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予连台本戏新的活力——评上海京剧院的《七侠五义》(上、下本)
1
作者 荣广润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85-86,共2页
在近期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京剧节上,上海京剧院出了一支“奇兵”——他们参演的是重新整理排演的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在以新编历史剧、现代剧为主的全国京剧展演中选送这样一个剧目,似乎显得有些特别,然而细想起来,其实倒是可以看出上... 在近期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京剧节上,上海京剧院出了一支“奇兵”——他们参演的是重新整理排演的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在以新编历史剧、现代剧为主的全国京剧展演中选送这样一个剧目,似乎显得有些特别,然而细想起来,其实倒是可以看出上海京剧院继承并发展海派京剧优良传统的用心、努力与眼光。连台本戏是海派京剧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上海这座历来崇尚创新与包容的城市的戏剧舞台上特殊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京剧 连台本戏 中国京剧 戏剧舞台 新编历史剧 现代剧 海派京剧 新的活力
下载PDF
让京剧艺术焕发强大生命力——专访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刘侗
2
作者 于靖园 《小康》 2024年第13期72-72,共1页
当下,京剧艺术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方式,在国际舞台焕发新魅力。刘侗力主创新,但是并不激进,相反,他恪守中庸之道。在他看来,京剧艺术自有其宝贵传统和内在规律,这是必须坚守的本真。同时,时代的变迁,审美的移易,使得一... 当下,京剧艺术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方式,在国际舞台焕发新魅力。刘侗力主创新,但是并不激进,相反,他恪守中庸之道。在他看来,京剧艺术自有其宝贵传统和内在规律,这是必须坚守的本真。同时,时代的变迁,审美的移易,使得一切艺术形式都必然要走上创新求变之路。那么,如何在传承和创新中间把握平衡,便是考验刘侗的一道难题。《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讲述了如何把握京剧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推动京剧发展的感受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京剧 创新求变 京剧艺术 刘侗 一级编剧 京剧发展 中庸之道 京剧的传承
下载PDF
现代京剧《东方欲晓》音乐分析
3
作者 孙晓洁 《福建艺术》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京剧唱腔是区别于所有剧种的最重要特征,唱腔的写作对于推动戏剧的发展,强化戏剧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内心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作曲家费玉平的新作现代京剧《东方欲晓》的音乐分析,希望能为研究现代京剧的唱腔创作提供一些... 京剧唱腔是区别于所有剧种的最重要特征,唱腔的写作对于推动戏剧的发展,强化戏剧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内心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作曲家费玉平的新作现代京剧《东方欲晓》的音乐分析,希望能为研究现代京剧的唱腔创作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京剧 京剧唱腔 刻画人物 内心情感 戏剧矛盾 音乐 剧种 东方
下载PDF
群英荟萃 梅香四海——探寻贵州京剧院“人才强院”之路
4
作者 孙凤岐 周少俊 郭敏 《贵阳文史》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刚刚过去的2023年里,贵州京剧院再一次让人眼前一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上,贵州京剧院5位优秀青年演员从全国6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入围人数位居全国京剧院团前列。地处中国西部的贵州,为什么会在京剧艺... 刚刚过去的2023年里,贵州京剧院再一次让人眼前一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上,贵州京剧院5位优秀青年演员从全国6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入围人数位居全国京剧院团前列。地处中国西部的贵州,为什么会在京剧艺术领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演员 京剧院团 参赛选手 群英荟萃 京剧艺术 人才强院 广播电视总台 优秀青年
下载PDF
京剧口头创腔传统与程砚秋的创腔原则及方法研究
5
作者 海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口传身授是京剧的基本传承方式。口头传承的灵活性与可变性形成京剧演唱及表演的“活口”传统,与这种口头传统相联系的便是京剧的口头创腔传统。口头创腔是京剧自晚清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唱腔创作传统。程砚秋是20世纪前期在唱腔创作... 口传身授是京剧的基本传承方式。口头传承的灵活性与可变性形成京剧演唱及表演的“活口”传统,与这种口头传统相联系的便是京剧的口头创腔传统。口头创腔是京剧自晚清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唱腔创作传统。程砚秋是20世纪前期在唱腔创作方面成就最突出的著名京剧旦角演员,他曾对京剧及创腔的原则和方法做过专门阐释。从京剧的口头创腔传统入手,以程砚秋的讲话整理稿《创腔经验随谈》及《戏场上的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程砚秋所阐述的京剧及戏曲创腔原则和方法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京剧口头创腔的传统及其在京剧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口头创腔 程砚秋 演员 传承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分析——以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为例
