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宁市人居环境系统评价研究
1
作者 陈舒 贾海发 李云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0期75-77,共3页
随着西宁市的城市规模效应愈加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西宁市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下滑的趋势。为了缓解西宁市人居环境系统间的矛盾与冲突,文章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 随着西宁市的城市规模效应愈加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西宁市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下滑的趋势。为了缓解西宁市人居环境系统间的矛盾与冲突,文章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CRITIC法计算2008—2020年西宁市人居环境系统的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2008—2020年人居环境建设水平逐年提高,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基于CRITIC法综合评价能够充分发掘西宁市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从而为制定改善人居环境相关政策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西宁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山地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的空间分异机制与优化策略——以西藏昌都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健 眭长清 +1 位作者 曾穗平 曾坚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7,共9页
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具有人地矛盾突出、资源配置分散、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难点地区。以西藏昌都为例,基于人居环境系统与韧性理论,建立“自然—产业—社会—居住—支撑”的山地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测度体系,... 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具有人地矛盾突出、资源配置分散、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难点地区。以西藏昌都为例,基于人居环境系统与韧性理论,建立“自然—产业—社会—居住—支撑”的山地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测度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诊断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解析系统韧性及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机制,并提出不同要素驱动下各类村庄的系统韧性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昌都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普遍呈现低韧性水平,韧性高值区与高耦合协调区均集中于城区周边与河谷地带,总体呈现“点群式”分布特征;(2)居住条件与产业发展是山地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及其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3)针对“失调衰退型、转型提升型、协调发展型”村庄特征提出单系统驱动提升与多系统协调优化策略,为山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乡村 人居环境系统 韧性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青海省各市州人居环境系统评价研究
3
作者 张袁祎 贾海发 王晓娟 《城市建筑》 2023年第9期203-206,共4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经济迅猛发展,青海省各市州人居环境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化缺失和空间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准确测度青海省各市州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本文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经济迅猛发展,青海省各市州人居环境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化缺失和空间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准确测度青海省各市州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本文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以及支撑系统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2008—2018年青海省各市州人居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2008—2018年间青海省各市州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各市州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不均衡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评价 青海省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生态-地理过程——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3 位作者 胡喜生 陈烈 林小阳 周燕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512-4520,共9页
生态-地理过程(Eco-geographic process,EGP)是现代生态学、地理学与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方向。阐述了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内涵,并指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一般是从乡村人居环境,到边缘区人居环境,再到核心区人居环境,由此形... 生态-地理过程(Eco-geographic process,EGP)是现代生态学、地理学与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方向。阐述了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内涵,并指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一般是从乡村人居环境,到边缘区人居环境,再到核心区人居环境,由此形成一个不可逆的演替序列。在此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综合运用生态学与地理学等分析方法,从边缘区与核心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及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将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生态-地理过程划分为4类,即入侵(渗透、跳跃、蚕食、延伸)、竞争(分化和共生)、反应和调控,并构建了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生态-地理过程概念模型。生态-地理过程研究对理解大城市边缘区演变机理与生态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人居环境系统 演变 生态-地理过程 生态调控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规律--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30
5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1 位作者 陈烈 朱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1-430,共10页
