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同说下存伦何以可能?——康有为三世说下的人伦观申论
1
作者 刘斌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3期44-60,197,共18页
康有为改造了董仲舒、何休、郑玄等汉儒的三世说和人伦观。汉儒认为三世皆五伦俱全,而康有为认为据乱世、升平世五伦俱全,太平世无人伦。终极的太平世之前有无量的升平世,且二者之间有质的区别。康有为的人为天生说和性善说是其大同说... 康有为改造了董仲舒、何休、郑玄等汉儒的三世说和人伦观。汉儒认为三世皆五伦俱全,而康有为认为据乱世、升平世五伦俱全,太平世无人伦。终极的太平世之前有无量的升平世,且二者之间有质的区别。康有为的人为天生说和性善说是其大同说的理论基础,二说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大同只能存在于观念中,现实世界永恒地处于升平世,那么升平世中的人伦也将永恒地存在。通过这种曲形路线,康有为的大同说为保存人伦提供了可能,重新确立了孔子之法为万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说 人伦观 三世说 康有为
下载PDF
儒家人伦观的思想特质与现代转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祥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6,共10页
人伦观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根本性看法。儒家的人伦观奠基于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它主张人伦本位,反对以个体独立为基础建构人伦,确立并完善了以君、父、夫为中心的人伦谱系,而对人伦合理性的... 人伦观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根本性看法。儒家的人伦观奠基于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它主张人伦本位,反对以个体独立为基础建构人伦,确立并完善了以君、父、夫为中心的人伦谱系,而对人伦合理性的论证则成为儒家哲学的核心。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转型对儒家人伦观产生了巨大冲击,批判和维护儒家人伦观的论争在多层面展开。回到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实现儒家人伦观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儒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伦观 五伦 三纲
下载PDF
孔子的人伦观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论
3
作者 唐克军 赵北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伦观 人的本质力量 孔子 人的实现 类本质 人的社会关系 社会生产力 共产主义 社会存在物
下载PDF
孔子的人伦观
4
作者 马国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孔子的人伦观涉及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种人际关系,其特征有四:第一,强调人际关系双方双向对等的道德义务。第二,在建立和谐的人伦关系过程中强调自己的主动性。第三,调节人伦关心的道德规范都要求心行合一。第四,父子关系... 孔子的人伦观涉及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种人际关系,其特征有四:第一,强调人际关系双方双向对等的道德义务。第二,在建立和谐的人伦关系过程中强调自己的主动性。第三,调节人伦关心的道德规范都要求心行合一。第四,父子关系相对于君臣关系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伦观 人际关系
下载PDF
《觉醒》中所反映的人伦观:一项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试探性研究
5
作者 张莉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7-48,共2页
通过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对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的人伦观进行了试探研究,结果表明《觉醒》中的人伦观具有女性主义倾向,试图使读者能对这部小说得到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 《觉醒》 人伦观 语料库
下载PDF
《诗经》中乐器作比的周代人伦观
6
作者 刘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4-229,共6页
乐器,通常是结合一定的场合,配合一定的礼仪而用,但诗中个别篇目却借用琴瑟、埙篪等乐器组合方式来比喻夫妻、兄弟、臣民之间的情感。在诗中,比喻的修饰手法不单单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将乐器的特点注入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乐器,通常是结合一定的场合,配合一定的礼仪而用,但诗中个别篇目却借用琴瑟、埙篪等乐器组合方式来比喻夫妻、兄弟、臣民之间的情感。在诗中,比喻的修饰手法不单单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将乐器的特点注入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中,借乐器的配合默契来反映夫妻、兄弟、臣民之间关系的和睦,同时也将乐器本身所被赋予的德音性融入到了夫妻、兄弟、君臣等人伦关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诗经》 乐器 人伦观
下载PDF
孔子人伦观与马克思社会关系论之异同
7
作者 杨园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2-36,共5页
孔子和马克思的思想在当时的时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思想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因此,围绕孔子人伦观和马克思社会关系论展开对比,不是要得出孰优孰劣结论,而是根据"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孔子和马克思的思想在当时的时代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思想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因此,围绕孔子人伦观和马克思社会关系论展开对比,不是要得出孰优孰劣结论,而是根据"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研究方法说明孔子人伦观和马克思社会关系论的关联性,强调二者对我们今天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伦观 马克思 社会关系论
