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井间示踪技术研究油层非均质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树营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5年第9期76-79,共4页
井间示踪剂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动态监测技术,已成为重的油藏工程手段。在确定注入水井间分配系数时,使用数学外推法解决示踪剂开采曲线不完整问题;应用分层体系实现多层油藏的示踪剂测试和综合解释,反求水淹层的地层参数。本文... 井间示踪剂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动态监测技术,已成为重的油藏工程手段。在确定注入水井间分配系数时,使用数学外推法解决示踪剂开采曲线不完整问题;应用分层体系实现多层油藏的示踪剂测试和综合解释,反求水淹层的地层参数。本文提到的这些方法和原理成功地用于乐安油田草31断块草13-711井组的示踪剂井间监测试验中,解释了井间存在的高渗透层和纵向上油层的动用状况,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 产出曲线 非均质性 分层体系 油层 乐安油田 草31断块 井间示踪技术 非均质特征 动态监测技术
下载PDF
井间示踪测试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同敬 张新红 +2 位作者 姜汉桥 代兴斌 张培信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对油田井间示踪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简要叙述。分析了各代技术的优缺点;根据油藏动静态描述手段和原理及测试解释技术理论并结合矿场实践进展,对解释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从示踪剂选择到测试解释的优化技术体系;另外,示踪剂技... 对油田井间示踪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简要叙述。分析了各代技术的优缺点;根据油藏动静态描述手段和原理及测试解释技术理论并结合矿场实践进展,对解释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从示踪剂选择到测试解释的优化技术体系;另外,示踪剂技术目前出现了多个分支,尚处于矿场试验阶段。本文给出了部分有关测试成果和解释成果,以及相关的分析和评价。井间示踪测试技术是目前成熟和先进的油藏开发动态测试技术之一,对于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井间示踪 油气田开发 半解析方法
下载PDF
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被引量:56
3
作者 李淑霞 陈月明 +1 位作者 冯其红 张庆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三维两相四组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解决了长期以来井间示踪剂测试只能求出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的平均地层参数的问题。模型中考虑油、水两相... 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三维两相四组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解决了长期以来井间示踪剂测试只能求出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的平均地层参数的问题。模型中考虑油、水两相,油组分、水组分、分配性及非分配性示踪剂4个组分,建立4个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通过求解可得压力、饱和度及示踪剂浓度,最后将计算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实测的示踪剂产出曲线相拟合,可反求油层参数,得到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以大港油田官104断块76-30井组的示踪剂测试为例进行了分析,由示踪剂产出曲线拟合得到了该井组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用该方法所得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与油藏动态及地质上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图3参4(李淑霞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 剩余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 油藏描述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大孔道识别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技术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利美 张国萍 +1 位作者 胡艳霞 陈永浩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4期72-73,共2页
中原油田胡 7南块非均质性严重 ,大量注水后 ,储层出现大孔道现象 ,使注入水沿大孔道短路循环 ,注入水效率低 ,水驱波及体积小 ,加剧了层内、层间矛盾 ,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快 ,水驱动用程度低。为了制订一系列有效的调整方案 ,提高水驱油... 中原油田胡 7南块非均质性严重 ,大量注水后 ,储层出现大孔道现象 ,使注入水沿大孔道短路循环 ,注入水效率低 ,水驱波及体积小 ,加剧了层内、层间矛盾 ,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快 ,水驱动用程度低。为了制订一系列有效的调整方案 ,提高水驱油效率 ,决定对胡 7南块的 7- 2 1、7- 1 89、7- 1 1 2、7- 1 2 1四个井组投放示踪剂 ,利用井间示踪剂大孔道识别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解释软件描述高渗透水淹层 (即大孔道 )的厚度、渗透率、孔道半径 ,并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 大孔道 剩余油 饱和度 分布技术 调剖堵水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于金彪 宋道万 +2 位作者 秦学杰 龚蔚青 徐卿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2-44,共3页
根据Abbaszadeh-Dehghani M的井间示踪剂层状解析模型,分析采出浓度曲线,在一次解释求得水淹层组合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解释,求出水淹层的单参数,进一步发展了该解析模型。利用油田实例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该数值方法的正确性,为定量... 根据Abbaszadeh-Dehghani M的井间示踪剂层状解析模型,分析采出浓度曲线,在一次解释求得水淹层组合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解释,求出水淹层的单参数,进一步发展了该解析模型。利用油田实例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该数值方法的正确性,为定量解释层状油藏的非均质性,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 解释模型 最优化 数学模型 水淹层 水驱油藏 剩余油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井间示踪剂中稀土元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煊 李景喜 +4 位作者 俞晶晶 于振花 陈维余 杨黄浩 王小如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6,共6页