文章以广州市为例,揭示了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规律:首先,人居环境系统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在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形态、景观类型、土地利用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特... 文章以广州市为例,揭示了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规律:首先,人居环境系统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在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形态、景观类型、土地利用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特征;其次,提出了人居环境容量概念,并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发现边缘区人口密度不断地增加,人居环境容量逐步趋于饱和;第三,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演变呈现出不均衡的周期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借鉴Verhulst逻辑斯蒂方程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演变的阶段性、生命周期与可持续发展模型。揭示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规律,可为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充实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城市化 人居环境系统 演变规律 广州市
下载PDF
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伯华 刘艳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4-107,共4页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各地市州差距...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各地市州差距不断缩小,但整体耦合水平不高。协调度总体水平小幅度提升,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域东部发达地区。各地市州应根据人居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发展情况,采取差别化的人居环境调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耦合度 协调度 时空演化
下载PDF
提升人居环境系统的气候适应性:适应途径与协同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郑艳 李惠民 李迅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13期9-16,共8页
人居环境系统是由人类居住区及其周边环境组成的“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和人体健康三个领域。本文提出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引入人居环境科学,将人居环境视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首... 人居环境系统是由人类居住区及其周边环境组成的“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和人体健康三个领域。本文提出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引入人居环境科学,将人居环境视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给人居环境系统带来的新风险,如复合型风险、关键风险、突现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其次,将人居环境系统区分为:建筑基础设施、生命线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四个子系统,分别论述各子系统提升气候适应性的具体途径。最后,基于系统治理理念,从城乡协同、试点建设协同、多主体协同等不同视角,提出人居环境的协同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社会—生态复合系统 气候变化 适应 协同 治理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人居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陈 沈世勇 孟兆敏 《上海经济》 CSSCI 2018年第2期59-71,共13页
在回顾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口系统、居住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网络支撑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建立人居环境系统分析框架,构建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年、200... 在回顾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口系统、居住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网络支撑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建立人居环境系统分析框架,构建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座中心城市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从整体发展情况看,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于相对良好的发展水平。从空间差异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人居环境系统中的沪苏、浙江、安徽三大区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组内差异的贡献率要远高于组间差异,有两座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高度协调类型,两座城市处于拮抗阶段低度协调类型,4座城市处于磨合阶段良好协调类型,17座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良好协调类型。从时序变动上看,研究期内26座中心城市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经历"有升有降"的变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3期63-68,共6页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具备动态性、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可控性等基本特征.中国在长期执行城乡"二元"体制下,大城市边缘区明显的边缘效应叠加上人居环境发展进程的"二元化",形成中...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具备动态性、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可控性等基本特征.中国在长期执行城乡"二元"体制下,大城市边缘区明显的边缘效应叠加上人居环境发展进程的"二元化",形成中国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突出的"二元"性特征.从地理位置、人口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地域景观、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形态、管理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城市核心区及乡村人居环境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人居环境系统 特征 “二元”性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煜 祁新华 陈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从系统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在垂直方向上,将人居环境系统划分为7个层次,即家居、建筑、社区(邻里)、城市、区域、国家、全球人居环境,不同的尺度构成了人居环境的尺度链,而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人居环境的过程... 从系统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在垂直方向上,将人居环境系统划分为7个层次,即家居、建筑、社区(邻里)、城市、区域、国家、全球人居环境,不同的尺度构成了人居环境的尺度链,而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人居环境的过程速率逐步放慢,空间分辨率不断降低,事件频率也逐渐变低.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除了具有生活、生产、消费、还原和调节5大基本功能外,还具生境功能、滤网功能、通道功能、源功能和汇功能等特殊功能,并指出系统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人居环境系统 结构 功能 尺度
