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画像石、简牍看秦汉的拜谒行为——兼论“二重证据法”与史料之间的“多重关联性” |
赵悦
祁萌
|
《出土文献》
CSSCI
|
2024 |
0 |
|
2
|
屈家岭原始黑陶“旋纹”表征的二重证据法分析 |
刘安
金波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3 |
0 |
|
3
|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现代性反思 |
陈秀逸
李翰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夏商周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体育文明探赜——源于宗教祭祀仪式的“二重证据法” |
徐耀铎
|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从《古史新证・殷之先公先王》看王国维对“二重证据法”的运用 |
扈晓冰
|
《克拉玛依学刊》
|
2023 |
0 |
|
6
|
“二重证据法”在互联网辅助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西南科大笔译工作坊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
邓松娅
范先明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7
|
“古史辨”派、“二重证据法”及其相关问题——裘锡圭先生访谈录 |
裘锡圭
曹峰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8
|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出土文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不可证伪性 |
西山尚志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
9
|
二重证据法考论 |
陈荣军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0
|
“抢占前沿”和“新二重证据法”、“结合论”——由赵彤《战国楚方言音系》引发的思考 |
鲁国尧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1
|
“二重证据法”与夏周、黄帝族源问题 |
李桂民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2
|
从历史认识论看二重证据法在古史研究中的运用——为纪念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提出80周年而作 |
魏建震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3
|
背景与动机:“二重证据法”提出的学术反思 |
后晓荣
杨燚锋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17 |
4
|
|
14
|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
张恒俊
|
《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3 |
6
|
|
15
|
论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及其文学批评 |
李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浅论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应用与价值 |
吴晓明
李占坚
|
《科教文汇》
|
2009 |
3
|
|
17
|
论“二重证据法”的新发展与齐文化研究的深入——“多重证据法”和东周齐国殉马坑等的研究 |
印群
|
《管子学刊》
|
2018 |
2
|
|
18
|
王国维的汉晋木简研究——兼谈与“二重证据法”形成之关系 |
沈颂金
|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2002 |
1
|
|
19
|
金石学、考古学与王国维的学术遗产——兼谈“二重证据法”的地位和出土文献的价值 |
王记录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20
|
二重证据法与早期脉学文献研究 |
陈红梅
|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