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
作者 王荣波 石茗月 +4 位作者 徐月华 刘裴清 卞润恬 翁启勇 李本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0-818,共9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筛选可用于防治芋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福建4个地区的芋疫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Ypt1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与辣椒疫霉A1、A2交配... 【目的】明确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筛选可用于防治芋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福建4个地区的芋疫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Ypt1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与辣椒疫霉A1、A2交配型菌株对峙培养来测定其交配型,并利用菌丝生长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LSU-Ypt1融合序列同源性分析,明确所分离病原菌均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交配型测定发现,所分离的125个芋疫霉菌株中,122个为A2交配型,3个为A1A2交配型。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98%甲霜灵对芋疫霉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为(0.146±0.032)μg·m L^(-1);95%烯酰吗啉、98%氟吡菌胺和94%氰霜唑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介于(0.239±0.011)~(0.713±0.088)μg·m L^(-1);而95%嘧菌酯的抑菌活性最低,EC_(50)值为(23.447±3.666)μg·m L^(-1)。【结论】福建省芋疫霉以A2交配型为优势群体,甲霜灵、烯酰吗啉、氟吡菌胺和氰霜唑可作为芋疫病高效防控的轮换使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疫霉 病原菌鉴定 交配型 防治药剂
下载PDF
基于ISSR-PCR体系鉴别樟芝单核体交配型
2
作者 李晓晖 盖舒萍 +5 位作者 汪雯翰 琚建伟 张守兵 丁保安 李燕 贾薇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单核体的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31个樟芝单核体,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获得的单核体为樟芝。以单核体S2、S10、S14、S27的DNA为模板,对14条ISSR引物进行初步筛选,得到4个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P7、P9、P21、P25用于交配型鉴定。单核体S9和S25为同一交配型,两者与S2为不同交配型,通过镜检进一步验证S9、S25可以与S2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株。该方法可明显缩短樟芝单核体交配型的鉴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单核体 交配型 ISSR ITS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香菇交配型位点保守区重测序设计引物鉴定单核菌丝交配型的研究
4
作者 简文成 邢鑫 +3 位作者 王琪 全建钰 王立安 葛荣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香菇单核菌丝的杂交受到A和B等2种交配型因子的影响。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香菇单核菌丝进行交配型鉴定,但存在技术复杂和成本较高的局限。为实现对香菇单核菌丝未知交配型基因的快捷鉴定,以香菇H31和BJ4菌株为材料,采用对交配型位点... 香菇单核菌丝的杂交受到A和B等2种交配型因子的影响。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香菇单核菌丝进行交配型鉴定,但存在技术复杂和成本较高的局限。为实现对香菇单核菌丝未知交配型基因的快捷鉴定,以香菇H31和BJ4菌株为材料,采用对交配型位点区域的特异性扩增和重测序的方法,确定了可用于未知交配型基因鉴定的PCR扩增引物。利用菌丝杂交结果确定能够杂交的2种单核菌丝,将其交配型分别记为A1B1和A2B2。根据NCBI获得的A和B交配型位点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在其保守区设计引物,对A1B1和A2B2单核菌丝进行PCR扩增。通过对扩增产物的重测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A1和A2、B1和B2不同交配型基因序列中的非保守区,然后在此区域设计4种交配型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实现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交配型基因的鉴定。根据分子水平的交配型鉴定结果,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分别进行杂交验证。结果表明,交配型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单核菌丝杂交结果一致。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确立的交配型基因鉴定方法不再依赖于全基因组测序,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食用菌交配型基因的鉴定,因此,研究结果对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杂交育种 交配型鉴定 单核菌丝 引物设计
下载PDF
不同交配型拟轮枝镰孢菌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
5
