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铝氧化物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1
作者 焦明睿 郭琦玲 马红亮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铁铝氧化物是土壤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参与土壤氧化还原反应,然而不同含量的铁铝氧化物对森林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尚不明晰。为探究铁铝氧化物含量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及差异,选择亚热带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含量的铁铝氧化物(分析纯... 铁铝氧化物是土壤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参与土壤氧化还原反应,然而不同含量的铁铝氧化物对森林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尚不明晰。为探究铁铝氧化物含量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及差异,选择亚热带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含量的铁铝氧化物(分析纯Fe(OH)_(3):0,10,20,30,50,70 g•kg^(-1),分析纯Al(OH)_(3):0,1,2,3,5,7 g•kg^(-1))分别与50 g(以干质量计)土壤样品混匀,进行室内恒温好氧培养,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及累积排放量、DOC(可溶性有机碳)、无机氮和氮转化速率变化。结果显示:1)铁氧化物添加后,土壤DOC含量降低,50和70 g•kg^(-1)处理的DOC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9.86%和33.90%,CO_(2)和CH_(4)累积排放量与添加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CH_(4)与CO_(2)累积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DOC含量呈负相关。随铁氧化物添加量增加,土壤净硝化作用更加显著,当添加量为10 g•kg^(-1)时,净硝化速率为5.58 mg•kg^(-1)•d^(-1);而当添加量为70 g•kg^(-1)时,净硝化速率可达到43.31 mg•kg^(-1)•d^(-1)。DON(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低量(0~20 g•kg^(-1))处理随添加量增加从25.62 mg•kg^(-1)增长到61.60 mg•kg^(-1),高量(30~70 g•kg^(-1))处理则随添加量增加从62.01 mg•kg^(-1)降低到12.74 mg•kg^(-1)。因此,20~30 g•kg^(-1)铁氧化物有可能是影响土壤中有机氮分解和矿化的分界点。2)铝氧化物添加对土壤碳矿化促进效果较弱,甚至抑制CO_(2)排放,对土壤CH_(4)排放、DOC含量和净氮矿化均无明显影响,但DON含量显著增加了92.47%~173.69%。本研究未发现铁铝氧化物对N_(2)O排放的影响。综上,铁氧化物可促进土壤碳氮矿化,而铝氧化物作用相对较弱或有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土壤 铁铝氧化物 土壤碳氮矿化 温室气体
下载PDF
不同亚热带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2
作者 韩柱 程然然 +4 位作者 周卫荣 林怀桑 薛玉洗 陈立新 杨波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18,共7页
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器官,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尤其是针对原生天然林及皆伐后不同恢复措施形成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以景德镇地区典型亚... 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器官,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尤其是针对原生天然林及皆伐后不同恢复措施形成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以景德镇地区典型亚热带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人工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常绿阔叶林(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对0—30 cm土壤层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176.98 g·m^(-2))显著高于人工林(99.88 g·m^(-2))和次生林(94.35 g·m^(-2))(P<0.05);(2)0—15cm土层是细根的主要分布区,该土壤层细根生物量均占总细根生物量的70%以上,相同森林类型中,0—15 cm土壤层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15—30 cm土壤层,在相同土壤层,天然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人工林和次生林。(3)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细根有向土壤深层发展的趋势。(4)森林类型和土壤深度对活细根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亚热带森林保育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细根生物量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透冠雨对林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方弘毅 吴福忠 +3 位作者 郑旭灵 张耀艺 王宏宇 王定一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透冠雨不仅是森林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形式,而且通过水力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行破碎和重组,但相关过程并不清晰。