生创新行为有促进作用;建设性争辩与同学支持、组织支持之间的交互对大学生创新行为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时间压力之间的交互对大学生创新行为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与主管支持之间的交互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争辩 创新氛围 创新团队 大学生创新行为 调节作用模型
下载PDF
行政辩解权与行政行为的不可争辩力之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弘 侯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9-143,共5页
行政辩解权与不可争辩力相对应,是行政相对人所拥有的一种对抗权。行政相对人的陈述辩解权与行政行为效力不可争辩力之间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行政辩解权属于程序性权利而行政行为效力中不可争辩属于实体性... 行政辩解权与不可争辩力相对应,是行政相对人所拥有的一种对抗权。行政相对人的陈述辩解权与行政行为效力不可争辩力之间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行政辩解权属于程序性权利而行政行为效力中不可争辩属于实体性权利。强调业已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争辩力实际是强化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及时有效且全面行使辩解权,通过辩解使自己的意思表示能够影响将要成立的行政决定。而行政行为一旦成立,行政相对人便不得轻易要求改变业已成立的行政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争辩 行政辩解权 个人利益 公共利益
下载PDF
“虚无主义”及其争辩:一种思想性的梳理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丽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6,共9页
虚无主义作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与现代性、人的当下生存紧密相关,是现代化进程中须直面的重要问题。论文结合史实性与思想性关系,首先梳理了众多思想家关于虚无主义的内涵、形式和历史的相关争辩,尤其着重分析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 虚无主义作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与现代性、人的当下生存紧密相关,是现代化进程中须直面的重要问题。论文结合史实性与思想性关系,首先梳理了众多思想家关于虚无主义的内涵、形式和历史的相关争辩,尤其着重分析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三位大师关于虚无主义的洞见和争辩,展示了历代思想家对虚无主义问题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并总结了海德格尔之后关于虚无主义争辩的四大路向:1.海德格尔的弟子们对其导师的解释与发展;2.主张回归古典的施特劳斯对虚无主义的诊断;3.后现代主义者对虚无主义的理解;4.批判理论在批判基础本体论的基础上对虚无主义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争辩 价值 存在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去留争辩 被引量:3
10
作者 光娅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05-106,共2页
公允价值计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备受指责。文章通过对公允价值的概念理解,分析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产生质疑的原因,剖析公允价值是否应为金融危机负责的正反方观点,总结公允价值去留争辩的结果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 争辩
下载PDF
争辩型教学方法在讲授大学生职业选择教学课程中的应用——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静漪 白俊杰 +1 位作者 谭静 周嫱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介绍了职业选择课堂内容及现行的教学方法,阐述了争辩型教学方法运用于讲授职业选择教学内容的优势并举隅介绍了其具体应用模式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 争辩 教学方法 职业选择
下载PDF
建设性争辩、团队情绪对团队成员创新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通过情景实验,对建设性争辩、团队情绪与团队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和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HLM研究结果显示:团队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创新,而团队消极情绪对创新行为影响并不显著;建设性争辩在创新想法产生和创新行为实现过程... 通过情景实验,对建设性争辩、团队情绪与团队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和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HLM研究结果显示:团队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创新,而团队消极情绪对创新行为影响并不显著;建设性争辩在创新想法产生和创新行为实现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团队积极情绪在建设性争辩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团队消极情绪在建设性争辩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产生负向调节影响。营造积极的团队情绪氛围,培养良好的情绪体验,引导和发挥建设性争辩的积极作用,能够将情商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争辩 团队情绪 团队成员创新行为 调节作用模型
下载PDF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课“思考—争辩—写作”教学模式设计——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娜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3-77,共5页
当前,学界就如何大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这一话题产生了热议,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都被纳入讨论。英美文学赏析课具备语言教学和文学赏鉴双重目的,在传统文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良的基础上建立的&qu... 当前,学界就如何大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这一话题产生了热议,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都被纳入讨论。英美文学赏析课具备语言教学和文学赏鉴双重目的,在传统文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良的基础上建立的"思考—争辩—写作"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该模式对思维导图、论证图的采用以及运用坐标系构建时空二维图表的做法,实现了文学作品思想的具象化表达,是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能力 英美文学 思考—争辩—写作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论克尔凯郭尔与尼采的争辩:应对虚无主义的两种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丽婷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2,共7页