下载PDF
近四十年儒家人伦观念研究述评
8
作者 张东凤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1年第4期73-84,共12页
自近代以来,儒家人伦思想不断受到冲击,推动了人们对儒家人伦观念现代发展的探索与思考。近四十年来,关于儒家人伦观念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儒家传统人伦观念的批判,包括家庭本位、等级人伦和亲本主义等;二是对儒家... 自近代以来,儒家人伦思想不断受到冲击,推动了人们对儒家人伦观念现代发展的探索与思考。近四十年来,关于儒家人伦观念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儒家传统人伦观念的批判,包括家庭本位、等级人伦和亲本主义等;二是对儒家人伦观中部分合理性因素的肯认,包括人伦生活对人的重要性、人伦作为人禽之别的意义、儒家人伦观中具有的独立意识和平等性因素等;三是对儒家人伦观在现代开展与转化的探索,包括对传统人伦观念加以新的诠释、批判继承传统人伦观念以及以尊重个体性为基础向外展开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伦观 个体 平等
下载PDF
儒家人伦观的思想特质与现代转化
9
作者 李祥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3期29-30,共2页
重视人伦,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一大显著特色,这在中华文明兴起阶段即开始显现。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确立了儒家人伦观的基本谱系结构,重视人伦的规范性和人伦教化遂成为儒家学派的标志。儒家倡导的五伦、三纲,主要涉及家庭内部的父子... 重视人伦,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一大显著特色,这在中华文明兴起阶段即开始显现。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确立了儒家人伦观的基本谱系结构,重视人伦的规范性和人伦教化遂成为儒家学派的标志。儒家倡导的五伦、三纲,主要涉及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妇、长幼关系,政治上的君臣关系,社会上的朋友关系,可以说综括了人生在世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伦观 君臣关系 现代转化 谱系结构 儒家学派 人伦教化 思想特质 家庭内部
原文传递
儒家人伦观的思想特质与现代转化
10
作者 李祥俊 《新华文摘》 2022年第13期40-44,共5页
儒学在其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伦观始终是其论述的中心问题,也构成其理解宇宙、人生的基本视域。梳理儒家人伦观的谱系结构及其内涵变迁,剖析其思想特质,有助于深入理解儒学和传统中国社会生活实际,对于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化与当代中... 儒学在其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伦观始终是其论述的中心问题,也构成其理解宇宙、人生的基本视域。梳理儒家人伦观的谱系结构及其内涵变迁,剖析其思想特质,有助于深入理解儒学和传统中国社会生活实际,对于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伦观 现代转化 思想特质 谱系结构 内涵变迁 儒学 发展历程 当代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人伦教育:现代性视阈与传统道德资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健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现代性的道德后果使人成为了社会关系中的"陌生人或被放逐者",这并非是一种道德进步。人伦缺失的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教育本质的遗忘。儒家的人伦观给今天的人伦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但也具有本身无法克服的理论限度。
关键词 现代性 人伦观 人伦教育 人伦和谐 传统道德
下载PDF
大学生人伦教育的传统资源与现代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健英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当代大学生的人伦观念的走势说明道德教育中人伦教育的缺失。现代的人伦教育既要向传统伦理文化汲取丰厚的思想资源,更要立足于现代的视角,针对现代性的道德问题,处理好人伦教育与培养现代的独立人格、人伦教育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间... 当代大学生的人伦观念的走势说明道德教育中人伦教育的缺失。现代的人伦教育既要向传统伦理文化汲取丰厚的思想资源,更要立足于现代的视角,针对现代性的道德问题,处理好人伦教育与培养现代的独立人格、人伦教育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伦观 人伦教育 人伦和谐 核心价值
下载PDF
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舸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8-111,115,共5页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传统的影响,易安咏花...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传统的影响,易安咏花词重神轻形,五彩纷呈的花意象象征着女词人高洁孤傲和卓尔不群的人格。但女词人终不堪封建礼教与传统诗学的重重束缚,哀怨郁结遂成为未走出男权文化樊篱的易安咏花词的主要基调。狄金森以花来象征女性意识,其诗作中"花"意象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女性从被动走向自主的转变过程。深受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影响的狄金森,其咏花诗所散发出的强烈的个体意识使她成功地突破并超越了男权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了女性的自强、自立和自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意象 李清照 比兴 儒家人伦观 狄金森 男权文化中心
下载PDF
知性启蒙与现代化
14
作者 邹诗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40-42,共3页
知性启蒙与现代化邹诗鹏不管西方世界是否真正进入了“后现代”,但我们仍然没有完全进入现代化状态,尤其是文化的现代化状态。这主要是我们的文化意识仍然缺乏足够的反省与自知,而一颗较为脆弱的文化心灵是难以接受那气势磅礴的现代... 知性启蒙与现代化邹诗鹏不管西方世界是否真正进入了“后现代”,但我们仍然没有完全进入现代化状态,尤其是文化的现代化状态。这主要是我们的文化意识仍然缺乏足够的反省与自知,而一颗较为脆弱的文化心灵是难以接受那气势磅礴的现代化运动的,为此,重新启蒙与新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理性 性启蒙 “德性之知” 伦理 价值理性 人本主义 亚里士多德 人伦观 功能主义 实践活动