以亚热带森林林下土壤为对象,对照林外降雨,研究森林透冠雨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透冠雨不仅是森林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形式,而且通过水力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行破碎和重组,但相关过程并不清晰。以亚热带森林林下土壤为对象,对照林外降雨,研究森林透冠雨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经过一年的原位培养实验,相较于林外降雨,透冠雨促进了土壤中大团聚体(>0.25 mm)百分比(R_(0.25))、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增加。2)R_(0.25)、MWD、GMD在雨季主要表现出减少趋势,而旱季主要体现为增加趋势,且雨季的变化幅度较旱季更大。相对于林外降雨,透冠雨在雨季对土壤中R_(0.25)、MWD、GMD减小幅度更加明显,在旱季的增加幅度也更加显著。3)降雨量显著影响R_(0.25)、MWD、GMD。透冠雨量减少提高了土壤中的R_(0.25)、MWD、GMD,而林外降雨量减小对于土壤中R_(0.25)、MWD、GMD的提高较小,其中MWD、GMD与雨量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上述结果,相较于林外降雨,透冠雨能维持较好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对森林土壤土壤结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冠雨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结构 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臭氧污染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以鼎湖山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钦艺 黄玫 +2 位作者 王昭生 王绍强 李跃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2-1842,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近地面臭氧浓度不断增加,已严重威胁到森林生态系统。但是,目前臭氧污染影响我国亚热带森林生物量的研究仍然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模型和不同参数化方案评估的鼎湖山森林和林下草地生物量损失...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近地面臭氧浓度不断增加,已严重威胁到森林生态系统。但是,目前臭氧污染影响我国亚热带森林生物量的研究仍然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模型和不同参数化方案评估的鼎湖山森林和林下草地生物量损失率的差别,比较了鼎湖山阔叶林和针叶林以及林下草地的生物量损失率与总初级生产力(GPP)损失率的一致性。2015—2016年臭氧污染造成的鼎湖山阔叶林生物量损失率为11.3%—11.69%,针叶林生物量损失率为3.97%—3.68%,草地生物量损失11.2%—14.6%;不同参数化方案估计的鼎湖山阔叶林的生物量损失率在9%—13%之间,针叶林的生物量损失率在3.68%—4.4%之间变化,草地在11.2%—14.6%之间。基于臭氧剂量响应关系模型估算的阔叶林GPP损失率为10%—12.6%,针叶林GPP损失率为1.81%—2.6%,草地GPP损失率为3.2%—3.3%。总的来看,鼎湖山阔叶林和针叶林的生物量和GPP损失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阔叶林生物量和GPP的损失率明显高于针叶林生物量和GPP的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亚热带森林 生物量 干沉降模型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BEF-China)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珊 刘晓娟 马克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4-1536,共13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BEF)及其内在机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BEF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而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BEF)及其内在机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BEF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而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BEF-China)是目前包含树种最多、涉及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大型森林控制实验样地。该文总结了基于BEF-China平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以及多营养级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BEF-China的研究应注重高通量测序和遥感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的多维度、生态系统的多种组分与多种功能以及BEF研究的多种尺度等交叉方向上持续开展深入研究。针对BEF-China研究成果的梳理有助于理解驱动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内在机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BEF-China 亚热带森林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不同恢复模式亚热带森林土壤贮水量和养分储量的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耀华 刘虹冰 +5 位作者 李雨欣 李鑫 刘斌 杨世赟 曾施绮 卜文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105,共9页
