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社区去行政化改革的事物、职能和组织维度
1
作者 陈建国 范子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近年来,去行政化一直是基层治理改革的主题。部分地方政府探索了“居站分设”“撤街强社”等模式,但由于缺乏综合性,单一线索的改革难免陷入困境。现有文献从国家社会关系和社区职能分类等视角探索去行政化改革,但由于未能全面纳入社区... 近年来,去行政化一直是基层治理改革的主题。部分地方政府探索了“居站分设”“撤街强社”等模式,但由于缺乏综合性,单一线索的改革难免陷入困境。现有文献从国家社会关系和社区职能分类等视角探索去行政化改革,但由于未能全面纳入社区治理的影响因素,因而和社区治理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在利用事物、职能和组织逻辑的框架透视改革历程后发现,缺乏彼此配合的单一逻辑改革效果有限。住房制度改革和物业服务的市场化开辟了行政控制外的新空间,却面临业主组织支撑力度不强的难题。职能分类和准入制为社区去行政化提供了前提,但缺少组织关系改革的配合,行政性事项仍然会渗透组织边界进入居民委员会。居站分离改革为去行政化提供了组织依托,但由于缺乏系统性思维而出现了分殊。三重逻辑框架和对改革历程的分析启示,未来的去行政化要避免单一逻辑的事物职能改革或者组织改革,坚持“事物职能分类、居站分离和培育居民自治”三策并举的复合型改革,继续梳理制定社区事物职能分类目录,结合目录清单改革城市的社区居站关系,聚焦相关利益和治理环节培育居民委员会自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去行政化 基层治理 事物职能 组织逻辑 复合型改革
下载PDF
国家安全和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国家安全学的研究范围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思源 刘跃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地分析人类的对象性活动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应用于国家安全领域,阐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的发生机制与特点。[研究结论]“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是更科学的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的“国家安全泛化”乃至于“安全泛化”本质上只是思想认知的偏差。以国家安全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安全学在理论上不存在“泛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泛化 人化自然 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
下载PDF
事物本质、领域区分与领域法的特性透视 被引量:3
3
作者 熊伟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集合性只是领域法学研究范式的一个面向,探求特定领域的独特功能及背后的事物本质,才是验证领域独立性、防止领域概念泛化的关键。作为特定社会事务的集合,领域是社会功能分化的结果。这些独特的社会功能衍生出千姿百态的领域范畴。把... 集合性只是领域法学研究范式的一个面向,探求特定领域的独特功能及背后的事物本质,才是验证领域独立性、防止领域概念泛化的关键。作为特定社会事务的集合,领域是社会功能分化的结果。这些独特的社会功能衍生出千姿百态的领域范畴。把握领域内的事物本质是领域规范基础的客观要求,取得领域内共同体的普遍承认是领域独立性验证的主观要件。在领域与法律交互作用过程中,法律制定应尊重领域内事物本质和固有规律,同时法治理念可以注入领域实践,确保领域内事物运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实施层面,领域法学回应社会重大需求的实践品格与依循事物本质的规范基础,可有效涵摄我国法治实践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全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部门法学 事物本质 财税法学 重点领域立法
下载PDF
修辞构式“什么X事物”的网络层级体系及互动机制
4
作者 林冬梅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519-523,共5页
构式是具体语言系统中的规约化的形式–意义的配对,具有不可推导性。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什么X事物”并不是像平常的表达那样直接描述所提到的人或事物,而是通过了一层或多层的类比和隐喻,映射到另外一个词汇上来描述。本文将网络流... 构式是具体语言系统中的规约化的形式–意义的配对,具有不可推导性。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什么X事物”并不是像平常的表达那样直接描述所提到的人或事物,而是通过了一层或多层的类比和隐喻,映射到另外一个词汇上来描述。本文将网络流行语“什么X事物”作为研究对象,以Gddl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施宏春互动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分析修辞构式“什么X事物”网络层级体系及互动机制,认为该构式生成、运转及发展是多界面互动机制合力作用的结果。