以甲醇为稀释剂,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稀土示踪剂中17个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在优化的稀释剂甲醇浓度为2%(体积分数)、pH〈2.47的条件下测定稀土元素,方法精密度(RSD)为1.23%~2.83%,日间6次测定的精密度为2.25%~4.76%... 以甲醇为稀释剂,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稀土示踪剂中17个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在优化的稀释剂甲醇浓度为2%(体积分数)、pH〈2.47的条件下测定稀土元素,方法精密度(RSD)为1.23%~2.83%,日间6次测定的精密度为2.25%~4.76%,各稀土元素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2.0~9.0 ng/L;17个稀土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5%~108%,满足痕量元素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井间示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痕量元素分析
下载PDF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士荣 闫学红 +2 位作者 杨玲 王伟 苗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大港油田是一个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而老油田的特点是地下井间参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港油田常规的井间参数测试,最常用的是化学示踪剂和放射性示踪剂井间示踪测试,这2种示踪剂存在药剂种类少和环境污染问题。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 大港油田是一个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而老油田的特点是地下井间参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港油田常规的井间参数测试,最常用的是化学示踪剂和放射性示踪剂井间示踪测试,这2种示踪剂存在药剂种类少和环境污染问题。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在大港油田从未测试应用,引进该项技术测试了大港油田港西油田西36-10-3井组。该井组是一口地面油套分注井,地质上认为注入水推进方向不清,还有就是断层的密封性不能确定。经测试后效果很好,所测结果得到了采油厂的认可。微量物质示踪剂首次在大港油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物质示踪 井间示踪 突破速度 突破时间
下载PDF
基于流管模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冠中 林春阳 +3 位作者 姜瑞忠 张伟 李强 李广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00-204,共5页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常规储层不同,存在多个峰值,需要建立针对裂缝性油藏的示踪剂解释模型。将该类储层中的裂缝系统考虑为多条裂缝条带,并将裂缝条带等效为流管束,建立示踪剂在井间流动的物理模型。基于一维对流扩散方...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常规储层不同,存在多个峰值,需要建立针对裂缝性油藏的示踪剂解释模型。将该类储层中的裂缝系统考虑为多条裂缝条带,并将裂缝条带等效为流管束,建立示踪剂在井间流动的物理模型。基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沿着流管建立了示踪剂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在生产层将各裂缝条带的浓度叠加后,得到示踪剂浓度产出表达式。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裂缝条带等效流管数增加,浓度产出曲线峰值下降;随着流管长度增加,生产井见剂时间增长,且峰值浓度降低;随着渗透率和注采压差增大,生产井见剂时间减小,浓度产出曲线带宽增加。现场应用表明,该模型的解释结果与数值模拟解释结果相近,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测试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 流管模型 裂缝条带 参数解释模型
下载PDF
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井间示踪剂筛选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二龙 陈彩云 +1 位作者 宋考平 刘美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放置10天后,各剂浓度保留率大于80%,其中正丁醇的浓度保留率大于90%;硫氰酸钾在回注污水中的溶液在50℃老化28天,浓度仅减小1%。正戊醇在油中的分配系数最大,异戊醇次之,正丁醇最小,均符合要求。50℃下醇在油砂上的吸附大于硫氰酸钾,正丁醇的吸附最大,使用NaOH为牺牲剂使硫氢酸钾和正丁醇的吸附率急剧下降至1.0%-0.1%。在4.4×4.4×78(cm))的人造岩心和φ2.5×50(cm)非均质储层岩心上进行的流动实验中,出现硫氰酸钾和正戊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33、472 min,但醇浓度峰较平坦,出现硫氰酸钾和正丁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201、25 min,两峰均十分尖锐,由浓度峰时间差计算的岩心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分别为7.14%、7.12%和4.44%、4.48%。所选示踪剂为硫氰酸钾+正丁醇,已投入现场应用。图4表6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 实验筛选 硫氰酸钾/醇组合 正丁醇 井间示踪剂测试 剩余油饱和度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简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士荣 刘同敬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8-412,共5页