【目的】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天然林遭到破坏,导致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下降,因此采取了许多植被恢复措施,其主要方式有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模式。研究这两种不同恢复模式下林分的土壤贮水量和养分储量的差异,有助于比较这两种模式... 【目的】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天然林遭到破坏,导致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下降,因此采取了许多植被恢复措施,其主要方式有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模式。研究这两种不同恢复模式下林分的土壤贮水量和养分储量的差异,有助于比较这两种模式的优劣性,为亚热带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九连山皆伐后自然恢复35年的次生林、人工栽植杉木后自然恢复39年的杉木林以及保存完好的原始林等3个典型林分为对象,比较不同恢复模式在水源涵养和养分贮存能力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贮水能力上,杉木林、次生林的吸持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明显低于原始林,但在滞留贮水量上,杉木林、次生林却显著高于原始林,而杉木林和次生林在贮水量上较相似;在土壤养分贮存方面,原始林和次生林的速效氮储量均显著高于杉木林,但杉木林的有效磷储量显著高于次生林和原始林;原始林的碳储量、全氮储量和全磷储量均明显高于杉木林和次生林,且杉木林的碳储量、全氮储量显著高于次生林,但杉木林的全磷储量却显著低于次生林。【结论】两种恢复模式在土壤水源涵养方面相似,而在养分贮存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依据不同的生态恢复目标而选用不同的恢复模式,提高土壤速效氮和全磷储量宜采用自然恢复模式,提高土壤有效磷、碳储量和全氮储量宜采用人工恢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森林土壤 恢复模式 贮水能力 养分储量
下载PDF
氮磷添加下典型温带、亚热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和微生物群落属性数据集
7
作者 贾彦茹 唐玉倩 +5 位作者 张心昱 于贵瑞 王辉民 陈伏生 田大栓 张雷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1-55,共15页
氮和磷是维持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活性的必需养分。中国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之间,以及森林土壤垂直剖面上的氮、磷含量差异巨大,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也显著不同。在严重氮沉降影响下,中国东部土壤养分失衡和磷元素限制日益加剧。但是,目前并没... 氮和磷是维持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活性的必需养分。中国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之间,以及森林土壤垂直剖面上的氮、磷含量差异巨大,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也显著不同。在严重氮沉降影响下,中国东部土壤养分失衡和磷元素限制日益加剧。但是,目前并没有系统的数据集展示氮沉降和磷添加如何影响中国东部森林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更好阐释氮沉降和磷添加对森林土壤氮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全球变化联网实验平台,测定和整理了3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氮磷添加样地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酶活性,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属性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中国东部温带(长白山)和亚热带(千烟洲和鼎湖山)森林氮磷添加野外控制实验样地的0–10cm的表层土壤和无养分添加的0–80cm土壤垂直剖面数据。数据包括:氮循环功能基因(氨氧化古菌amoA、氨氧化细菌amoA、nirK、nirS、nosZ、qnorB、narG、nir、nifH和chiA)丰度、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微生物潜在活性(硝化活性、反硝化活性、固氮活性、有机氮分解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pH、土壤含水量、N2O排放、净硝化速率和有机碳、NH4+、NO3-、有效磷、总氮、总碳、总磷、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本数据集的创建和共享将为全球变化氮沉降和磷添加背景下森林土壤氮循环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及模拟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为森林生态系统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氮素淋失和养分管理提供数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亚热带森林 氮磷添加 土壤剖面 氮循环微生物 功能基因
下载PDF
岭南亚热带森林冠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区域人为源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天蛟 葛艳丽 +7 位作者 刘奔 孙嘉胤 吴雯潞 叶建淮 吴晟 黎永杰 傅宗玫 陈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3-482,共10页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均有重要影响。我国南方亚热带森林地区大气VOC浓度易受区域人为源排放影响。为定量探究其影响,于2019年8—9月在鼎湖山和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站点,通过无人机机载设备采集并分...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均有重要影响。我国南方亚热带森林地区大气VOC浓度易受区域人为源排放影响。为定量探究其影响,于2019年8—9月在鼎湖山和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站点,通过无人机机载设备采集并分析了午后和晚上林冠层上方不同垂直高度的大气VOC和臭氧浓度,结合WRF-GC模型模拟和情景分析定量评价了区域人为源排放对林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区大气植物源VOC(BVOC)浓度低,人为源VOC(AVOC)浓度相对较高;车八岭AVOC浓度低于鼎湖山,BVOC浓度则高于鼎湖山,受区域人为源排放的影响较鼎湖山小;[甲基丙烯醛(MACR)+甲基乙烯基酮(MVK)]/异戊二烯比值高,说明2个站点BVOC大气转化均较快;2个站点不同采样高度上AVOC物种浓度差异均不显著,车八岭BVOC物种浓度差异也不显著,但鼎湖山异戊二烯和α-蒎烯在25和100 m处浓度差别较大,垂直湍流扩散可解释这一差异。此外,WRF-GC模型对鼎湖山林区大气污染物地表浓度的模拟效果较好。在关闭区域人为源情景下,鼎湖山异戊二烯日均模拟浓度增加4倍,臭氧浓度降低3倍,说明我国南部亚热带森林大气受区域人为源排放影响,BVOC向其氧化产物的转化加快,可能促进植物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而臭氧浓度超过植物耐受阈值,长期暴露会引起林区植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垂直分布 人为源影响 亚热带森林大气 无人机
