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研究》
1
作者 迪达尔·巴合达吾列提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是一种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蕴含着丰富的环保理念和生态智慧,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研究》一书全方位、系统性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是一种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蕴含着丰富的环保理念和生态智慧,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研究》一书全方位、系统性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具体的改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人地系统 生态环境保护 环保理念 系统性分析 生态脆弱 生态智慧 辩证唯物主义
下载PDF
海岛“岙”的人地系统演进机制与营建策略——基于舟山群岛的人居环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睿 王竹 +2 位作者 钱振澜 王珂 周从越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105,116,共10页
从海岛人地系统基本单元——“岙”的认知出发,采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海岛岙历史脉络中空间格局演变的解析,揭示出海岛人地关系演进中“需求-地貌”耦合的驱动机制,明确了海岛人居环境的营建逻辑。进而以“岙”所代表的人地... 从海岛人地系统基本单元——“岙”的认知出发,采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海岛岙历史脉络中空间格局演变的解析,揭示出海岛人地关系演进中“需求-地貌”耦合的驱动机制,明确了海岛人居环境的营建逻辑。进而以“岙”所代表的人地关系为核心,研判出当下海岛人居营建中对于海洋产业精细化、适应社会与空间结构急剧变化和减少灾害风险的现实需求,围绕地貌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出了多岙融合、资源挖掘、设施盘活、肌理导控、原型调试与海岸重塑等营建策略,旨在为我国海岛地区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海岛“岙” 演进机制 海岛人居环境 营建策略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 被引量:5
3
作者 崔潇 王永生 施琳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人地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人地系统协调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农牧业、村庄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乡域子系统发展水平增幅明显;人地系统耦合度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稳步提高,整体由轻度失调衰退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格局;阻碍人地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乡村人均草地面积、人均GDP、乡村人均肉产量,且障碍程度不断增强;子系统障碍度顺序为农牧业>村庄>城镇>乡域,农牧业、村庄子系统障碍作用突出,乡域子系统障碍作用明显减弱。综上,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农牧结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耦合协调 障碍度 乡村振兴 北方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近30 a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脉络、热点及展望
4
作者 陈强强 杨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2-1703,共1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和Origin软件计量统计核心期刊、核心学者的基础上,总结近30 a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的基本现状、演进脉络、研究热点与前沿...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和Origin软件计量统计核心期刊、核心学者的基础上,总结近30 a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的基本现状、演进脉络、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人地关系评价遵循“初识-衍生-深化-耦合”递进评价的轨迹,应用研究聚焦“流域三生空间评估”“城市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人地系统与国土空间开发”以及“人地协调与高质量发展评价”。(2)以“系统结构-系统评价-实际应用”逻辑梳理研究热点,研究热点由可持续性“现状”评估向“前向”的驱动因子与作用机制,以及“后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研究转变,研究方法从传统的耦合协调分析向立体式可视化的空间分析转变,研究数据趋于集传统数据、遥感数据及大数据为一体的综合应用。(3)未来研究应在“延伸研究领域”“重视开发工具”“构建综合集成性研究体系”“强化区域发展”等方向进行优化与深入,以推动人地系统理论纵深发展,为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体系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地系统 研究进展 CITESPACE
下载PDF
河北雄安新区“三生空间”人地系统及耦合协调度探究
5
作者 李奕淇 蒋卫国 邓雅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7,共7页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体现了“三生”空间协调、人地和谐共融的城市发展理念。该文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人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多空间尺度定量分析2010—2020年河北雄安新区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动态变化,并探...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体现了“三生”空间协调、人地和谐共融的城市发展理念。该文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人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多空间尺度定量分析2010—2020年河北雄安新区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动态变化,并探究人地系统耦合与“三生空间”演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河北雄安新区生产空间面积占比由75%降至71%,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占比分别由11%和14%提升至13%和16%;“人”系统得分整体提升,“地”系统得分稍有下降,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且与“三生空间”配置演化趋势具有较强对应关系;新区北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优,南部属于生态敏感区,开发程度低,耦合协调度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北雄安新区国土空间格局规划及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耦合协调度 三生空间 雄安新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彦随 夏军 +3 位作者 王永生 宋进喜 赵新正 刘晓琼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70,共14页