作者 张峰程 张君 +1 位作者 李凡 郭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构建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荧光蛋白标记菌株,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侵染、定殖、有性生殖等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分别将荧光蛋白基... 【目的】构建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荧光蛋白标记菌株,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侵染、定殖、有性生殖等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分别将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mCherry导入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vLNF15-11和FvSHF19-37菌株,并比较荧光标记菌株与野生型菌株间的生长特性、有性生殖和致病力差异。【结果】经PCR检测获得了带有荧光标记的菌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eGFP基因和mCherry基因分别在FvLNF15-11和FvSHF19-37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中成功表达。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荧光标记菌株的生长发育、子囊壳形成和致病力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构建了拟轮枝镰孢菌不同交配型eGFP和mCherry荧光标记菌株,不仅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在寄主体内的侵染、定殖等提供了材料,也为研究该菌的有性生殖过程积累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轮枝镰孢菌 PEG介导 绿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交配型
下载PDF
贵阳市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和交配型鉴定及药剂防治筛选
6
作者 祖庆学 黄宁 +4 位作者 冯裕洋 张翼飞 康耀文 秦敏 王艺焜 《农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12,共8页
研究贵阳市烟草黑胫病的生理小种和交配型的组成情况,为贵阳市的黑胫病提供药剂防治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省贵阳市烟区罹患黑胫病的烟株中分离出病原菌并纯化鉴定,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分子鉴定、交配型测定、生理小种鉴定,结合皿... 研究贵阳市烟草黑胫病的生理小种和交配型的组成情况,为贵阳市的黑胫病提供药剂防治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贵州省贵阳市烟区罹患黑胫病的烟株中分离出病原菌并纯化鉴定,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分子鉴定、交配型测定、生理小种鉴定,结合皿内化学药剂敏感性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不同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采自贵阳市5个不同烟区的69株烟草黑胫病样本,经分离鉴定得到48株烟草疫霉菌。5个代表菌株都为A1交配型,2株为0号生理小种、3株为1号生理小种。皿内化学药剂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均表明,乙蒜素·松脂酸铜对烟草疫霉的抑制作用强于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精甲霜灵、氟菌·霜霉威和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生理小种 交配型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六妹羊肚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交配型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彬 刁文涛 +3 位作者 周伏忠 陈晓飞 宁萌 郭恒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该研究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原生质体进行制备及再生,且对分离后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交配型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YM液态培养制备原生质体效果较好,再生率及回收率分别为0.15%~9.... 该研究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原生质体进行制备及再生,且对分离后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交配型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YM液态培养制备原生质体效果较好,再生率及回收率分别为0.15%~9.00%、60%~80%;共获得182株再生菌株,其中,MAT1-1-1交配型菌株占34.62%,MAT1-2-1交配型菌株占24.73%,双交配型(MAT1-2-1/MAT1-2-1)菌株占36.26%。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原生质体化过程及诱变处理,六妹羊肚菌的单交配型原生质体“同核体”的“二代”再生菌株交配型没有改变,与亲本菌株交配型一致,而双交配型原生质体的再生菌株中又发生了两种交配型分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妹羊肚菌 原生质体 交配型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真姬菇交配型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明广 冯志勇 +4 位作者 霍光华 董岩 高君辉 曹晖 陈明杰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真姬菇子实体的每个担子上着生四个担孢子;从分离获得的78个有性孢子单核体之间的交配结果分析,真姬菇属于四极性担子菌;X2测验结果显示,供试真姬菇菌株的四种交配型孢子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1:1的分离规律;研究中还发...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真姬菇子实体的每个担子上着生四个担孢子;从分离获得的78个有性孢子单核体之间的交配结果分析,真姬菇属于四极性担子菌;X2测验结果显示,供试真姬菇菌株的四种交配型孢子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1:1的分离规律;研究中还发现真姬菇的A因子和B因子内部发生重组,产生了新的A和B因子,其重组率皆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交配型 交配型因子重组
下载PDF
金顶侧耳交配型系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姚方杰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63,共3页
