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雄性川金丝猴交配模式 被引量:24
1
作者 任宝平 夏述忠 +3 位作者 李庆芬 张树义 梁冰 邱军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4,共8页
采用焦点动物观察取样法对上海野生动物园半散放的一群川金丝猴 (7♂ ,4♀ )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 ,发现该物种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 ,通常在一次爬跨及数次 (2± 1 5 8,n =782 )抽动后出现射精 ;在 1h之内出现两次射精... 采用焦点动物观察取样法对上海野生动物园半散放的一群川金丝猴 (7♂ ,4♀ )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 ,发现该物种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 ,通常在一次爬跨及数次 (2± 1 5 8,n =782 )抽动后出现射精 ;在 1h之内出现两次射精的比例约占总射精数的 2 6 %。根据Dewsbury分类标准 ,我们认为雄性川金丝猴的交配模式在Dewsbury的分类系统中应属第 11种 (无锁结、有抽动、一次深插入、多次射精 )和第 12种 (无锁结、有抽动、一次深插入、单次射精 )两种模式。川金丝猴的整个交配过程持续时间约为 19 4± 0 7(782 )s,按照Dixson的标准 (插入持续时间 6 0s以下为短时插入型 ) ,应属第 12种 (无锁结、有抽动、一次短时间插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散放 圈养猴 雄性川金丝猴 交配模式
下载PDF
江豚群体饲养及交配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华元渝 张建 《水产养殖》 CAS 1995年第1期19-21,共3页
作者于1992年4月至1993年2月在安徽省铜陵白暨豚养护场对一群(4头)江豚进行了饲养研究,并对江豚的交配模式作了分析和概括。提高江豚饲养成活率的关键在于采用群体驯化的方法进行饲养前的半自然适应性暂养,以缓和其从自然环境过渡到人... 作者于1992年4月至1993年2月在安徽省铜陵白暨豚养护场对一群(4头)江豚进行了饲养研究,并对江豚的交配模式作了分析和概括。提高江豚饲养成活率的关键在于采用群体驯化的方法进行饲养前的半自然适应性暂养,以缓和其从自然环境过渡到人工环境的不适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豚 饲养 暂养 交配模式 水产养殖
下载PDF
p×q交配模式的配合力分析(续) 被引量:99
3
作者 莫惠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1982年第4期53-57,共5页
四、示例将水稻的3个不同细胞质源的不育系(A1、A2、A3)和5个恢复系(B1、B2、B3、B4、B5)杂交,配成15个F1。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两次,小区计产面积30尺2。其田间排列和小区稻谷产量(斤)列于图1。
关键词 配合力 交配模式 BZ AZ 组合力 配合力效应 恢复系 不育系
下载PDF
短蛸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建立及交配模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芬 冯艳微 +2 位作者 王卫军 陈建强 杨建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157,共6页
本研究对实验室开发的12对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了4组三重PCR体系,对短蛸4个母本(♀1、♀2、♀3和♀4)、104个子代及19个候选父本进行亲权鉴定,分析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构建的4组三重PCR... 本研究对实验室开发的12对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了4组三重PCR体系,对短蛸4个母本(♀1、♀2、♀3和♀4)、104个子代及19个候选父本进行亲权鉴定,分析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构建的4组三重PCR体系可有效鉴定短蛸的亲权关系,104个子代鉴定率为94.23%。♀1组样品鉴定出12个子代,父本数为3个;♀2组样品鉴定出40个子代,父本数为7个;♀3组样品鉴定出19个子代,父本数为2个;♀4组样品鉴定出27个子代,父本数为4个;并且♂2、♂3、♂7和♂10均与2个以上的母本发生了交配。由此分析得出,短蛸交配模式存在多雌多雄关系。研究结果为高效开展短蛸人工繁育、增养殖及放流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蛸 微卫星多重PCR 交配模式
下载PDF
斯洛维尼亚池塘中大蟾蜍的交配模式(英文)
5
作者 Milan Vogrin Andreja MIKLI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3-515,共3页
为了解大蟾蜍( Bufo bufo)的配对成功是否与身体大小有关,在蟾蜍产卵之前,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捕捉和测量了2 224只成体样本。在这些捕获的个体中, 1 772只为雄性, 452只为雌性,其中355对处于抱对状态。雌性的体长(从吻端到泄殖腔的距离)... 为了解大蟾蜍( Bufo bufo)的配对成功是否与身体大小有关,在蟾蜍产卵之前,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捕捉和测量了2 224只成体样本。在这些捕获的个体中, 1 772只为雄性, 452只为雌性,其中355对处于抱对状态。雌性的体长(从吻端到泄殖腔的距离)一般比雄性稍长。无论雄性还是雌性,抱对者的体长均大于未抱对者。抱对的雄性和雌性的体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我们所发现的大小匹配的交配模式,与从其它普通蟾蜍种群得到的结果一致[动物学报51 (3) : 513 -515 ,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配模式 大蟾蜍 池塘 斯洛文尼亚 雄性 雌性 泄殖腔 体长 正相关 515 成体 动物 种群
下载PDF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的交配行为 被引量:9
6
作者 夏凡 朱平芬 +1 位作者 李明 任宝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共14页