科学解析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机理,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成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与黄河流域国家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实施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科学计划,具... 科学解析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机理,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成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与黄河流域国家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实施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科学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梳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面临主要问题,解析黄土高原“三生”空间演化及其耦合特征,探讨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提出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范式和“土”字样带。通过黄河流域人地系统智能化模拟、高质量发展情景分析,揭示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结构功能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阐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键因子及其驱动机制,为全面构建黄河流域资源能源节约与集约利用技术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地系统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 人地系统科学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被引量:177
7
作者 刘彦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1234,共14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30 a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30 a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圈"与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领域。初步研究表明:①现代人地系统具有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征,人-地交互作用过程、格局及其综合效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球表层人地系统成为现代地学综合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主题。②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人地关系,亟需深入探究人地系统耦合格局与机理,探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依据城乡关系将人地关系地域类型划分为城市地域系统、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地域系统可细分为农业系统、村庄系统、乡域系统、城镇系统等子系统,分别对应于作土关系、人居关系、居业关系、产城关系。③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地作用于地球表层人地系统,形成了人地系统耦合与交互作用的地表圈层-"人地圈",其实质是现代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相互联系、耦合渗透而形成的自然–经济–技术综合体或人地协同体。④人地系统科学或人地科学是研究人地系统耦合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复杂交互效应的新型交叉学科。它是现代地理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聚焦,以现代人地圈系统为对象,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改造和影响地表环境系统的状态,以及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与耦合规律、人地协同体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核心。传承创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发展人地系统科学,更能凸显地球表层人类的主体性、人地协同的过程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为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耦合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科学
下载PDF
人地系统科学及其在NSII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阎守邕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9-518,共10页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NSII)建设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管理决策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起居服务 ,有力地推动着人地系统科学领域的诞生和发展。这个领域是一个对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所构成的矛盾对立统一系统 (简称人地系统 )及...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NSII)建设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管理决策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起居服务 ,有力地推动着人地系统科学领域的诞生和发展。这个领域是一个对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所构成的矛盾对立统一系统 (简称人地系统 )及其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特征、演化过程、分布规律、调控效果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模拟试验和因势利导的新生、交叉学科领域 ,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包容性和综合性。人地系统科学的发展 ,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我国NSII建设的健康发展 ,减少盲目性、避免失误和损失。这种互动关系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条主要线索。文中前半部分论述了 :描述人地系统、子系统及其双方互动行为、内容、方式的概念模型 ;人地系统科学领域细分为区域、专题、实验和技术等四个人地系统学科分支的考虑以及人地系统科学的运作模式等内容。后半部分则具体说明了这个学科在解决我国NSII应用任务目标、工作边界圈定、数据共享途径以及组织分工协作等问题时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人地系统科学 地理科学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黎明 关庆锋 +1 位作者 冯仁国 郑景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众多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众多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人类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问题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不仅为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地理学提出了新的科学命题,同时也为地理学与其它科学领域的融合、交叉提供了广泛途径。在分析全球变化国际研究计划进展基础上,指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面临5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全球变化 WCRP IGBP DIVERSITAS IHDP 地理学
下载PDF
第二届人地系统模型与模拟国际研讨会
10
作者 郭彦 《国际学术动态》 2019年第4期54-55,共2页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首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广泛认同的事实。气候变暖与全球水循环、陆地生态系统、冰雪圈相互作用,对全球及区域尺度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首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广泛认同的事实。气候变暖与全球水循环、陆地生态系统、冰雪圈相互作用,对全球及区域尺度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师范大学 双向耦合 地球系统模式 模型与模拟 人地系统动力学 地表过程 耦合模拟 气候系统模式 国际研讨会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 被引量:45