下载PDF
基于机载小光斑LiDAR技术的亚热带森林参数信息优化提取 被引量:23
9
作者 曹林 代劲松 +2 位作者 徐建新 许子乾 佘光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共9页
借助机载小光斑LiDAR点云和地面调查的73个样地数据,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别优化筛选LiDAR提取变量;在此基础上,拟合最优模型估算各森林参数并评价精度;最后基于最优模... 借助机载小光斑LiDAR点云和地面调查的73个样地数据,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别优化筛选LiDAR提取变量;在此基础上,拟合最优模型估算各森林参数并评价精度;最后基于最优模型进行蓄积量的升尺度制图。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的最优LiDAR提取变量为平均高度(hmean)、60%冠层返回密度变量(d6)和高度变异系数(hcv),且这3个变量在逐步回归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中多被选中;逐步回归法拟合模型效果最好(R2为0.39-0.84),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R2为0.32-0.77)和主成分分析法(R2为0.26-0.74)次之;就各森林参数而言,Lorey’s树高(R2为0.74-0.84)和优势树高(R2为0.73-0.82)的估算精度最高,胸径(R2为0.48-0.57)和蓄积(R2为0.46-0.55)次之,而株数(R2为0.35-0.44)和胸高断面积(R2为0.29-0.39)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森林参数 亚热带森林 主成分分析法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蓄积量
下载PDF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亚热带森林单木胸径与树高提取 被引量:69
10
作者 刘鲁霞 庞勇 李增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7,共12页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云南省山区森林树种繁多、林下灌木草本茂密的林分环境,根据森林中树木的形态特征,利用地基激光雷达(TLS)扫描数据提取样地尺度单木胸径与树高,为森林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云南省山区森林树种繁多、林下灌木草本茂密的林分环境,根据森林中树木的形态特征,利用地基激光雷达(TLS)扫描数据提取样地尺度单木胸径与树高,为森林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获取的多站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分为多站拼接及单站2种分析方式,采用Hough变换算法及树干的形态特征对样地内单木进行识别与胸径提取,根据树干生长方向及单木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提取树高。【结果】1)对于多站拼接数据,即使在林分条件最为复杂的原始林,单木识别率仍可达到81%;对于单站数据,随着扫描距离增加,单木识别率降低,实际操作时单站布设比多站拼接简单;2)多站拼接胸径及胸高断面积估测结果更接近于样地真实值,多个单站平均结果比只使用一站扫描数据提取的结果更加适合估测样地胸径及胸高断面积,半径10 m比半径5 m及15 m范围内数据更加适合估测样地胸径及胸高断面积;3)天然林单木树高估测结果为R^2=0.77,RMSE=1.46 m;人工林单木树高估测结果为R^2=0.94,RMSE=0.96 m。【结论】本研究根据树干垂直向特征,设置的一系列参数可以剔除Hough变换算法在非树干处的识别圆,可提高单木识别及胸径、树高的估测精度。受扫描站布设及林分条件影响,人工林的估测结果好于天然林。多站拼接相比单站扫描更加接近于样地实测结果,多个单站平均更能代表样地实际情况,只用一站数据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激光雷达 亚热带森林 胸径 树高 胸高断面积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演替树种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水分的水力响应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谷畴 赵平 +1 位作者 曾小平 蔡锡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8-705,共8页
利用LI-1600稳态气孔计和PMS压力室,在田间测定了群落演替早期强阳生性树种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和三叉苦(Evodia lepta)、偏中性的阳生性树种荷木(Schima superba)、群落演替后期的耐荫树种鸭脚木(Schefllera octophylla)和九... 利用LI-1600稳态气孔计和PMS压力室,在田间测定了群落演替早期强阳生性树种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和三叉苦(Evodia lepta)、偏中性的阳生性树种荷木(Schima superba)、群落演替后期的耐荫树种鸭脚木(Schefllera octophylla)和九节(Psychotrie rubra)的叶片气孔导度(gs)和叶片水势(ΨL),研究不同演替阶段树种的气孔导度对环境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早上叶片有较高的ΨL,随着时间推移ΨL逐渐降低,与此同时比叶水力导度(KL)随ΨL降低而下降,桃金娘、三叉苦、荷木、鸭脚木和九节水力导度初始最低值时的ΨL分别为-1.6、-1.42、-1.30、-0.9MPa和-1.05MPa。随着ΨL降低,田间测定的gs开始从上午的较低值上升至约中午时的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此时的ΨL分别为-1.58、-1.52、-1.35、-1.02MPa和-1.0MPa。不同植物种类有不同的KL初始最低值的ΨL和gs达到最大值的ΨL。但不论何种供试树种,KL最低值时的ΨL与gs开始从最大值下降时的ΨL相近;显示KL与gs在动态变化中存在协调关系。树种间的gs和KL对ΨL的不同响应显示桃金娘和三叉苦的KL最低值时和gs开始下降时的ΨL均较鸭脚木和九节对应的ΨL低(p<0.05),意味着演替早期树种能在较强水分胁迫下保持较高的气孔导度。这一水力特性保证树种在水分胁迫下维持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其在群落中的生长和优势地位的维护,而演替后期树种在较高ΨL下气孔关闭,降低了光合速率。全球变暖和环境进一步干旱可能成为限制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进程的潜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建群植物 气孔导度 水力导度 叶片水势