Structure is the pairing of form-meaning in concrete language system, which is inducible. We find that the network buzzword “什么X事物” does not directly describe the people or things mentioned as the usual expression, but through a layer or multi-layer of analogy and metaphor, mapped to another word. This paper takes the network buzzword “什么X事物”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Gddlberg’s construction grammar theory and Shi Hongchun interactive structure grammar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hierarchy system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rhetorical construction “什么X事物”, and thinks that the formation,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are the result of the resultant effect of multi-interface intera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构式 什么X事物 网络层级体系 互动机制
下载PDF
五上第五单元:介绍一种事物
5
作者 顾梅娟 徐美勤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4年第10期33-34,共2页
审题要点分析,如果要选择一种同学们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大家打算介绍什么?是千姿百态、神秘莫测的恐龙?是秋风中摇曳生姿、傲霜挺立的菊花?还是一提就口水直流、欲罢不能的美食?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细... 审题要点分析,如果要选择一种同学们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大家打算介绍什么?是千姿百态、神秘莫测的恐龙?是秋风中摇曳生姿、傲霜挺立的菊花?还是一提就口水直流、欲罢不能的美食?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细细观察,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给他人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曳生姿 要点分析 表达方式 事物
下载PDF
读《哦,香雪》感知“符号化”事物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6
作者 何秀娟 《中学语文》 2024年第5期90-92,共3页
文学创作中的客观事物“符号化”是备受创作者青睐的创作手法,高中课文《哦,香雪》是客观事物“符号化”运用的典型,客观事物被作者赋以不同“符号”意义,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基于客观事物“符号化”的视角,分析《哦,香雪》中“... 文学创作中的客观事物“符号化”是备受创作者青睐的创作手法,高中课文《哦,香雪》是客观事物“符号化”运用的典型,客观事物被作者赋以不同“符号”意义,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基于客观事物“符号化”的视角,分析《哦,香雪》中“符号化”事物对香雪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哦 香雪》 “符号化”事物 人物形象刻画
下载PDF
公共事物治理视角下的集体行动能力的提升策略——以都江堰岁修制度为例
7
作者 于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0131-013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提升都江堰岁修制度中的集体行动能力的有效对策,从公共事物治理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岁修制度的历史与现状,明晰了该制度中集体行动能力现存问题,诸如制度演变中的失衡、参与主体意识形态差异、缺乏激励机制和信息沟通不畅... 本研究旨在探讨提升都江堰岁修制度中的集体行动能力的有效对策,从公共事物治理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岁修制度的历史与现状,明晰了该制度中集体行动能力现存问题,诸如制度演变中的失衡、参与主体意识形态差异、缺乏激励机制和信息沟通不畅等。基于此,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方法提出了培育共同的价值观与理念、构建多元行动者网络、建立奖惩机制等集体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增强都江堰岁修制度中的集体行动能力,促进相关集体行动的有效组织及持续健康运行,同时也验证了公共事物治理中,重视集体行动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岁修制度 公共事物治理 集体行动 提升策略
下载PDF
“贯通式”情境化作文教学设计路径初探——以部级精品课《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为例
8
作者 王同全 冯露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42期45-47,共3页