11
作者 胡金明 崔海亭 李宜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542,共8页
古研究表明 ,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全新世以来先后演绎了多期古文化 ,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利用野外考古材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 ,系统地梳理了本区文化景观的演变历史 ;利用土壤剖面、古土壤年代数据、文化遗址中的碳... 古研究表明 ,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全新世以来先后演绎了多期古文化 ,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利用野外考古材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 ,系统地梳理了本区文化景观的演变历史 ;利用土壤剖面、古土壤年代数据、文化遗址中的碳屑显微结构等证据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系统地复原了本区自然景观的演变历史 ;详细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本区人地系统的耦合演变进程 ,揭示了本区人地系统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全新世 人地系统 考古 中国古代文明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从荷兰“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看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53
12
作者 史培军 宋长青 景贵飞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综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的主要学术成果 ,从中分析了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各个领域 ,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如何加强在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 ,开展土地利用 ... 综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的主要学术成果 ,从中分析了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各个领域 ,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我国如何加强在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 ,开展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研究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 /覆盖格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机理。着眼我国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响应 ,重构了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 /覆盖的空间宏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态环境安全 人地系统动力学 全球变化 中国 人类活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分析框架探讨 被引量:48
13
作者 徐中民 程国栋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86-92,共7页
总结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思考范式。结合思考范式,阐述了当前人文因素研究方面主要的理论进展和评价分析方法。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辨析人文因素及结构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最... 总结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思考范式。结合思考范式,阐述了当前人文因素研究方面主要的理论进展和评价分析方法。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辨析人文因素及结构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水资源管理为例,提出一个分析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概念框架,并总结了这种思考范式所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因素 思考范式 分析框架 人地系统
下载PDF
地形对山区农田人地系统投入产出影响的微观分析——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李小建 乔家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26,共10页
以山区村———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 81户 4 82块农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 ,研究了地形对山区农村人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山地农田系统人工能量的转换效率随地块高程的增加而呈降低态势 ,但农田的轮作特点和潜力的挖掘程度 ,又影响这种... 以山区村———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 81户 4 82块农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 ,研究了地形对山区农村人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山地农田系统人工能量的转换效率随地块高程的增加而呈降低态势 ,但农田的轮作特点和潜力的挖掘程度 ,又影响这种变化趋势 ;坡度与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比显著负相关 ,坡向、坡度、坡位对农田能量的投入产出也有一定影响。以农田人工能量投入产出关系衡量 ,山区农民对自然条件利用的过程 ,表现出明显的经验型利用特征。条件适宜区农田的过度利用 ,使得人工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明显下降 ;而其他高程和坡度的一些农田 ,仍有较大的利用空间。农田系统属半人工生态系统 ,具有很强的自然、人工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山区 农田 人地系统 生产函数 吴沟村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对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裕瑞 李怡 +1 位作者 范朋灿 刘彦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1-250,共10页
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对区域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研究对于优化土地整治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该文以延安市某典型小流域为例,结合高分影像数据、景观格局分析和人文实地调查,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生态安全、社会响应和综合研判... 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对区域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研究对于优化土地整治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该文以延安市某典型小流域为例,结合高分影像数据、景观格局分析和人文实地调查,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生态安全、社会响应和综合研判等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对当地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土地整治工程措施的作用下,沟道底部及其两侧的台地、坡耕地、灌木林地和草地大多转变为高产稳产的坝地,部分灌木林地由于生物措施转变为生态功能更强的乡土适生林地;坝地和林地分别增加159.06 hm2和69.75 hm2,灌木林地、草地和坡耕地分别减少112.37、63.26和59.06 hm2。