下载PDF
人居环境系统生态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人居环境各子系统之间或它们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且通过生态流(Flow)的集聚与扩散形式联接起来,以此实现人居环境各种功能的正常发挥。将生态流的作用机制概括为人口迁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消耗... 人居环境各子系统之间或它们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且通过生态流(Flow)的集聚与扩散形式联接起来,以此实现人居环境各种功能的正常发挥。将生态流的作用机制概括为人口迁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消耗)、信息传递和货币增殖,并构建人居环境系统生态流作用机制模型,以此加深对生态流的作用机制的认识,有助于人居环境的优化调控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生态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人居环境系统宏观形态的层级进化规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志刚 《规划师》 2003年第2期9-13,共5页
从原始社会的部落,经过奴隶社会的城乡系统、大系统、超大系统、封建社会的区域大系统,一直到近代的分球系统和当代的全球系统、多球系统以及多球聚合系统进化的层级序列,人居环境系统具有层级进化的规律: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 从原始社会的部落,经过奴隶社会的城乡系统、大系统、超大系统、封建社会的区域大系统,一直到近代的分球系统和当代的全球系统、多球系统以及多球聚合系统进化的层级序列,人居环境系统具有层级进化的规律: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和“量变-质变”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分球系统 全球系统 多球系统
下载PDF
“人居环境系统”微观形态的层级进化规律初探——基本单元的分化与再组织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志刚 《规划师》 2004年第10期95-99,共5页
考察人居环境微观形态(基本单元)演化历程,可以形成以下规律性认识:人居环境系统的结构呈现出多尺度、多层级发展的复杂性;在微观方向,人居环境系统基本单元不断地分化成为更精细的组分;在中观和宏观方向,人居环境系统有单元群体、矩阵... 考察人居环境微观形态(基本单元)演化历程,可以形成以下规律性认识:人居环境系统的结构呈现出多尺度、多层级发展的复杂性;在微观方向,人居环境系统基本单元不断地分化成为更精细的组分;在中观和宏观方向,人居环境系统有单元群体、矩阵形态、复合矩阵形态,以及由区域系统、全球系统、多球系统等共同构成的多尺度、多层级的进化谱系; 在基本单元的组织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系统的有序程度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微观形态 单元 进化规律 层级 分化 复合矩阵 区域系统 全球系统 多尺度 规律性 复杂性 组织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测度及时空分异——以陕西省佳县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晴青 高岩辉 +1 位作者 杨新军 吴孔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1381,共11页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着眼,基于65个样本点,451份入户调查问卷,65份村庄专题问卷,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等方法探索了佳县1980-2017年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时空分异过程。结论表明:(1)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均值已由0.66下降至0....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着眼,基于65个样本点,451份入户调查问卷,65份村庄专题问卷,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等方法探索了佳县1980-2017年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时空分异过程。结论表明:(1)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均值已由0.66下降至0.45,空间差异度由3.99%大幅扩大至15.31%,呈现由空间重度脆弱的均衡状态分化至中低脆弱为主体,24.62%的村庄仍处于高脆弱状态的格局。(2)居住、自然、社会子系统脆弱性显著减轻,均值分别下降至0.38、0.42、0.47,居住子系统仅余1.54%的高脆弱村庄。支撑、人类系统脆弱性均值保持或上升至0.54以上的高位,高脆弱村庄比重均超过2/3。(3)居住、自然、社会子系统由高脆弱样本村全局覆盖演化至低脆弱样本村广泛分布,而人类系统呈现由低中脆弱样本村相间分布演化至高度脆弱样本村全局覆盖的时空格局。支撑系统空间格局动荡,低脆弱等级仅集中分布于交通干线沿线、行政中心驻地样本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脆弱性 时空格局 TOPSIS模型 佳县
下载PDF
基于人居环境系统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以湖北省利川市18个村落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威龙 石杨 周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53-360,共8页
通过人居环境的“范式”系统论构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对利川市18个传统村落2014-2018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利川市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增长幅度与传... 通过人居环境的“范式”系统论构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对利川市18个传统村落2014-2018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利川市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增长幅度与传统村落批次呈正相关;利川市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体水平较低,大多只能基本满足村民生活需求;人居环境各子系统中对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系统和支撑系统,特别是村集体年收入、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硬化公路通达率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等几个指标因子.研究结果为当地政府决策及改善各村落人居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评价 人居环境系统 评价体系 熵值法 传统村落 利川市
下载PDF
外来人口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华 李雪铭 马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33期135-137,共3页