灵长类交配模式是灵长类社群结构和婚配制度的重要表征之一,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灵长类社群结构和两性交配策略。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 灵长类交配模式是灵长类社群结构和婚配制度的重要表征之一,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灵长类社群结构和两性交配策略。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收集了雌雄个体交配相关的行为数据,主要包括邀配对象、交配过程、持续时间和回合数,以及参与交配的雌雄对在交配结束后的相互理毛的持续时间和回合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群滇金丝猴全年均有交配行为,交配高峰期在7-9月,两性参与交配的积极性和对季节变化的响应不同;交配主要由雌性通过邀配发动(76%),交配高峰期也是雌性邀配的高峰期;雄性爬跨频次(年均0.43次/月,n=5)和射精爬跨比(年均19%,n=5)在全年无显著变化。交配行为发生的典型表现为:雌性通过小跑或跳跃进入雄性视线范围内,爬伏呈臀向雄性邀配;雌猴爬伏时离雄猴的远近距离不同(<1 m vs.2-5 m:69%vs.31%)会影响其邀配成功率(<1 m vs.2-5 m:68%vs.40%);若一次邀配失败,雌猴可能会连续爬伏邀配(最多4次),连续多次邀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单次邀配(79%vs.52%)。交配结束后雌性会主动为雄性理毛,但雌性主动理毛与交配是否射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邀配模式 交配行为 季节性交配模式
下载PDF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交配行为和出生季节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双金 黄志旁 +5 位作者 和育超 何晓东 李东晖 孙军 崔亮伟 肖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8,共8页
灵长类的交配模式对于了解和掌握雄性的交配策略和社群的稳定机制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有关亚洲灵长类交配模式的数据较少;因此,该研究于2011年1-12月, 分别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的交配行... 灵长类的交配模式对于了解和掌握雄性的交配策略和社群的稳定机制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有关亚洲灵长类交配模式的数据较少;因此,该研究于2011年1-12月, 分别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的交配行为和出生数据。猴群全年交配, 有2个峰期,-个是繁殖交配高峰期(8-10月); 另一个在出生季节, 但其非繁殖交配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雌性通过俯卧/注视雄性或跳落邀配。爬跨射精比为8.8, 射精交配稀少(11.4%), 这说明雄性并非每次交配都射精, 因而支持黑白仰鼻猴交配模式的主体为多次爬跨射精或处于从单次爬跨射精到多次爬跨射精连续谱上段的观点。雄性邀配的射精爬跨多于雌性, 说明多次爬跨射精不仅是雄性的一个交配策略, 而且可以决定交配模式在连续谱的位置。交配时间后延6~7个月, 交配频次与婴猴出生率相关。拉沙山猴群出生模式为严格的季节性, 这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观点。婴猴出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且不同猴群婴猴出生的同步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交配模式 交配行为 出生季节
下载PDF
半散养状态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乔征磊 张洪海 王晓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在2006-2007年,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半散养状态下(园区占地面积20000m2)的东北虎的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22d的观察,旨在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 在2006-2007年,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只(3雌,4雄)半散养状态下(园区占地面积20000m2)的东北虎的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22d的观察,旨在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雄虎通常在一次爬跨多次抽动后即出现射精。在1h内出现2次射精次数的比例占总射精次数的74.0%。东北虎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分类系统中的第11种,即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多次射精。交配期内,每只雌虎平均日邀配28±3次,平均邀配持续时间为20.0±1.2s;每只雄虎平均日爬跨14±1次。平均抽动持续时间为20.9±0.5s,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45.2±1.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交配行为 交配模式
下载PDF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繁殖模式的分子学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汪金海 韩松 郑小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4-189,共6页
我国金乌贼自然资源日渐衰退,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需要对金乌贼的繁殖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本实验在青岛海域采捕活体金乌贼成体22只,进行室内繁育。根据形态学判定参与受精产卵雌性有2只(F8,F18)雄性18只。为了进一步探索金乌贼的繁殖... 我国金乌贼自然资源日渐衰退,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需要对金乌贼的繁殖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本实验在青岛海域采捕活体金乌贼成体22只,进行室内繁育。根据形态学判定参与受精产卵雌性有2只(F8,F18)雄性18只。为了进一步探索金乌贼的繁殖模式,对雌体F2纳精囊处交配后留下的精荚中的精子进行了微卫星DNA标记检测,发现至少2个雄性参与交配行为;同时,随机选取子代幼体87只,利用8个DNA微卫星位点进行亲权鉴定。结果表明:F8个体是42只幼体的母本,而剩余45只的母本是F18,由F8产卵孵化的幼体潜在父本是M4和M5,由F18产卵孵化的幼体潜在父本是M12和M13,每一个雌性可能与至少2个潜在雄性交配并受精。分析结果显示金乌贼繁殖模式存在一雌多雄关系,为科学维持和保护原种基因库,有的放矢地进行繁育、增养殖和人工放流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乌贼 多重交配模式 微卫星DNA