情境化作文教学颇受一线教师追捧,而实际教学中设置的导入式、虚假式、零碎式情境并不能发挥其优越性。以观察情境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核心的“贯通式”情境化作文教学,通过关联的多元情境,贯通教学的起始、建构、评价、作业等环节,与... 情境化作文教学颇受一线教师追捧,而实际教学中设置的导入式、虚假式、零碎式情境并不能发挥其优越性。以观察情境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核心的“贯通式”情境化作文教学,通过关联的多元情境,贯通教学的起始、建构、评价、作业等环节,与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性情陶冶、思想教育巧妙融合,使学生在愉悦的写作心境中学习方法。“贯通式”情境化作文教学对于解决当前写作情境连续性缺失、写作主体内驱力不足等困境,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情境化 SOLO评价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下载PDF
哲学基本概念“事物”在中文里应为何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4,共9页
事物这一概念在中国现代哲学中只有物没有事。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则是事与物合一的。物和事两字的起源与远古的原始仪式有关,其起源与后来的词义定型,使中国的事物是一种生命体、虚实合一体、时空合一体,在天地中互动。而且物必呈为事,... 事物这一概念在中国现代哲学中只有物没有事。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则是事与物合一的。物和事两字的起源与远古的原始仪式有关,其起源与后来的词义定型,使中国的事物是一种生命体、虚实合一体、时空合一体,在天地中互动。而且物必呈为事,事必为物之事。对事物一词之古代内容的认识,有利于突破中国现代哲学中事物概念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 事物之起源 事物之词义 事物之重新定义
下载PDF
试论印度哲学中的■(vastu/事物)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9,共5页
印度文化中的■(事物),其定义既与宇宙的循环三段(产生、保持、毁灭)有关,又与宇宙的空幻结构或色空结构有关,并体现为幻、色、相三个概念。在个体事物上,印度文化讲究二义七观,并将其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两个系列。非生命体的空性是构... 印度文化中的■(事物),其定义既与宇宙的循环三段(产生、保持、毁灭)有关,又与宇宙的空幻结构或色空结构有关,并体现为幻、色、相三个概念。在个体事物上,印度文化讲究二义七观,并将其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两个系列。非生命体的空性是构成事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解脱后的空境。事物的宇宙性质为空,因此,事物的最高朝向是梵我如一、涅槃清静、解脱寂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 个体事物的性质 事物的分类 事物的宇宙性质
下载PDF
驿路唐诗对边域陌生事物的书写
11
作者 吴淑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8,共13页
边域风物风情描写是唐诗对前代诗歌的重要突破。唐前边域书写关注面狭窄,描写不够充分,多是概念化认知。唐代边域辽阔,驿路畅达,诗人见多识广,使唐诗边域书写变得丰富多彩,其中对陌生事物的书写获得了空前成功,主要是:用铺叙手法使边域... 边域风物风情描写是唐诗对前代诗歌的重要突破。唐前边域书写关注面狭窄,描写不够充分,多是概念化认知。唐代边域辽阔,驿路畅达,诗人见多识广,使唐诗边域书写变得丰富多彩,其中对陌生事物的书写获得了空前成功,主要是:用铺叙手法使边域风物风情得到充分展现;以中原中心为对比使边域色彩更加突出也更容易表达情感;以同理心为向度展开的描写则充满想象且具有共情特征。三种方法都有将感观审美强化的效果,也在尊重词源学规则的基础上使用了前代文学中少见的创新性词汇,为唐诗边域书写的陌生化审美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驿路 边域 书写 陌生事物
下载PDF
事物和世界的整体性、完备性及不可计算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谈加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1-148,共18页
采用基本单位事物方法和数理逻辑方法,针对事物和世界的原型及其整体性、完备性、可认识性以及不可计算性等进行了讨论。世界和事物具有整体性,即除加和性外还具有非加和性,这使得关于事物和世界的认识也同样具有整体性、非加和性的特... 采用基本单位事物方法和数理逻辑方法,针对事物和世界的原型及其整体性、完备性、可认识性以及不可计算性等进行了讨论。世界和事物具有整体性,即除加和性外还具有非加和性,这使得关于事物和世界的认识也同样具有整体性、非加和性的特点。对事物和世界相应的认识,既包括了对事物和世界的部分认识,但关于所有部分的全部认识又不能构成对事物的完备的认识,对事物和世界进行形式化的过程,也因其具有加和性质而是一个无穷过程。这是任何有限的形式化系统都不完备的根源。此外,事物具有多态性和叠加的性质。这是事物和世界及相应认识具有多态性和一定的不确定性的根源。世界原型和世界的可认识性和完备性是认识论科学的最重要基础,并和认识的基本原理、智能的基本原理以及意识的基本原理一起构成整个认识论科学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科学 可认识性 不可计算性 世界的完备性 基本单位事物 整体性方法 智能科学 宇宙
下载PDF
汉语事物概念意合表达式文化特征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光蓉 石姗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7-192,共6页