6
作者 张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本文在研究中分析了《梅兰芳》《贵妃醉酒》作品对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同时对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运用的情况进行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京剧唱腔风格 《梅兰芳》 《贵妃醉酒》
下载PDF
京剧服饰图纹发展脉络研究
7
作者 顾丽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3-15,共3页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服饰是传统戏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图案纹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服饰是传统戏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图案纹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服饰图纹是对戏曲人物形象和表演动作进行高度概括后呈现在服装上的艺术形象,它能够将人物形象进行形象化。文章以京剧服饰图纹作为切入点,对其发展脉络进行研究,明确京剧服饰图纹的发展过程以及文化内涵,并探讨其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旨在为京剧服饰图纹在现代设计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服饰 图纹 现代艺术设计
下载PDF
钢琴独奏《家住安源》中京剧元素的体现及演奏风格把握
8
作者 王玥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0期92-94,共3页
20世纪中期,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充满创新的“改编曲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戏剧特色的新剧目被巧妙改编成钢琴作品。这些经过改编的钢琴作品传承了原剧音乐的独特线条和韵味,而且,作曲家和钢琴家大胆尝试将京剧音乐“钢琴化... 20世纪中期,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充满创新的“改编曲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戏剧特色的新剧目被巧妙改编成钢琴作品。这些经过改编的钢琴作品传承了原剧音乐的独特线条和韵味,而且,作曲家和钢琴家大胆尝试将京剧音乐“钢琴化”和“声腔化”。本文以《家住安源》这首钢琴作品为例,深入探讨其是如何通过独特的和声处理使京剧特有的节奏和节拍钢琴化以在钢琴音乐中体现京剧特色的,同时分析在演奏时如何精准把握其中的京剧唱腔和音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 家住安源 京剧元素 演奏风格 体现 把握
下载PDF
文化自信,京剧何以一马当先
9
作者 李楠 《艺海》 2024年第6期3-7,共5页
胡净波教授从中西方两种音乐文化视角对京剧艺术内核进行剖析。其主要结论:一是京剧必须姓京;二是京剧的出新要有边界;三是呼吁尽快研究、建立适合当代生活的新“程式化”。
关键词 现代京剧 艺术元素 文化维度 出新意识 程式化
下载PDF
陈少云与海派京剧当代发展
10
作者 吴新苗 《福建艺术》 2024年第7期3-8,共6页
20世纪后20年,受到主客观环境的影响,传统戏曲艺术发展之路曲折顿挫,于低谷之中,从业者焦虑迷茫,理论家争鸣不休;进入新世纪,在非遗传承保护和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戏曲发展进入稳定期,但如何在有利政策加持下,营造健康的艺术... 20世纪后20年,受到主客观环境的影响,传统戏曲艺术发展之路曲折顿挫,于低谷之中,从业者焦虑迷茫,理论家争鸣不休;进入新世纪,在非遗传承保护和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戏曲发展进入稳定期,但如何在有利政策加持下,营造健康的艺术生态,传承好艺术遗产,打造新的艺术经典,仍然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值此之际,回眸三四十年甚至近百年来戏曲艺术发展,隐然见到海派京剧似秦岭、太行般重峦叠幛,透而来,突现一座高峰立于群山之巅。这座高峰就是陈少云及其艺术的化身。陈少云创演了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佳品力作,使他成为当代麒派艺术和海派京剧的一面旗帜。因此,这座艺术高峰,昭示着陈少云的成功,更属于海派京剧的荣光,理应给戏曲界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艺术 陈少云 艺术经典 海派京剧 艺术遗产 艺术生态 人言人殊 艺术高峰
下载PDF
吴小如述学文体与京剧批评理论的建构——以“传”为考勘
11
作者 姜岩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20-29,共10页
吴小如是京剧票友、评剧人士,又是文化学者、大学教师,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戏曲活动中,一个突出成就是自觉开展广泛而独到的京剧批评,建构以“传”为中心的理论谱系,具体包括批判“不传”、勉励“传人”、号召“真传”三个维度,由此打开了... 吴小如是京剧票友、评剧人士,又是文化学者、大学教师,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戏曲活动中,一个突出成就是自觉开展广泛而独到的京剧批评,建构以“传”为中心的理论谱系,具体包括批判“不传”、勉励“传人”、号召“真传”三个维度,由此打开了“传”所蕴含的丰富的张力空间。据此,他还创造了若干戏曲研究的新术语,使“旧剧”跳出新旧分立的二元逻辑,转而向内开拓“传”之路径,而剧评、伶评等文章“小道”也成为吴氏最具代表性的“述学文体”。吴小如的京剧批评及其理论化,折射出20世纪30年代以降,传统戏曲现代化转型的整体思潮,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今日戏曲传承与创新必须直面的理论遗产与历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传”之理论 述学文体 京剧批评 京剧学人
