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交响性”考辨 |
张少飞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2
|
20世纪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的民族性表达 |
陈舒华
王叶胤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3
|
20世纪协奏曲中交响性因素的渗透——兼及普罗科菲耶夫协奏曲中的交响性 |
杨正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初探李斯特与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的民族性和交响性 |
程超
|
《北方音乐》
|
2011 |
8
|
|
5
|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另识--因其标题性意图、交响性特质、修辞性手法 |
彭志敏
|
《音乐文化研究》
|
2022 |
1
|
|
6
|
民族歌剧《彝红》中的交响性思维与技法透视 |
曹明明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浅论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的交响性 |
郑园梦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2
|
|
8
|
论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的交响性特征 |
张良宝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9
|
论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交响性特征 |
苏殊
|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
2009 |
1
|
|
10
|
钢琴独奏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交响性分析 |
汪在东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1
|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歌剧性、交响性、钢琴性 |
黄登辉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0
|
|
12
|
浅析莫扎特歌剧中的交响性与协奏曲性 |
关继佳
|
《北方音乐》
|
2015 |
1
|
|
13
|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和手法在交响性作品中的运用——《淘金人》的几点尝试 |
李运贺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4
|
初探李斯特钢琴音乐的交响性特征 |
金宇
|
《北方音乐》
|
2018 |
0 |
|
15
|
如何发挥二胡在民族乐队中的“交响性” |
李响
|
《北方音乐》
|
2013 |
0 |
|
16
|
探究贝多芬奏鸣曲的交响性特征——以作品Op.26为例 |
李佳蔓
|
《音乐生活》
|
2024 |
1
|
|
17
|
与“对话”的对话——王西麟《喜剧的对话》的交响性解读 |
檀革胜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8
|
余华小说的交响性解读——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
姚秀梅
郑斌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12 |
1
|
|
19
|
张千一交响诗篇《长城》之音乐修辞解析 |
安鲁新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0
|
论舞蹈的“交响性” |
邹罡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