外来人口改变了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并进一步影响到该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依据外来人口来大连的目的和动机将外来人口分为外来学习、外来投资、外来旅游、外来打工和投亲访友人口,并把外来人口作为城市人居环... 外来人口改变了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并进一步影响到该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依据外来人口来大连的目的和动机将外来人口分为外来学习、外来投资、外来旅游、外来打工和投亲访友人口,并把外来人口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干扰因素,采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外来人口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外来人口的人居活动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的影响,并建立外来人口与大连人口的数学模型,结合大连人居环境系统的实际提出了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 人居环境系统 可持续发展 大连
下载PDF
黄土高原传统农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及关键因素研究——以陕北佳县为例
17
作者 杨晴青 孙馨蕊 +2 位作者 张惠卿 高岩辉 曹小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8,共18页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高原佳县62个样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GIS空间分析、障碍度与贡献度模型等方法,开展了恢复力评估、关键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空间差异较小,恢复力值低于0.5的村庄占比达61.29%。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普遍高于社会经济系统和支撑系统,支撑系统的空间差异最大,自然生态系统最小。(2)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的关键贡献维度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与支撑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缓冲能力。具有变革意义的转型与创新能力极低,空间差异极大,是85%以上村庄社会经济系统、支撑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障碍维度。(3)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中,贡献者为生态服务体验、社区感、邻里友好与社区管理服务,障碍者为农业文化景观、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文化传承支持与物流寄递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恢复力 空间分异 障碍因子 贡献因子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可持续迭代的村镇人居环境设计体系研究》序言
18
作者 朱晓青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I0008-I0008,共1页
美丽中国下生态文明体系发展与城乡有机协同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和行动,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的全球化规划模式成为当前人居环境系统迭代的引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推动区域城乡建成空间不断演进,呈现多主体、... 美丽中国下生态文明体系发展与城乡有机协同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和行动,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的全球化规划模式成为当前人居环境系统迭代的引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推动区域城乡建成空间不断演进,呈现多主体、多类型、多目标的人居环境综合规划与设计体制。进入新时代,中国城镇化逐步进入70%的拐点,围绕新城城镇化、共同富裕单元、城乡韧性发展、乡村振兴与更新等主题和热点,带来村镇综合设计体系的重大挑战和系列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国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规划模式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观 人居环境系统 三生融合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整合研究——演化特征、路径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晴青 高岩辉 杨新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27,共19页
面对无处不在且不可预测的变化,减轻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增强恢复力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振兴的必要途径。基于田野调查与扎根理论方法,以黄土高原佳县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的演化路径与理论... 面对无处不在且不可预测的变化,减轻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增强恢复力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振兴的必要途径。基于田野调查与扎根理论方法,以黄土高原佳县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的演化路径与理论模型。研究发现:①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设施与服务系统范畴形成了7组典型脆弱性-恢复力演化路径。其中,地形与生态、气候变化与灾害、农业农村市场、人口发展等范畴为演化路径中的扰动来源,政策与工程、家庭行为范畴为应对扰动的行动策略,每条路径表现出相应的脆弱性、恢复力演变特征。②聚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现实困境,政府与家庭两大利益主体做出了减轻脆弱性、建立恢复力的响应行动。家庭响应聚焦于生计及公共服务领域,缺乏应对生态风险、人口空心化与文化淡化的行动。政府层面侧重于响应经济与生计困境、生态风险,而在建立文化恢复力与应对公共服务供给脆弱性的广泛行动较为缺乏。③提出了“三足式”系统脆弱性-恢复力演化理论模型。“三足”分指扰动、行动、脆弱性-恢复力演化结果,三足之间交互耦合,且行动内部政府层与家庭层相互适应。最后,文章基于热点范畴、脆弱性与恢复力联合、家庭行为方面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脆弱性-恢复力 演化模型 扎根理论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92
20
作者 李伯华 刘沛林 窦银娣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136,共7页
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包含3个要素集合: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地域空间环境,并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性的典型自组织结构特征... 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包含3个要素集合: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地域空间环境,并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性的典型自组织结构特征。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对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化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模拟,并以长岗村为例,提出了基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乡村人居环境自组织演化路径。最后,根据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化特征,提出了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自组织理论 演化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