汉语的文化可导致意合表达。导致事物概念意合表达的文化内容如下:独特的历法、独特的民俗、独特的避讳、独特的神话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交融。缘于独特文化的事物概念意合表达式的体验基础除了这个独特文化以外,还有事物、关系和事件框架... 汉语的文化可导致意合表达。导致事物概念意合表达的文化内容如下:独特的历法、独特的民俗、独特的避讳、独特的神话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交融。缘于独特文化的事物概念意合表达式的体验基础除了这个独特文化以外,还有事物、关系和事件框架;意合表达式的生成机制是,依靠一个或多个框架,通过转喻来突显和隐略元素;转喻有简单、复合和复杂转喻,复杂转喻又可次分;突显的元素可位于框架逻辑结构的不同层级,甚至不同的框架;所隐略的除了框架元素外,还包括整体与部分、领属、并列、修饰等关系,因而语义透明度都不高,有的还非常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概念 意合表达式 文化特征 概念框架 突显和隐略
下载PDF
电影中“新事物”的声音构建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小童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22期248-250,共3页
随着电影技术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期待日益增长,电影所能展现的世界从“源于生活”到“高于生活”,不断带给观众新的惊喜。电影声音在还原物质现实、构建想象世界等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也在被不断探索和开拓。文章结合电影实例,探析电影声... 随着电影技术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期待日益增长,电影所能展现的世界从“源于生活”到“高于生活”,不断带给观众新的惊喜。电影声音在还原物质现实、构建想象世界等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也在被不断探索和开拓。文章结合电影实例,探析电影声音在一种“新事物”的创作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尝试探索用声音设计“新事物”的思路。文章首先阐述了“新事物”的概念,并对“新事物”在电影中的呈现方式进行描述。对于声音构建过程的详细论述,文章分为“新的世界”和“新的实物”两个部分,以认知过程和主客观相结合为切入点,阐释“新世界”与“新实物”在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并具体结合《沙丘》《健听女孩》《动物世界》《悟空传》等电影片段进行分析,阐述“新事物”从脑海中的概念到耳朵听到的声音的设计实现过程,并详尽列出声音设计细节。文章最后结合《瞬息全宇宙》《刺杀小说家》《流浪地球2》等电影的声音创作过程,对于“新事物”的声音构建思路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对电影声音创作提出展望。结合优秀声音设计师的创作分享,文章为电影声音创作中对于新概念、新场景、新物体等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性思路,也为电影声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声音设计 声音元素 事物 听觉期待
下载PDF
高考试题中地理事物“四类变化”的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2年全国高考文综乙卷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声全 邱雯 《地理教育》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地理事物是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其本质在于“变化”。地理事物的“变化”,大体分为过程变化、要素变化、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共四种类型,简称为“四类变化”。2022年全国高考文综乙卷地理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四类变化”... 地理事物是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其本质在于“变化”。地理事物的“变化”,大体分为过程变化、要素变化、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共四种类型,简称为“四类变化”。2022年全国高考文综乙卷地理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四类变化”,灵活且全面地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四类变化”本质上是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这对高中地理教师加强学科素养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事物 变化规律 高考地理试题研究 教学启示
下载PDF