下载PDF
脉红螺形态学参数分析及其交配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晓琪 于红 +1 位作者 于瑞海 李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31,共6页
为探究脉红螺(Rapana venosa)的交配模式及交配前的性选择机制,本实验选取99个脉红螺成体进行形态学测量并分析6个形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脉红螺的壳宽、体螺层高、厣宽和厣高均与壳高有显著相关性(r≥0.8),与螺旋部高无相关性... 为探究脉红螺(Rapana venosa)的交配模式及交配前的性选择机制,本实验选取99个脉红螺成体进行形态学测量并分析6个形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脉红螺的壳宽、体螺层高、厣宽和厣高均与壳高有显著相关性(r≥0.8),与螺旋部高无相关性(r〈0.3),螺旋部高仅与壳高有弱相关性(0.3≤r〈0.5);进一步比较雌螺和雄螺的6个形态学参数,发现脉红螺不存在性别二态性现象。在室内养殖池内观察脉红螺交配行为,发现亲螺入池后2~4d,雌螺和雄螺陆续出现交配现象;脉红螺每次交配持续时间均小于96h,其中83.6%的交配在48h内完成;雌螺和雄螺的交配次数均在0~5次之间,交配间隔期在2.67~8.80d之间,且前2次交配的间隔期要长于其他间隔期;未发现脉红螺在交配前以外部形态特征作为选择依据。研究表明,脉红螺属于多雌多雄的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红螺 交配模式 性选择 性别二态性 形态参数
下载PDF
鹅喉羚的求偶交配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连仲民 夏参军 +1 位作者 杨维康 David Blank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于2009~2010年研究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求偶交配行为。共记录4大类17种求偶交配行为。鹅喉羚的发情期分为2个阶段:发情准备期和高峰期。从发情准备期开始,雄羚开始沿雌羚每日移动路线建立领域... 于2009~2010年研究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求偶交配行为。共记录4大类17种求偶交配行为。鹅喉羚的发情期分为2个阶段:发情准备期和高峰期。从发情准备期开始,雄羚开始沿雌羚每日移动路线建立领域并在整个白昼呆在领域内。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但雄羚整个高峰期始终停留在领域内。排泄物标记是鹅喉羚采用最多的领域标记方式,而角标记则持续时间更长。小跑是鹅喉羚圈雌时采用频率最高的步法,其次是走动和奔跑,走动步法持续时间最长,不同步法的组合使用是圈雌成功率和能量节约的最优化权衡。鹅喉羚的求偶交配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探接近阶段,若雌羚已作好交配准备,则进入第二阶段,雄羚以直立行走或碎步行走接近雌羚,第三阶段为爬跨交配阶段。鹅喉羚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交配行为模式分类系统的第13类和Dixson分类系统的第14类。鹅喉羚成功交配后,并不存在个体配偶看护,而是通过守卫领域以提高总体配偶看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繁殖行为 圈雌 交配模式 领域
下载PDF
果子狸繁殖期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贾志云 蒋志刚 王祖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描述了果子狸在繁殖期表现出的 1 7种个体行为、 1 4种社群行为和交配模式。个体行为包括侧卧、侧环卧、趴、蹲、静立、双脚站立、食粪、理毛、抓痒、嗅闻、标记、发情叫、雄性呜咽声、舔阴茎、咬阴部、食交配栓 ;社会行为包括仪式化格... 描述了果子狸在繁殖期表现出的 1 7种个体行为、 1 4种社群行为和交配模式。个体行为包括侧卧、侧环卧、趴、蹲、静立、双脚站立、食粪、理毛、抓痒、嗅闻、标记、发情叫、雄性呜咽声、舔阴茎、咬阴部、食交配栓 ;社会行为包括仪式化格斗、雌性对雄性交配的抵抗、打斗、依偎、同性或异性之间彼此舔毛、雄性嗅闻雌性阴部及尿液、舔雌性阴部和错爬胯 ;交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 ,其交配模式为无锁结、 (可能 )多次插入、插入后抽动、一次性射精并在射精后保持插入状态 ,分属于 Dewsbury和 Dixson分类体系中的第 1 0种和第 9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子狸 繁殖期行为 交配模式 个体行为 社会行为
下载PDF
迁地驯养孟加拉巨蜥一些繁殖特性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徐正强 袁耀华 +4 位作者 陈志兵 郑委 陈军 吴维春 沈怡萱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
2005~2006年对8条孟加拉巨蜥的体重、体长、繁殖行为、卵径等繁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雄性巨蜥体重为3390g±139g,体长(SVL)为52.9cm±2.5cm,雌性巨蜥体重为3320g,体长(SVL)约49.5cm。巨蜥发情时间出现在4~8月,其中50%的发... 2005~2006年对8条孟加拉巨蜥的体重、体长、繁殖行为、卵径等繁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雄性巨蜥体重为3390g±139g,体长(SVL)为52.9cm±2.5cm,雌性巨蜥体重为3320g,体长(SVL)约49.5cm。巨蜥发情时间出现在4~8月,其中50%的发情行为发生在7月份。每次发情持续时间约为8.8±2.1天,两次发情间隔时间约为18.8±3.2天。巨蜥的求偶交配模式包括嗅闻、攀爬、诱导和跨爬4个环节。卵的长径为56.9mm±2.6mm(n=21),宽径为33.3mm±1.5mm(n=21)。繁殖期巨蜥的活动节律表明孟加拉巨蜥是典型的昼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巨蜥 求偶交配模式 卵径 昼行动物
下载PDF
果子狸繁殖期的行为观察
14
作者 刘进辉 苏泽红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描述了果子狸在发情初期、发情旺期的个体行为及表现 ,具体表现为体重下降、活动量增加、食欲减退和性器官等的变化 ,以及果子狸在繁殖期表现出的 7种个体行为、9种社会行为和交配模式。果子狸主要在夜间交配 ,其交配模式为无锁结 ... 本文描述了果子狸在发情初期、发情旺期的个体行为及表现 ,具体表现为体重下降、活动量增加、食欲减退和性器官等的变化 ,以及果子狸在繁殖期表现出的 7种个体行为、9种社会行为和交配模式。果子狸主要在夜间交配 ,其交配模式为无锁结 ,多次插入后抽动 ,一次性射精并在射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子狸 繁殖期 行为 交配模式 社会行为