对比了微量物质元素示踪测试与化学示踪剂测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测试、非放射性及稳定同位素示踪剂测试等技术的不同及其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中的优越性,肯定了其热稳定性好、药剂种类多、可以分层或多井组测试,对人和环境没有污染等... 对比了微量物质元素示踪测试与化学示踪剂测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测试、非放射性及稳定同位素示踪剂测试等技术的不同及其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中的优越性,肯定了其热稳定性好、药剂种类多、可以分层或多井组测试,对人和环境没有污染等特点。该项技术也是老油田复杂断块井间示踪测试发展的方向。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综合解释方法还是剩余油饱和度解释的最好方法。大港油田在以往的井间示踪测试中从未使用过微量物质示踪剂测试技术。例举了在大港油田数口井的微量元素示踪测试施工、示踪剂产出情况及参数解释。此项技术是今后在大港油田大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井间示踪测试 微量物质示踪 分层测试 多井组测试 环境污染 解释参数
下载PDF
井间示踪技术求地层参数和剩余油饱和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二龙 宋考平 +1 位作者 王梅 崔香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1,66,共5页
常规三维两相非分配示踪剂、分配示踪剂问题的数学模型,其水组分和油组分方程中含有未知量Cww(水组分在水相中的浓度)和Coo(油组分在油相中的浓度),在对基本模型差分求解时会增加很大的计算量。考虑到Cww≈1,Coo≈1,故令Cww=1,Coo=1,可... 常规三维两相非分配示踪剂、分配示踪剂问题的数学模型,其水组分和油组分方程中含有未知量Cww(水组分在水相中的浓度)和Coo(油组分在油相中的浓度),在对基本模型差分求解时会增加很大的计算量。考虑到Cww≈1,Coo≈1,故令Cww=1,Coo=1,可将水组分和油组分方程简化。给出了该简化模型的隐式差分格式,并用高斯-塞德尔迭代法进行了求解。通过合理设计差分格,使得到的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严格对角占优,可使求解无条件稳定。与非简化模型计算结果相比,各井地层渗透率误差在2%以内,厚度误差在5%以内,表明简化模型运算精度能够满足要求。在大庆油田南二区N2-2-P38井组进行了该模型的实例应用。试验区注入硫氰酸铵10 t,正丁醇14 t。测得了周围3口油井的采出浓度曲线(另1口油井对应油层未射孔,没有检测到示踪剂)。根据N2-D3-P38、N2-D2-P38和N2-2-P138 3口生产井硫氰酸铵浓度峰值出现时间(152、225和42天),计算得到注入水沿3口油井方向上的流速(1.65、1.11和5.95 m/d),进而得到3个方向的平均水相渗透率(0.090、0.0731和0.477μm2)。通过对含水、产液、压力等动态参数和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拟合,得到了该井组4个沉积单元(葡I1、葡I2、葡I3、葡I4)的地层参数场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 井间示踪剂测试 简化数学模型 地层参数 剩余油饱和度 硫氰酸铵 正丁醇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分析技术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毅 姜瑞忠 郑小权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8,83,共4页
根据现有示踪剂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描述示踪剂运移规律的半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类示踪剂的弥散、吸附滞留以及分配示踪剂滞后等特点 ,并吸收了示踪剂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 ,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由于用解析... 根据现有示踪剂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描述示踪剂运移规律的半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类示踪剂的弥散、吸附滞留以及分配示踪剂滞后等特点 ,并吸收了示踪剂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 ,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由于用解析法求解浓度不存在任何截断误差 ,且浓度的解总是位于合理解的范围内 ,故采用解析法求解产出液浓度。该方法可用于模拟任何可能的地层分布情况 ,不存在辅助算法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利用计算机完成繁杂的解释任务 ,可以避免人为的反复调参过程。运用所建立的解释方法对开发试验区资料进行了解释 ,解释结果与取心井资料的解释结果基本一致 ,且解释结果已应用于后续的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井间示踪 浓度分布 数学模型 流体运移
下载PDF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硫氰酸根用于油水井间示踪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东华 刘贤文 +1 位作者 王春生 范智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4-306,共3页
临盘采油厂1992年曾采用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测SCN^-,该法最低检测浓度为1mg/L,在平均井距315m的井间示踪试验中,平均单井NaSCN示踪剂注入量高达12.5t。本工作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SCN^-,将检测波长由638nm改为630nm,... 临盘采油厂1992年曾采用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测SCN^-,该法最低检测浓度为1mg/L,在平均井距315m的井间示踪试验中,平均单井NaSCN示踪剂注入量高达12.5t。本工作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SCN^-,将检测波长由638nm改为630nm,加入Na2C03和Na3P04掩蔽油田产出水中高价金属离子的干扰,在0-0.4mg/L浓度区间得到了线性关系良好的吸光度~浓度工作曲线,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04mg/L。在注水井P2-X532注入合450kg示踪剂的溶液100m3,在井距分别为300m和500m的采油井P2—529和P2—52连续40天检测产出水中SCN^-浓度,P2—52未显示示踪剂突破,P2—529井示踪剂产出曲线上第11天和第16天相继出峰,峰值分别为基础浓度的29.7倍和25.9倍,表明该井与注水井间有2个高渗透层,这与注水井吸水数据一致。在P2-X532井实施无机颗粒调剖后,P2—529井产油量增加而P2—52井无明显增油效果。图5表3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硫氰酸根 示踪 井间示踪检测 胜利临盘油田
下载PDF
井间示踪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冯宝峻 杜兴家 于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9-52,共4页