通过连锁分析对四极性的金顶侧耳交配型系统中的不亲和因子构成进行分析 ,测定了供试菌株及 4种交配型基准株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金顶侧耳不亲和性因子A、B不连锁 ,其中A因子由独立的 1个亚基构成 ,B因子由遗传距离为 0 4 9cM的α、... 通过连锁分析对四极性的金顶侧耳交配型系统中的不亲和因子构成进行分析 ,测定了供试菌株及 4种交配型基准株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金顶侧耳不亲和性因子A、B不连锁 ,其中A因子由独立的 1个亚基构成 ,B因子由遗传距离为 0 4 9cM的α、β 2个亚基构成 ;供试菌株及其 4个交配型基准株A1B1、A2B2、A1B2、A2B1的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分别为 2 4 1℃、2 4 5℃、2 3 5℃、2 4 8℃、2 3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交配型系统 不亲和性因子 交配型基准株 温度特性
下载PDF
翘鳞香菇交配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余昌霞 曹晖 程彬彬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共3页
利用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获得的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子实体,搜集担孢子并分离获得了103个孢子单核体,分析孢子单核体的交配结果可知翘鳞香菇属于四极性交配型系统;X2测验结果显示,供试翘鳞香菇菌种的四种交配型孢子单核体的比... 利用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获得的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子实体,搜集担孢子并分离获得了103个孢子单核体,分析孢子单核体的交配结果可知翘鳞香菇属于四极性交配型系统;X2测验结果显示,供试翘鳞香菇菌种的四种交配型孢子单核体的比例符合1∶1∶1∶1的分离规律;研究中发现翘鳞香菇的B因子内部发生重组,产生了新的B因子,其重组率为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鳞香菇 交配型 交配型因子重组
下载PDF
担子菌交配型位点结构及交配型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莉云 刘国振 贾建航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2期57-63,共7页
担子菌的有性发育过程是由交配型基因控制的,多个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交配型基因组成基因簇,交配型位点则由1~2个基因簇组成。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A交配型位点的交配型基因编码两类含相似同源结构域的蛋白质,两类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 担子菌的有性发育过程是由交配型基因控制的,多个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交配型基因组成基因簇,交配型位点则由1~2个基因簇组成。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A交配型位点的交配型基因编码两类含相似同源结构域的蛋白质,两类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异源二聚体,调节依赖于A因子的发育过程。B位点的交配型基因编码信息素及其受体,是核迁移过程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子菌 交配型位点 交配型基因 同源结构域
下载PDF
不同品种香菇交配型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明 汪咏梅 潘迎捷 《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5-58,共4页
利用原生质法单核体亲本交配型极性标记法,成功地鉴定出香菇-栽培株(S)与2野生株 (Q&H)的 4种孢子单核体标准交配型基因,并以具有交配型基因的香菇栽培株的 4种孢子单核体 与香菇2野生株4种孢子单核体轮配,而鉴定出香... 利用原生质法单核体亲本交配型极性标记法,成功地鉴定出香菇-栽培株(S)与2野生株 (Q&H)的 4种孢子单核体标准交配型基因,并以具有交配型基因的香菇栽培株的 4种孢子单核体 与香菇2野生株4种孢子单核体轮配,而鉴定出香菇2野生株的4种孢子单核体相对交配型基因, 为香菇的遗传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遗传标记.结果显示栽培株S的4种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分别为 A1B1、 A2B2、 A1B2与 A2B1,野生株 Q的 4种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为 A3B3、 A4B4、 A3B4与 A4B3,野生株 H44种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为A5B5、A6B6、A5B6与A6B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交配型基因 亲本交配型极性标记法 鉴定
下载PDF
中国发生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thora infestans)A_2交配型 被引量:74
13
作者 张志铭 李玉琴 +3 位作者 田世民 朱杰华 王军 宋伯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2-65,共4页
北京,内蒙古、山西和云南省等省区的10个菌株,在黑麦琼脂培养基和立马豆V—8琼脂培养基上进行交配型试验,发现其中3个菌株为A2交配型,7个菌株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菌株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对卵孢子、藏卵器和雄... 北京,内蒙古、山西和云南省等省区的10个菌株,在黑麦琼脂培养基和立马豆V—8琼脂培养基上进行交配型试验,发现其中3个菌株为A2交配型,7个菌株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菌株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对卵孢子、藏卵器和雄器的形态进行了描述。te,a*ffn.WhetherA,existsornotinChinahasneverbeenstudiedbefore.In1995webegantheillvestigationanddiscoveredA,inChina'Thepreliminaryresultsofthestudywerepresentasfollow.TheobjectivesofthisstudyistofindoutbysurveywhethertheA,matingtypeexistsinChina,andfurtherresearchontheimmigration,movement,reasonfordevelopmentandepidemiologyoftheA,wouldbecarriedoutlater.1Materialsandmethodsl'1COllectionofs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A_2交配型 卵孢子 晚疫病
下载PDF