下载PDF
许氏平鲉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构建及亲本对子代贡献率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慧宗 刘阳 +4 位作者 王腾腾 张明亮 王斐 孙娜 姜海滨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4期48-57,共10页
为了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交配模式和父本对子代的贡献率,利用本课题组开发的13对许氏平鲉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基于扩增片段大小、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成功构建了3个三重和2个两重PCR反应体系。同时设... 为了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交配模式和父本对子代的贡献率,利用本课题组开发的13对许氏平鲉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基于扩增片段大小、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成功构建了3个三重和2个两重PCR反应体系。同时设计10雌与10雄许氏平鮋亲鱼自由交尾实验,有4尾雌鱼顺利产仔,运用CERVUS 3.0软件对4个母本、4个家系(每个家系取94个个体)及10个候选父本进行亲权鉴定。结果表明:在双亲基因型已知的情况下,当利用5组多重PCR反应体系鉴定4个家系时,累积排除率均达到0.999 999以上,亲子鉴定准确率均达到100%,可有效鉴定许氏平鲉4个家系的亲权关系;能鉴定到父本数为3~6个,4个家系中父本数依次为6、5、4和3个,雄性亲鱼Ma2和Ma7参与到4个母本交配受精中,Ma3、Ma4、Ma5和Ma10则参与到2个母本交配受精,因此,说明"一雌多雄"和"一雄多雌"的交配模式均存在。在所有子代中,父本对子代的贡献差异很大,贡献率最高的为Ma7、Ma2和Ma6,其总和达到67.82%。其中Ma1和Ma9未发现子代,说明未参与交配或交配受精不成功,其贡献率为0。本研究可为许氏平鲉人工繁育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微卫星标记 多重PCR体系 亲子鉴定 交配模式 贡献率
下载PDF
鹅掌楸属杂交育种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建亚 宋开秀 +6 位作者 王健 卢小三 管兰华 曹健 陈红林 刘晓武 宋菲 《湖北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1-6,42,共7页
从湖北省京山县虎爪山林场鹅掌楸种源试验林中选择优良种源中的优良单株北美鹅掌楸5株、鹅掌楸10株及亚美马褂木1株作为杂交亲本,进行鹅掌楸的种内种源间杂交、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的正交和反交、北美鹅掌楸与亚美马褂木的回交等4种... 从湖北省京山县虎爪山林场鹅掌楸种源试验林中选择优良种源中的优良单株北美鹅掌楸5株、鹅掌楸10株及亚美马褂木1株作为杂交亲本,进行鹅掌楸的种内种源间杂交、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的正交和反交、北美鹅掌楸与亚美马褂木的回交等4种交配模式,共计75个杂交组合。获得球果1 162个,种子171 992粒,出苗4 131株,当年保存64个杂交组合,2 796株。综合4种交配模式,亲本及亲本交互作用对于杂交所获球果形态特征、1 a生苗木生长量等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母本对种子田间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而父本对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 亚美马褂木 交配模式 杂交组合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亲权鉴定技术的短蛸性选择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婷婷 冯艳微 +2 位作者 刘文芬 王卫军 杨建敏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为研究短蛸(Octopus ocellatus)的性选择行为,本研究利用14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3个母本、176个子代及17个候选父本进行亲权鉴定,对3个家系中有子代和无子代雄蛸、子代比例高和子代比例低的雄蛸的各形态参数进行t检验,并对子代比例高... 为研究短蛸(Octopus ocellatus)的性选择行为,本研究利用14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3个母本、176个子代及17个候选父本进行亲权鉴定,对3个家系中有子代和无子代雄蛸、子代比例高和子代比例低的雄蛸的各形态参数进行t检验,并对子代比例高和子代比例低的父本与母本的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短蛸为多雌多雄的交配模式,为真正意义的雌性混交动物;雄蛸有无子代与其形态参数无相关性;子代比例与父本的形态大小参数无关,而与父母本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有关,父母本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越小,后代比例越高。本研究为揭示短蛸交配前后的性选择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性选择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蛸 微卫星标记 亲权鉴定 交配模式 性选择
下载PDF
Materia成功合成蚊虫产卵信息素
18
作者 邓金保 《新农药》 2003年第2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Materia 蚊虫 产卵信息素 环境污染 交配模式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species divergence through visual adaptation and sexual selection:Perspectives from a cichlid model system 被引量:3
19