在虚无主义问题上,克尔凯郭尔与尼采之间具有思想上的争辩关系。前者将应对虚无主义的希望寄托于基督教信仰,后者则将基督教视为虚无主义产生的历史源头;前者把虚无主义理解为个体生命意义的缺失,后者则把虚无主义深化为普遍生命意义的... 在虚无主义问题上,克尔凯郭尔与尼采之间具有思想上的争辩关系。前者将应对虚无主义的希望寄托于基督教信仰,后者则将基督教视为虚无主义产生的历史源头;前者把虚无主义理解为个体生命意义的缺失,后者则把虚无主义深化为普遍生命意义的缺失;前者把虚无主义的本质理解为个人的伦理体验,后者则将虚无主义提升为西方历史上的现实运动。这些争辩反映了二人在基本哲学主张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不合时宜”的克尔凯郭尔,还是“消逝在癫狂的黑暗之中”的尼采,都为后人应对虚无主义留下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生命意义 基督教信仰 价值体系 争辩
下载PDF
争辩性电视节目中重述标记语的语用操控功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90-94,共5页
重述标记语属于元语用标记语,不是所在目标信息的一部分,而体现说话人试图对信息内容与交际方式进一步明确、调整或修正的语用操控意图。语料分析发现,争辩性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在机构身份制约下,选择重述标记语明示聚焦讨论要点,显现隐... 重述标记语属于元语用标记语,不是所在目标信息的一部分,而体现说话人试图对信息内容与交际方式进一步明确、调整或修正的语用操控意图。语料分析发现,争辩性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在机构身份制约下,选择重述标记语明示聚焦讨论要点,显现隐含观点,转移焦点,调整和修正表达方式等交际意图,实现引导与控制讨论,监控节目影响,提升节目效果等语用操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辩性电视节目 重述标记语 语用操控
下载PDF
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理论争辩的不同视野及反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北海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104,共3页
自倪志伟提出市场转型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野出发,对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机制变迁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通过对市场转型争论的回顾,笔者在理论层面对市场转型的研究范式、社会分层的研究视角、干部权力概念的界定及市场转型理论的... 自倪志伟提出市场转型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野出发,对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机制变迁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通过对市场转型争论的回顾,笔者在理论层面对市场转型的研究范式、社会分层的研究视角、干部权力概念的界定及市场转型理论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方法层面对干部权力的测量标准和经济回报测量的操作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转型 社会分层 理论争辩 视野 反思
下载PDF
“国际法”法律属性的理论争辩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树斌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6-98,共3页
“国际法”究竟是不是法?“否定法”、“弱法论”、“无用论”、“法律论”等不同流派持有不同的主张。本文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科学的剖析,论证了国际法是真正的“法”的命题。
关键词 国际法 否定论 弱法论 无用论 理论争辩
下载PDF
“浅阅读”争辩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子舟 周亚 +3 位作者 巫倩 李佳 许清 刁勇 《教育科学文摘》 201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深”“浅”争辩的文化内涵 刁勇:阅读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内涵是指这种文化现象所反映出的人们精神和思想的走向。过去,信息知识的生产多由智识阶层完成,他们本身也是信息知识的主要消费者(读者)。由于信息知识的生产能力有... “深”“浅”争辩的文化内涵 刁勇:阅读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内涵是指这种文化现象所反映出的人们精神和思想的走向。过去,信息知识的生产多由智识阶层完成,他们本身也是信息知识的主要消费者(读者)。由于信息知识的生产能力有限,其他不能生产信息知识的消费者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浅阅读 争辩 信息知识 文化现象 生产能力 被动接受 消费者
下载PDF
中国古代儒者关于牺尊、象尊形制的诠释与争辩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善兵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大致于先秦秦汉时期成书的若干文献,记载先秦时期铸造有牺尊、象尊。汉代儒者毛氏认为,牺尊是用"沙"装饰之尊。郑众认为,装饰翡翠之尊,谓之牺尊。象尊或为铸造成凤皇形貌之尊,或为用象的骨骼装饰之尊。郑玄认为,"沙"... 大致于先秦秦汉时期成书的若干文献,记载先秦时期铸造有牺尊、象尊。汉代儒者毛氏认为,牺尊是用"沙"装饰之尊。郑众认为,装饰翡翠之尊,谓之牺尊。象尊或为铸造成凤皇形貌之尊,或为用象的骨骼装饰之尊。郑玄认为,"沙"指凤皇。描绘有婆娑飘舞的凤皇羽毛图案的器皿,谓之牺尊。象尊是用某种动物骨骼装饰之尊。阮谌则认为,牺尊、象尊分别指描画有牛、象图形之尊。三国曹魏儒者王肃据当时发现的先秦古器物,认为牺尊、象尊分别指铸造成牛、象之形,凿空其背部,用来盛酒、水的容器。对上述说法,后世儒者或无所适从,或不妄加裁断,或遵循某家之说,对异说加以驳斥,或兼采并收,择善而从,或不拘泥前儒成说,另创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尊 象尊 形制 诠释 争辩
下载PDF
文物建筑“原真性”的争辩: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冲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义娜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内在地包含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前者强调历史文本与事实之间的一致性,后者强调欣赏者对历史文本的认知。勒一迪克的修复理论强调艺术风格在呈现艺术真实方面的支配性地位拉斯金原则强调... 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内在地包含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前者强调历史文本与事实之间的一致性,后者强调欣赏者对历史文本的认知。勒一迪克的修复理论强调艺术风格在呈现艺术真实方面的支配性地位拉斯金原则强调历史真实的不可靠性,追求文化的整体性,使文物建筑保护措施体系大大突破了建筑自身的界限。“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分歧与冲突造成了保护理论和实践操作上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文物建筑 原真性 冲突 争辩 历史文本 评价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