地域文化事物原型的设计解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易军 汪默 肖狄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创意设计是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以设计视角研究地域文化遗产原貌和创意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创意产品,当代大众透过使用产品增进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方法从事物和原型两个理论体系出发,分析地域文化事物与事物原型,构... 目的创意设计是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以设计视角研究地域文化遗产原貌和创意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创意产品,当代大众透过使用产品增进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方法从事物和原型两个理论体系出发,分析地域文化事物与事物原型,构建地域文化的事物原型框架,提出地域文化事物原型的基本应用范式(原型启发和原型匹配),并探讨具体的数字化方法和技术基础。结论设计视角下的地域文化遗产研究是关于文化现象和人为事物的研究,综合性、模式构建和模型构建是基本研究范式的特征。地域文化事物原型的基础性解析,能够提供事物原型数字化表征与设计创意的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事物 事物原型 设计创意
下载PDF
教育是一种“社会事物”——爱弥尔·涂尔干教育社会学理论解读
17
作者 胡婵 《文教资料》 2023年第5期134-137,共4页
本文以爱弥尔·涂尔干的《道德教育》为蓝本,结合我国一些学者的基本观点,探讨了教育的起源和功能并对教育为什么是一种社会事物进行了分析,对教育是一种“社会事物”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当代的学校教育正确看待教育的社会性。
关键词 爱弥尔·涂尔干 教育 社会事物 教育社会学 解读
下载PDF
“黄”与“马”的界限——重思乔治·摩尔的“简单事物”概念
18
作者 龚建伟 《哲学进展》 2023年第3期589-595,共7页
乔治·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认为“善”与“黄”都是“简单事物”,但是他关于“简单事物”的讨论不够清晰。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客体,其在实质上仍然是复杂的客体。而在观念当中,“黄”和“马”一样都可以是... 乔治·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认为“善”与“黄”都是“简单事物”,但是他关于“简单事物”的讨论不够清晰。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客体,其在实质上仍然是复杂的客体。而在观念当中,“黄”和“马”一样都可以是简单的概念,因为在摩尔的直觉主义认识论中,这两者都具有独特性,因而“只能是他自身”。如果否认马在观念中可以是简单概念,则对马的定义会陷入循环论证当中。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还提及了一个奇美拉的例子,但这个例子并不能够自圆其说,摩尔实际上回避了奇美拉的独特性问题,因此不能证明其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摩尔 《伦理学原理》 简单事物 不可定义
下载PDF
基于分类的事物特性重用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利伟 纪杨建 +2 位作者 祁国宁 顾巧祥 张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2-1359,1398,共9页
为了应对全球化和数字化协同设计对产品设计信息的一致性和规范性的需求,结合事物特性表建模相关理论,提出基于分类的事物特性重用方案.该方案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指导,依据事物特性描述的值域特点,进行分类并建立事物特性类模型及其类... 为了应对全球化和数字化协同设计对产品设计信息的一致性和规范性的需求,结合事物特性表建模相关理论,提出基于分类的事物特性重用方案.该方案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指导,依据事物特性描述的值域特点,进行分类并建立事物特性类模型及其类层次结构.通过该分类,实现事物特性与其事物对象层次结构的解耦.基于该分类,结合事物特性表建模要求,对事物特性的重用方案及机理进行阐述.并面向企业应用实践,开发了支持事物特性重用的系统平台.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减少事物特性规模,提高信息模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用 事物特性 事物特性表
下载PDF
从内因、外因及其作用看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20
作者 袁优利 徐国平 《财贸研究》 1983年第S1期9-12,共4页
本文的论题是受到毛泽东同志哲学著作中有关论述的启迪而确定的。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发表此文,以示纪念。辩证法经常强调“事物的自己运动”、“事物自身发展的必然性”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自己运动”或“自身发展的... 本文的论题是受到毛泽东同志哲学著作中有关论述的启迪而确定的。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发表此文,以示纪念。辩证法经常强调“事物的自己运动”、“事物自身发展的必然性”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自己运动”或“自身发展的必然性”仅仅属于每一个别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即内因,它们同时也应当属于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即也属于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自身 事物内部 哲学著作 终极意义 一致性方面 特定事物 依存性 物质微粒 布文 周围事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