下载PDF
光照强度调控4种亚热带森林植物叶片的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美茹 王以柔 +1 位作者 刘鸿先 林植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0-464,共5页
以亚热带林木荷树 (Schima superba)和黧蒴 (Castanopsis fissa) (乔木 )、九节 (Psycotria rubra)和罗伞 (Ar-disia quinguegona) (灌木 )为材料 ,盆栽苗给予 10 0 %、36 %及 16 %自然光照处理 ,同时在自然林中选择两种低光强区并采用... 以亚热带林木荷树 (Schima superba)和黧蒴 (Castanopsis fissa) (乔木 )、九节 (Psycotria rubra)和罗伞 (Ar-disia quinguegona) (灌木 )为材料 ,盆栽苗给予 10 0 %、36 %及 16 %自然光照处理 ,同时在自然林中选择两种低光强区并采用疏伐措施使部分幼树暴露于全自然光下。在夏、冬两季采样分析叶片的抗氧化剂 (As A、GSH)含量和抗氧化酶 (APX、SOD)活性 ,研究光强对 4种亚热带树种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在自然光下 ,灌木的抗氧化能力较强 ,其 As A含量 ,APX、SOD活性高于乔木 ;随生长光强的减弱 ,4种幼树叶片的 As A、GSH含量和 APX、SOD活性均下降 ,而光强改变对灌木的影响大于乔木。夏、冬季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 ,说明光是自然条件下影响植物叶片抗氧化能力因子 ,但温度等亦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植物 光照强度 抗氧化能力 调节
下载PDF
模拟干旱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聂园园 周贵尧 +4 位作者 邵钧炯 周灵燕 刘瑞强 翟德苹 周旭辉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5,共9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亚热带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隔离穿透水的干旱处理、样地建设影响的干扰处理,以及自然状态下的空白对照处理...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亚热带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隔离穿透水的干旱处理、样地建设影响的干扰处理,以及自然状态下的空白对照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法,研究了干旱环境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温度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干旱显著降低了土壤湿度.与对照组相比,干扰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变化,干旱处理轻微显著降低了3个土层土壤微生物总PLFAs、细菌和真菌PLFAs含量(P<0.1).干旱对i15:0和16:0两种表征细菌的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a15:0,i16:0,16:12OH和18:1ω7c等4种表征细菌的脂肪酸含量影响明显.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在干旱处理下显著正相关,而在干扰和对照处理下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干旱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并且土壤水分是引起干旱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环境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基于机载小光斑LiDAR数据插值的亚热带森林丘陵地形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林 朱兴洲 +2 位作者 代劲松 许子乾 佘光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3,共7页
以激光雷达(LiDAR)地面点云数据为数据源,将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下的丘陵地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种常用局部插值方法生成DEM的全局误差及其与地形因子、地面插值点密度和地表植被状况的相互关系,并借助随机森林方法进行插值误差不确定... 以激光雷达(LiDAR)地面点云数据为数据源,将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下的丘陵地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种常用局部插值方法生成DEM的全局误差及其与地形因子、地面插值点密度和地表植被状况的相互关系,并借助随机森林方法进行插值误差不确定性制图。研究表明:各插值表面的预测值总体偏低,其最佳输出空间分辨率为2 m;其中以自然邻近法插值生成的数字地形精度最高且可视化效果最好,而张力样条法的精度最低;全局误差随坡度增大而逐渐提升,随地面插值点密度提高逐渐降低;幼龄和中龄天然次生林所在区域地形插值的误差较大而成熟林的误差最大,灌木区全局误差不高但误差变异较大。同时,以LiDAR提取的植被参数与地形插值误差表现了较好的相关性,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误差之间的相关不明显,这表明以LiDAR数据提取植被参数在NDVI易饱和地区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地形插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地形插值 数字高程模型 亚热带森林 森林参数提取
下载PDF