下载PDF
道德社会化的传统取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运楼 《淮南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75-77,共3页
社会如何对个人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传统中国社会许多道德文化无疑对现实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个人道德品质教育、人伦关系道德观教育以及有关整体主义道德观教育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德社会化的传统取向。
关键词 道德社会化 传统取向 个人道德品质 人伦观 整体主义
下载PDF
Narrative Environmental Ethics, Nature Writing, and Ecological Science as Tradition: Towards a Sponsoring Ground of Concern
16
作者 John Charles Ry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11期822-834,共13页
Over the last 30 years, environmental philosophers and ecological researchers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possibilities of narratives: the stories people tell about their liv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human an... Over the last 30 years, environmental philosophers and ecological researchers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possibilities of narratives: the stories people tell about their liv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human and non-human agents they live with. An interest in narrative environmental ethics reflects a re-evaluation of canonical ecophilosophical texts. Works such as Paul W. Taylor's Respect for Nature suggest an essentialist view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which predetermined principles are imposed on places and situ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Aldo Leopold's A Sand County Almanac combines first-person prose with science-based explanations of the "biotic pyramid"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land ethic. Examples, such as Leopold's, of narrative ethics are thought to offer relational, place-based, non-authoritative, and non-anthropocentric model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re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environmental narratives: self, context, and tradition. In order for environmental narratives to advance ecological ethics, they must be accompanied by the tra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 (geology, ecology, and evolution) to provide the "sponsoring ground" for ethical concern and action. The role of natural science as a tradition--and indeed one of many--in narrative ethic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ecological selfhood in the context of place. These assertions will be support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narratives of Karen Warren and Jim Cheney. However, in the temporally expansive and ecologically conscious poetic narratives of John Kinsella we find an environmental ethics deeply rooted in the material realities of p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ratives ecopoetics environmental ethics ecological science
下载PDF
清代传教士花之安的人伦——以《经学不厌精·十三经考理人卷》为中心
17
作者 张硕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本文论述了花之安的人伦观。中国古代社会讲尽已之性和尽人之性,本文在说明此一问题用圣经的教义作了对比。人是被遣,然后离开遣主,累于原罪而没有定点。花之安认为人应当心契上帝才能够做到治心,才能做善事。而这一切是以相信耶稣... 本文论述了花之安的人伦观。中国古代社会讲尽已之性和尽人之性,本文在说明此一问题用圣经的教义作了对比。人是被遣,然后离开遣主,累于原罪而没有定点。花之安认为人应当心契上帝才能够做到治心,才能做善事。而这一切是以相信耶稣为前提的,得圣神之力,克胜私欲,立修齐治平之基,这样才开始接触天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传教士 花之安 人伦观 《经学不厌精·十三经考理人卷》 基督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