2)坝地平均斑块面积和凝聚度增加,生产功能提升;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的景观指数、斑块凝聚度指数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生态功能稳定;流域整体的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衡化发展,景观抗干扰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3)从生态安全效应来看,流域植被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侵蚀显著减少,防洪能力明显提升,但局部存在生态安全隐患。4)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变化有所响应,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就业兼业化和非农化程度提高;但仍存在农业结构单一、效益不高等问题。应着力创新"共同商议、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机制,进而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能,促进流域乡村转型与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流域 治沟造地 人地系统 乡村振兴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豫秦 张力小 曹淑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6-22,共7页
在分析了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基础上 ,首先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进行了状态识别 ,指出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大部分人地系统处于低序的耗散结构状态 ,有些地区的人地系统已退化到近平衡态线性区 ;沙漠化的成因是系统封闭和自组织混... 在分析了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基础上 ,首先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进行了状态识别 ,指出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大部分人地系统处于低序的耗散结构状态 ,有些地区的人地系统已退化到近平衡态线性区 ;沙漠化的成因是系统封闭和自组织混乱 ;点状治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沙漠化的逆转也应遵循系统演化的分支理论。最后 ,指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人地系统具有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农牧交错带 人地系统分析 荒漠化
下载PDF
宁夏人地系统的物质代谢和生态效率研究——基于能值分析理论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晓佳 陈兴鹏 +1 位作者 张子龙 逯承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7-973,共7页
以能值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985-2005年人地系统的物质代谢和生态效率(即可持续性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1年来,宁夏地区的产出效率不断降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值废弃率、环境负荷率均呈持续增长趋势;人... 以能值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985-2005年人地系统的物质代谢和生态效率(即可持续性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1年来,宁夏地区的产出效率不断降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值废弃率、环境负荷率均呈持续增长趋势;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不断激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降低。最后,文章在定量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宁夏人地系统演变的趋势进行了简要预测及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向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指数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下载PDF
村域人地系统状态及其变化的定量研究——以河南省三个不同类型村为例 被引量:23
18
作者 乔家君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借助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念,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农户数据,从微观视角对村域人地关系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人地关系系统熵来表征人地系统的状态函数,用熵变来反映人地系统的发展变化,用熵流来表示人地系统各空间型式地域主体之间的... 借助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念,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农户数据,从微观视角对村域人地关系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人地关系系统熵来表征人地系统的状态函数,用熵变来反映人地系统的发展变化,用熵流来表示人地系统各空间型式地域主体之间的流动。研究表明,三个调研村域人地系统稳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产业发展、农户行为对村域人类活动无序程度及其承载容量影响不同。从微观地域、微观个体视角,提出了村域人地系统相应的调控措施:高效利用农家庭院,加强企业管理,规范农户行为,发挥地方政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村域 系统 熵变 熵流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的宏观背景及理论基础 被引量:46
19
作者 方创琳 徐建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8,共8页
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和面临的生态重建机遇及挑战。认为生态威胁已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 ,生物多样性退化速度惊人 ,许多物种频频告急 ,诸多脆... 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和面临的生态重建机遇及挑战。认为生态威胁已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 ,生物多样性退化速度惊人 ,许多物种频频告急 ,诸多脆弱生态区域先后沦为生态灾难区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跨国生态掠夺仍在继续 ,惊人的生态破坏加剧着生态贫困与经济贫困 ,生态重建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生态安全战略成为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人地系统优化 经济可持续发展 宏观背景 西北干旱区 恢复生态学
下载PDF
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温琰茂 柯雄侃 王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1-55,共5页
提出了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相结合、简洁和区域分类的原则。人地系统的可持续性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状态及它们的协调度所决定。深圳和东莞人地系... 提出了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相结合、简洁和区域分类的原则。人地系统的可持续性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状态及它们的协调度所决定。深圳和东莞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可持续性从1980年至1990年逐渐增强,但1991年开始下降;东莞可持续性从1980年以后逐渐增强;目前两市处于弱可持续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可持续发展 评价体系 评价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