下载PDF
关于现代京剧《邓稼先》的外衍思考——如何走好新编京剧的创新之路
12
作者 宋井阳 王瞻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9期17-20,共4页
新编京剧《邓稼先》用极具矛盾与冲突的剧情张力和明暗交错的灯光舞美真实地再现了“两弹元勋”一生的责任与担当。在戏剧内容、表达与展演等方面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双重美感。《邓稼先》的成功,不禁引发出对如何走好新编京剧创新之路的... 新编京剧《邓稼先》用极具矛盾与冲突的剧情张力和明暗交错的灯光舞美真实地再现了“两弹元勋”一生的责任与担当。在戏剧内容、表达与展演等方面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双重美感。《邓稼先》的成功,不禁引发出对如何走好新编京剧创新之路的思考。作为创作者应增强故事叙述逻辑,注重戏剧冲突的铺陈与延展;作为表演者应审慎地把握“本我”呈现以凸显角色“自我”;作为剧院应搭建全媒体运营网络,深度挖掘新编京剧的潜在市场和文化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现代京剧 《邓稼先》 京剧艺术 戏曲创新
下载PDF
听弦外之音 品话外之意——对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第三场的艺术分析
13
作者 宋康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0期24-27,共4页
要想看透一场戏,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至关重要的,对剧中音乐的分析,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是领会作者创意和深入了解整场戏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戏曲”一词所含“戏”与“曲”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本文以“听弦外之音,品话外之意... 要想看透一场戏,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至关重要的,对剧中音乐的分析,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是领会作者创意和深入了解整场戏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戏曲”一词所含“戏”与“曲”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本文以“听弦外之音,品话外之意”为题,主要从音乐的角度,以及主要人物的对话表演等方面对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进行分析,以此来谈一谈如何看“戏中之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京剧 唱腔 对话乐
下载PDF
节选三国,“臻”酌戏韵 评上海京剧院“三国·戏”系列演出
14
作者 王培雷 《上海戏剧》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整个七月,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和上海天气一样火热,每个周末的两个晚上,由上海京剧院策划的“三国·戏”系列演出,加载着上京过往积累的戏码、演员及流派以及配搭由全国延请的名角儿,为繁复纷呈的历史叙事添砖加瓦。三国戏向来是传统... 整个七月,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和上海天气一样火热,每个周末的两个晚上,由上海京剧院策划的“三国·戏”系列演出,加载着上京过往积累的戏码、演员及流派以及配搭由全国延请的名角儿,为繁复纷呈的历史叙事添砖加瓦。三国戏向来是传统京剧中剧目构建最为完整亦最考验演员唱做功底与互动搭配的序列,其所脱胎的《三国演义》故事本身已经富含各样不同复杂面向的人性拉锯,每一单出戏中,兼有承上启下的角色对应行动趣旨。情义冲突强烈如《捉放曹》《失·空·斩》,角色细腻如《龙凤呈祥》,功架大赏似《长坂坡》《铁笼山》,类似“番外篇”、具有强烈现代戏剧意识的《春闺梦》等,都是京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京剧 捉放曹 名角儿 三国戏 传统京剧 《春闺梦》 历史叙事 《龙凤呈祥》
下载PDF
老戏新韵:京剧表演映射的传统美学精神
15
作者 马红光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期36-38,共3页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传统底蕴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演员在表演中不仅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注重传统美学精神的传达。这体现在他们的身段、音韵、表...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传统底蕴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演员在表演中不仅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注重传统美学精神的传达。这体现在他们的身段、音韵、表情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演员 京剧表演 中国传统戏曲 历史记忆 传统技艺 传统美学精神 文化内涵 表演形式
下载PDF
中国戏曲服饰的符号性表现——以京剧旦角为例
16