作者 Martine E.MAAN Ole SEEHAUSE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5-299,共15页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speciation suggests that assortative mating evolves most easily when mating preferences aredirectly linked to ecological traits that are subject to divergent selection. Sensory adaptation can ...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speciation suggests that assortative mating evolves most easily when mating preferences aredirectly linked to ecological traits that are subject to divergent selection. Sensory adaptation can play a major role in this process,because selective mating is often mediated by sexual signals: bright colours, complex song, pheromone blends and so on. Whendivergent sensory adaptation affects the perception of such signals, mating patterns may change as an immediate consequence.Alternatively, mating preferences can diverge as a result of indirect effects: assortative mating may be promoted by selectionagainst intermediate phenotypes that are maladapted to their (sensory) environment. For Lake Victoria cichlids, the visual environment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selective force that is heterogeneous across geographical and water depth gradients. We investigate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this heterogeneity on the evolution of female preferences for alternative male nuptial colours(red and blue) in the genus Pundamilia. Here, we review the current evidence for divergent sensory drive in this system, extractgeneral principles, and discuss future perspectives [Current Zoology 56 (3): 285-299, 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HLID Sexual selection Species divergence Visual adapt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competition modes in the government monopoly environment
20
作者 李天飞 孙林岩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Newsletter》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China is by far the largest producer of tobacco products in the world. As a big tax source, tobacco industry brings about 10%of China's annual income.At present tobacco industry is under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 China is by far the largest producer of tobacco products in the world. As a big tax source, tobacco industry brings about 10%of China's annual income.At present tobacco industry is under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management in China. The nation's policy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greatly influence the competition structure of tobbacco industry. Due to the double character of tobacco, the country generally imposes a high tax and limits total product outpu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tobacco market. Therefore, the price signal of tobacco market is distorted and to a large extent the competition of the industry is far from a free one. The cigarette production is in a multi element competition style within the nation's planning system. In other word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over competition exist simultaneously in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The country predetermines the output quota of each cigarett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and the actual production outputs of these enterprises could be adjusted through the quota trades among them. The competition in tobacco industry is mainly represented in 3 modes, i.e.production output competition based on quota trades, value added competition in producing and marketing, and the niche market competition based on product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acco industry competition mode monopoly management over competition quota trade value adde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