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亚热带森林土壤异养呼吸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智杰 郑裕雄 +6 位作者 陈仕东 刘小飞 熊德成 林伟盛 胥超 杨玉盛 史思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078-5086,共9页
土壤异养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一直是碳循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全自动连续观测系统对亚热带米槠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异养呼吸进行高频率观测,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对高频率实测值与模型... 土壤异养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一直是碳循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全自动连续观测系统对亚热带米槠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异养呼吸进行高频率观测,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对高频率实测值与模型估测值间的差值进行分析,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变化机制。结果发现,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年变化范围在0.82—7.11μmol CO_2 m^(-2)s^(-1)之间,全年平均值为2.66μmol CO_2 m^(-2)s^(-1),在7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虽然土壤温度和水分双因素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土壤异养呼吸的年变化,但土壤温度和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在时间序列上未出现同步变化模式,同时双因素模型估测值与高频率实测值年均值相差18%,其中4—7月模型值低估12%,而8—9月模型值高估15%。进一步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模型误差分析发现,模型值与实测值差异在4—7月主要分布在短周期(32—64 h)和长周期(≥85 d),这可能与生长季节土壤底物有效性提高,大量的易变化碳输入激发原有土壤有机碳分解有关。8—9月差异主要分布在长周期(≥85 d),这可能是干旱造成底物有效性降低,微生物只能利用原有难分解有机碳进行维持代谢。因此亚热带森林土壤异养呼吸会不仅受到温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且底物有效性变化也可能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异养呼吸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呼吸 全自动连续观测 高时间分辨率 连续小波变换 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旅游和工业化对亚热带森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及两种木本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彭长连 林植芳 +2 位作者 林桂珠 孔国辉 刘鸿先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研究了旅游、工业化等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对亚热带森林大气CO2、SO2、NOx浓度及两种木本植物———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叶绿... 研究了旅游、工业化等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对亚热带森林大气CO2、SO2、NOx浓度及两种木本植物———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式人类活动使森林中大气CO2浓度上升了17~30μmol·mol-1,NOx化合物的浓度上升了5~20nmol·mol-1,SO2浓度上升了2~19nmol·mol-1。森林大气中CO2、NOx、SO2浓度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而升高。木荷和马尾松叶片Fv/Fm、ΦPSⅡ和稳态下的qP随人类活动加强而下降,其下降趋势与CO2、SO2、NOx的上升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叶绿素 荧光 大气环境 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群落草本植物对林下光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砚秋 柯娴氡 +2 位作者 徐明锋 李文斌 苏志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76,共5页
确定森林群落中林下草本植物的分布及其对光照的响应,不仅能揭示草本植物对光的生态需求,而且能为其引种和利用提供关键参考。在东源康禾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内设置2 hm^2样地,样地划分为50个20m×20 m样方,在样方内设置小样方... 确定森林群落中林下草本植物的分布及其对光照的响应,不仅能揭示草本植物对光的生态需求,而且能为其引种和利用提供关键参考。在东源康禾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内设置2 hm^2样地,样地划分为50个20m×20 m样方,在样方内设置小样方进行林下草本植物(包括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调查。用半球面影像技术测定林下光照指标,进而分析草本植物分布与林下光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下光环境的变异为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多样的小生境,不同光照需求的物种在样地内均广泛分布;林下散射光与林下草本分布的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轴的相关性高于直射光与排序轴的相关性,说明林下散射光与林下植物的分布关系更为密切;不同光照总立地因子的样方组间草本植物的多度和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非参数回归分析的结果清晰地反映了不同草本植物对光照响应的差别,如山麦冬Liriope spicata喜阴且不耐强光,黑莎草Gahnia tristis、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变化不大,说明物种对光照的变化不敏感、适应性更强。在草本植物的引种和利用过程中,可以结合目标地点的光照条件选择适生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亚热带森林群落 林下光照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热带与亚热带森林分子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伯荪 王峥峰 +2 位作者 张军丽 李鸣光 张炜银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39,共10页