云南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及其群体演替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志坚 曹继芬 +3 位作者 李灿辉 孙道旺 杨明英 王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734,共8页
【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特征的认识,是控制晚疫病危害的必要前提。【方法】对云南3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群体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马铃薯致病疫霉群体主要由A1交配型组成,番茄致病疫... 【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特征的认识,是控制晚疫病危害的必要前提。【方法】对云南3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群体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马铃薯致病疫霉群体主要由A1交配型组成,番茄致病疫霉全部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总体发生频率较低,分别为3.4%和4.4%。自从2002年以后,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或自育型菌株。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敏感性的离体测定显示马铃薯和番茄上均存在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13.2%、9.4%和77.4%。分离自番茄的甲霜灵抗性菌株比例高于分离自马铃薯的菌株。Ⅰa、Ⅱa和Ⅰb三种mtDNA单倍型被检测到,马铃薯致病疫霉有Ⅰa和Ⅱa两种单倍型,全部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在群体中的比例为96%,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番茄致病疫霉则为Ⅰa和Ⅰb两种单倍型,“新”、“旧”群体共存。【结论】马铃薯和番茄致病疫霉群体的遗传结构有明显差异;致病疫霉“新”、“旧”群体在云南已发生演替,马铃薯致病疫霉“新”群体已成功替代了“旧”群体;迁移和有限的有性生殖可能在云南致病疫霉群体的演替中担当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配型 自育性 甲霜灵敏感性 mtDNA单倍 晚疫病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内蒙古和甘肃的交配型分布及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英华 国立耘 +1 位作者 梁德霖 朱小琼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1997— 2 0 0 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并进行了交配型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为 :采自内蒙古的 14 3株菌中有 14 0株是典型A1交配型、3株是可自育的A1交配型 ;采自甘肃的 4 1株菌中有 4 0株是典型A1... 1997— 2 0 0 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并进行了交配型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为 :采自内蒙古的 14 3株菌中有 14 0株是典型A1交配型、3株是可自育的A1交配型 ;采自甘肃的 4 1株菌中有 4 0株是典型A1交配型、1株为可自育的A1交配型 ;二省都未发现A2交配型。表明内蒙古和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对甲霜灵 (metalaxyl)的敏感性测定显示 :内蒙古菌株中有 5 0 .8%表现高度抗性、4 2 .5 %表现中度抗性、只有 6 .7%表现敏感 ,说明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普遍对甲霜灵具有了抗性 ;甘肃的菌株中 ,2 6 8%表现高度抗性、2 9.3%表现中度抗性、4 3.9%表现敏感 ;同时发现甲霜灵可刺激某些抗性菌株的生长。试验还测定了 35株菌对烯酰吗啉 (dimethomorph)和腈嘧菌脂 (azoxystrobin)的敏感性 :其中对烯酰吗啉表现敏感的占 94 %、中度敏感的占 6 % ;对腈嘧菌脂敏感的占 71.4 % ,中度敏感的占 2 8.6 % ;未发现对二种药剂高抗或不敏感菌株 ,且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与甲霜灵均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内蒙古 甘肃 交配型 分布 杀菌剂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及mtDNA单倍型组成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洪浩 彭化贤 +2 位作者 席亚东 王晓黎 刘波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8-736,共9页
【目的】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四川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生理小种及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以A2交配... 【目的】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四川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生理小种及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以A2交配型为主,占测定菌株的62.5%,A1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8.8%和18.4%,A1交配型菌株集中在九龙县和普格县。192个菌株中共测定出5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发生频率最高,99.48%的供试菌株含有多个毒力基因。甲霜灵敏感性测定发现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包含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63.0%、22.0%和15.0%,敏感菌株分布于普格县、道孚县和九龙县。检测到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有Ⅰa和Ⅱa两种单倍型,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7.4%和2.6%,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马铃薯晚疫病菌广泛分布于四川各马铃薯产区,其中存在A1交配型、A2交配型、自育型和未知交配型菌株。【结论】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组成日趋复杂,亟待发掘新抗源和培育水平抗病品种,以及合理布局已有抗病品种和利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科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交配型 生理小种 甲霜灵敏感性 mtDNA单倍 致病疫霉