作者 马红光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底蕴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堪称连接历史与艺术的桥梁。而在戏曲这幅浓墨重彩的艺术画卷中,演员身上的服饰不仅仅是表演的外在呈现,更是一门蕴含着千年传统的艺术语言。京剧服饰在创造人物形象时扮演着关键角色,是京剧艺术不可或... 在底蕴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堪称连接历史与艺术的桥梁。而在戏曲这幅浓墨重彩的艺术画卷中,演员身上的服饰不仅仅是表演的外在呈现,更是一门蕴含着千年传统的艺术语言。京剧服饰在创造人物形象时扮演着关键角色,是京剧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图案纹样和刺绣工艺等形成了经典的装饰手法,通过文化符号展示了京剧深刻的内涵。这些服饰不仅仅是艺术的一部分,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本文深入探讨京剧旦角服饰的符号性表现,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为当代艺术创新提供启示,以期促进中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工艺 京剧服饰 京剧旦角 历史与艺术 当代艺术 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
下载PDF
品味国粹,京剧进课堂——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京剧艺术渗透
17
作者 李响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32期72-73,共2页
2022年春晚戏曲节目中,由两名北京的小学生与京剧名家共同演绎的《生生不息梨园情》,不仅展现出两名小学生深厚的京剧艺术功底,也向观众们展示了北京地区“京剧进课堂”的实践教学成果。现阶段,无论从小学音乐新编的教材,还是从“京剧... 2022年春晚戏曲节目中,由两名北京的小学生与京剧名家共同演绎的《生生不息梨园情》,不仅展现出两名小学生深厚的京剧艺术功底,也向观众们展示了北京地区“京剧进课堂”的实践教学成果。现阶段,无论从小学音乐新编的教材,还是从“京剧进校园”活动中,都能深切感受到我国正在将京剧知识向全国少年儿童进行普及和推广。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响应,更是对青少年艺术素养提升与文化自信培养的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节目 小学音乐 新课标下 京剧名家 艺术功底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京剧进课堂 战略布局
下载PDF
践行“三并举”方针,繁荣京剧剧目创作
18
作者 韩雨晴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87-88,共2页
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以“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主题,坚持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的方针政策,集中展示了各地京剧院团近三年来的优秀剧目成果、人才培养成效,以及各艺术院校的教学成果,彰显着京剧有序传承... 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以“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主题,坚持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的方针政策,集中展示了各地京剧院团近三年来的优秀剧目成果、人才培养成效,以及各艺术院校的教学成果,彰显着京剧有序传承与持续创造的活力,同时也显示着当前京剧乃至中国戏曲的创作动向和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艺术 艺术院校 京剧院团 新编历史剧 教学成果 中国戏曲 剧目创作 艺术追求
下载PDF
京剧需要跨界、融合、出新——关于胡净波学术观点的另一视角
19
作者 马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跨界”对于京剧音乐创作来讲,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行为。它打破了艺术领域之间的界限,并能在彼此融合中产生某种合力的成果。“融合”在京剧吸取百家之长方面有着广泛的基础,今天的“融合”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发扬光大... “跨界”对于京剧音乐创作来讲,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行为。它打破了艺术领域之间的界限,并能在彼此融合中产生某种合力的成果。“融合”在京剧吸取百家之长方面有着广泛的基础,今天的“融合”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发扬光大。“出新”可以抛弃旧的东西,但又要守住合理的部分,即“出新”必须守住京剧的根与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音乐 观念 出新
下载PDF
联动·赋能·传承:京剧进高校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江元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2期5-8,共4页
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大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京剧进高校应突出上课的讲台、演出的舞台与社会活动的平台“三台”联动,保证教学效果的达成;应充分挖掘京剧传统艺术“唱、念、做、打”... 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大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京剧进高校应突出上课的讲台、演出的舞台与社会活动的平台“三台”联动,保证教学效果的达成;应充分挖掘京剧传统艺术“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时代价值元素,赋能于新时代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本领,能够对当前音乐、舞蹈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以京剧艺术为抓手,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华戏曲美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守望和传承京剧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京剧 美育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