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的420例宫颈HR-HPV感染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20例同时段宫颈HR-HPV检测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HR-HPV基因型别中医体质类型。结果:观察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痰湿质(30.50%)>湿热质(19.00%)>平和质(15.50%)>阳虚质(14.80%)>气虚质(10.00%)>阴虚质(5.90%)>瘀血质(2.70%)>气郁质(1.70%);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平和质(73.30%)>湿热质(8.40%)>阴虚质(5.70%)>痰湿质(4.50%)>气虚质(4.30%)>阳虚质/瘀血质(1.80%)>气郁质(0.20%)。两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体质类型居前三位的是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占全部体质类型的64.30%。对照组平和质324例,占比73.50%,观察组平和质81例,占比15.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主要见于46~55岁,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主要见于36~45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HR-HPV16、18型和非16、18型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为宫颈HR-HPV感染人群的易感体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与年龄具有相关性,痰湿质多见于36~45岁,湿热质、阳虚质多见于46~55岁,HR-HPV基因型别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展开更多
“炎-癌转化”是宫颈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发展至宫颈癌的重要机制之一。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作为宫颈癌的重要诱因,其引起的局部非可控性炎症微环境是宫颈癌发生的内在机制。“炎-癌转化...“炎-癌转化”是宫颈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发展至宫颈癌的重要机制之一。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作为宫颈癌的重要诱因,其引起的局部非可控性炎症微环境是宫颈癌发生的内在机制。“炎-癌转化”的宏观及微观病理过程均与中医“湿热蕴毒”的病机演变相契合,湿热聚结为“炎-癌转化”的驱动因素;湿热久蕴致脾虚肝郁为其病机演变特征;湿热久稽,肝脾失调,瘀滞蕴结胞门,终成“癌毒”。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所致的“炎-癌转化”进程主要责之于中医的湿、热、虚、毒病理因素。调控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炎性微环境为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途径。临证时以清热燥湿、健脾疏肝为核心治法,攻伐有道、内外同调,以截断“炎-癌转化”的进程。基于“湿热蕴毒”探讨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炎-癌转化”进程,可为中医防治宫颈癌及中医药干预“炎-癌转化”提供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的420例宫颈HR-HPV感染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20例同时段宫颈HR-HPV检测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HR-HPV基因型别中医体质类型。结果:观察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痰湿质(30.50%)>湿热质(19.00%)>平和质(15.50%)>阳虚质(14.80%)>气虚质(10.00%)>阴虚质(5.90%)>瘀血质(2.70%)>气郁质(1.70%);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平和质(73.30%)>湿热质(8.40%)>阴虚质(5.70%)>痰湿质(4.50%)>气虚质(4.30%)>阳虚质/瘀血质(1.80%)>气郁质(0.20%)。两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体质类型居前三位的是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占全部体质类型的64.30%。对照组平和质324例,占比73.50%,观察组平和质81例,占比15.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主要见于46~55岁,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主要见于36~45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HR-HPV16、18型和非16、18型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为宫颈HR-HPV感染人群的易感体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与年龄具有相关性,痰湿质多见于36~45岁,湿热质、阳虚质多见于46~55岁,HR-HPV基因型别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文摘“炎-癌转化”是宫颈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发展至宫颈癌的重要机制之一。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作为宫颈癌的重要诱因,其引起的局部非可控性炎症微环境是宫颈癌发生的内在机制。“炎-癌转化”的宏观及微观病理过程均与中医“湿热蕴毒”的病机演变相契合,湿热聚结为“炎-癌转化”的驱动因素;湿热久蕴致脾虚肝郁为其病机演变特征;湿热久稽,肝脾失调,瘀滞蕴结胞门,终成“癌毒”。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所致的“炎-癌转化”进程主要责之于中医的湿、热、虚、毒病理因素。调控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炎性微环境为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途径。临证时以清热燥湿、健脾疏肝为核心治法,攻伐有道、内外同调,以截断“炎-癌转化”的进程。基于“湿热蕴毒”探讨持续性宫颈HR-HPV感染“炎-癌转化”进程,可为中医防治宫颈癌及中医药干预“炎-癌转化”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