下载PDF
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被引量:25
17
作者 赵志坚 何云昆 +4 位作者 李成云 张志铭 朱杰华 李先平 邓纪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共3页
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 V8 琼脂培养基上与 A1 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 47 个菌株中出现了10 个 A2 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 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 V8 琼脂培养基上与 A1 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 47 个菌株中出现了10 个 A2 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结构。对卵孢子、穿雄生的藏卵器以及雄器的形态特征和大小进行了描述。这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中存在 A2 交配型菌株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A2交配型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发生频率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赵志坚 王淑芬 +2 位作者 李成云 李先平 何云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5-57,共3页
1998~ 1999年 ,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 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2 5 3个晚疫病菌株中 ,A1交配型有 2 0 4株 ,仍为优势侵染病原 ,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 ... 1998~ 1999年 ,将云南省不同类型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内 12个马铃薯产区分离的大量晚疫病菌菌株与A1和A2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 :2 5 3个晚疫病菌株中 ,A1交配型有 2 0 4株 ,仍为优势侵染病原 ,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 ;A2交配型菌株 4 1株 ,发生频率为 16 2 %,除昭通、沾益、嵩明、寻甸和大理外 ,其余 7个产区均有分布。 8个自育型菌株被检测到 ,对其形态特征及有性结构分别进行了描述。本文还讨论了A2交配型的扩散对云南省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 ,并据此提出了对种薯调运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菌 交配型 云南 发生频率
下载PDF
OWE-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在香菇交配型因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林芳灿 汪中文 +2 位作者 熊再明 代江红 闵家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异 ,香菇的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 =B =,A =B≠和A≠B =难以互相区别。本研究将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用于香菇的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OWE SOJ技术 ,可以观察到 3种不同的菌落形态 :由A≠B≠配对形成的具... 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异 ,香菇的 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 =B =,A =B≠和A≠B =难以互相区别。本研究将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用于香菇的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OWE SOJ技术 ,可以观察到 3种不同的菌落形态 :由A≠B≠配对形成的具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 ,由A≠B =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及由A =B =或A =B≠配对形成的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通过一个附加的常规交配试验 ,A =B =和A=B≠反应易于互相区别开来。核迁移试验表明 ,核迁移出现于A =B≠反应中而不出现于A≠B =反应中。这一结果与OWE SOJ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 ,在常规交配型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OWE SOJ技术及核迁移试验以准确地鉴定样本中所有单核体的交配型因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交配型 OWE-SOJ技术 核迁移试验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及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大为 惠娜娜 +3 位作者 王立 李继平 朱小琼 国立耘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 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由A1、A2、A1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组成,分别占被测菌株的61.20%、20.40%、2.10%、16.30%;186株致病疫霉中28.50%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15.60%表现中抗,55.90%表现高抗。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复杂,各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对甲霜灵表现抗药性的菌株普遍存在各采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交配型 甲霜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