本文介绍了应用井间示踪技术成功地研究了水气交替注入后,大幅度提高平面波及效率,在厚油层中产生重力分异,驱扫了水驱波及不到的地区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在油田的调整挖潜、提高原油产量和试验效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油田 井间示踪技术 油井测量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井间示踪测试综合解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新红 刘同敬 +3 位作者 张培信 高媛 李锦富 潘群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4,共6页
在分析塔里木东河油田注水井组的动、静态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半解析示踪解释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测试综合解释结果。示踪解释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为地质上的油藏描述提供了详尽的依据;定量化解释结果的应用,对油田... 在分析塔里木东河油田注水井组的动、静态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半解析示踪解释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测试综合解释结果。示踪解释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为地质上的油藏描述提供了详尽的依据;定量化解释结果的应用,对油田注水调整、控水稳油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测试技术 塔里木东河油田 水驱油藏 半解析方法 综合测试解释
下载PDF
井间示踪在新疆某地浸采铀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晓东 吴黎武 +3 位作者 段柏山 谢廷婷 杨立志 杜志明 《铀矿冶》 CAS 2014年第3期130-133,共4页
采用井间示踪的方法研究新疆某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剂迁移规律、溶浸范围。以示踪剂见剂质量浓度、见剂时间确定示踪剂弥散速度,确定了该地区56号线试验区地浸抽注钻孔间水力联系,为地浸开采提供支持。
关键词 井间示踪 地浸 地下水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7
作者 赵国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2-95,共4页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示踪剂技术能提供油层的非均质程度、注入水的地下分配状况及流动特征等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油藏工程手段,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从1994 年以来,中原油田先后在6 个采油厂80 多个井组进...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示踪剂技术能提供油层的非均质程度、注入水的地下分配状况及流动特征等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油藏工程手段,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从1994 年以来,中原油田先后在6 个采油厂80 多个井组进行了试验和推广,不断完善和发展了示踪剂的施工工艺、监测技术及数值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4 个方面:①结合测井资料,判断出水层位,确定堵剂类型及用量; ②识别大孔道及验证断层的密封性;③通过对油藏的再认识,指导区块调剖堵水方案的编制;④预测油藏采收率。井间示踪剂技术在中原油田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确定区块综合治理措施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总结了试验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认为应用井间示踪剂技术,还可决定三次采油驱油剂的用量、类型、施工参数,并可评价驱油效果,为中原油田开展下一步三次采油项目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 油田生产 油田注水 注入水
下载PDF
同位素示踪剂在油田蒸汽驱井间示踪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作颖 张培信 高媛 《同位素》 CAS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阐述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在油田蒸汽驱井间示踪测试中应用的一般原理 ;介绍了国内第一次应用的成功范例。为了解注入蒸汽的地下运动规律并完善实验区块的油藏描述 ,此次实验中 ,氚水被用做示踪剂 ,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关键词 氚水 示踪 油田 蒸汽驱 井间示踪 稠油开采
下载PDF
井间示踪监测聚合物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兴训 章彤 +2 位作者 季卫民 罗兴旺 郭军 《石油规划设计》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为了充分评价油藏聚合物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选用微量元素示踪剂进行了聚合物驱示踪监测。在现场施工、取样、制样基础上进行了井间示踪监测结果分析,包括:示踪剂产出曲线拟合情况分析,示踪剂产出曲线形态分析,水驱方向和速度分析,主流... 为了充分评价油藏聚合物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选用微量元素示踪剂进行了聚合物驱示踪监测。在现场施工、取样、制样基础上进行了井间示踪监测结果分析,包括:示踪剂产出曲线拟合情况分析,示踪剂产出曲线形态分析,水驱方向和速度分析,主流高渗通道水驱波及参数分析。在原有地质建模基础上,通过产出曲线拟合进行了模型校正,建立了较为精确的地质模型,揭示了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水淹规律。同时,提出了改进的聚合物驱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井间示踪 剩余油分布研究 曲线拟合 示踪 微量元素 现场施工 监测结果 形态分析 产出曲线 速度分析 参数分析 地质建模 地质模型 水淹规律 油藏 基础 水驱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技术用于三元试验区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梅 胡春霞 +1 位作者 张宪存 刘睿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试井 井间示踪 井组 生产井 注入井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饱和度 试验区 技术 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