Along with more and more serious reductions of forest areas and biodiversit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orests,especially with the spring up of molecular ecology and the advance of this tool used in tropical and sub... Along with more and more serious reductions of forest areas and biodiversit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orests,especially with the spring up of molecular ecology and the advance of this tool us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plant populations,the research of genetic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forests has been focused on in modern ecological topics.Molecular markers are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and efficiency to revealing the ecologically essential aspects,genetic structure,popula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processing communities,coevolution,speci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ransgenic plants.Strengthening molecular marker utility in forest ecology is necessary and widely perspective on forest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whatever for the theory or applilation of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亚热带森林 生物多样性 分子生态学 分子标记物
下载PDF
基于卫星多光谱的广东亚热带森林FMC遥感反演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小兵 曾宇怀 +4 位作者 吴泽鹏 杭文 魏书精 汤龙坤 胡海波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2-437,共6页
通过森林可燃物含水率(FMC)监测评估植被活叶的水分状况,探究可燃物水分含水率与植被本身的微观特征及植被的环境条件的关系,包括森林几何特征因子(如树高、冠幅宽度)和森林水分特征因子(NDVI、NDII)。除具有传统的线性关联外,森林的特... 通过森林可燃物含水率(FMC)监测评估植被活叶的水分状况,探究可燃物水分含水率与植被本身的微观特征及植被的环境条件的关系,包括森林几何特征因子(如树高、冠幅宽度)和森林水分特征因子(NDVI、NDII)。除具有传统的线性关联外,森林的特征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采用常规线性回归、XGboost、梯度提升回归3种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FMC。最后,通过分配权重整合这3种算法,构成新的“综合投票回归”方法。计算结果与样点初始值相关性最好,误差最低。该研究基于卫星遥感反演的低成本、准实时的FMC指数,可为制定森林火灾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森林可燃物水分的时空分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投票回归算法 可燃物含水率 广东亚热带森林 机器学习 Sentinel-2A
下载PDF
南亚热带森林几种乔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德明 陈章和 陈兆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1-39,共9页
本文对香椿(Toonasinensis(A.Juss.)Roem.)、木蝴蝶(Oroxylumindicum(L.)Vent.)、扁斗青冈(QuercushuiChun)、泡桐(Paulowniafortunei(S... 本文对香椿(Toonasinensis(A.Juss.)Roem.)、木蝴蝶(Oroxylumindicum(L.)Vent.)、扁斗青冈(QuercushuiChun)、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罗浮柿(DiospyrosmorrisianaHance)、枳(BerchemiadulcisThunb.)等南亚热带森林乔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观察.香椿、扁斗青冈、罗浮柿种子在轻阴(55%光)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别为70%、90%、30%,木蝴蝶种子在重阴(38%光)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为80%,枳种子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为15%.阳性树种香椿、木蝴蝶、泡桐、枳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属速生型树种,其幼苗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森林中树种扁斗青冈、罗浮柿幼苗生长速度较慢,属慢生型树种,其幼苗在轻阴条件下生长较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幼苗生长速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乔木 种子 萌发 幼苗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